第1223章二十年前藏殺機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23章 二十年前藏殺機
但即便是穿越者,也有水土不服的時候。
如王莽這種極可能是穿越者的前輩,最後沒什麽好結果。
而王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推動的政策水土不服,二十一世紀的政策指數,要在零世紀的社會形態指數上建立高樓大廈,根本是天方夜譚。
所以還得有符合時代背景的政策,同時不能激進改革,得要慢慢來。
沈雲卿就從來沒有指望過五年十年能把岐帝國的病給治好,到目前為止都快三十年,官僚問題還沒解決,土地問題也沒解決,資本問題也沒根治,土地問題不解決,官僚和資本問題都解決不了。
這次推動開禁地方工業,就是土地問題的王炸,因為工業一旦落實到地方,一定會帶來工業資本和農業資本的沖突,而朝廷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保護農民利益,但是不保護地主的利益。
因此誰也不會想到沈雲卿二十年前就在謀劃今天,所以二十年前對農民的保護,既沒人想到是為了今天工業向地方開禁,制造工業資本和地主資本的矛盾,最後讓工業資本去收拾掉地主資本,土地問題就會得到根本性扭轉。
因為工業資本要發展,一定會反噬地主資本,這是工業發展當中必然的過程,無法避免。
工業發展要土地、要原料、要勞動力,而地主束縛了勞動力,壟斷了土地和生產原料,坐地起價,這是工業資本謀取最大剩餘價值所無法接受的,所以地主就阻礙了工業資本的發展,兩者之間一定會有沖突。
而到時候朝廷就拉偏架,對地主資本采取不變措施,對工業資本進行扶持,甚至補貼。
同時為了防止地主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這次的工業向地方開禁都是定向開放。
因為工業的資源配額現在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排隊和等待。而依附戶部、工部、吏部,乃至其他官僚的資本,都來自不同生產領域。
沈雲卿完全可以單方面向非地主資本傾斜政策,同時也會對地主有條件開放。
但凡是要轉型工業領域的地主,就只能保留一定數額的土地,多餘土地可以用來換取朝廷的工業資源配額,如不放棄多數土地,就永遠進不了工業的行業。
而受到傾斜的財閥本身即是商業和手工業資本,同時又有地主背景,當這些財閥進入工業領域之後,為了勞動力、為了廉價原料,就必須要對單純的傳統地主下手。
因為商業和手工業財閥,其主要牟利手段是商業和手工業,雖然也兼具地主,但是地主不是他們主要收入來源,同時他們手中的土地,未必比純粹的地主多。
因此一旦工業資本發展之後,就一定會和傳統單一的地主資本對抗。
此外一旦土地上的勞動力進入工廠,土地就會缺乏勞動力種植,導致大量荒地出現,土地繼續留存手中的價值會大打折扣。並且到時候朝廷再推出土地保有稅,大量留存無人耕種的土地,就會成為經濟負擔。
同時隨著日後教育的發展,但凡是手中持有農田超過一定數額的地主,必須持有農業專科及以上的文憑,否則將剝奪地主資格,這一個政策是向德國的學的。
在德國,從事農業生產,必須要獲得農業領域專科以上的學歷,或者等同的職業認證,否則見無法從事農業領域的經營。
民國的工業為什麽發展不起來,其實就是因為四大家族的背後,都是鄉紳資本、地主資本、金融資本和官僚資本,四大資本綁架了四大家族,進而阻礙了民國工業的發展。
而工業和國家要發展,要完成工業化,必須得解決土地問題。民國解決不了土地問題,不進行土地改革,就一定是走向滅亡。而四大家族背後都是地主,他們能改革自己的粉絲?顯然是不可能的。
看看印度就知道,印度這個國家既沒有進行過社會改革,也沒有進行過土地改革,政府要修路、修鐵路、蓋廠房,只要土地所有者不同意,就修不成。
所以印度永遠也不可能工業化,甭看現在跳的歡,其實印度現在還不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只能說他有工業基礎,但沒有完成工業化。
所以這次工業向地方開禁,短期內雖然會制造出大量暴富群體,但同時在沈雲卿算計下,地主會被收拾掉,然後就能進行土地改革。
同時朝廷控制了絕對命脈產業和原料,控制了大量生產力,又有沈雲卿的產業和資本,金融體系被朝廷完全掌握,國有經濟占主導的情況下,這些地方上的工業資本根本亂不起來。
相反,一旦工業資本收拾掉了地主資本之後,朝廷就會開始再次修法,進行二次分配改革,這些工業資本就會被束縛起來,接受朝廷的引導發展。
而朝廷拿了這些二次分配的利潤,再去投資更多的工業,興修基礎設施,扶持更多的新興工業資本,再進行二次和三次分配,最後資源傾斜給民生,從而實現社會的基本公平。
王曦照只看到了表面問題,看不到深層次問題,而有些計劃是不能說的,只能慢慢去推動,所以要說服王曦照,有些費力。
等到協商制度徹底成熟,土地改革和官僚改革完成,工業資本發展起來被約束,這個國家的主要問題就基本給治好了,最後的問題就是皇權的問題。
因為中原王朝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官商問題,不是腐敗問題,而是皇帝問題。
如果從開國開始,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官商問題、腐敗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天災帶來的動蕩。
而現在通過發展工業和科技,天災帶來的農業歉收和動蕩會得到根本性扭轉,在制度、資本、市場、天災、官僚在都得到控制和解決的情況下,皇帝的好壞和頂層官僚用人的好壞,就決定了國家的穩定性。
因此改革到最後,改的其實還是皇帝,皇權如果不改,沈雲卿推動的改革最後都會失敗,只要碰上一個昏君,那就全都完了。因為皇帝的本質,是全國第一號大地主、大資本,日後會是全國第一號的地主兼工業資本、金融資本。
所以皇帝如果不放棄地主這個身份,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
“本王今天說了這麽多,還望王大人能從善如流,為朝廷的百年大計著想,為天下百姓長遠福祉著想。”
“海郡王的深意,本官自會詳細考慮。但海郡王能否告訴本官,海郡王如此大的家業,形同龐然大物,天下財閥無不仰視羨慕,但天下若只知海郡王,而不知陛下,這天下還是陛下的江山嗎。”
王曦照還是說到了皇權的本質——一家獨大,唯我獨尊
沈雲卿改來改去都是革地主和資本的命,但就是不革自己的命,而且越是革民間的資本,沈雲卿的資本就越大。
所以現在給外界,乃至官僚系統的感覺,就是沈雲卿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甚至變成沈雲卿推進改革,是為了自己謀取更多的財富。
而在一小撮人眼裏,沈雲卿的畸形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皇權的權威。
而王曦照就是這一小部分人中的典型代表,其言外之意就是暗指沈雲卿的資本已經尾大不掉,日後可能危害朝廷,危害皇權。
雖然沈雲卿本人也許沒有取而代之的意圖,但是無法保證沈家繼承人不會,所以王曦照其實是要沈雲卿自己肢解自己。
王曦照的擔心,從某種意義而言無不道理,因為權力的本質,是一切廣義的資源和利益,遵從主導者的意志,進行資源的分配。
這裏的“資源和利益”是廣義的概念,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土地,可以是軍權,可以是證券,可以是糧食,可以是土地,可以是一切的利益和資源,沒有明確的邊界界定。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籠統的改變,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隱晦的把資本主義財富的終極形態概括為“權勢”。
而什麽是權勢,其本質就是以財富為抓手的經濟特權,控制並扭曲政治,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從而反過來再通過控制政治,實現控制經濟的目的,獲取絕對暴利。
說的再簡單粗暴一點,就是米國式的資本綁架政治,因為經濟利益,是一切資源和利益的外在形式。
而政治權力是國家分配資源的平臺和機器,只要資本控制了政治機器,就能實現利益集團體制內的自我利益循環,這也是目前米國政治的死局。因為利益都向資本集團傾斜和流動,導致流向普通勞苦大眾的資源迅速枯竭。
資本綁架政治,導致資本控制政治機器,只給自己分配利益,只有在滿足資本利益之後,才會拿出一丁點施舍給平民。
如果拿不出足夠的利益分配各平民,資本財閥就通過操控政治,使用米國的金融霸權、政治霸權、貨幣霸權、軍事霸權,對世界進行掠奪、剪羊毛和轉移矛盾,從而從外部市場獲得經濟資源。
同理,中原王朝模式之下,無論是普通的商人巨富,還是權貴巨富,都會威脅到皇權,因為“政治權力”才是獲取最高利益的工具,一個不受控制的資本集團,最終的究極形態,就是資本綁架政治,這一點是必然的,也是邏輯死循環。
朱元璋為什麽要搞掉沈萬三,除了朱元璋根深蒂固的痛恨商人,重要的一點就是上至軍隊,下到官僚,都圍著沈萬三打轉轉,甚至沈萬三還出面替朱元璋犒賞三軍,這就觸碰到了皇權政治的根本原則。
而且從某種意義而言,沈萬三的行為不僅皇權政治容不下,現代政治也容不下,哪個財團敢堂而皇之的替國家政府給軍隊打賞,就是幹涉政治,操控政府和軍隊,即便是發工資,都是嚴重的政治忌諱。
即便是米國,也還要五角大樓這塊遮羞布,掩飾一下資本財團和軍隊的關系,沈萬三這麽做,顯然是不合適的。
也不知道沈萬三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以沈萬三的閱歷、精明、幹練,絕不應該犯這麽低級的政治錯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即便是穿越者,也有水土不服的時候。
如王莽這種極可能是穿越者的前輩,最後沒什麽好結果。
而王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推動的政策水土不服,二十一世紀的政策指數,要在零世紀的社會形態指數上建立高樓大廈,根本是天方夜譚。
所以還得有符合時代背景的政策,同時不能激進改革,得要慢慢來。
沈雲卿就從來沒有指望過五年十年能把岐帝國的病給治好,到目前為止都快三十年,官僚問題還沒解決,土地問題也沒解決,資本問題也沒根治,土地問題不解決,官僚和資本問題都解決不了。
這次推動開禁地方工業,就是土地問題的王炸,因為工業一旦落實到地方,一定會帶來工業資本和農業資本的沖突,而朝廷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保護農民利益,但是不保護地主的利益。
因此誰也不會想到沈雲卿二十年前就在謀劃今天,所以二十年前對農民的保護,既沒人想到是為了今天工業向地方開禁,制造工業資本和地主資本的矛盾,最後讓工業資本去收拾掉地主資本,土地問題就會得到根本性扭轉。
因為工業資本要發展,一定會反噬地主資本,這是工業發展當中必然的過程,無法避免。
工業發展要土地、要原料、要勞動力,而地主束縛了勞動力,壟斷了土地和生產原料,坐地起價,這是工業資本謀取最大剩餘價值所無法接受的,所以地主就阻礙了工業資本的發展,兩者之間一定會有沖突。
而到時候朝廷就拉偏架,對地主資本采取不變措施,對工業資本進行扶持,甚至補貼。
同時為了防止地主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這次的工業向地方開禁都是定向開放。
因為工業的資源配額現在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排隊和等待。而依附戶部、工部、吏部,乃至其他官僚的資本,都來自不同生產領域。
沈雲卿完全可以單方面向非地主資本傾斜政策,同時也會對地主有條件開放。
但凡是要轉型工業領域的地主,就只能保留一定數額的土地,多餘土地可以用來換取朝廷的工業資源配額,如不放棄多數土地,就永遠進不了工業的行業。
而受到傾斜的財閥本身即是商業和手工業資本,同時又有地主背景,當這些財閥進入工業領域之後,為了勞動力、為了廉價原料,就必須要對單純的傳統地主下手。
因為商業和手工業財閥,其主要牟利手段是商業和手工業,雖然也兼具地主,但是地主不是他們主要收入來源,同時他們手中的土地,未必比純粹的地主多。
因此一旦工業資本發展之後,就一定會和傳統單一的地主資本對抗。
此外一旦土地上的勞動力進入工廠,土地就會缺乏勞動力種植,導致大量荒地出現,土地繼續留存手中的價值會大打折扣。並且到時候朝廷再推出土地保有稅,大量留存無人耕種的土地,就會成為經濟負擔。
同時隨著日後教育的發展,但凡是手中持有農田超過一定數額的地主,必須持有農業專科及以上的文憑,否則將剝奪地主資格,這一個政策是向德國的學的。
在德國,從事農業生產,必須要獲得農業領域專科以上的學歷,或者等同的職業認證,否則見無法從事農業領域的經營。
民國的工業為什麽發展不起來,其實就是因為四大家族的背後,都是鄉紳資本、地主資本、金融資本和官僚資本,四大資本綁架了四大家族,進而阻礙了民國工業的發展。
而工業和國家要發展,要完成工業化,必須得解決土地問題。民國解決不了土地問題,不進行土地改革,就一定是走向滅亡。而四大家族背後都是地主,他們能改革自己的粉絲?顯然是不可能的。
看看印度就知道,印度這個國家既沒有進行過社會改革,也沒有進行過土地改革,政府要修路、修鐵路、蓋廠房,只要土地所有者不同意,就修不成。
所以印度永遠也不可能工業化,甭看現在跳的歡,其實印度現在還不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只能說他有工業基礎,但沒有完成工業化。
所以這次工業向地方開禁,短期內雖然會制造出大量暴富群體,但同時在沈雲卿算計下,地主會被收拾掉,然後就能進行土地改革。
同時朝廷控制了絕對命脈產業和原料,控制了大量生產力,又有沈雲卿的產業和資本,金融體系被朝廷完全掌握,國有經濟占主導的情況下,這些地方上的工業資本根本亂不起來。
相反,一旦工業資本收拾掉了地主資本之後,朝廷就會開始再次修法,進行二次分配改革,這些工業資本就會被束縛起來,接受朝廷的引導發展。
而朝廷拿了這些二次分配的利潤,再去投資更多的工業,興修基礎設施,扶持更多的新興工業資本,再進行二次和三次分配,最後資源傾斜給民生,從而實現社會的基本公平。
王曦照只看到了表面問題,看不到深層次問題,而有些計劃是不能說的,只能慢慢去推動,所以要說服王曦照,有些費力。
等到協商制度徹底成熟,土地改革和官僚改革完成,工業資本發展起來被約束,這個國家的主要問題就基本給治好了,最後的問題就是皇權的問題。
因為中原王朝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官商問題,不是腐敗問題,而是皇帝問題。
如果從開國開始,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官商問題、腐敗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天災帶來的動蕩。
而現在通過發展工業和科技,天災帶來的農業歉收和動蕩會得到根本性扭轉,在制度、資本、市場、天災、官僚在都得到控制和解決的情況下,皇帝的好壞和頂層官僚用人的好壞,就決定了國家的穩定性。
因此改革到最後,改的其實還是皇帝,皇權如果不改,沈雲卿推動的改革最後都會失敗,只要碰上一個昏君,那就全都完了。因為皇帝的本質,是全國第一號大地主、大資本,日後會是全國第一號的地主兼工業資本、金融資本。
所以皇帝如果不放棄地主這個身份,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
“本王今天說了這麽多,還望王大人能從善如流,為朝廷的百年大計著想,為天下百姓長遠福祉著想。”
“海郡王的深意,本官自會詳細考慮。但海郡王能否告訴本官,海郡王如此大的家業,形同龐然大物,天下財閥無不仰視羨慕,但天下若只知海郡王,而不知陛下,這天下還是陛下的江山嗎。”
王曦照還是說到了皇權的本質——一家獨大,唯我獨尊
沈雲卿改來改去都是革地主和資本的命,但就是不革自己的命,而且越是革民間的資本,沈雲卿的資本就越大。
所以現在給外界,乃至官僚系統的感覺,就是沈雲卿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甚至變成沈雲卿推進改革,是為了自己謀取更多的財富。
而在一小撮人眼裏,沈雲卿的畸形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皇權的權威。
而王曦照就是這一小部分人中的典型代表,其言外之意就是暗指沈雲卿的資本已經尾大不掉,日後可能危害朝廷,危害皇權。
雖然沈雲卿本人也許沒有取而代之的意圖,但是無法保證沈家繼承人不會,所以王曦照其實是要沈雲卿自己肢解自己。
王曦照的擔心,從某種意義而言無不道理,因為權力的本質,是一切廣義的資源和利益,遵從主導者的意志,進行資源的分配。
這裏的“資源和利益”是廣義的概念,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土地,可以是軍權,可以是證券,可以是糧食,可以是土地,可以是一切的利益和資源,沒有明確的邊界界定。
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籠統的改變,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隱晦的把資本主義財富的終極形態概括為“權勢”。
而什麽是權勢,其本質就是以財富為抓手的經濟特權,控制並扭曲政治,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從而反過來再通過控制政治,實現控制經濟的目的,獲取絕對暴利。
說的再簡單粗暴一點,就是米國式的資本綁架政治,因為經濟利益,是一切資源和利益的外在形式。
而政治權力是國家分配資源的平臺和機器,只要資本控制了政治機器,就能實現利益集團體制內的自我利益循環,這也是目前米國政治的死局。因為利益都向資本集團傾斜和流動,導致流向普通勞苦大眾的資源迅速枯竭。
資本綁架政治,導致資本控制政治機器,只給自己分配利益,只有在滿足資本利益之後,才會拿出一丁點施舍給平民。
如果拿不出足夠的利益分配各平民,資本財閥就通過操控政治,使用米國的金融霸權、政治霸權、貨幣霸權、軍事霸權,對世界進行掠奪、剪羊毛和轉移矛盾,從而從外部市場獲得經濟資源。
同理,中原王朝模式之下,無論是普通的商人巨富,還是權貴巨富,都會威脅到皇權,因為“政治權力”才是獲取最高利益的工具,一個不受控制的資本集團,最終的究極形態,就是資本綁架政治,這一點是必然的,也是邏輯死循環。
朱元璋為什麽要搞掉沈萬三,除了朱元璋根深蒂固的痛恨商人,重要的一點就是上至軍隊,下到官僚,都圍著沈萬三打轉轉,甚至沈萬三還出面替朱元璋犒賞三軍,這就觸碰到了皇權政治的根本原則。
而且從某種意義而言,沈萬三的行為不僅皇權政治容不下,現代政治也容不下,哪個財團敢堂而皇之的替國家政府給軍隊打賞,就是幹涉政治,操控政府和軍隊,即便是發工資,都是嚴重的政治忌諱。
即便是米國,也還要五角大樓這塊遮羞布,掩飾一下資本財團和軍隊的關系,沈萬三這麽做,顯然是不合適的。
也不知道沈萬三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以沈萬三的閱歷、精明、幹練,絕不應該犯這麽低級的政治錯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