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兵棋推演(1)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15章 兵棋推演(1)
會議解散,四人退出禦書房,前往兵部軍機司。途中陸爭臉色不是很好看,顯然是對沈雲卿的提議不滿。張祥私下詢問道:
“海郡王到底作何想,為何要突然為難陸爭。”
“有些話不能當面說,只能擺事實。如果當面說了,只會讓陸大人為難。等到了軍機司,張相自會明白。”
如果當面支持薛剛的作戰方案,陸爭會很難堪,因為沈雲卿一直是支持兵部的,這次薛剛完全違背兵部計劃,是重大的原則問題,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輕易表態,如果輕易表態,陸爭會頂回來,同時還會傷害目前的關系。
把問題拋給軍機司,雖然也會讓陸爭為難,但總比直接公開唱反調來得好。
同時也給陸爭一個下臺階,讓他意識到薛剛的計劃是可行的,在避免爆發沖突對立的情況下,先緩和局勢,再找了下臺階,這樣更容易就坡下驢。
如果先表態立場,激怒了陸爭,即便沈雲卿說的都有道理,陸爭也會因為自己的面子而硬頂著。
軍機司的職能相當於總參謀部,負責戰略和戰役的策劃,薛剛增援的戰略計劃就是軍機司策劃的方案,具體實施的戰役,則由薛剛負責。
但薛剛放棄南線主攻北線,就不是戰役層面的問題,而是戰略層面的改變,這是不可接受的。
此時軍機司已經得到消息,諸將未在地圖桌前正在討論,意見也分成了兩派,有讚成薛剛的,也有不讚成的。
讚成者既有薛家派系的將領,也有番軍將領,而且都護將領居多,而反對的,絕大多數都是非都護的番軍將領。
因為都護將領都是常年駐紮都護和派往都護輪替召回的將領,而番軍將領大都是本土邊軍將領,大都沒有去過崖郡、西亞、琨郡、西郡都護作戰和輪替,對當地情況其實不了解。
陸爭其實也是這個情況,他對羅哈諾、達爾翰、鐵律國的情況並不了解,一旦發生超出計劃之外的情況,就會陷入傳統的思維誤區。
在沈雲卿安排下,地圖臺迅速更換為中東、東歐和崖郡、西亞都護板塊地圖,一個個代表軍團番號和兵力的麻將塊,根據陸文虎和薛剛送回的軍情消息和三個月前的態勢,擺在地圖各處。
兵棋麻將是一種貼有兵種圖片貼紙的麻將塊,用酚醛塑料制成,不同品種貼不同的圖案,表示兵種屬性,用顏色區分不同國家。
如輕騎兵,就用一個廠方框,下畫四根豎線,表示輕騎兵。重騎兵在長方框上劃一條橫線,配槍騎兵在長方框右側劃一條豎線。
如是燧發槍步兵,則用火字表示。
如是舊式活門步槍兵,用炎字表示。
如是栓動步槍兵,用炏表示。
半自動步槍兵,用焱表示。
炮兵用三角表示,根據火炮口徑不同,三角越多,火炮口徑越大了,威力越大。
將戰局態勢經由情報和地圖,用兵棋麻將恢覆到三個月前態勢,三方敵我態勢一目了然。
然後根據設定的條件、數據進行調動部署,地圖上每一個麻將的行動都按實際的行軍速度進行換算,然後反映到地圖上。
同時根據戰場態勢,把將領分為四組,一組代表烏茲曼,一組代表聖光騎士會聯盟,一組代表波茲津,一組代表薛剛,沈雲卿作為裁判。
雙方各自推動自己的兵棋按自己的預定計劃進行兵器推演,為了保證公平,四方推演不直接調動麻將,而是將調動的步驟,先反饋到沈雲卿這裏,然後由裁判組完成兵棋的調動。
簡而言之說,四方下的都是暗棋,看不到對方謀劃的過程,只有在兵力調動完成後,才會知道結果。
兵器推演先模擬了薛剛按計劃進行增援,結果顯示,在烏茲曼軍團沒有崩潰的情況下,牽制了聯盟軍主力,岐軍與波茲津軍團能擊潰聯盟軍,並先於烏茲曼奪取沃爾薩森國,並從北部威脅聯盟軍後方,與烏茲曼軍團形成前後夾擊,最終殲滅聯盟軍全部主力。
而結果可能是烏茲曼和波茲津軍團付出超過十五萬人的傷亡代價,岐軍也要傷亡一萬五千人。尤其是南方吸引聯盟軍主力的烏茲曼,至少傷亡十萬人。
但相較於岐軍、烏茲曼、波茲津的傷亡,聯盟軍最後會陣亡、受傷、被俘超過五十萬人,交換比三倍於岐軍、烏茲曼和波茲津。
同時如果將烏茲曼軍團崩潰,作為假設變量,烏茲曼未能吸引住聯盟軍主力而先崩潰,聯盟軍將調集主力與岐軍和波茲津軍對決,結果岐軍與波茲津軍團仍能取勝。
而岐軍將付出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傷亡,波茲津軍傷亡更大超過八萬,最終將擊潰聯盟軍攻取沃爾薩森。
但是這裏有個問題,就是作戰意志是無法被模擬的,同時不同國家的作戰意志都是不同的。
因此在兵棋推演當中設置了“傷亡撤退”,既兵力損失達到一定比例,就退出戰鬥序列。
岐軍的傷亡撤退率設置在百分之六十,既傷亡超過六成,番號既撤出戰鬥,或者崩潰。
而從之前陸文虎、朱賀與聯盟軍作戰的情況來看,聯盟軍的傷亡率定在百分之三十,聯盟軍傷亡超過百分之三十既撤退。
因此兵棋推演最大的爭議就在這裏,武器裝備可以以數值進行堆積和增加,但是戰鬥意志是無法衡量的,所以用傷亡率衡量戰鬥意志,並不合理。
因為有的時候能戰到一兵一卒也不退後,有的時候一擊就潰,這怎麽衡量,所以兵部和軍機司都覺得不靠譜。
但不管怎麽說,岐軍在南線作戰最終都能取得勝利,區別在於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南線作戰的同時,聯盟軍也會在北線采取策應措施,迫使岐軍從南線抽兵。但是根據軍機司制定的計劃,薛剛主力救援南線之後,北線采取守勢,如果聯盟軍部署在夕河先的軍隊越過夕河大舉進攻,部署在夕河東岸的岐軍就全線撤退,放棄前沿陣地。
利用岐軍善於騎戰和大量養馬的優勢,脫離戰場,拉開距離,用後勤拖垮北線聯盟軍。
部署在北線的岐軍都是游牧、耕牧結合,所以後勤都是四條腿,能帶著上路。而聯盟軍是傳統步兵,一旦進入廣大無人平原,面對岐軍的騎兵和游牧模式,他們就喪失了後勤和遠距離縱深作戰的能力。
相反聯盟軍的步兵不是集團運動,而是分頭並進,這就給岐軍槍騎兵作戰創造了機會。
當南線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岐軍將從南線迅速抽兵,增援北線,收覆失地,岐軍最終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但岐軍也會付出超過四到五萬人傷亡的代價。
以上是陸軍南線戰略兵棋推演的結果,海上方面未做考慮,如果考慮海上因素,還會有其他變數,但這次兵棋推演不作考慮。
結束南線兵棋推演,轉而對薛剛的北線計劃進行推演,北線計劃當中,南線采取守勢,先假設烏茲曼軍團在達馬格維持了戰線,拖住了聯盟軍主力。
波茲津主力軍團抵達西亞都護,與陸文虎回合,守住了西亞都護。
這個時候薛剛在北線發起進攻,越過夕河,以十萬人的絕對兵器和火力優勢,從正面擊潰了十五萬聯盟軍,並在三天之內直搗索拉斯國首都,五天破城,然後兩月之內席卷諸國,一路燒殺搶掠。
岐軍將付出傷亡萬人的代價,取得至少攻滅兩國的成果。
同時完成北線作戰之後,迅速退回夕河,調兵南下增援,從南線向西推進,再攻滅沃爾薩森。此戰至少攻滅三國,同時還能獲得巨大收獲。
然後假設烏茲曼軍團未能守住達馬格防線,發生了崩潰,陸文虎與波茲津軍團率兵退回波茲津堅守,而西亞都護淪陷,同時薛剛在北線依然按計劃進攻,至少還是滅兩國,劫掠無數。
同時薛剛在北線作戰帶來的壓力,將迫使聯盟軍從南線抽兵,從黑海渡海增援,而不是走高加索,因為陸路來不及,同時薛剛在高加索以北布置了一萬人的定裝步槍,和五百門火炮,構築了據點工事,聯盟軍繞不過去。即便聯盟軍走陸路,等到他們與這一萬人遭遇後,薛剛基本也完成了北部作戰,退回夕河南下增援。
同時北線連滅兩國,聖光騎士會聯盟受到巨大軍事壓力之下,會采取外交措施議和,因此聯盟軍從南線調兵,會受到外交談判帶來的影響而被迫中止。
因此最終結果仍然是岐軍取得軍事勝利,並迫使聯盟軍退出西亞都護,同時還會因為入侵了聯盟軍本土,得到大量掠奪的財富。
此戰岐軍傷亡至少三萬,波茲津損失不大,損失最慘的是烏茲曼,烏茲曼主力潰散,首先將帶來長期的國力損失和國內動蕩,同時被聯盟軍掠奪,經濟重創,並影響日後烏茲曼整體經濟和政治地位,導致貿易和國家經濟萎縮,軍民傷亡至少二十五萬以上。
因此陸戰無論怎麽推演,岐軍都能取得勝利,烏茲曼都是最大的輸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會議解散,四人退出禦書房,前往兵部軍機司。途中陸爭臉色不是很好看,顯然是對沈雲卿的提議不滿。張祥私下詢問道:
“海郡王到底作何想,為何要突然為難陸爭。”
“有些話不能當面說,只能擺事實。如果當面說了,只會讓陸大人為難。等到了軍機司,張相自會明白。”
如果當面支持薛剛的作戰方案,陸爭會很難堪,因為沈雲卿一直是支持兵部的,這次薛剛完全違背兵部計劃,是重大的原則問題,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輕易表態,如果輕易表態,陸爭會頂回來,同時還會傷害目前的關系。
把問題拋給軍機司,雖然也會讓陸爭為難,但總比直接公開唱反調來得好。
同時也給陸爭一個下臺階,讓他意識到薛剛的計劃是可行的,在避免爆發沖突對立的情況下,先緩和局勢,再找了下臺階,這樣更容易就坡下驢。
如果先表態立場,激怒了陸爭,即便沈雲卿說的都有道理,陸爭也會因為自己的面子而硬頂著。
軍機司的職能相當於總參謀部,負責戰略和戰役的策劃,薛剛增援的戰略計劃就是軍機司策劃的方案,具體實施的戰役,則由薛剛負責。
但薛剛放棄南線主攻北線,就不是戰役層面的問題,而是戰略層面的改變,這是不可接受的。
此時軍機司已經得到消息,諸將未在地圖桌前正在討論,意見也分成了兩派,有讚成薛剛的,也有不讚成的。
讚成者既有薛家派系的將領,也有番軍將領,而且都護將領居多,而反對的,絕大多數都是非都護的番軍將領。
因為都護將領都是常年駐紮都護和派往都護輪替召回的將領,而番軍將領大都是本土邊軍將領,大都沒有去過崖郡、西亞、琨郡、西郡都護作戰和輪替,對當地情況其實不了解。
陸爭其實也是這個情況,他對羅哈諾、達爾翰、鐵律國的情況並不了解,一旦發生超出計劃之外的情況,就會陷入傳統的思維誤區。
在沈雲卿安排下,地圖臺迅速更換為中東、東歐和崖郡、西亞都護板塊地圖,一個個代表軍團番號和兵力的麻將塊,根據陸文虎和薛剛送回的軍情消息和三個月前的態勢,擺在地圖各處。
兵棋麻將是一種貼有兵種圖片貼紙的麻將塊,用酚醛塑料制成,不同品種貼不同的圖案,表示兵種屬性,用顏色區分不同國家。
如輕騎兵,就用一個廠方框,下畫四根豎線,表示輕騎兵。重騎兵在長方框上劃一條橫線,配槍騎兵在長方框右側劃一條豎線。
如是燧發槍步兵,則用火字表示。
如是舊式活門步槍兵,用炎字表示。
如是栓動步槍兵,用炏表示。
半自動步槍兵,用焱表示。
炮兵用三角表示,根據火炮口徑不同,三角越多,火炮口徑越大了,威力越大。
將戰局態勢經由情報和地圖,用兵棋麻將恢覆到三個月前態勢,三方敵我態勢一目了然。
然後根據設定的條件、數據進行調動部署,地圖上每一個麻將的行動都按實際的行軍速度進行換算,然後反映到地圖上。
同時根據戰場態勢,把將領分為四組,一組代表烏茲曼,一組代表聖光騎士會聯盟,一組代表波茲津,一組代表薛剛,沈雲卿作為裁判。
雙方各自推動自己的兵棋按自己的預定計劃進行兵器推演,為了保證公平,四方推演不直接調動麻將,而是將調動的步驟,先反饋到沈雲卿這裏,然後由裁判組完成兵棋的調動。
簡而言之說,四方下的都是暗棋,看不到對方謀劃的過程,只有在兵力調動完成後,才會知道結果。
兵器推演先模擬了薛剛按計劃進行增援,結果顯示,在烏茲曼軍團沒有崩潰的情況下,牽制了聯盟軍主力,岐軍與波茲津軍團能擊潰聯盟軍,並先於烏茲曼奪取沃爾薩森國,並從北部威脅聯盟軍後方,與烏茲曼軍團形成前後夾擊,最終殲滅聯盟軍全部主力。
而結果可能是烏茲曼和波茲津軍團付出超過十五萬人的傷亡代價,岐軍也要傷亡一萬五千人。尤其是南方吸引聯盟軍主力的烏茲曼,至少傷亡十萬人。
但相較於岐軍、烏茲曼、波茲津的傷亡,聯盟軍最後會陣亡、受傷、被俘超過五十萬人,交換比三倍於岐軍、烏茲曼和波茲津。
同時如果將烏茲曼軍團崩潰,作為假設變量,烏茲曼未能吸引住聯盟軍主力而先崩潰,聯盟軍將調集主力與岐軍和波茲津軍對決,結果岐軍與波茲津軍團仍能取勝。
而岐軍將付出至少三萬人以上的傷亡,波茲津軍傷亡更大超過八萬,最終將擊潰聯盟軍攻取沃爾薩森。
但是這裏有個問題,就是作戰意志是無法被模擬的,同時不同國家的作戰意志都是不同的。
因此在兵棋推演當中設置了“傷亡撤退”,既兵力損失達到一定比例,就退出戰鬥序列。
岐軍的傷亡撤退率設置在百分之六十,既傷亡超過六成,番號既撤出戰鬥,或者崩潰。
而從之前陸文虎、朱賀與聯盟軍作戰的情況來看,聯盟軍的傷亡率定在百分之三十,聯盟軍傷亡超過百分之三十既撤退。
因此兵棋推演最大的爭議就在這裏,武器裝備可以以數值進行堆積和增加,但是戰鬥意志是無法衡量的,所以用傷亡率衡量戰鬥意志,並不合理。
因為有的時候能戰到一兵一卒也不退後,有的時候一擊就潰,這怎麽衡量,所以兵部和軍機司都覺得不靠譜。
但不管怎麽說,岐軍在南線作戰最終都能取得勝利,區別在於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南線作戰的同時,聯盟軍也會在北線采取策應措施,迫使岐軍從南線抽兵。但是根據軍機司制定的計劃,薛剛主力救援南線之後,北線采取守勢,如果聯盟軍部署在夕河先的軍隊越過夕河大舉進攻,部署在夕河東岸的岐軍就全線撤退,放棄前沿陣地。
利用岐軍善於騎戰和大量養馬的優勢,脫離戰場,拉開距離,用後勤拖垮北線聯盟軍。
部署在北線的岐軍都是游牧、耕牧結合,所以後勤都是四條腿,能帶著上路。而聯盟軍是傳統步兵,一旦進入廣大無人平原,面對岐軍的騎兵和游牧模式,他們就喪失了後勤和遠距離縱深作戰的能力。
相反聯盟軍的步兵不是集團運動,而是分頭並進,這就給岐軍槍騎兵作戰創造了機會。
當南線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岐軍將從南線迅速抽兵,增援北線,收覆失地,岐軍最終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但岐軍也會付出超過四到五萬人傷亡的代價。
以上是陸軍南線戰略兵棋推演的結果,海上方面未做考慮,如果考慮海上因素,還會有其他變數,但這次兵棋推演不作考慮。
結束南線兵棋推演,轉而對薛剛的北線計劃進行推演,北線計劃當中,南線采取守勢,先假設烏茲曼軍團在達馬格維持了戰線,拖住了聯盟軍主力。
波茲津主力軍團抵達西亞都護,與陸文虎回合,守住了西亞都護。
這個時候薛剛在北線發起進攻,越過夕河,以十萬人的絕對兵器和火力優勢,從正面擊潰了十五萬聯盟軍,並在三天之內直搗索拉斯國首都,五天破城,然後兩月之內席卷諸國,一路燒殺搶掠。
岐軍將付出傷亡萬人的代價,取得至少攻滅兩國的成果。
同時完成北線作戰之後,迅速退回夕河,調兵南下增援,從南線向西推進,再攻滅沃爾薩森。此戰至少攻滅三國,同時還能獲得巨大收獲。
然後假設烏茲曼軍團未能守住達馬格防線,發生了崩潰,陸文虎與波茲津軍團率兵退回波茲津堅守,而西亞都護淪陷,同時薛剛在北線依然按計劃進攻,至少還是滅兩國,劫掠無數。
同時薛剛在北線作戰帶來的壓力,將迫使聯盟軍從南線抽兵,從黑海渡海增援,而不是走高加索,因為陸路來不及,同時薛剛在高加索以北布置了一萬人的定裝步槍,和五百門火炮,構築了據點工事,聯盟軍繞不過去。即便聯盟軍走陸路,等到他們與這一萬人遭遇後,薛剛基本也完成了北部作戰,退回夕河南下增援。
同時北線連滅兩國,聖光騎士會聯盟受到巨大軍事壓力之下,會采取外交措施議和,因此聯盟軍從南線調兵,會受到外交談判帶來的影響而被迫中止。
因此最終結果仍然是岐軍取得軍事勝利,並迫使聯盟軍退出西亞都護,同時還會因為入侵了聯盟軍本土,得到大量掠奪的財富。
此戰岐軍傷亡至少三萬,波茲津損失不大,損失最慘的是烏茲曼,烏茲曼主力潰散,首先將帶來長期的國力損失和國內動蕩,同時被聯盟軍掠奪,經濟重創,並影響日後烏茲曼整體經濟和政治地位,導致貿易和國家經濟萎縮,軍民傷亡至少二十五萬以上。
因此陸戰無論怎麽推演,岐軍都能取得勝利,烏茲曼都是最大的輸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