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改皇權,革天命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57章 改皇權,革天命
中原王朝自隋朝以來,權力架構的整體變化不大,唯一一次重大變化就是在明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把封建王朝統治推向了巔峰,進一步讓加強了中央集權,讓皇帝抓緊了權力,但同時也是明王朝滅亡的重要根源,皇帝喪失了宰相制約,可以胡作非為。
因此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有皇權和政權兩個問題,皇權往往高於政權,皇權下放容易,再想收上來就很困難,這是皇權政治的重要特征。
女帝擔心官僚改革會觸動皇權的根基,讓皇帝再次被架空,成為傀儡,對官僚改革的抵觸是根深蒂固的。
但對於社會發展的層面上看,簡政放權是大勢所趨,相反權利抓的越緊,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典型是清朝,中央集權達到了人類歷史巔峰,比明王朝更狠,雖然沒有走上明王朝的老路,但是大開歷史倒車,還開進了岔路口的死胡同裏,壓制人的積極性,把人變成家奴,官威就是國威,皇權就是一切,發展到這個地步,國家不出問題才見鬼。
而唐宋都是典型的權利下放,但是過度下放,導致唐王朝喪失了中央對地方制約,引發藩鎮割據。
而宋朝更好,吃一塹少一智,雖然吸取了唐王朝滅亡的教訓,但是眼睛只盯著兵權,為了換取兵權穩固,其他能放都放,經濟權力、官權利下放到無下限,甚至為了兵權穩固,可以大量豢養毫無戰備訓練的冗兵、冗將,以至於整個國家糜爛,等到北宋晚期想把權利收上來,想提高一下軍隊質量也辦不到。
所以權力抓的過緊和權力下放過度都有問題,關鍵還在於國家的政治體制。
其實女帝自己很清楚,目前的皇權是個死胡同,皇權如果不做本質的改變,就永遠只能在王朝這個死胡同裏反覆震蕩。
而沈雲卿推動官制改革的最終目的,女帝也很清楚,是要推動皇權的改革。
也就是說,沈雲卿的最終目的與戶部合流了,不同在於戶部只是把皇帝當橡皮圖章給架空,而沈雲卿是要革皇帝的權。不改革皇權,官僚體系的改革就談不上徹底。
所以女帝擔心的是皇權,而不是政權。同時女帝也很清楚,這個國家要長治久安,皇權是不改不行,但是怎麽改,這是女帝關心的問題。
此時沈雲卿、歐陽羽走在前往章臺路上,歐陽羽同樣責備沈雲卿的冒失。
“你不應該在陛下面前提及開禁工業,改革官制,這是動搖國本根基的大事。”
“但現在不動,日後早晚要動,早動比晚動的好。動的越早越有利,越晚越不利。如果再拖十年二十年,到時候我老了,有些事情會力不從心鎮不住。
現如今你我可都不年輕了,沒有從頭再來的時間,十年也沒有,有些事情必須盡早推動。尤其是密黨危害,官權利過於集中,地方行政範圍過大,都容易造成地方割據,官制與行政必須盡快改革,否則不利於經濟發展,天下繁榮。”
現在的官權利密度過高,地方上的州府只有刺史、別駕、長史、六曹等主要衙門官僚,但日後隨著社會發展,目前的官僚體系已經無法匹配社會出現的新生事物。
諸如衛生防疫部門、水利部門、供電部門、交通部門、商業部門、教育部門、警察部門、勞動部門、工業部門、鐵路部門、經濟部門、商務部門、證券部門、銀行部門、海關部門,難道都讓六曹監管?根本不現實。
名義上六部各部下轄是四個司,但事實上現在全部超標,工部有十六個司,戶部有十二個司,刑部最少,也有六個司。每個司的郎中從一兩個,發展到六七個,員外郎十多個,即便朝廷不改革官制,各部門自己都在擴容。
但是中央擴容方便,地方上怎麽擴容?
以鐵路寺為例,朝廷有鐵路寺,但是地方上沒有鐵路管理部門,還是掛靠在金戔寺的名下進行的管理,海關也掛靠在金戔寺下,由戶部和金戔寺共同監管。
那今後的教育局、衛生局、防疫站、供電局、交通局、電信局,也都這麽幹?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量新增的職能部門都集中在少數官僚手中,就會帶來權重增加,讓地方上的官吏具有極大的權柄,容易造成地方上的經濟割據。
尤其是現在的各地的行政版圖都很大,一個州的行政轄區相當於兩三個市級行政,加之官僚權利過於集中,就很容易形成地方獨大的局面。
調整官僚系統,增加新的官僚部門已經勢在必行,推動越早越有利,因為早期的權利較為松散,還沒有完全形成地方的強大利益網絡。
比方說,現在州刺史兼任市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三個角色,但隨著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發展,會迅速出現電力部門、交通部門、衛生部門、教育部門。
然後州刺史還要兼任供電局局長,交通局局長,衛生局局長,教育局局長。
這麽大的權利都集中在一個官吏手裏,就會有大量社會經濟關系圍繞展開,一旦這層關系固化,朝廷中樞再想要進行改革,就會有地方上的政治阻力。
而拖得越久,朝廷出現的新事物越多,地方官權利越大,地方上形成的利益網絡也就越龐大,到時候再想要改革官僚系統這就很困難。
歐陽羽這些年對工業和經濟發展認識深刻,但是對權力發展仍然停留在皇權思維的層面,所以她是脫節有代溝的。
回到章臺,各部都在密集討論西征,由於戰爭沒有按計劃進行,百官都在擔心首戰可能失利,還沒有人想到戰爭失利對皇帝的影響。
這是皇帝和官吏最大的不同,皇帝做任何事是首先想到自己,而官吏執行命令首先想到的是大背景。
沈雲卿先回了趟外藩寺,烽火一起,駐岐使節肯定要有反應,需要安排人去安撫和做工作。尤其是赫努,沈雲卿暫時不打算派人去通知,而是晾著他冷處理。
另外這烽火臺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夠保密,容易引發人心浮動。
因為烽火臺的意義所有人都很清楚,是戰爭信號,而近現代戰爭工作都是保密工作,老百姓直到開戰前,都不會知道要打仗。
但是烽火臺這東西是人人都知道的信號,所以一旦烽火臺燒起來,人心就會浮動,社會出現紊亂,經濟開始失調,人口迅速逃離距離敵人較近地區。
所以烽火臺也不是什麽萬能法寶,其實弊端還是很多的。遠不如電話、電報、網絡的保密性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中原王朝自隋朝以來,權力架構的整體變化不大,唯一一次重大變化就是在明朝,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把封建王朝統治推向了巔峰,進一步讓加強了中央集權,讓皇帝抓緊了權力,但同時也是明王朝滅亡的重要根源,皇帝喪失了宰相制約,可以胡作非為。
因此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有皇權和政權兩個問題,皇權往往高於政權,皇權下放容易,再想收上來就很困難,這是皇權政治的重要特征。
女帝擔心官僚改革會觸動皇權的根基,讓皇帝再次被架空,成為傀儡,對官僚改革的抵觸是根深蒂固的。
但對於社會發展的層面上看,簡政放權是大勢所趨,相反權利抓的越緊,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典型是清朝,中央集權達到了人類歷史巔峰,比明王朝更狠,雖然沒有走上明王朝的老路,但是大開歷史倒車,還開進了岔路口的死胡同裏,壓制人的積極性,把人變成家奴,官威就是國威,皇權就是一切,發展到這個地步,國家不出問題才見鬼。
而唐宋都是典型的權利下放,但是過度下放,導致唐王朝喪失了中央對地方制約,引發藩鎮割據。
而宋朝更好,吃一塹少一智,雖然吸取了唐王朝滅亡的教訓,但是眼睛只盯著兵權,為了換取兵權穩固,其他能放都放,經濟權力、官權利下放到無下限,甚至為了兵權穩固,可以大量豢養毫無戰備訓練的冗兵、冗將,以至於整個國家糜爛,等到北宋晚期想把權利收上來,想提高一下軍隊質量也辦不到。
所以權力抓的過緊和權力下放過度都有問題,關鍵還在於國家的政治體制。
其實女帝自己很清楚,目前的皇權是個死胡同,皇權如果不做本質的改變,就永遠只能在王朝這個死胡同裏反覆震蕩。
而沈雲卿推動官制改革的最終目的,女帝也很清楚,是要推動皇權的改革。
也就是說,沈雲卿的最終目的與戶部合流了,不同在於戶部只是把皇帝當橡皮圖章給架空,而沈雲卿是要革皇帝的權。不改革皇權,官僚體系的改革就談不上徹底。
所以女帝擔心的是皇權,而不是政權。同時女帝也很清楚,這個國家要長治久安,皇權是不改不行,但是怎麽改,這是女帝關心的問題。
此時沈雲卿、歐陽羽走在前往章臺路上,歐陽羽同樣責備沈雲卿的冒失。
“你不應該在陛下面前提及開禁工業,改革官制,這是動搖國本根基的大事。”
“但現在不動,日後早晚要動,早動比晚動的好。動的越早越有利,越晚越不利。如果再拖十年二十年,到時候我老了,有些事情會力不從心鎮不住。
現如今你我可都不年輕了,沒有從頭再來的時間,十年也沒有,有些事情必須盡早推動。尤其是密黨危害,官權利過於集中,地方行政範圍過大,都容易造成地方割據,官制與行政必須盡快改革,否則不利於經濟發展,天下繁榮。”
現在的官權利密度過高,地方上的州府只有刺史、別駕、長史、六曹等主要衙門官僚,但日後隨著社會發展,目前的官僚體系已經無法匹配社會出現的新生事物。
諸如衛生防疫部門、水利部門、供電部門、交通部門、商業部門、教育部門、警察部門、勞動部門、工業部門、鐵路部門、經濟部門、商務部門、證券部門、銀行部門、海關部門,難道都讓六曹監管?根本不現實。
名義上六部各部下轄是四個司,但事實上現在全部超標,工部有十六個司,戶部有十二個司,刑部最少,也有六個司。每個司的郎中從一兩個,發展到六七個,員外郎十多個,即便朝廷不改革官制,各部門自己都在擴容。
但是中央擴容方便,地方上怎麽擴容?
以鐵路寺為例,朝廷有鐵路寺,但是地方上沒有鐵路管理部門,還是掛靠在金戔寺的名下進行的管理,海關也掛靠在金戔寺下,由戶部和金戔寺共同監管。
那今後的教育局、衛生局、防疫站、供電局、交通局、電信局,也都這麽幹?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量新增的職能部門都集中在少數官僚手中,就會帶來權重增加,讓地方上的官吏具有極大的權柄,容易造成地方上的經濟割據。
尤其是現在的各地的行政版圖都很大,一個州的行政轄區相當於兩三個市級行政,加之官僚權利過於集中,就很容易形成地方獨大的局面。
調整官僚系統,增加新的官僚部門已經勢在必行,推動越早越有利,因為早期的權利較為松散,還沒有完全形成地方的強大利益網絡。
比方說,現在州刺史兼任市長、法院院長、稅務局局長三個角色,但隨著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發展,會迅速出現電力部門、交通部門、衛生部門、教育部門。
然後州刺史還要兼任供電局局長,交通局局長,衛生局局長,教育局局長。
這麽大的權利都集中在一個官吏手裏,就會有大量社會經濟關系圍繞展開,一旦這層關系固化,朝廷中樞再想要進行改革,就會有地方上的政治阻力。
而拖得越久,朝廷出現的新事物越多,地方官權利越大,地方上形成的利益網絡也就越龐大,到時候再想要改革官僚系統這就很困難。
歐陽羽這些年對工業和經濟發展認識深刻,但是對權力發展仍然停留在皇權思維的層面,所以她是脫節有代溝的。
回到章臺,各部都在密集討論西征,由於戰爭沒有按計劃進行,百官都在擔心首戰可能失利,還沒有人想到戰爭失利對皇帝的影響。
這是皇帝和官吏最大的不同,皇帝做任何事是首先想到自己,而官吏執行命令首先想到的是大背景。
沈雲卿先回了趟外藩寺,烽火一起,駐岐使節肯定要有反應,需要安排人去安撫和做工作。尤其是赫努,沈雲卿暫時不打算派人去通知,而是晾著他冷處理。
另外這烽火臺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夠保密,容易引發人心浮動。
因為烽火臺的意義所有人都很清楚,是戰爭信號,而近現代戰爭工作都是保密工作,老百姓直到開戰前,都不會知道要打仗。
但是烽火臺這東西是人人都知道的信號,所以一旦烽火臺燒起來,人心就會浮動,社會出現紊亂,經濟開始失調,人口迅速逃離距離敵人較近地區。
所以烽火臺也不是什麽萬能法寶,其實弊端還是很多的。遠不如電話、電報、網絡的保密性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