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開禁下沈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13章 開禁下沈
下刻,林毅賢繼續說道:
“現在還是說說動官制和行政。依海郡王的方略,此番動官制只升不降,百官的阻力應該會小得多,同時將官吏派遣至鄉,加強對鄉村的行政管理,防止密黨在買通州縣官吏,再控制鄉村,徹底形成割據,瓦解朝廷的統治。”
“是。目前朝廷的關鍵不在城市,而在鄉村,城市人少,而鄉村人多。雖然朝廷這些年來大力推廣高產稻米、小麥,種植高粱、土豆、紅薯和玉米,老百姓的溫飽得到了解決,但是老百姓目不識丁者十之八九,難免會受到密黨的挑唆與煽動。
因此朝廷要加強對鄉村的治理,不光要派遣官吏,日後還要在鄉一級開辦讀書認字的學堂,得讓老百姓明道理知教化,不被密黨所蒙蔽挑唆。”
“現在朝廷是有錢了,也有足夠的口糧,確實是可以廣布官吏深入鄉間,加強朝廷的管轄治理,但是鄉官的放缺各部恐怕不會袖手旁觀,這你可想過?”
“想過,如果鄉官都由本王放缺,那就等於架空了戶部、吏部在地方的權利,但是繼續任由著戶部、吏部在鄉間放缺,還是會造成貪官汙吏,所以沈某是這麽想的。”
鄉官直接和基層老百姓打交道,如果繼續讓戶部、吏部放缺,後果就可能是出現一大批鄉官貪汙集團,造成小官遍地貪的情況。
但如果不讓戶部、吏部放缺,他們肯定不同意行政下鄉,因為鄉是縣的構成基礎,鄉被沈雲卿控制了,那戶部和吏部在地方上的權利也就被架空了。
尤其是現在全國仍然以農業經濟為主,鄉是稅收和政權的主要存在形式。
所以既要防止小官遍地貪,又要讓戶部、吏部放缺,就只能采取一些措施。
有鑒於現實存在的一些政治阻力,沈雲卿考慮設立一個死標準,讓戶部吏部自己縮脖子。
由於鄉一級的行政主要是農業,沒什麽公務,尤其是當前,全國多數地區鄉一級都是農村,因此派遣的鄉官首要責任是抓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而不是讓你去作威作福。
就盯住這一點,給鄉官畫一個死標準,凡是鄉官,都必須懂農業技術,並且要參加田間勞動和生產,否則一律不予考慮。
其次,每個縣的轄下鄉,不論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兵部、工部,一半的鄉官文官都要放給司農寺、太仆寺和金戔寺,以便於抓經濟和農業生產,另一半由各部門自己任免,但任免的官吏必須符合第一條。
其三是鄉間的武官都由兵部放缺,加強基層治安和武裝力量建設、
其四,金戔寺下到鄉,開設營業部門,負責經濟和農業監督,監督鄉官的作為和經濟發展。
最後,鄉官幹的好,可以提幹,鄉官不做學歷硬指標要求,不一定要科舉出身,新學、舉薦和地方上聘用也可以,只要你有農業技術,基本識字就行了。
所以鄉官下鄉不是去做縣太爺,而是去抓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是去吃苦,不是去享受。
僅此一點,就能讓戶部、吏部這幫子老爺縮脖子打退堂鼓,而且說起來是去搞經濟發展,去為老百姓謀福利,誰拒絕執行貫徹,誰就是人民公敵。
計劃雖好,但林毅賢、周晟都覺得不靠譜,周晟就說:
“如此豈非官場兒戲。”
其實周晟是想說,沈雲卿太理想化,很幼稚,這一舉措官場上行不通,戶部、吏部肯定不會答應。
但沈雲卿卻說:
“總有辦法讓戶部、吏部答應本王的條件,到時候由不得他們。”
“海郡王有何辦法讓戶部吏部答應條件?”林毅賢撚著白須難以理解這麽幼稚的方案,如何能讓戶部、吏部答應。
“朝廷派系放缺,與其說是放缺,不如說是占個能來錢的地盤僅此而已。”
此言一出,林毅賢、周晟翻了個白眼,不禁心想你倒是說的直白,你怎麽不在女帝面前說。
“那又怎樣?”周晟問。
“現在朝廷糧荒已解,相反糧食產量猛增,天下糧倉爆滿,都快裝不下了。而且軒禾書院日後還會有更多的高產良種出現,化肥的使用也將日益增加,日後糧食將大大超出需求。
但是朝廷對棉花、麻絲、絲綢、菜油、黃豆、藥材這些的需求,卻只多不少,現在根本供不應求,所以朝廷對民間種植的占比也到了調整的時候。”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優先保障的都是糧食生產,所以朝廷有強行規定,老百姓種糧食和種經濟作物有嚴格的比例,亦或者朝廷有產區分配。
如江南,可以允許一些綢商大量種植桑樹養蠶,因為絲綢是高收入經濟產品,而老百姓沒有朝廷的政令,則不能大規模的種桑,因為會占用大量糧田,導致糧食產能削弱。
而岐帝國二十年前全國多數地區的農民和地主,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比例是1:9,允許種一成的經濟作物,諸如棉花、油菜、黃豆等等,剩下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種糧食,勳貴的土地政策則是完全放開的。
之後進一步調整到3:7,允許私人更多種植經濟作物。
因為二十年前全國市場基本得到重塑,工業需求增加,尤其是對油料、棉花的需求急速增長,最近十年的工業增長需求,已經遠超過民間所能的產能,因此這種朝廷強行規劃的產業比例,必須調整。
而農業產品種植的調整,就意味著利益。
打比方說,以前一個鄉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種植棉花,但現在允許提升到百分之八十,而棉花比糧食更賺錢,當然是種棉花更劃算。
而給戶部、吏部放缺的鄉官所在鄉,就專門進行農業品種調整,進一步開放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
而金戔寺、太仆寺、司農寺,則繼續維持以糧為綱的農業模式。
這樣一來,通過人為制造經濟蛋糕,戶部和吏部就會考慮。
但話說你為什麽不全都開放了算了,戶部、吏部不是更高興?
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經濟作物的需求是有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對經濟農作物的需求再大,也有飽和的時候,所以不可能全放開,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就需要通過計劃調控,和市場自行調控,兩個舉措同時進行。
否則如果棉花賺錢,大家都去種棉花,沒人種糧食,非但棉花價格要崩盤,又得再次出現糧食危機,所以需要產能和種植面積調控,仿制農民和市場無序發展,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通過放開部分經濟作物產能,既能增加棉花、大豆、油料、藥材的供應,降低現在的市場價格,滿足工業需求,同時糧食種植面積的減少,還能讓糧價回升。
在朝廷仍然補貼農業的情況下,糧農收入更多。而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和地主,也會因為高價格而受益。
所以戶部、吏部一算賬,就會覺得有利可圖,只要他們覺得有利可圖,那就上套了。
因為他們再怎麽折騰,也還是農業。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戶部、吏部放缺的縣,轄下的幾個鄉,兩三個鄉以經濟農業作物為主,其他都是金戔寺、司農寺、太仆寺放缺,以種植糧食、養殖和農副食品為主,待等日後工業下放,縣城可以搞一些工業。
到時候地方上就是農業、農副產品、工業都有的格局,每個地方都相對平衡一些。
到時候朝廷再在每個道搞一兩個工業大區,全國的經濟和工業格局就基本定型了。
這才是沈雲卿布的大局,給戶部、吏部的都是蠅頭小利,但這些蠅頭小利,在當前就是巨大的利益。
一旦朝廷定向放開農業政策,戶部、吏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做出一些讓步也就是必然的。
聽了沈雲卿一番深入細致的剖析,林毅賢茅塞頓開連連說妙:
“此計妙啊,他戶部和吏部還不能不答應。”
“正是如此,農業開禁已經勢在必行,只是戶部、吏部還沒察覺罷了,我們便以此為餌,讓兩部做出讓步。”
這時周晟說
“這法子好,只是這般厚此薄彼,那些沒有開禁的鄉,恐怕會有些不滿。”
“不滿只是暫時的,日後農民會進城,城市人口會增加,城市裏會發展更多的工業,機器設備日後也會向各地開禁,只是時間為題,所以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城裏的工人越來越多,只要調整好農業生產,農民的問題就能解決。”
由於這次經濟農產品開放調整是定向政策,只對一個縣的半數鄉開放,就會出現一個縣下面幾個鄉的地主、農民,因為大量種植經濟作物而大賺錢,其他幾個沒有定向政策,仍然只能維持3:7模式的鄉收入就少的局面。
不可否認會出現一定的貧富差距,但這是目前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要保證大局的平穩和國家的發展,采取計劃手段和行政調節是必然措施,否則將無法推動朝廷的改革和發展,只能裹足不前。
而且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後,糧價還會回升,同時那些只能種植百分之三十經濟作物的農民,依然可以從這百分之三十的種植面積獲得收入,朝廷對農民糧食的補貼不會一下全部取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下刻,林毅賢繼續說道:
“現在還是說說動官制和行政。依海郡王的方略,此番動官制只升不降,百官的阻力應該會小得多,同時將官吏派遣至鄉,加強對鄉村的行政管理,防止密黨在買通州縣官吏,再控制鄉村,徹底形成割據,瓦解朝廷的統治。”
“是。目前朝廷的關鍵不在城市,而在鄉村,城市人少,而鄉村人多。雖然朝廷這些年來大力推廣高產稻米、小麥,種植高粱、土豆、紅薯和玉米,老百姓的溫飽得到了解決,但是老百姓目不識丁者十之八九,難免會受到密黨的挑唆與煽動。
因此朝廷要加強對鄉村的治理,不光要派遣官吏,日後還要在鄉一級開辦讀書認字的學堂,得讓老百姓明道理知教化,不被密黨所蒙蔽挑唆。”
“現在朝廷是有錢了,也有足夠的口糧,確實是可以廣布官吏深入鄉間,加強朝廷的管轄治理,但是鄉官的放缺各部恐怕不會袖手旁觀,這你可想過?”
“想過,如果鄉官都由本王放缺,那就等於架空了戶部、吏部在地方的權利,但是繼續任由著戶部、吏部在鄉間放缺,還是會造成貪官汙吏,所以沈某是這麽想的。”
鄉官直接和基層老百姓打交道,如果繼續讓戶部、吏部放缺,後果就可能是出現一大批鄉官貪汙集團,造成小官遍地貪的情況。
但如果不讓戶部、吏部放缺,他們肯定不同意行政下鄉,因為鄉是縣的構成基礎,鄉被沈雲卿控制了,那戶部和吏部在地方上的權利也就被架空了。
尤其是現在全國仍然以農業經濟為主,鄉是稅收和政權的主要存在形式。
所以既要防止小官遍地貪,又要讓戶部、吏部放缺,就只能采取一些措施。
有鑒於現實存在的一些政治阻力,沈雲卿考慮設立一個死標準,讓戶部吏部自己縮脖子。
由於鄉一級的行政主要是農業,沒什麽公務,尤其是當前,全國多數地區鄉一級都是農村,因此派遣的鄉官首要責任是抓農業生產和農業發展,而不是讓你去作威作福。
就盯住這一點,給鄉官畫一個死標準,凡是鄉官,都必須懂農業技術,並且要參加田間勞動和生產,否則一律不予考慮。
其次,每個縣的轄下鄉,不論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兵部、工部,一半的鄉官文官都要放給司農寺、太仆寺和金戔寺,以便於抓經濟和農業生產,另一半由各部門自己任免,但任免的官吏必須符合第一條。
其三是鄉間的武官都由兵部放缺,加強基層治安和武裝力量建設、
其四,金戔寺下到鄉,開設營業部門,負責經濟和農業監督,監督鄉官的作為和經濟發展。
最後,鄉官幹的好,可以提幹,鄉官不做學歷硬指標要求,不一定要科舉出身,新學、舉薦和地方上聘用也可以,只要你有農業技術,基本識字就行了。
所以鄉官下鄉不是去做縣太爺,而是去抓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是去吃苦,不是去享受。
僅此一點,就能讓戶部、吏部這幫子老爺縮脖子打退堂鼓,而且說起來是去搞經濟發展,去為老百姓謀福利,誰拒絕執行貫徹,誰就是人民公敵。
計劃雖好,但林毅賢、周晟都覺得不靠譜,周晟就說:
“如此豈非官場兒戲。”
其實周晟是想說,沈雲卿太理想化,很幼稚,這一舉措官場上行不通,戶部、吏部肯定不會答應。
但沈雲卿卻說:
“總有辦法讓戶部、吏部答應本王的條件,到時候由不得他們。”
“海郡王有何辦法讓戶部吏部答應條件?”林毅賢撚著白須難以理解這麽幼稚的方案,如何能讓戶部、吏部答應。
“朝廷派系放缺,與其說是放缺,不如說是占個能來錢的地盤僅此而已。”
此言一出,林毅賢、周晟翻了個白眼,不禁心想你倒是說的直白,你怎麽不在女帝面前說。
“那又怎樣?”周晟問。
“現在朝廷糧荒已解,相反糧食產量猛增,天下糧倉爆滿,都快裝不下了。而且軒禾書院日後還會有更多的高產良種出現,化肥的使用也將日益增加,日後糧食將大大超出需求。
但是朝廷對棉花、麻絲、絲綢、菜油、黃豆、藥材這些的需求,卻只多不少,現在根本供不應求,所以朝廷對民間種植的占比也到了調整的時候。”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優先保障的都是糧食生產,所以朝廷有強行規定,老百姓種糧食和種經濟作物有嚴格的比例,亦或者朝廷有產區分配。
如江南,可以允許一些綢商大量種植桑樹養蠶,因為絲綢是高收入經濟產品,而老百姓沒有朝廷的政令,則不能大規模的種桑,因為會占用大量糧田,導致糧食產能削弱。
而岐帝國二十年前全國多數地區的農民和地主,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比例是1:9,允許種一成的經濟作物,諸如棉花、油菜、黃豆等等,剩下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種糧食,勳貴的土地政策則是完全放開的。
之後進一步調整到3:7,允許私人更多種植經濟作物。
因為二十年前全國市場基本得到重塑,工業需求增加,尤其是對油料、棉花的需求急速增長,最近十年的工業增長需求,已經遠超過民間所能的產能,因此這種朝廷強行規劃的產業比例,必須調整。
而農業產品種植的調整,就意味著利益。
打比方說,以前一個鄉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土地種植棉花,但現在允許提升到百分之八十,而棉花比糧食更賺錢,當然是種棉花更劃算。
而給戶部、吏部放缺的鄉官所在鄉,就專門進行農業品種調整,進一步開放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
而金戔寺、太仆寺、司農寺,則繼續維持以糧為綱的農業模式。
這樣一來,通過人為制造經濟蛋糕,戶部和吏部就會考慮。
但話說你為什麽不全都開放了算了,戶部、吏部不是更高興?
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經濟作物的需求是有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對經濟農作物的需求再大,也有飽和的時候,所以不可能全放開,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就需要通過計劃調控,和市場自行調控,兩個舉措同時進行。
否則如果棉花賺錢,大家都去種棉花,沒人種糧食,非但棉花價格要崩盤,又得再次出現糧食危機,所以需要產能和種植面積調控,仿制農民和市場無序發展,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通過放開部分經濟作物產能,既能增加棉花、大豆、油料、藥材的供應,降低現在的市場價格,滿足工業需求,同時糧食種植面積的減少,還能讓糧價回升。
在朝廷仍然補貼農業的情況下,糧農收入更多。而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民和地主,也會因為高價格而受益。
所以戶部、吏部一算賬,就會覺得有利可圖,只要他們覺得有利可圖,那就上套了。
因為他們再怎麽折騰,也還是農業。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戶部、吏部放缺的縣,轄下的幾個鄉,兩三個鄉以經濟農業作物為主,其他都是金戔寺、司農寺、太仆寺放缺,以種植糧食、養殖和農副食品為主,待等日後工業下放,縣城可以搞一些工業。
到時候地方上就是農業、農副產品、工業都有的格局,每個地方都相對平衡一些。
到時候朝廷再在每個道搞一兩個工業大區,全國的經濟和工業格局就基本定型了。
這才是沈雲卿布的大局,給戶部、吏部的都是蠅頭小利,但這些蠅頭小利,在當前就是巨大的利益。
一旦朝廷定向放開農業政策,戶部、吏部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做出一些讓步也就是必然的。
聽了沈雲卿一番深入細致的剖析,林毅賢茅塞頓開連連說妙:
“此計妙啊,他戶部和吏部還不能不答應。”
“正是如此,農業開禁已經勢在必行,只是戶部、吏部還沒察覺罷了,我們便以此為餌,讓兩部做出讓步。”
這時周晟說
“這法子好,只是這般厚此薄彼,那些沒有開禁的鄉,恐怕會有些不滿。”
“不滿只是暫時的,日後農民會進城,城市人口會增加,城市裏會發展更多的工業,機器設備日後也會向各地開禁,只是時間為題,所以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城裏的工人越來越多,只要調整好農業生產,農民的問題就能解決。”
由於這次經濟農產品開放調整是定向政策,只對一個縣的半數鄉開放,就會出現一個縣下面幾個鄉的地主、農民,因為大量種植經濟作物而大賺錢,其他幾個沒有定向政策,仍然只能維持3:7模式的鄉收入就少的局面。
不可否認會出現一定的貧富差距,但這是目前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要保證大局的平穩和國家的發展,采取計劃手段和行政調節是必然措施,否則將無法推動朝廷的改革和發展,只能裹足不前。
而且糧食種植面積減少後,糧價還會回升,同時那些只能種植百分之三十經濟作物的農民,依然可以從這百分之三十的種植面積獲得收入,朝廷對農民糧食的補貼不會一下全部取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