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模糊標準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16章 模糊標準
沈雲卿料到赫努一開始接受不了,所以就這麽說:
“如果護國師以為本王欺騙閣下,護國師不妨先等一兩年,遣使出國打聽打聽,看看外邦火器究竟如何,只有對比才會知足。在此之前,兩國火器交易暫時停止”
“那第二個條件呢?”
“忽喇必須要種地,忽喇繼續現在的游牧,數十年後還會面臨現在的困境,你們不能總放牧,哪天放牧不能填飽肚子,就繼續燒殺搶掠,只有種地才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而且羅哈諾可以種小麥,收成並不比北河道畝產少,盡管一年只能種一季,但是對忽喇而言能種地,又能大量放牧,比我朝百姓的日子好的太多了。
忽喇如果有誠意,就應該學習種地,而不是窮兵黷武,否則忽喇既不種地,又要我朝最厲害的火器制造匠術,待等十年二十年後,羅哈諾的土地產出也不夠你們忽喇分食,難道還要繼續向我朝勒索訛詐嗎。
到那個時候,本王恐怕早就駕鶴西去,屆時可就沒有誰像本王這樣跟你們講理了。該動的手時候,新君會毫不猶豫的動手,什麽結果,護國師應該能想得到。”
此時赫努神色起伏面容嚴肅,他不是沒有想過,木可烈、沃臘舒達、魯古圖都努力過,試圖讓忽喇族發展農業,但都沒有成功。現在沈雲卿再提此事,赫努是有顧慮的,畢竟之前的失敗太多了,還間接造成了沃臘舒達的倒臺,他不能不慎重。
“海郡王說的容易,我族內部豈能與天朝相提並論。”
“本王承認忽喇內部有很多問題,但不是你們不種地的借口,種地也許是很累,但是因為種地累,就去燒殺搶掠,羅哈諾你們也殺也搶了,死了多少人,值得嗎。日後再來燒殺我朝,你們又準備付出多少人命代價,值得嗎。
本王還是奉勸閣下一句,忽喇繼續游牧,是沒有活路的,要想長治久安,只有種地一條路。
今日言盡於此,閣下如何選擇,那是忽喇的事,本王也不便插手。但日後如果兵戎相見,可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客氣了。”
“郡王所提之事,關乎我國根本,本護國恐怕無法答覆。”
“那就請護國師告知都勒闊可汗,讓他決斷。我朝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可以等,但是時間拖得越久,對忽喇越不利。尤其是這海外的蠻邦,仗著手中兇利的火器,到處屠殺部落子民,哪天要是被忽喇碰上,可別說本王沒有提醒過閣下。”
“海郡王說的海外蠻邦,就是最近一直傳言的西夷?”
“正是,他們在海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男丁全部殺死,女丁充為妓奴。而且距離羅哈諾我朝西陲邊境並不遠,之前有羅哈諾擋著,不知羅哈諾以西的情況,現在羅哈諾被滅,我朝與西夷全線接壤,以忽喇現在的彎刀騎射,難道能招架得住火器的嗎?”
其實沈雲卿還真低估了忽喇,忽喇的忽喇弓能射三百多米,雖然精度不高,但是幾千的弓騎兵采取奔射戰術,距離兩百米外,圍著沒有任何鎧甲的火槍步兵放箭,還真能打敗熱兵器。
而且眼下燧發槍的有效射擊距離也就一百五十米到一百八十米,兩百米開外威力銳減,準頭也靠人品,忽喇人躲在兩百米外,甚至三百米外進行大仰角拋射,對付那些沒有鎧甲防護的火槍兵,簡直輕而易舉。
而且忽喇有好幾十萬騎兵,十幾萬重裝騎兵,在機關槍出現之前,步槍、燧發槍根本不足以對騎兵造成絕對戰術優勢,相反騎兵只要控制好戰術,從側翼,側後方殺出,就能毀滅性打擊步兵。
所以忽喇並非完全沒有應對火槍的辦法,關鍵在於戰術,游牧民族幹翻工業熱兵器也不是沒有可能,還真可能發生。
如果忽喇拼了血本發動幾十萬人規模的軍事討伐,消滅十幾萬,二十幾萬燧發槍軍團不是沒有可能。
之後與赫努繼續就兩國的互市、貿易,羅哈諾的邊界的劃定進行磋商。
期間赫努也問到了鐵路,言外之意他們也想有,但赫努沒明說,因為地上鋪設的鋼軌就是現實,鋪鐵路是要花錢的,每年幾萬噸的鋼鐵,忽喇受得了嗎。
磋商持續了四天,邊界問題之前林毅賢和兵部已經拿出了協議,以岐軍遠征期間設立的界樁為準,劃分兩國在羅哈諾的邊境線。
但是赫努不同意,理由是自古兩國就沒有明確界樁這個東西,雙方牧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現在設立了界樁,忽喇的牧民日後越界放牧就會被天朝抓住把柄。
因為沒有界樁,就沒有地標參考,沒有地標參考,我大可以說我不小心過界,或者迷路了,哪怕被抓了現行,大可以推說這裏不是分界線,來個死不承認。
但現在有了界樁,一切以界樁為線,日後要想越界問題就大了。
在羅哈諾問題還不大,因為羅哈諾的土地好,草地多,森林多,但是從天山開始一直到蒙古高原,忽喇牧民就靠每年越界放牧過活,現在在羅哈諾劃定了界樁,那日後從天山到蒙古高原都要定界樁,他們日後還怎麽過界放牧。
所以赫努不同意設立界樁,還是安老辦法模糊邊界。
這其實也是中原王朝留下的一個毛病,自古以來就只有“疆域”這個說法,沒有了領土主權和疆界這個概念,否則歷朝歷代在邊境上肯定要種界碑,考古這麽多年,國外就沒發現?
由於中原王朝沒有固定邊界這個概念,所以邊界劃分都是湊合就行,大家都守著自己的勢力範圍,誰也不要招惹誰。
可“勢力範圍”不是量化標準,是一個模糊標準,這個範圍有多大,沒有明確的參照界定標準,這不是瞎扯淡嗎。
現在赫努不同意固定邊界,沈雲卿也沒轍。
首先現在技術不夠先進,邊界上你管不過來,其次是通信、交通落後,也沒能力在延綿幾萬公裏的邊境上紮點。
三是當下牧民放牧都很隨性,哪裏有牧場就往哪裏去,根本不管你越不越界,因此牧民越界放牧是常態。
尤其是塞外的忽喇牧民,經常過界進入岐帝國境內放牧,他們就靠這口糊口,也管不了,管太多,他們下次就不是來放牧,是來作案報覆你,因為你斷了他們的生計,他們就只能過來找你討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沈雲卿料到赫努一開始接受不了,所以就這麽說:
“如果護國師以為本王欺騙閣下,護國師不妨先等一兩年,遣使出國打聽打聽,看看外邦火器究竟如何,只有對比才會知足。在此之前,兩國火器交易暫時停止”
“那第二個條件呢?”
“忽喇必須要種地,忽喇繼續現在的游牧,數十年後還會面臨現在的困境,你們不能總放牧,哪天放牧不能填飽肚子,就繼續燒殺搶掠,只有種地才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而且羅哈諾可以種小麥,收成並不比北河道畝產少,盡管一年只能種一季,但是對忽喇而言能種地,又能大量放牧,比我朝百姓的日子好的太多了。
忽喇如果有誠意,就應該學習種地,而不是窮兵黷武,否則忽喇既不種地,又要我朝最厲害的火器制造匠術,待等十年二十年後,羅哈諾的土地產出也不夠你們忽喇分食,難道還要繼續向我朝勒索訛詐嗎。
到那個時候,本王恐怕早就駕鶴西去,屆時可就沒有誰像本王這樣跟你們講理了。該動的手時候,新君會毫不猶豫的動手,什麽結果,護國師應該能想得到。”
此時赫努神色起伏面容嚴肅,他不是沒有想過,木可烈、沃臘舒達、魯古圖都努力過,試圖讓忽喇族發展農業,但都沒有成功。現在沈雲卿再提此事,赫努是有顧慮的,畢竟之前的失敗太多了,還間接造成了沃臘舒達的倒臺,他不能不慎重。
“海郡王說的容易,我族內部豈能與天朝相提並論。”
“本王承認忽喇內部有很多問題,但不是你們不種地的借口,種地也許是很累,但是因為種地累,就去燒殺搶掠,羅哈諾你們也殺也搶了,死了多少人,值得嗎。日後再來燒殺我朝,你們又準備付出多少人命代價,值得嗎。
本王還是奉勸閣下一句,忽喇繼續游牧,是沒有活路的,要想長治久安,只有種地一條路。
今日言盡於此,閣下如何選擇,那是忽喇的事,本王也不便插手。但日後如果兵戎相見,可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客氣了。”
“郡王所提之事,關乎我國根本,本護國恐怕無法答覆。”
“那就請護國師告知都勒闊可汗,讓他決斷。我朝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可以等,但是時間拖得越久,對忽喇越不利。尤其是這海外的蠻邦,仗著手中兇利的火器,到處屠殺部落子民,哪天要是被忽喇碰上,可別說本王沒有提醒過閣下。”
“海郡王說的海外蠻邦,就是最近一直傳言的西夷?”
“正是,他們在海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男丁全部殺死,女丁充為妓奴。而且距離羅哈諾我朝西陲邊境並不遠,之前有羅哈諾擋著,不知羅哈諾以西的情況,現在羅哈諾被滅,我朝與西夷全線接壤,以忽喇現在的彎刀騎射,難道能招架得住火器的嗎?”
其實沈雲卿還真低估了忽喇,忽喇的忽喇弓能射三百多米,雖然精度不高,但是幾千的弓騎兵采取奔射戰術,距離兩百米外,圍著沒有任何鎧甲的火槍步兵放箭,還真能打敗熱兵器。
而且眼下燧發槍的有效射擊距離也就一百五十米到一百八十米,兩百米開外威力銳減,準頭也靠人品,忽喇人躲在兩百米外,甚至三百米外進行大仰角拋射,對付那些沒有鎧甲防護的火槍兵,簡直輕而易舉。
而且忽喇有好幾十萬騎兵,十幾萬重裝騎兵,在機關槍出現之前,步槍、燧發槍根本不足以對騎兵造成絕對戰術優勢,相反騎兵只要控制好戰術,從側翼,側後方殺出,就能毀滅性打擊步兵。
所以忽喇並非完全沒有應對火槍的辦法,關鍵在於戰術,游牧民族幹翻工業熱兵器也不是沒有可能,還真可能發生。
如果忽喇拼了血本發動幾十萬人規模的軍事討伐,消滅十幾萬,二十幾萬燧發槍軍團不是沒有可能。
之後與赫努繼續就兩國的互市、貿易,羅哈諾的邊界的劃定進行磋商。
期間赫努也問到了鐵路,言外之意他們也想有,但赫努沒明說,因為地上鋪設的鋼軌就是現實,鋪鐵路是要花錢的,每年幾萬噸的鋼鐵,忽喇受得了嗎。
磋商持續了四天,邊界問題之前林毅賢和兵部已經拿出了協議,以岐軍遠征期間設立的界樁為準,劃分兩國在羅哈諾的邊境線。
但是赫努不同意,理由是自古兩國就沒有明確界樁這個東西,雙方牧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現在設立了界樁,忽喇的牧民日後越界放牧就會被天朝抓住把柄。
因為沒有界樁,就沒有地標參考,沒有地標參考,我大可以說我不小心過界,或者迷路了,哪怕被抓了現行,大可以推說這裏不是分界線,來個死不承認。
但現在有了界樁,一切以界樁為線,日後要想越界問題就大了。
在羅哈諾問題還不大,因為羅哈諾的土地好,草地多,森林多,但是從天山開始一直到蒙古高原,忽喇牧民就靠每年越界放牧過活,現在在羅哈諾劃定了界樁,那日後從天山到蒙古高原都要定界樁,他們日後還怎麽過界放牧。
所以赫努不同意設立界樁,還是安老辦法模糊邊界。
這其實也是中原王朝留下的一個毛病,自古以來就只有“疆域”這個說法,沒有了領土主權和疆界這個概念,否則歷朝歷代在邊境上肯定要種界碑,考古這麽多年,國外就沒發現?
由於中原王朝沒有固定邊界這個概念,所以邊界劃分都是湊合就行,大家都守著自己的勢力範圍,誰也不要招惹誰。
可“勢力範圍”不是量化標準,是一個模糊標準,這個範圍有多大,沒有明確的參照界定標準,這不是瞎扯淡嗎。
現在赫努不同意固定邊界,沈雲卿也沒轍。
首先現在技術不夠先進,邊界上你管不過來,其次是通信、交通落後,也沒能力在延綿幾萬公裏的邊境上紮點。
三是當下牧民放牧都很隨性,哪裏有牧場就往哪裏去,根本不管你越不越界,因此牧民越界放牧是常態。
尤其是塞外的忽喇牧民,經常過界進入岐帝國境內放牧,他們就靠這口糊口,也管不了,管太多,他們下次就不是來放牧,是來作案報覆你,因為你斷了他們的生計,他們就只能過來找你討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