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奶制品
關燈
小
中
大
第861章 奶制品
九月二十九下午,沈雲卿在瀘溪宮給孩子們做蛋糕。
宮裏的飲食都由膳尚監負責,即便是王爺、郡王在宮內的住處,也由宮裏訂餐,或者按食譜聯絡知會膳尚監供應。
此外為方便生活起居,住所其實也有單獨的竈房,但不能做什麽大菜,只能熱熱菜,燒個飯。
一來是木質建築,宮內火源點盡可能被控制起來,防止失火。
二是失火後救火太困難,所以除了冬天取暖,各宮其實不讓搞太多的火源點。
三來皇室貴族多數是生活低能兒,不太可能自己動手料理吃飯問題,即便有,也可能萬一手賤把自己給燒死了。所以就只能配備廚子,一個不多,十個百個就夠嗆了。
而且皇帝那麽嬪妃、皇子、公主,每個人都配上兩三個廚子伺候著,用人會迅速增加,不利於節省開支。
所以皇宮裏的夥食供應,大都集中在膳尚監或者禦膳房。
因此也會經常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如嬪妃之間相互正風吃醋,禦膳房就成了重要陣地,因為這裏是宮裏人際關系交集密度最大的地區,誰的飯都在這裏做,很容易出現紕漏。
沈雲卿入住瀘溪宮後專門辟了地方建了廚房,全磚混水泥結構,大鍋大竈,還有烤箱、蒸箱,一應俱全。
平時都有專人把手,做菜則都是自己人做,沈雲卿也經常下廚,偶爾也會讓大一些的子女教他們下廚,得先學會照顧好自己,日後才能把事做好,決不能變成一個低能兒。
打開烤箱取出蛋糕,焦黃的色澤散發著濃郁的香氣,看著都很有食欲。
“王爺,這是最後一塊了吧。”龍菲問。
“嗯,是最後一塊,等我把爐子給熄了,給蛋糕上奶油,再插一些水果就行了。你去隔壁六號櫃取些奶酪,擱平底鍋裏放近烤箱熔化了,待會兒要用。”
“那東西又臭又硬,孩子們吃不慣。”
“調奶油裏會好一些,趕緊去拿。”
“哦……”
廚房隔壁是儲物間,主要放一些耐儲藏的食材,如臘肉、水腌菜、酒類、幹貨、幹制海產品、奶酪等等。
奶酪並不是西方的發明特產食品,最早是中亞傳到的西方,是游牧民族入侵帶過去的。
一開始是匈奴人,但匈奴人的奶制品還不能稱之為奶酪,後來是蒙古大軍西征帶去了改良版奶疙瘩,或者奶塊,傳到歐洲後,經過歐洲人改良,才有了歐洲早期奶酪。
眼下忽喇人、肅汝人、庫兀圖族都做奶疙瘩,之前神都也有奶疙瘩賣,但岐人吃的不多,主要消費群體是庫兀圖族和外商,岐人吃不慣這東西,因為有股子臭烘烘的味道。
這些年岐帝國經濟繁榮後,尤其是與忽喇議和後,貿易量增加,關外進入有計劃的初步開發,同時對牧民和放牧業進行規範,對農牧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就不得不發展一些經濟產品。
如剪羊毛賣羊毛,羊皮、牛皮、鹿皮巾、鹿鞭、肉幹、奶制品等等,奶酪和羊毛是沈雲卿重點發展扶持的兩個產業。
羊毛、羊絨可以制成羊毛面料,利潤和市場潛力很大,而奶制品則是高鈣、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是可以替代肉制品的優良蛋白來源,尤其是航海和行軍打仗,攝入奶酪比涉入肉制品更好。
尤其是出海,幾乎很難保證新鮮肉制品,只能吃桶子肉,就是腌在木桶裏的臘肉或者鮮肉,吃多了且不說嚴重便秘和營養不良,重要的是亞洲的海上環境和氣候比歐洲惡劣的多,腌肉在海上存久了之後,致癌物質比同時期的歐洲海上腌肉高的驚人。
因為亞洲氣溫高,歐洲是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低,細菌繁殖速率低,同時亞洲微生物環境比歐洲覆雜,加之氣溫又高,更容易滋生細菌和化學反應。
所以亞洲出海和歐洲出海,就天生面臨地緣環境和生態環境惡劣。
亞洲出海的隨船食物變質速度,是同時期歐洲隨船食物的好幾倍,歐洲出海的全麥硬餅幹放在木桶裏,擱幾年都沒問題,但亞洲的全麥硬硬幹擱在木桶裏,只要一出海,放幾個月就會全部發黴,一直黴到骨頭裏。
所以歐洲人能依靠硬餅幹、桶子肉和葡萄酒進行大航海,中國人根本不可能,付出的代價太高,這是氣候環境決定的。
你首先就解決不了海上不靠港,長期航行帶來的食物迅速變質問題,一旦食物變質到難以下咽的地步,就無從談起人的生存問題。
其次就是地緣板塊,中國一出海,周邊全是國家和土著,文明指數比印第安人高得多。
而歐洲一出海,就是大西洋,沿途沒有任何國家的阻撓,出海橫跨三個月就是美洲,美洲印第安人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碰上的卻是火器時代的歐洲。
而中國一出海,甭說三個月,一個月後食物就開始變質,哪怕是完全幹制的食品,都會因為高濕度而變質,甚至幹面粉都會發黴。
所以中國出海,面臨的環境比歐洲惡劣。
鄭和七下西洋,途徑國家數以百計,如果用歐洲的邏輯一層一層的占領和強推,其實根本出不了南海,明帝國就得耗死在南海周邊,巨大的開支就足夠拖死明帝國。
而歐洲人一出海,直接用火器對付石器印第安人,那當然容易。而且美洲都是大陸,亞洲大陸之外全是島國和土皇帝,誰都不好惹。
當基本的食物問題得不到解決,出海就根本談不上。
如果按歐洲早期航海的食品標準,中國船員的壽命會短到只有三十多歲,而同期歐洲海員的壽命大都有四十多,甚至五十,因為食物帶來的惡性疾病,尤其是腸道癌、胃癌、肝癌、腫瘤,乃至維生素缺乏,就會要了海員的命。
當下人命雖然便宜,但問題是經驗很貴。
一個富有經驗的風帆水手,少說需要十年十五年以上的經驗,即便從十八歲開始上船,到能獨當一面,就是二十八九歲,結果三十剛出頭就因為長期食用高癌食品死了。
人死了可以繼續招募,但無疑會急劇增加開支和戰略損失,同時海員的高病死率,會打擊國內參與遠海活動的熱情。
因此發現這一問題後,沈雲卿加大了知識宣傳,要求出海船只,無論官船還是民船,不僅要攜帶隨船耐保存食物,靠港後盡可能補充現吃的食品和水果。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嚴重問題,要保證人的基本食物安全,就要一站一站的靠港,導致亞洲的航海傳統,就是短途中轉航行。
而歐洲出了葡萄牙,除了後期南下非洲,早期無論去美洲還是非洲,都無停靠。即便如此,他們的食品變質速度要比亞洲慢得多。
從中國出海探索世界,光食物帶來的不平等,航海效率就低得多。
甭看鄭和出海很風光,但是每次出海回來要死多少人,除了疾病和風浪帶來的死亡,很多人都是死於隱性的食物引發的疾病,就是腌制品吃的太多,到了海上嚴重化學變質,只是吃在嘴裏沒什麽變化,但是化學性質已經改變,大量的致癌細菌和亞硝酸鹽,長期高含量涉入,短時內就能癌變。
沈雲卿發展奶酪,就是為了替代部分肉制品,尤其是海上航行蛋白質和鈣質的涉入必不可少,高強度、高消耗,蛋白、鈣質攝入非常重要。
十公斤的牛奶,才能制成一公斤的普通奶酪,如果是幹制脫水奶奶酪,大約需要十一到十二公斤。
奶酪有個特點,封存儲藏後會發黴,只要按標準工藝發酵和包裝,這種黴菌中的有害菌極少,多數黴菌有抵禦細菌入侵,防止變質的好處。只要保存得當,可以放上兩三年。
奶酪富含蛋白、鈣質、脂肪,有益菌,補充能量和營養的同時,可以治療便秘,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當然,吃多了也不行。
當然,這種專門為航海研制的脫水幹制奶酪的保存,沒現代這麽精貴,非得要預裝進真空包裝袋冷藏低溫儲存,這是現代奶酪工藝。
早期和中後期奶酪都是常溫生產儲藏保存,沒冰箱冷凍技術的年代,就不做奶酪了?一樣還是照做,只是工藝和標準會低得多。
尤其是氣味上,會有些接受不了。
此外食用的時候切掉奶酪的外層,只吃奶皮內的部分,內部的奶酪成分好得多。
奶酪雖然是耐貯藏的食品,但是奶酪有個特點,它會一直不斷的發酵,只是很慢而已。
所以奶酪貯藏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時間越長,口感越差,早晚會因為完全發酵變得不可食用。
隨著這些年塞外開發進入新的階段,各項產業陸續形成規模,奶牛場大量出現,奶酪的產量也逐年增加。
不過由於奶牛的問題,用的都是傳統的塞外牛種,沒有近現代常見的那種黑白奶牛,所以產奶量不及近現代的奶牛多,不過奶牛的選育工作也在穩步推行中,十幾年,幾十年後,總會有進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九月二十九下午,沈雲卿在瀘溪宮給孩子們做蛋糕。
宮裏的飲食都由膳尚監負責,即便是王爺、郡王在宮內的住處,也由宮裏訂餐,或者按食譜聯絡知會膳尚監供應。
此外為方便生活起居,住所其實也有單獨的竈房,但不能做什麽大菜,只能熱熱菜,燒個飯。
一來是木質建築,宮內火源點盡可能被控制起來,防止失火。
二是失火後救火太困難,所以除了冬天取暖,各宮其實不讓搞太多的火源點。
三來皇室貴族多數是生活低能兒,不太可能自己動手料理吃飯問題,即便有,也可能萬一手賤把自己給燒死了。所以就只能配備廚子,一個不多,十個百個就夠嗆了。
而且皇帝那麽嬪妃、皇子、公主,每個人都配上兩三個廚子伺候著,用人會迅速增加,不利於節省開支。
所以皇宮裏的夥食供應,大都集中在膳尚監或者禦膳房。
因此也會經常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如嬪妃之間相互正風吃醋,禦膳房就成了重要陣地,因為這裏是宮裏人際關系交集密度最大的地區,誰的飯都在這裏做,很容易出現紕漏。
沈雲卿入住瀘溪宮後專門辟了地方建了廚房,全磚混水泥結構,大鍋大竈,還有烤箱、蒸箱,一應俱全。
平時都有專人把手,做菜則都是自己人做,沈雲卿也經常下廚,偶爾也會讓大一些的子女教他們下廚,得先學會照顧好自己,日後才能把事做好,決不能變成一個低能兒。
打開烤箱取出蛋糕,焦黃的色澤散發著濃郁的香氣,看著都很有食欲。
“王爺,這是最後一塊了吧。”龍菲問。
“嗯,是最後一塊,等我把爐子給熄了,給蛋糕上奶油,再插一些水果就行了。你去隔壁六號櫃取些奶酪,擱平底鍋裏放近烤箱熔化了,待會兒要用。”
“那東西又臭又硬,孩子們吃不慣。”
“調奶油裏會好一些,趕緊去拿。”
“哦……”
廚房隔壁是儲物間,主要放一些耐儲藏的食材,如臘肉、水腌菜、酒類、幹貨、幹制海產品、奶酪等等。
奶酪並不是西方的發明特產食品,最早是中亞傳到的西方,是游牧民族入侵帶過去的。
一開始是匈奴人,但匈奴人的奶制品還不能稱之為奶酪,後來是蒙古大軍西征帶去了改良版奶疙瘩,或者奶塊,傳到歐洲後,經過歐洲人改良,才有了歐洲早期奶酪。
眼下忽喇人、肅汝人、庫兀圖族都做奶疙瘩,之前神都也有奶疙瘩賣,但岐人吃的不多,主要消費群體是庫兀圖族和外商,岐人吃不慣這東西,因為有股子臭烘烘的味道。
這些年岐帝國經濟繁榮後,尤其是與忽喇議和後,貿易量增加,關外進入有計劃的初步開發,同時對牧民和放牧業進行規範,對農牧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就不得不發展一些經濟產品。
如剪羊毛賣羊毛,羊皮、牛皮、鹿皮巾、鹿鞭、肉幹、奶制品等等,奶酪和羊毛是沈雲卿重點發展扶持的兩個產業。
羊毛、羊絨可以制成羊毛面料,利潤和市場潛力很大,而奶制品則是高鈣、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是可以替代肉制品的優良蛋白來源,尤其是航海和行軍打仗,攝入奶酪比涉入肉制品更好。
尤其是出海,幾乎很難保證新鮮肉制品,只能吃桶子肉,就是腌在木桶裏的臘肉或者鮮肉,吃多了且不說嚴重便秘和營養不良,重要的是亞洲的海上環境和氣候比歐洲惡劣的多,腌肉在海上存久了之後,致癌物質比同時期的歐洲海上腌肉高的驚人。
因為亞洲氣溫高,歐洲是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低,細菌繁殖速率低,同時亞洲微生物環境比歐洲覆雜,加之氣溫又高,更容易滋生細菌和化學反應。
所以亞洲出海和歐洲出海,就天生面臨地緣環境和生態環境惡劣。
亞洲出海的隨船食物變質速度,是同時期歐洲隨船食物的好幾倍,歐洲出海的全麥硬餅幹放在木桶裏,擱幾年都沒問題,但亞洲的全麥硬硬幹擱在木桶裏,只要一出海,放幾個月就會全部發黴,一直黴到骨頭裏。
所以歐洲人能依靠硬餅幹、桶子肉和葡萄酒進行大航海,中國人根本不可能,付出的代價太高,這是氣候環境決定的。
你首先就解決不了海上不靠港,長期航行帶來的食物迅速變質問題,一旦食物變質到難以下咽的地步,就無從談起人的生存問題。
其次就是地緣板塊,中國一出海,周邊全是國家和土著,文明指數比印第安人高得多。
而歐洲一出海,就是大西洋,沿途沒有任何國家的阻撓,出海橫跨三個月就是美洲,美洲印第安人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碰上的卻是火器時代的歐洲。
而中國一出海,甭說三個月,一個月後食物就開始變質,哪怕是完全幹制的食品,都會因為高濕度而變質,甚至幹面粉都會發黴。
所以中國出海,面臨的環境比歐洲惡劣。
鄭和七下西洋,途徑國家數以百計,如果用歐洲的邏輯一層一層的占領和強推,其實根本出不了南海,明帝國就得耗死在南海周邊,巨大的開支就足夠拖死明帝國。
而歐洲人一出海,直接用火器對付石器印第安人,那當然容易。而且美洲都是大陸,亞洲大陸之外全是島國和土皇帝,誰都不好惹。
當基本的食物問題得不到解決,出海就根本談不上。
如果按歐洲早期航海的食品標準,中國船員的壽命會短到只有三十多歲,而同期歐洲海員的壽命大都有四十多,甚至五十,因為食物帶來的惡性疾病,尤其是腸道癌、胃癌、肝癌、腫瘤,乃至維生素缺乏,就會要了海員的命。
當下人命雖然便宜,但問題是經驗很貴。
一個富有經驗的風帆水手,少說需要十年十五年以上的經驗,即便從十八歲開始上船,到能獨當一面,就是二十八九歲,結果三十剛出頭就因為長期食用高癌食品死了。
人死了可以繼續招募,但無疑會急劇增加開支和戰略損失,同時海員的高病死率,會打擊國內參與遠海活動的熱情。
因此發現這一問題後,沈雲卿加大了知識宣傳,要求出海船只,無論官船還是民船,不僅要攜帶隨船耐保存食物,靠港後盡可能補充現吃的食品和水果。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嚴重問題,要保證人的基本食物安全,就要一站一站的靠港,導致亞洲的航海傳統,就是短途中轉航行。
而歐洲出了葡萄牙,除了後期南下非洲,早期無論去美洲還是非洲,都無停靠。即便如此,他們的食品變質速度要比亞洲慢得多。
從中國出海探索世界,光食物帶來的不平等,航海效率就低得多。
甭看鄭和出海很風光,但是每次出海回來要死多少人,除了疾病和風浪帶來的死亡,很多人都是死於隱性的食物引發的疾病,就是腌制品吃的太多,到了海上嚴重化學變質,只是吃在嘴裏沒什麽變化,但是化學性質已經改變,大量的致癌細菌和亞硝酸鹽,長期高含量涉入,短時內就能癌變。
沈雲卿發展奶酪,就是為了替代部分肉制品,尤其是海上航行蛋白質和鈣質的涉入必不可少,高強度、高消耗,蛋白、鈣質攝入非常重要。
十公斤的牛奶,才能制成一公斤的普通奶酪,如果是幹制脫水奶奶酪,大約需要十一到十二公斤。
奶酪有個特點,封存儲藏後會發黴,只要按標準工藝發酵和包裝,這種黴菌中的有害菌極少,多數黴菌有抵禦細菌入侵,防止變質的好處。只要保存得當,可以放上兩三年。
奶酪富含蛋白、鈣質、脂肪,有益菌,補充能量和營養的同時,可以治療便秘,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當然,吃多了也不行。
當然,這種專門為航海研制的脫水幹制奶酪的保存,沒現代這麽精貴,非得要預裝進真空包裝袋冷藏低溫儲存,這是現代奶酪工藝。
早期和中後期奶酪都是常溫生產儲藏保存,沒冰箱冷凍技術的年代,就不做奶酪了?一樣還是照做,只是工藝和標準會低得多。
尤其是氣味上,會有些接受不了。
此外食用的時候切掉奶酪的外層,只吃奶皮內的部分,內部的奶酪成分好得多。
奶酪雖然是耐貯藏的食品,但是奶酪有個特點,它會一直不斷的發酵,只是很慢而已。
所以奶酪貯藏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時間越長,口感越差,早晚會因為完全發酵變得不可食用。
隨著這些年塞外開發進入新的階段,各項產業陸續形成規模,奶牛場大量出現,奶酪的產量也逐年增加。
不過由於奶牛的問題,用的都是傳統的塞外牛種,沒有近現代常見的那種黑白奶牛,所以產奶量不及近現代的奶牛多,不過奶牛的選育工作也在穩步推行中,十幾年,幾十年後,總會有進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