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幌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第812章 幌子
當晚,侯賽因親自來到岐軍大營解釋今天下午的不愉快:
“非常抱歉,本是不應該發生的不愉快,塞耶特的冒失讓閣下為難了。”
“本王很奇怪,之前我朝的地方官吏來函,口口聲聲說貴國是為了通好而來。但塞耶特如此態度,如是被我朝陛下知道,什麽後果,貴方難道不知嗎。
而且就其這等態度,直接覲見我朝陛下,豈非令我朝陛下難堪。”
“實不相瞞,我雖為副使,但這次出使都有塞耶特全權做主,因此我只能聽他的。”
“那塞耶特的態度,就是你們國王的態度?”
沈雲卿不悅道,侯賽因矢口否認:
“請王爺不要誤會,我王是真心要與天朝通好,這只是塞耶特個人的行為,與我王無關。”
“那你們的王難道不知道塞耶特此人會壞事嗎?”
“但是塞耶特有部落和貴族的支持,陛下對他有很信任,所以才派遣塞耶特出使天朝。”
按侯賽因的說法,塞耶特受到了貴族和大部落的支持,而塞耶特就是靠著這套胡攪蠻纏的本事,擺平了烏茲曼周邊大小部落和邦國,得到了大量的經濟利益。
也就是說,以小伊薩德為首的部落和貴族階層,用人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辦事,能辦事的就是人才,不能辦事的就是庸人,而且也不管用人的性格、脾氣,只管達到目的。
而塞耶特在小伊薩德還是儲君時期,為其辦成了一系列大事,深受小伊薩德的賞識,於是派遣塞耶特出使岐帝國。
理清這層關系,沈雲卿得出的結論是。
小伊薩德雖然延續了老伊薩德的基本政策,也擁有較高的政治才能,但小伊薩德不是老伊薩德,小伊薩德是典型的強硬外交政策。
他的“友好”就是強硬,不友好就是戰爭,其心裏的定位標準完全不同。
他的友好不是什麽客客氣氣,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正常概念邏輯,而是外交強硬是他示好的標準,如果他討厭你,就會是戰爭威脅。
如果這麽理解,就不難理解小伊薩德派遣塞耶特出使岐帝國。
因為在小伊薩德眼裏,這已經是“非常”友好的態度。
如果是不友好態度,小伊薩德會派將領出使岐帝國,而不是派遣經濟文官。
厘清了這一層邏輯,不用侯賽因說,沈雲卿也明白,他們這次過來的重點是經濟問題為主,領土疆域問題為輔。
“那你們這次出使有何所為何事?”
“此番出使,我王希望能在天朝傳教。”
“傳教!”沈雲卿吃驚,這無異於要利用宗教滲透和控制岐帝國,本質上是要從精神上奴役和控制岐帝國。
“是的,我王希望能在天朝傳教,也是教長的意思。”
“閣下應該清楚,貴教在我朝長期自由傳播,從來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何來傳教一說。”
眼下***教、基督教、拜火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岐帝國,神都更是有大量的中東商人舉行定期的宗教活動。
所以侯賽因提出的傳教就是偽命題,不傳教就已經在傳播,何來傳教之說。
所以沈雲卿的理解是,烏茲曼要強行讓岐帝國變成宗教化國家。
“那如果我們不同意呢!”
沈雲卿厲色反問,侯賽因頓時感到為難,他說:
“由於天朝並不是教徒,也不是基督徒,因此我國對天朝還是一視同仁的,但如果天朝不接受傳教,我王將對天朝征收異端稅。”
“本王明白了,真是一個好借口。你們能征收異端稅,難道我們就不能征收教徒稅?”
“恐怕不能。”
“呵呵!”沈雲卿覺得可笑,遂即問他:“為什麽不能?”
“你們沒有通往西邊的商路,你們只能通過我們的領土和海域。”
“那你們就不怕我朝驅趕你們的商人,中斷貿易。”
“但是你們需要黃金和白銀,所以你們無法中斷貿易。”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侯賽因說的有些道理。
岐帝國的海上貿易被卡在馬六甲,沈雲卿相信當年的勢力劃分是伊薩德父子二人密謀的,今天以傳教為名,迫使岐帝國接受,如果不接受,他們會卡住馬六甲。
至於陸路,陸路受到交通工具的制約,運量遠不及海上貿易。
即便是近現代,火車運輸效率也不及海運,因此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海上貿易是貿易大國的生命線。
即便岐帝國現在已經打通通往歐洲的陸上通道,但路上的運輸成本會十分高昂,海上仍然是貿易的主要通道,而且海上沿岸國較多,不斷地轉口和易貨交易的利潤更大,成本更低。
此外就是貨幣主權問題,黃金白銀是當下全世界通用貨幣,尤其是黃金。
而除了岐帝國之外,全世界都沒有銅幣,更談不上紙幣,因此烏茲曼是有主權貨幣的,而岐帝國的主權貨幣銅錢不夠堅挺。
而對外貿易要麽易貨交易,要麽用貴金屬,岐帝國雖然有絲綢作為實物支撐銅幣,但如果烏茲曼提高了稅率,絲綢實物支撐銅幣的體系就會受到動搖。
同時岐帝國對外來貴金屬輸入依賴極大,這就意味著烏茲曼既有貨幣主權,又控制海上貿易絕對節點,岐帝國如不動用武力,很難扭轉這一局面。
除非岐帝國終止通往馬六甲的全部貿易,這樣一來,岐帝國的貿易就被局限在環南海範圍之內,同時貴金屬輸入將會銳減,將嚴重影響朝廷的財政和生產發展。
此外,沈雲卿甚至懷疑烏茲曼得知岐帝國抄了羅哈諾老本後,得了紅眼病,心生了敲詐勒索的野心。
只不過是找個冠冕堂皇得借口而已,把宗教拉進來,不過是因為宗教有廣大信眾,能得到信徒們的支持罷了。
而且宗教這東西,自古以來就是統治階層的一個工具,目的只是為了實現利益而已。
阿拉伯王朝攻滅波斯,為的不是真的傳播宗教,而是為了波斯高原的土地和豐富的物產。
尤其是公元六七世紀的波斯高原,比現在的生態環境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中東半島,和現在基本上變化不大。
包括後來的奧斯曼帝國攻打巴爾幹,最後一直打到維也納,目的還是為了歐洲的土地和財富。
之所以不從海上進攻意大利,根本原因是當時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就是渣渣,強的只有陸軍而已,所以只能從陸地進攻歐洲擴張版圖。
否則為什麽不去撒哈拉發展,那裏都是無主之地,沙漠裏也有部落,為什麽不向南擴張占領非洲。
不就是因為撒哈拉擋住了南下的通道,看不見太多的利益,這要是撒哈拉變成一馬平川的沃野千裏,阿拉伯人早就統一了非洲。
所以,無論打著什麽宗教的幌子,其根本驅動力是利益,廣義的利益。
經濟利益是利益,肥沃的土地是利益,你的女人變成我的是利益,政治雄心也是利益,轉移內部矛盾焦點也是利益。
十字軍東征就是典型的內部矛盾轉移焦點,同時收割財富利益的宗教政治。
由於歐洲中世紀的生產力低下,小冰期的到來,農業生產大幅倒退,宗教的殘酷統治已經嚴重壓迫老百姓生存。
為了轉移內部不斷發生的反基督活動,羅馬教廷只好轉移焦點,這個焦點就是一海之隔的異教徒***教。
打著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幌子發起東征,實際上是消耗歐洲內部的熱血青年,轉移歐洲焦點矛盾,不至於引發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同時阿拉伯王朝正值末期,財富相當豐厚,通過宗教戰爭消耗歐洲諸國國內的不滿,順帶掠奪阿拉伯財富。
而這些財富最後多數也沒有落入基督教徒的手中,大都進入了權貴之手。
此番烏茲曼遣使岐帝國,無疑也是打著宗教的幌子。
宗教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哲學,並不應該被神話,沈雲卿本身也不排斥宗教,因為宗教只要引導好,也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把宗教作為執政綱領,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你低調傳播宗教沒問題,但是不能以強制手段讓一億人口一夜間都變成教徒,這是癡人說夢。
而且沈雲卿對東亞圈子還是相當有信心,只要不是政府強制力皈依宗教,東亞圈子的老百姓基本上不會普遍信奉外來宗教,除非是被漢化和儒化的,如漢傳佛教,就是被漢化、儒化的宗教。
儒家文明圈子的人沒有天生的宗教信仰,唯一的信仰是祖宗,是土地,是繁衍子嗣,都是現實用信仰。
尤其是中國人,出海要拜媽祖,謀財拜財神爺,拜關公,高考要拜狀元神,求子拜聖子娘娘,端午要祭屈原,拜佛也是求個心安理得,絕對都是實用信仰,現實主義者,從不來虛的。
即便是皇帝口中,朝廷宣揚的“天命”,也只是對國家命運的一種詮釋,並不是什麽宗教信仰。
因為中國人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求神不如靠自己這個道理。
神靈帶不來吃喝拉撒,天上不會掉餡餅,不是朝著佛像磕三個響頭,朝廷的稅賦就能減掉三成,不是天天嘴裏念幾遍經文,百病就能消除。
即便是潛在的一些鬼神之說,也更傾向於泛靈論,既萬物皆有靈的說法。
漢傳佛教、道教、儒道都有這層精神境界,而其他宗教則都是完全的精神性剝奪,無宗教自由可言。
如有宗教自由,又何必剛生下來就洗禮皈依宗教,而且美其名曰是本教的習俗和規定。
其實根本狗屁,而是一旦人成年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很難受到宗教精神蠱惑加入宗教,所以就要從小給你戴上宗教枷鎖。
看看中國之外的那些個宗教,哪裏有什麽宗教自由,都是剛生下來就強制入教,這也是宗教自由?
烏茲曼打著宗教的幌子,推行經濟貿易掠奪之實,本質是為了財富利益。
沈雲卿甚至相信,如果岐帝國掏一百萬兩黃金白送給烏茲曼,要求不傳教,他們能立馬答應,因為宗教根本就是個幌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晚,侯賽因親自來到岐軍大營解釋今天下午的不愉快:
“非常抱歉,本是不應該發生的不愉快,塞耶特的冒失讓閣下為難了。”
“本王很奇怪,之前我朝的地方官吏來函,口口聲聲說貴國是為了通好而來。但塞耶特如此態度,如是被我朝陛下知道,什麽後果,貴方難道不知嗎。
而且就其這等態度,直接覲見我朝陛下,豈非令我朝陛下難堪。”
“實不相瞞,我雖為副使,但這次出使都有塞耶特全權做主,因此我只能聽他的。”
“那塞耶特的態度,就是你們國王的態度?”
沈雲卿不悅道,侯賽因矢口否認:
“請王爺不要誤會,我王是真心要與天朝通好,這只是塞耶特個人的行為,與我王無關。”
“那你們的王難道不知道塞耶特此人會壞事嗎?”
“但是塞耶特有部落和貴族的支持,陛下對他有很信任,所以才派遣塞耶特出使天朝。”
按侯賽因的說法,塞耶特受到了貴族和大部落的支持,而塞耶特就是靠著這套胡攪蠻纏的本事,擺平了烏茲曼周邊大小部落和邦國,得到了大量的經濟利益。
也就是說,以小伊薩德為首的部落和貴族階層,用人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辦事,能辦事的就是人才,不能辦事的就是庸人,而且也不管用人的性格、脾氣,只管達到目的。
而塞耶特在小伊薩德還是儲君時期,為其辦成了一系列大事,深受小伊薩德的賞識,於是派遣塞耶特出使岐帝國。
理清這層關系,沈雲卿得出的結論是。
小伊薩德雖然延續了老伊薩德的基本政策,也擁有較高的政治才能,但小伊薩德不是老伊薩德,小伊薩德是典型的強硬外交政策。
他的“友好”就是強硬,不友好就是戰爭,其心裏的定位標準完全不同。
他的友好不是什麽客客氣氣,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正常概念邏輯,而是外交強硬是他示好的標準,如果他討厭你,就會是戰爭威脅。
如果這麽理解,就不難理解小伊薩德派遣塞耶特出使岐帝國。
因為在小伊薩德眼裏,這已經是“非常”友好的態度。
如果是不友好態度,小伊薩德會派將領出使岐帝國,而不是派遣經濟文官。
厘清了這一層邏輯,不用侯賽因說,沈雲卿也明白,他們這次過來的重點是經濟問題為主,領土疆域問題為輔。
“那你們這次出使有何所為何事?”
“此番出使,我王希望能在天朝傳教。”
“傳教!”沈雲卿吃驚,這無異於要利用宗教滲透和控制岐帝國,本質上是要從精神上奴役和控制岐帝國。
“是的,我王希望能在天朝傳教,也是教長的意思。”
“閣下應該清楚,貴教在我朝長期自由傳播,從來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何來傳教一說。”
眼下***教、基督教、拜火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岐帝國,神都更是有大量的中東商人舉行定期的宗教活動。
所以侯賽因提出的傳教就是偽命題,不傳教就已經在傳播,何來傳教之說。
所以沈雲卿的理解是,烏茲曼要強行讓岐帝國變成宗教化國家。
“那如果我們不同意呢!”
沈雲卿厲色反問,侯賽因頓時感到為難,他說:
“由於天朝並不是教徒,也不是基督徒,因此我國對天朝還是一視同仁的,但如果天朝不接受傳教,我王將對天朝征收異端稅。”
“本王明白了,真是一個好借口。你們能征收異端稅,難道我們就不能征收教徒稅?”
“恐怕不能。”
“呵呵!”沈雲卿覺得可笑,遂即問他:“為什麽不能?”
“你們沒有通往西邊的商路,你們只能通過我們的領土和海域。”
“那你們就不怕我朝驅趕你們的商人,中斷貿易。”
“但是你們需要黃金和白銀,所以你們無法中斷貿易。”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侯賽因說的有些道理。
岐帝國的海上貿易被卡在馬六甲,沈雲卿相信當年的勢力劃分是伊薩德父子二人密謀的,今天以傳教為名,迫使岐帝國接受,如果不接受,他們會卡住馬六甲。
至於陸路,陸路受到交通工具的制約,運量遠不及海上貿易。
即便是近現代,火車運輸效率也不及海運,因此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海上貿易是貿易大國的生命線。
即便岐帝國現在已經打通通往歐洲的陸上通道,但路上的運輸成本會十分高昂,海上仍然是貿易的主要通道,而且海上沿岸國較多,不斷地轉口和易貨交易的利潤更大,成本更低。
此外就是貨幣主權問題,黃金白銀是當下全世界通用貨幣,尤其是黃金。
而除了岐帝國之外,全世界都沒有銅幣,更談不上紙幣,因此烏茲曼是有主權貨幣的,而岐帝國的主權貨幣銅錢不夠堅挺。
而對外貿易要麽易貨交易,要麽用貴金屬,岐帝國雖然有絲綢作為實物支撐銅幣,但如果烏茲曼提高了稅率,絲綢實物支撐銅幣的體系就會受到動搖。
同時岐帝國對外來貴金屬輸入依賴極大,這就意味著烏茲曼既有貨幣主權,又控制海上貿易絕對節點,岐帝國如不動用武力,很難扭轉這一局面。
除非岐帝國終止通往馬六甲的全部貿易,這樣一來,岐帝國的貿易就被局限在環南海範圍之內,同時貴金屬輸入將會銳減,將嚴重影響朝廷的財政和生產發展。
此外,沈雲卿甚至懷疑烏茲曼得知岐帝國抄了羅哈諾老本後,得了紅眼病,心生了敲詐勒索的野心。
只不過是找個冠冕堂皇得借口而已,把宗教拉進來,不過是因為宗教有廣大信眾,能得到信徒們的支持罷了。
而且宗教這東西,自古以來就是統治階層的一個工具,目的只是為了實現利益而已。
阿拉伯王朝攻滅波斯,為的不是真的傳播宗教,而是為了波斯高原的土地和豐富的物產。
尤其是公元六七世紀的波斯高原,比現在的生態環境好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公元六七世紀的中東半島,和現在基本上變化不大。
包括後來的奧斯曼帝國攻打巴爾幹,最後一直打到維也納,目的還是為了歐洲的土地和財富。
之所以不從海上進攻意大利,根本原因是當時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就是渣渣,強的只有陸軍而已,所以只能從陸地進攻歐洲擴張版圖。
否則為什麽不去撒哈拉發展,那裏都是無主之地,沙漠裏也有部落,為什麽不向南擴張占領非洲。
不就是因為撒哈拉擋住了南下的通道,看不見太多的利益,這要是撒哈拉變成一馬平川的沃野千裏,阿拉伯人早就統一了非洲。
所以,無論打著什麽宗教的幌子,其根本驅動力是利益,廣義的利益。
經濟利益是利益,肥沃的土地是利益,你的女人變成我的是利益,政治雄心也是利益,轉移內部矛盾焦點也是利益。
十字軍東征就是典型的內部矛盾轉移焦點,同時收割財富利益的宗教政治。
由於歐洲中世紀的生產力低下,小冰期的到來,農業生產大幅倒退,宗教的殘酷統治已經嚴重壓迫老百姓生存。
為了轉移內部不斷發生的反基督活動,羅馬教廷只好轉移焦點,這個焦點就是一海之隔的異教徒***教。
打著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幌子發起東征,實際上是消耗歐洲內部的熱血青年,轉移歐洲焦點矛盾,不至於引發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同時阿拉伯王朝正值末期,財富相當豐厚,通過宗教戰爭消耗歐洲諸國國內的不滿,順帶掠奪阿拉伯財富。
而這些財富最後多數也沒有落入基督教徒的手中,大都進入了權貴之手。
此番烏茲曼遣使岐帝國,無疑也是打著宗教的幌子。
宗教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哲學,並不應該被神話,沈雲卿本身也不排斥宗教,因為宗教只要引導好,也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把宗教作為執政綱領,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你低調傳播宗教沒問題,但是不能以強制手段讓一億人口一夜間都變成教徒,這是癡人說夢。
而且沈雲卿對東亞圈子還是相當有信心,只要不是政府強制力皈依宗教,東亞圈子的老百姓基本上不會普遍信奉外來宗教,除非是被漢化和儒化的,如漢傳佛教,就是被漢化、儒化的宗教。
儒家文明圈子的人沒有天生的宗教信仰,唯一的信仰是祖宗,是土地,是繁衍子嗣,都是現實用信仰。
尤其是中國人,出海要拜媽祖,謀財拜財神爺,拜關公,高考要拜狀元神,求子拜聖子娘娘,端午要祭屈原,拜佛也是求個心安理得,絕對都是實用信仰,現實主義者,從不來虛的。
即便是皇帝口中,朝廷宣揚的“天命”,也只是對國家命運的一種詮釋,並不是什麽宗教信仰。
因為中國人都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求神不如靠自己這個道理。
神靈帶不來吃喝拉撒,天上不會掉餡餅,不是朝著佛像磕三個響頭,朝廷的稅賦就能減掉三成,不是天天嘴裏念幾遍經文,百病就能消除。
即便是潛在的一些鬼神之說,也更傾向於泛靈論,既萬物皆有靈的說法。
漢傳佛教、道教、儒道都有這層精神境界,而其他宗教則都是完全的精神性剝奪,無宗教自由可言。
如有宗教自由,又何必剛生下來就洗禮皈依宗教,而且美其名曰是本教的習俗和規定。
其實根本狗屁,而是一旦人成年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很難受到宗教精神蠱惑加入宗教,所以就要從小給你戴上宗教枷鎖。
看看中國之外的那些個宗教,哪裏有什麽宗教自由,都是剛生下來就強制入教,這也是宗教自由?
烏茲曼打著宗教的幌子,推行經濟貿易掠奪之實,本質是為了財富利益。
沈雲卿甚至相信,如果岐帝國掏一百萬兩黃金白送給烏茲曼,要求不傳教,他們能立馬答應,因為宗教根本就是個幌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