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利益交換
關燈
小
中
大
第713章 利益交換
徐州案上懷王可以不動作,就有利益收入,因為戶部和薛伯充都不想吏部出來攪屎,但前提是徐州案繼續發酵。
如果徐州案不發酵,戶部與薛伯充和平解決,吏部就無利可圖,非但無利可圖,薛伯充還會因為戶部的讓步而受益。
在薛伯充受益,吏部沒受益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吏部受損了。
因為戶部的增長性比吏部高得多,薛伯充再得到戶部的讓步,增長性也會增加,而吏部和懷王的增長率不變,其實就是他萎縮了,這就是此消彼長。
因此徐州案如果不發酵,吏部要受益,就只有挑事,強行推動發酵。但這樣一來,原本應該是戶部與薛伯充的對決,現在變成吏部和戶部、薛伯充的對決,這對吏部不利。
所以公孫行在猜到戶部、薛伯充讓步情況下,又想繼續維持徐州案發酵帶來的利益。簡而言之說,就是想要空手套白狼。
因為徐州案本身的性質和吏部就沒什麽關系,完全是政治操弄謀求經濟利益,現在政治操弄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公孫行就不得不掂量掂量,同時又不甘心到手的鴨子飛了,自己萎縮,就需要有個利於的出處,找沈雲卿談無疑最合適。
如果他同意讓利,這件事就大事化小,如果他不同意,吏部就會推動徐州案發酵,迫使沈雲卿讓利,而且還可能因為沈雲卿替戶部和薛伯充作保失敗被反咬。
所以這件事上沈雲卿選擇餘地很少,他雖然可以選擇和吏部死磕,但不可能全身而退,而且會付出相當大的政治成本,和經濟代價。
與吏部死磕,就必須拉上其他派系,拉其他派系一起幹,你也得讓利給他們,否則人家憑什麽幫你,這種損失比單純讓利給公孫行的損失更大。
而且公孫行好歹是女帝的親哥哥,絕不可能折騰垮臺,到時候女帝就會出面拉偏手,幫著公孫行說話,吃虧的肯定是他沈雲卿。
現在全國就數你最富,女帝一定會樂意看到沈雲卿經濟受損。
摸清了公孫行的胃口,沈雲卿單刀直入直截了當就問:
“懷王看來是費心了,備下如此厚禮,想來不單只是為了一頓飯吧。”
廢話,人家剛才說了,是為了孫子的成績,你現在說人家送兩粒“眼珠”就為了一頓飯,這不是胡扯嗎。
可這是政治飯局,說話要聽音,你不能當真。如果真說是備下厚禮,是為了孫子成績,重覆了懷王的說辭,就等於是拒絕了懷王的談判。
因為你是在裝糊塗,裝糊塗的潛臺詞就是拒絕,這是政治學問,是不能把客氣話當臺詞的。
“海郡王今日一早去了薛太保府上,想來定是為了戶部奔波吧。”
“正是,難道懷王也有意平息徐州案。”
“呵呵,徐州案與吏部並無瓜葛,本王又何必操心。只是陛下為徐州案而震怒,想來徐州刺史石明吏恐怕南逃罷官,海郡王以為徐州刺史該有誰人出任。”
“莫非懷王有意?”
“哪裏哪裏,徐州刺史乃是戶部放的缺,本王豈敢插手。”
盡管公孫行嘴上說不插手,但他應該是有這個打算的。不過他是一個精明的政客,多少應該能算到戶部與薛伯充交易,徐州刺史一定是一個籌碼,有很大概率換取薛伯充的讓步。
因此公孫行在料到徐州刺史被吏部獲取概率不大的情況下,應該有B計劃。
下刻,沈雲卿繼續問他:
“那懷王想作何打算。”
“本王知道,海郡王在關中、河南兩地推廣棉花,但是棉花種出來後,總得要紡成紗織成布。河南是紡紗織布的大省,如今海郡王已有織布機,且布匹價格頗為低廉,民間商人都在擔心有朝一日朝廷若是像糧食、鹽鐵那樣降低布價,他們恐怕就沒有了活路,本王的意思,海郡王應該明白吧。”
“嗯,本王能理解。但是懷王應該清楚,高級織機歷來都為朝廷管制,具體到細節,都歸戶部專營。即便有朝一日織布機要向民間開禁,也是戶部優先。
以眼下情勢來看,沈某織布廠尚不足用,日後還要分給戶部工坊、六局和內宮,短時之內恐怕難以向民間供應,即便供應,按規矩也是戶部優先分配。
另外,沈某不妨告訴懷王,關中、河南種棉只是暫時政策,日後鐵路修通至呼延、天山後,全國主要種棉將轉移至天山、呼延兩地,中原腹地將減少種棉,種植糧食或其他。因此關中、河南兩地大量種棉只是暫時的安排,不會超過四十年。”
棉花這個經濟作物其實直到明朝,才開始在全國推廣,明朝之前不是沒有推廣,而是還沒有作為經濟戰略產品,成為朝廷穩定民生的戰略物資。
而棉花的習性決定了適合幹燥、光照充足地區,因此中國最好的棉花產區在新疆和青海。
眼下岐帝國棉花種植以黃河兩岸為主,其他地區間雜,同時為不影響糧食安全,朝廷不允許地主和個人大量種棉,只允許個人和地主少量種上一些,然後由衙門專營收購絕大多數,允許個人自留一些用於紡紗織布或者出售,因此棉花政策其實也是管制的。
全國經濟和糧食安全全面緩解後,沈雲卿著手推動農業產業化,在關中、河南兩地增加農戶和地主們種植棉花的面積,因為這兩地的光照相對其他地區充足,同時棉花耐旱,一些缺水地區可以種棉化,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而南方地區多雨水,濕度大,光照也行,但是棉花品質不如北方。但中國最好的棉花種植區不在黃河流域,而在新疆、青海地區,這裏空氣幹燥、光照極為充足,出產的棉花品質很高。
但全世界最好的棉花產區在印度,絕對是出產品質最好棉花的地方。
棉花產能增加,就會帶來紡紗、棉布產能增加,加之現在朝廷進入大機器生產,實際上是棉花供不應求,棉花的價格利潤其實非常可觀,加之布價受到朝廷托市,維持二十年前的價格沒有下跌,這就讓大機器生產和棉花價格上漲,帶來了巨大利潤。
但是,民間只享受到了種棉的利益,沒享受到機器織布的利益。而且近些年神都治下開辦的私營機器紡紗,讓民間財閥知道了紡紗成本比人工紡紗低得多,機器織布雖然沒有公布成本,但按邏輯也一定比人工更低。
在成本很低,而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高暴利和市場兩極化。
高暴利是商人追求的利益,而市場兩極化,會讓朝廷的布匹占領市場,一旦價格往下做,民間織布商的市場就會完蛋。
而懷王的主要勢力在河南,糧商、布商、錢莊、地主是他的支持者。之前布商的影響力其實遠不如糧商、錢莊、地主,但隨著機器紡紗和織布的出現,棉花種植的放寬,布商的利益其實比糧商、地主大得多,直逼錢莊。
但是有個制度上的障礙,就是高級織機被朝廷壟斷,具體到細節,就是歸戶部和內司府管。
織布機雖然是機器設備,但仍然屬於高效率、高質量的織機,要開禁,就得過戶部的關。
眼下織布機仍然只供沈雲卿購買,因為他錢多,技術是他出的,投資研發也是他出錢,誰投資誰收益,加之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擺那裏,誰人不服。
工部現在的產能依然有限,要完成沈雲卿的配置指標,少說還得三五年,三五年後再輪到戶部、內宮、內司府開始置辦,也得要三五年吧。
等到兩個三五年後朝廷主要勢力完成置業,才會輪到向民間開禁,向民間開禁,也是有優先依附戶部、工部的財閥供貨,吏部得要排隊。
可織布機這東西不是其他玩意兒,之前紡紗、新幣出現之後,已經以發生了誰先受益,誰先擠死別人的情況。
織布機一旦出現,誰先得到,誰能先擠死沒有織布機的手工織布,加上織布利潤又來的大,論誰都眼紅。
這件事上,戶部分紅是板上釘釘坐著也能掉餡餅,但吏部就會邊緣化,這點上凸顯出吏部的巨大缺陷,就是太過官僚化,而缺少財政權。
農耕時期,吏部是絕對的權力大戶,可卡著權位坐地起價,可一旦進入工業時代,吏部這種純官僚體制會受到經濟沖擊,同時吏部沒有太多經濟大權,勢力範圍會迅速被戶部蠶食。
公孫行現在已經明顯感到吏部在變局之中處於劣勢,所以想要翻身,而徐州案可能是吏部翻身的唯一機會,如不能實現突圍,吏部可能會沒落。
當聽到沈雲卿日後還要將棉花產區搬到天山、呼延都護,公孫行吃驚的同時又感到棘手,但也意外沈雲卿會當面將規劃開誠布公的告知於他。
“海郡王何以要在天山、呼延兩地種植棉花,那裏地廣人稀,豈能有利可圖。”
“地廣人稀可以遷民,鐵路修通之後大可以遷民。而我朝境內,棉花最好產地就在天山、呼延,不僅棉花質地更好,畝產也更高。並非沈某有意而為之,而是如此對朝廷最為有利,同時將棉花挪到天山、呼延兩地,也有利於結好當地部族。”
“那本王的利益又該如何。”
“懷王若還是想要織布機,這件事只能找戶部談。”
聽到這裏,公孫行的臉色終於掛不住的沈下三分,他說:
“難道別無商量的餘地了嗎?”
“布匹目前關乎朝廷根本大計,即便開禁也不會太早,沒有十年絕不可能。但沈某也能理解懷王的難處,所以另行準備了另一條財路,就是不知懷王意下如何。”
“願聞其詳。”
“懷王何不讓民間織布的財閥改行染布。”
“染布!”懷王蹙眉,顯然對染布的行情是很清楚的。
“對,染布。軒禾書院目前正在研造染布機,但染布機並非朝廷管禁機械,完全可以向民間開禁。”
“但染布的利潤很薄。”
“不,染布靠的是量。眼下機器織布雖然又快又好,還不便宜,但還不是很多。而且現在都是一匹一匹的織,一匹不過十幾丈。今後一匹布會是兩百丈,豈能靠人力染布。
而且眼下織布機少,年產機器織布匹還不多,日後年產布匹將是現在全國的五倍十倍二十倍,這麽多的布,若都靠人力染,是染不過來的,所以一定要用機器染布。
薄利多銷量大利多,染布就是靠量多。而且染布不是織布,染布需要調色、染布的配方與工藝,而織布只要機器,有錢能賣機器,但買不到染布的調色、染布配方,誰有配方,今後誰能染更好的布。”
染布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傳統的行業,幾乎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的初期,遠遠早於紡織的出現,陶器時代所需的上色開始,就已經出現染色行業。
同時染布也是利潤較低的行業,相較於織布布,染布的利潤低得多。
而且同時處於手工織布和手工染布的同等技術線,染布的效率遠比織布高得多。人工染布一天能染十幾匹,而人工織布十幾天一個月才織一匹布。
因此當織布和染布都處於傳統手工技術層面時,染布的效率比織布高,所以織布的人比染布的人多。同時染布又臟又累,利潤較低,吃力不討好,所以幹的人也就少。
但當機器織布出現後,產能急速攀升,當機器織布產能大於手工染布效率時,勢必出現機器染布,這是必然趨勢。
但相較於機器織布,機器染布所需的配套設備多得多,初期投資成本也高,設備的設計、制造難度也更大,消耗的鋼鐵、生鐵資源也更多。
眼下織布機剛有不久,僅限於供應沈雲卿一人采購,織布機的產能還不足以超過人力染布的效率,短時內對機器染布需求不大。
但不用幾年,四五年後,織布產能迅速增加,染布一定跟不上速度,就只能增加人力,甚至增加人力也未必有用,機器染布只是時間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徐州案上懷王可以不動作,就有利益收入,因為戶部和薛伯充都不想吏部出來攪屎,但前提是徐州案繼續發酵。
如果徐州案不發酵,戶部與薛伯充和平解決,吏部就無利可圖,非但無利可圖,薛伯充還會因為戶部的讓步而受益。
在薛伯充受益,吏部沒受益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吏部受損了。
因為戶部的增長性比吏部高得多,薛伯充再得到戶部的讓步,增長性也會增加,而吏部和懷王的增長率不變,其實就是他萎縮了,這就是此消彼長。
因此徐州案如果不發酵,吏部要受益,就只有挑事,強行推動發酵。但這樣一來,原本應該是戶部與薛伯充的對決,現在變成吏部和戶部、薛伯充的對決,這對吏部不利。
所以公孫行在猜到戶部、薛伯充讓步情況下,又想繼續維持徐州案發酵帶來的利益。簡而言之說,就是想要空手套白狼。
因為徐州案本身的性質和吏部就沒什麽關系,完全是政治操弄謀求經濟利益,現在政治操弄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公孫行就不得不掂量掂量,同時又不甘心到手的鴨子飛了,自己萎縮,就需要有個利於的出處,找沈雲卿談無疑最合適。
如果他同意讓利,這件事就大事化小,如果他不同意,吏部就會推動徐州案發酵,迫使沈雲卿讓利,而且還可能因為沈雲卿替戶部和薛伯充作保失敗被反咬。
所以這件事上沈雲卿選擇餘地很少,他雖然可以選擇和吏部死磕,但不可能全身而退,而且會付出相當大的政治成本,和經濟代價。
與吏部死磕,就必須拉上其他派系,拉其他派系一起幹,你也得讓利給他們,否則人家憑什麽幫你,這種損失比單純讓利給公孫行的損失更大。
而且公孫行好歹是女帝的親哥哥,絕不可能折騰垮臺,到時候女帝就會出面拉偏手,幫著公孫行說話,吃虧的肯定是他沈雲卿。
現在全國就數你最富,女帝一定會樂意看到沈雲卿經濟受損。
摸清了公孫行的胃口,沈雲卿單刀直入直截了當就問:
“懷王看來是費心了,備下如此厚禮,想來不單只是為了一頓飯吧。”
廢話,人家剛才說了,是為了孫子的成績,你現在說人家送兩粒“眼珠”就為了一頓飯,這不是胡扯嗎。
可這是政治飯局,說話要聽音,你不能當真。如果真說是備下厚禮,是為了孫子成績,重覆了懷王的說辭,就等於是拒絕了懷王的談判。
因為你是在裝糊塗,裝糊塗的潛臺詞就是拒絕,這是政治學問,是不能把客氣話當臺詞的。
“海郡王今日一早去了薛太保府上,想來定是為了戶部奔波吧。”
“正是,難道懷王也有意平息徐州案。”
“呵呵,徐州案與吏部並無瓜葛,本王又何必操心。只是陛下為徐州案而震怒,想來徐州刺史石明吏恐怕南逃罷官,海郡王以為徐州刺史該有誰人出任。”
“莫非懷王有意?”
“哪裏哪裏,徐州刺史乃是戶部放的缺,本王豈敢插手。”
盡管公孫行嘴上說不插手,但他應該是有這個打算的。不過他是一個精明的政客,多少應該能算到戶部與薛伯充交易,徐州刺史一定是一個籌碼,有很大概率換取薛伯充的讓步。
因此公孫行在料到徐州刺史被吏部獲取概率不大的情況下,應該有B計劃。
下刻,沈雲卿繼續問他:
“那懷王想作何打算。”
“本王知道,海郡王在關中、河南兩地推廣棉花,但是棉花種出來後,總得要紡成紗織成布。河南是紡紗織布的大省,如今海郡王已有織布機,且布匹價格頗為低廉,民間商人都在擔心有朝一日朝廷若是像糧食、鹽鐵那樣降低布價,他們恐怕就沒有了活路,本王的意思,海郡王應該明白吧。”
“嗯,本王能理解。但是懷王應該清楚,高級織機歷來都為朝廷管制,具體到細節,都歸戶部專營。即便有朝一日織布機要向民間開禁,也是戶部優先。
以眼下情勢來看,沈某織布廠尚不足用,日後還要分給戶部工坊、六局和內宮,短時之內恐怕難以向民間供應,即便供應,按規矩也是戶部優先分配。
另外,沈某不妨告訴懷王,關中、河南種棉只是暫時政策,日後鐵路修通至呼延、天山後,全國主要種棉將轉移至天山、呼延兩地,中原腹地將減少種棉,種植糧食或其他。因此關中、河南兩地大量種棉只是暫時的安排,不會超過四十年。”
棉花這個經濟作物其實直到明朝,才開始在全國推廣,明朝之前不是沒有推廣,而是還沒有作為經濟戰略產品,成為朝廷穩定民生的戰略物資。
而棉花的習性決定了適合幹燥、光照充足地區,因此中國最好的棉花產區在新疆和青海。
眼下岐帝國棉花種植以黃河兩岸為主,其他地區間雜,同時為不影響糧食安全,朝廷不允許地主和個人大量種棉,只允許個人和地主少量種上一些,然後由衙門專營收購絕大多數,允許個人自留一些用於紡紗織布或者出售,因此棉花政策其實也是管制的。
全國經濟和糧食安全全面緩解後,沈雲卿著手推動農業產業化,在關中、河南兩地增加農戶和地主們種植棉花的面積,因為這兩地的光照相對其他地區充足,同時棉花耐旱,一些缺水地區可以種棉化,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而南方地區多雨水,濕度大,光照也行,但是棉花品質不如北方。但中國最好的棉花種植區不在黃河流域,而在新疆、青海地區,這裏空氣幹燥、光照極為充足,出產的棉花品質很高。
但全世界最好的棉花產區在印度,絕對是出產品質最好棉花的地方。
棉花產能增加,就會帶來紡紗、棉布產能增加,加之現在朝廷進入大機器生產,實際上是棉花供不應求,棉花的價格利潤其實非常可觀,加之布價受到朝廷托市,維持二十年前的價格沒有下跌,這就讓大機器生產和棉花價格上漲,帶來了巨大利潤。
但是,民間只享受到了種棉的利益,沒享受到機器織布的利益。而且近些年神都治下開辦的私營機器紡紗,讓民間財閥知道了紡紗成本比人工紡紗低得多,機器織布雖然沒有公布成本,但按邏輯也一定比人工更低。
在成本很低,而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高暴利和市場兩極化。
高暴利是商人追求的利益,而市場兩極化,會讓朝廷的布匹占領市場,一旦價格往下做,民間織布商的市場就會完蛋。
而懷王的主要勢力在河南,糧商、布商、錢莊、地主是他的支持者。之前布商的影響力其實遠不如糧商、錢莊、地主,但隨著機器紡紗和織布的出現,棉花種植的放寬,布商的利益其實比糧商、地主大得多,直逼錢莊。
但是有個制度上的障礙,就是高級織機被朝廷壟斷,具體到細節,就是歸戶部和內司府管。
織布機雖然是機器設備,但仍然屬於高效率、高質量的織機,要開禁,就得過戶部的關。
眼下織布機仍然只供沈雲卿購買,因為他錢多,技術是他出的,投資研發也是他出錢,誰投資誰收益,加之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擺那裏,誰人不服。
工部現在的產能依然有限,要完成沈雲卿的配置指標,少說還得三五年,三五年後再輪到戶部、內宮、內司府開始置辦,也得要三五年吧。
等到兩個三五年後朝廷主要勢力完成置業,才會輪到向民間開禁,向民間開禁,也是有優先依附戶部、工部的財閥供貨,吏部得要排隊。
可織布機這東西不是其他玩意兒,之前紡紗、新幣出現之後,已經以發生了誰先受益,誰先擠死別人的情況。
織布機一旦出現,誰先得到,誰能先擠死沒有織布機的手工織布,加上織布利潤又來的大,論誰都眼紅。
這件事上,戶部分紅是板上釘釘坐著也能掉餡餅,但吏部就會邊緣化,這點上凸顯出吏部的巨大缺陷,就是太過官僚化,而缺少財政權。
農耕時期,吏部是絕對的權力大戶,可卡著權位坐地起價,可一旦進入工業時代,吏部這種純官僚體制會受到經濟沖擊,同時吏部沒有太多經濟大權,勢力範圍會迅速被戶部蠶食。
公孫行現在已經明顯感到吏部在變局之中處於劣勢,所以想要翻身,而徐州案可能是吏部翻身的唯一機會,如不能實現突圍,吏部可能會沒落。
當聽到沈雲卿日後還要將棉花產區搬到天山、呼延都護,公孫行吃驚的同時又感到棘手,但也意外沈雲卿會當面將規劃開誠布公的告知於他。
“海郡王何以要在天山、呼延兩地種植棉花,那裏地廣人稀,豈能有利可圖。”
“地廣人稀可以遷民,鐵路修通之後大可以遷民。而我朝境內,棉花最好產地就在天山、呼延,不僅棉花質地更好,畝產也更高。並非沈某有意而為之,而是如此對朝廷最為有利,同時將棉花挪到天山、呼延兩地,也有利於結好當地部族。”
“那本王的利益又該如何。”
“懷王若還是想要織布機,這件事只能找戶部談。”
聽到這裏,公孫行的臉色終於掛不住的沈下三分,他說:
“難道別無商量的餘地了嗎?”
“布匹目前關乎朝廷根本大計,即便開禁也不會太早,沒有十年絕不可能。但沈某也能理解懷王的難處,所以另行準備了另一條財路,就是不知懷王意下如何。”
“願聞其詳。”
“懷王何不讓民間織布的財閥改行染布。”
“染布!”懷王蹙眉,顯然對染布的行情是很清楚的。
“對,染布。軒禾書院目前正在研造染布機,但染布機並非朝廷管禁機械,完全可以向民間開禁。”
“但染布的利潤很薄。”
“不,染布靠的是量。眼下機器織布雖然又快又好,還不便宜,但還不是很多。而且現在都是一匹一匹的織,一匹不過十幾丈。今後一匹布會是兩百丈,豈能靠人力染布。
而且眼下織布機少,年產機器織布匹還不多,日後年產布匹將是現在全國的五倍十倍二十倍,這麽多的布,若都靠人力染,是染不過來的,所以一定要用機器染布。
薄利多銷量大利多,染布就是靠量多。而且染布不是織布,染布需要調色、染布的配方與工藝,而織布只要機器,有錢能賣機器,但買不到染布的調色、染布配方,誰有配方,今後誰能染更好的布。”
染布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傳統的行業,幾乎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的初期,遠遠早於紡織的出現,陶器時代所需的上色開始,就已經出現染色行業。
同時染布也是利潤較低的行業,相較於織布布,染布的利潤低得多。
而且同時處於手工織布和手工染布的同等技術線,染布的效率遠比織布高得多。人工染布一天能染十幾匹,而人工織布十幾天一個月才織一匹布。
因此當織布和染布都處於傳統手工技術層面時,染布的效率比織布高,所以織布的人比染布的人多。同時染布又臟又累,利潤較低,吃力不討好,所以幹的人也就少。
但當機器織布出現後,產能急速攀升,當機器織布產能大於手工染布效率時,勢必出現機器染布,這是必然趨勢。
但相較於機器織布,機器染布所需的配套設備多得多,初期投資成本也高,設備的設計、制造難度也更大,消耗的鋼鐵、生鐵資源也更多。
眼下織布機剛有不久,僅限於供應沈雲卿一人采購,織布機的產能還不足以超過人力染布的效率,短時內對機器染布需求不大。
但不用幾年,四五年後,織布產能迅速增加,染布一定跟不上速度,就只能增加人力,甚至增加人力也未必有用,機器染布只是時間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