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學區房
關燈
小
中
大
第689章 學區房
送走了麗妃,段瑩玉回到內堂又說:
“如今朝廷蒸蒸日上,就不能讓工部每年多生產幾臺?”
“工部生產都有計劃,豈能是小婿說的算。”
“工部的那些機器你不也有份嗎,你怎麽說了不算。”
“為了朝廷大局,小婿怎可胡來。”
按段瑩玉的想法,工部所有的機器設備,都是沈雲卿直接參與設計制造,甚至是出錢投資的生產,雖然名義上沒占股份,是純國有資產,但這麽大的人情,工部總得給吧,只要沈雲卿張張嘴,這點小事還辦不成?
要說沈雲卿嘴一歪,工部就是忙死了也會幹,但問題是沈雲卿有沈雲卿的生產計劃,他雖然不負責工部運作,但是負責工部的生產和計劃調度。
所以全年的生產計劃都是他擬定的,全年的生產工時和工業產能是額定的,四百臺縫紉機,不是靠數控機床做下來,是靠速度很低的蒸汽動力驅動的切削機、齒輪機加工生產,縫紉機的核心齒輪的生產效率目前更低。
騰挪產能生產四百臺縫紉機,需要對生產計劃做出重大調整,為了四百臺縫紉就要影響整個國家計劃,沈雲卿當然不可能讓步。
而且工部現在正在興建煉鋼廠,建造六百石煉鋼爐,興建機車廠、齒輪廠、機床廠、軸承廠、模具廠、量具廠,都是從機械司分離擴建的工業門類,都需要配套大量的設備和結構配件,這個當口上為了四百臺縫紉機這種小事,調整國家計劃,擱現代弄不好得要槍斃,沈雲卿還做不出來。
段瑩玉眼睛裏只有錢,很多時候都想當然,這是幸好碰上沈雲卿這個金龜婿,要是其他女婿可能早被貪財丈母娘給坑死了。
黃昏時,龍菲和玥兒帶著孩子回宮吃飯。如今孩子們都在軒禾書院就讀,最小的沈律君今年剛讀一年級,大女兒沈鳶在讀初三,明年就該念高中了。
如今兒女們成績名列前茅,沈雲卿娶著三方媳婦,坐擁萬貫家財,事業如日中天,學子遍布天下,似乎一個成功男人該有的一切都有了,不該有的也有了,還有何求。
自從辦起新學,沈雲卿將女兒送入軒禾書院後,其他皇子勳貴送子入學者絡繹不絕,甚至大齡貴族子弟也托關系就讀軒禾書院,但是效果因人而異。
軒禾書院充其量只是一個提供知識的平臺,如何使用知識,知識用於何種目的,這個道理只有沈雲卿知道。
晚上沈雲卿要給孩子檢查作業,但大都一目十行看一遍,他很清楚書院的直講一定會認真給他的孩子批閱和講解,既是因為師德,也是因為他海郡王,而這些直講不少都是沈雲卿培養的學生。
檢查完功課,時間還早,沈雲卿回到書房批閱公文,剛一坐下,歐陽龍菲端著藥湯走進書房。
“喝藥了。”
“又喝藥。”
“便宜呢。”
“是啊……”
歐陽龍菲過門後態度還是沒什麽變化,而且她總防著你占她便宜。
喝著玥兒調質的養生湯藥,沈雲卿繼續說道:
“今天市井有什麽新聞。”
“都是關於地價和積水。地價比幾年前漲了好多,結果這幾天一下雨,原本很貴的地段一下又跌了不少。”
“呵呵,那是。”
“你笑什麽,地價和積水有何關系。”
“那我問你,新學周圍的地價之前是便宜還是貴。”
“便宜,比城中地段便宜得多,但現在都快超過城東平均地價了。”
“你可知道為何?”
“不知道。”
“因為有新學校舍,所以就地貴。”
“為什麽?”
“原因其實很簡單,全國的達官貴人都蜂擁而至神都,其中許多人都想把孩子送進新學,同時又在神都置業買房,而要上下學方便,當然是挨著書院越近越好,物以稀為貴,靠近學院的地皮就那麽多,地少人多價格自然就往上漲。”
“那城中積水與地價又有何關系。”
“你想,房子修得的再好,地價再貴,把瓦都揭去了,下雨天讓你花大價錢去住,你住嗎。”
“當然不住啊,可不能把瓦蓋起來嗎。”
“瓦可以蓋,但地上的積水卻走不掉,一下雨就淹水,誰願意住這樣的屋子,地價自然就往下掉。書院周圍的地價,和積水路段的地價,其實都是一個問題,生活的方便和不方便,越是能提供方便居住的屋子,地價就越貴。”
“但是靠近皇城的地價也很貴。”
聽到這裏,沈雲卿有些無語,他說:
“陛下就一個,皇城那是沾著龍脈仙氣的地皮,自然價格不菲,全天下就此一處,哪裏還有。”
地價的漲跌起伏單純站在供需層面分析,就是單純的商品問題,但土地又不是單純的商品,即便排除投機炒作,依然有生活品質需求帶來的地價漲幅。
如購物便利、就醫便利、交通便利、買菜便利、學區房等等,都是構成房價的重要因素。
新學小學、中學辦起來後,地皮都選在當時地價較為便宜的地段,最開始兩年還看不出來,兩年後地價迅速飛漲,原因正是新學帶來的入學方便,還有新學背後的技術經濟。
誰都很清楚,朝廷辦新學,就是為了培養人才,日後推廣更多技術和設備,誰家子弟掌握了技術,就掌握了賺錢的法門。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湧入神都就讀新學的子弟絡繹不絕,周邊房價水漲船高是必然結果。
而且房價問題不僅僅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突出現象,其實古代就有,丞相高官買不起房是常有的事,而且在沒有銀票,黃金白銀還不多的時候,行賄受賄都愛收房子。
因為朝廷不斷鑄錢,讓銅錢購買力不定期縮水,但是房子價格卻會因為物價和銅錢購買力縮水而漲價,具有保值功能,所以房產在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投資產品,絕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
歐陽龍菲每天送孩子上學後,沈雲卿就給她吩咐了一個任務,去大街小巷聽消息,走訪各種場所聽老百姓講什麽,然後回來匯報。
而且你不讓她去,女帝其實也會暗地裏吩咐她留意沈府的消息,還不如讓她留意民間的消息,間接給女帝打報告,也算是給女帝提供了一個信息渠道。
歐陽龍菲提到的路面積水導致黃金地段地價下跌的情況,歸根到底是生活便利和施政問題。
當生活不再便利,即便是黃金地段的房子,也會迅速跌價。因為居住的本質是生活,只有生活便利,房子才有價值。
就好比在沙漠裏蓋一棟精裝別墅,但是不通電,不供水,沒有網絡,沒有空調,每平米賣兩萬人民幣,你要不要。
顯然傻子才不會花兩萬買一棟豪華精裝別墅,因為沒有生活便利性可言,也就沒有居住的價值。
城東積水問題已經不是一年兩年,最近五十多年一直都有,只不過最近幾年比較嚴重,因為最近幾十年從來沒有疏通和治理過。
岐帝國定都神都已經是四百多年前的事,地下的管道直徑大都只有一尺,四百多年前市政設施,四百多年間沒有像樣的大修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肯定無法承受超負荷使用。
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神都人口增加迅猛,最近八年尤甚。今年的人口統計現實,神都常駐人口已經超過一百二十萬,流動人口計入在內,一百五十萬肯定有。
而四百年的建設標準是按五十到八十萬人的標準建設,加之最近五十年間沒有鋪設新的管道,沒有大修過,繁華地段又是人口和生活密集區,不積水才見鬼。
而且最近十幾年首都地區生活改善顯著,油脂使用量飆升,加之又是北方,油脂倒進地下後凝固淤塞,然後再和其他不明所以雜七雜八的垃圾結合一起,就容易變成固體脂化物堵起來。
其實早在去年,地皮價格大帳的消息由戶部提出之後,朝廷裏就有擴建城墻,大搞市政的打算,而且財政也在回暖,全國經濟欣欣向榮,修城墻搞市政,似乎已經順理成章,女帝也在琢磨著要不要修,征求沈雲卿的意見,他不置可否。
因為最早提出擴建城墻的是女帝,隆元二十一年就動過念頭,但當時是說十五年後,這才過了一半不到的時間,就說擴建城墻,不免有自食其言的嫌疑。
當然,眼下地下管網不堪重負,修有修的必要。
但眼下擴建城墻不是時候,西征還沒完全結束,征討阿瓦達提還在當口上,交趾需要經營恢覆,肅汝需要歸化,塞外也要投錢穩定,都是花錢的地方。
此外既然熱兵器已經出現,修城墻就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成為擺設,需要發揮一些防禦功能,所以首都城墻擴建要重新設計體系。
不過市政的規劃和預準備工作,確實到了需要提上日程考慮的時候,尤其是地下排水系統。
沈雲卿打算一步到位,要建就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不能一場小雨就積水,一場大雨就跟發洪水一樣。
排水管直徑要足夠大,要修五縣一起修,既利於今後城市發展,造福子孫後代,同時也利於日後的工業和經濟發展。
不能隔三差五管道堵塞就開膛破肚,隔三差五鋪設線路開膛破肚,讓人不勝其煩。
至於城墻擴建,再等等也不遲,再等幾年技術更成熟,可以有一些輔助設備用於工程建設,用以替代人力,成本上也會劃算得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送走了麗妃,段瑩玉回到內堂又說:
“如今朝廷蒸蒸日上,就不能讓工部每年多生產幾臺?”
“工部生產都有計劃,豈能是小婿說的算。”
“工部的那些機器你不也有份嗎,你怎麽說了不算。”
“為了朝廷大局,小婿怎可胡來。”
按段瑩玉的想法,工部所有的機器設備,都是沈雲卿直接參與設計制造,甚至是出錢投資的生產,雖然名義上沒占股份,是純國有資產,但這麽大的人情,工部總得給吧,只要沈雲卿張張嘴,這點小事還辦不成?
要說沈雲卿嘴一歪,工部就是忙死了也會幹,但問題是沈雲卿有沈雲卿的生產計劃,他雖然不負責工部運作,但是負責工部的生產和計劃調度。
所以全年的生產計劃都是他擬定的,全年的生產工時和工業產能是額定的,四百臺縫紉機,不是靠數控機床做下來,是靠速度很低的蒸汽動力驅動的切削機、齒輪機加工生產,縫紉機的核心齒輪的生產效率目前更低。
騰挪產能生產四百臺縫紉機,需要對生產計劃做出重大調整,為了四百臺縫紉就要影響整個國家計劃,沈雲卿當然不可能讓步。
而且工部現在正在興建煉鋼廠,建造六百石煉鋼爐,興建機車廠、齒輪廠、機床廠、軸承廠、模具廠、量具廠,都是從機械司分離擴建的工業門類,都需要配套大量的設備和結構配件,這個當口上為了四百臺縫紉機這種小事,調整國家計劃,擱現代弄不好得要槍斃,沈雲卿還做不出來。
段瑩玉眼睛裏只有錢,很多時候都想當然,這是幸好碰上沈雲卿這個金龜婿,要是其他女婿可能早被貪財丈母娘給坑死了。
黃昏時,龍菲和玥兒帶著孩子回宮吃飯。如今孩子們都在軒禾書院就讀,最小的沈律君今年剛讀一年級,大女兒沈鳶在讀初三,明年就該念高中了。
如今兒女們成績名列前茅,沈雲卿娶著三方媳婦,坐擁萬貫家財,事業如日中天,學子遍布天下,似乎一個成功男人該有的一切都有了,不該有的也有了,還有何求。
自從辦起新學,沈雲卿將女兒送入軒禾書院後,其他皇子勳貴送子入學者絡繹不絕,甚至大齡貴族子弟也托關系就讀軒禾書院,但是效果因人而異。
軒禾書院充其量只是一個提供知識的平臺,如何使用知識,知識用於何種目的,這個道理只有沈雲卿知道。
晚上沈雲卿要給孩子檢查作業,但大都一目十行看一遍,他很清楚書院的直講一定會認真給他的孩子批閱和講解,既是因為師德,也是因為他海郡王,而這些直講不少都是沈雲卿培養的學生。
檢查完功課,時間還早,沈雲卿回到書房批閱公文,剛一坐下,歐陽龍菲端著藥湯走進書房。
“喝藥了。”
“又喝藥。”
“便宜呢。”
“是啊……”
歐陽龍菲過門後態度還是沒什麽變化,而且她總防著你占她便宜。
喝著玥兒調質的養生湯藥,沈雲卿繼續說道:
“今天市井有什麽新聞。”
“都是關於地價和積水。地價比幾年前漲了好多,結果這幾天一下雨,原本很貴的地段一下又跌了不少。”
“呵呵,那是。”
“你笑什麽,地價和積水有何關系。”
“那我問你,新學周圍的地價之前是便宜還是貴。”
“便宜,比城中地段便宜得多,但現在都快超過城東平均地價了。”
“你可知道為何?”
“不知道。”
“因為有新學校舍,所以就地貴。”
“為什麽?”
“原因其實很簡單,全國的達官貴人都蜂擁而至神都,其中許多人都想把孩子送進新學,同時又在神都置業買房,而要上下學方便,當然是挨著書院越近越好,物以稀為貴,靠近學院的地皮就那麽多,地少人多價格自然就往上漲。”
“那城中積水與地價又有何關系。”
“你想,房子修得的再好,地價再貴,把瓦都揭去了,下雨天讓你花大價錢去住,你住嗎。”
“當然不住啊,可不能把瓦蓋起來嗎。”
“瓦可以蓋,但地上的積水卻走不掉,一下雨就淹水,誰願意住這樣的屋子,地價自然就往下掉。書院周圍的地價,和積水路段的地價,其實都是一個問題,生活的方便和不方便,越是能提供方便居住的屋子,地價就越貴。”
“但是靠近皇城的地價也很貴。”
聽到這裏,沈雲卿有些無語,他說:
“陛下就一個,皇城那是沾著龍脈仙氣的地皮,自然價格不菲,全天下就此一處,哪裏還有。”
地價的漲跌起伏單純站在供需層面分析,就是單純的商品問題,但土地又不是單純的商品,即便排除投機炒作,依然有生活品質需求帶來的地價漲幅。
如購物便利、就醫便利、交通便利、買菜便利、學區房等等,都是構成房價的重要因素。
新學小學、中學辦起來後,地皮都選在當時地價較為便宜的地段,最開始兩年還看不出來,兩年後地價迅速飛漲,原因正是新學帶來的入學方便,還有新學背後的技術經濟。
誰都很清楚,朝廷辦新學,就是為了培養人才,日後推廣更多技術和設備,誰家子弟掌握了技術,就掌握了賺錢的法門。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湧入神都就讀新學的子弟絡繹不絕,周邊房價水漲船高是必然結果。
而且房價問題不僅僅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突出現象,其實古代就有,丞相高官買不起房是常有的事,而且在沒有銀票,黃金白銀還不多的時候,行賄受賄都愛收房子。
因為朝廷不斷鑄錢,讓銅錢購買力不定期縮水,但是房子價格卻會因為物價和銅錢購買力縮水而漲價,具有保值功能,所以房產在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投資產品,絕不是近現代才有的現象。
歐陽龍菲每天送孩子上學後,沈雲卿就給她吩咐了一個任務,去大街小巷聽消息,走訪各種場所聽老百姓講什麽,然後回來匯報。
而且你不讓她去,女帝其實也會暗地裏吩咐她留意沈府的消息,還不如讓她留意民間的消息,間接給女帝打報告,也算是給女帝提供了一個信息渠道。
歐陽龍菲提到的路面積水導致黃金地段地價下跌的情況,歸根到底是生活便利和施政問題。
當生活不再便利,即便是黃金地段的房子,也會迅速跌價。因為居住的本質是生活,只有生活便利,房子才有價值。
就好比在沙漠裏蓋一棟精裝別墅,但是不通電,不供水,沒有網絡,沒有空調,每平米賣兩萬人民幣,你要不要。
顯然傻子才不會花兩萬買一棟豪華精裝別墅,因為沒有生活便利性可言,也就沒有居住的價值。
城東積水問題已經不是一年兩年,最近五十多年一直都有,只不過最近幾年比較嚴重,因為最近幾十年從來沒有疏通和治理過。
岐帝國定都神都已經是四百多年前的事,地下的管道直徑大都只有一尺,四百多年前市政設施,四百多年間沒有像樣的大修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肯定無法承受超負荷使用。
尤其是最近十五年,神都人口增加迅猛,最近八年尤甚。今年的人口統計現實,神都常駐人口已經超過一百二十萬,流動人口計入在內,一百五十萬肯定有。
而四百年的建設標準是按五十到八十萬人的標準建設,加之最近五十年間沒有鋪設新的管道,沒有大修過,繁華地段又是人口和生活密集區,不積水才見鬼。
而且最近十幾年首都地區生活改善顯著,油脂使用量飆升,加之又是北方,油脂倒進地下後凝固淤塞,然後再和其他不明所以雜七雜八的垃圾結合一起,就容易變成固體脂化物堵起來。
其實早在去年,地皮價格大帳的消息由戶部提出之後,朝廷裏就有擴建城墻,大搞市政的打算,而且財政也在回暖,全國經濟欣欣向榮,修城墻搞市政,似乎已經順理成章,女帝也在琢磨著要不要修,征求沈雲卿的意見,他不置可否。
因為最早提出擴建城墻的是女帝,隆元二十一年就動過念頭,但當時是說十五年後,這才過了一半不到的時間,就說擴建城墻,不免有自食其言的嫌疑。
當然,眼下地下管網不堪重負,修有修的必要。
但眼下擴建城墻不是時候,西征還沒完全結束,征討阿瓦達提還在當口上,交趾需要經營恢覆,肅汝需要歸化,塞外也要投錢穩定,都是花錢的地方。
此外既然熱兵器已經出現,修城墻就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成為擺設,需要發揮一些防禦功能,所以首都城墻擴建要重新設計體系。
不過市政的規劃和預準備工作,確實到了需要提上日程考慮的時候,尤其是地下排水系統。
沈雲卿打算一步到位,要建就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不能一場小雨就積水,一場大雨就跟發洪水一樣。
排水管直徑要足夠大,要修五縣一起修,既利於今後城市發展,造福子孫後代,同時也利於日後的工業和經濟發展。
不能隔三差五管道堵塞就開膛破肚,隔三差五鋪設線路開膛破肚,讓人不勝其煩。
至於城墻擴建,再等等也不遲,再等幾年技術更成熟,可以有一些輔助設備用於工程建設,用以替代人力,成本上也會劃算得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