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檢閱
關燈
小
中
大
第594章 檢閱
鑾駕迅速抵達南門下,沿途都是湊熱鬧的市井百姓被禁軍攔在道路兩側,就跟現代領導人出席重大活動,一定會有警車開道,臨時封路是一樣的道理,為的都是維持秩序保障安全。
此番參加匯報檢閱的是領軍衛的一千人,女帝共計安排了武威、領軍、戎武、鷹揚四支禁軍各千人,總計四千人參加受訓。
一千人的領軍衛是最早受訓,也是目前唯一齊裝滿員,全部裝備長槍的禁軍,其他武威、戎武、鷹揚三軍只有半數裝備武器,多餘的火器部分用於儲備,部分還在出廠檢驗當中,所以還來不及裝備。
抵達南門時,第一印象就是擁擠,由於這些年經濟全面好轉,神都得益於工業帶來的商品繁榮,導致越來越的商人湧入城中職業,進而帶動了人口流動,讓城中的土地利用率越來越高。
按律法規定,首都和道府城池城墻內半裏地不能建設任何民宅、民居和商業店鋪,以便於戰時軍隊調動布防和後勤運輸。
現在城墻內半裏地的分界線上,已經擠滿了一堆一堆的民居和店鋪,有甚者不顧禁令,違章越線修建房屋,突兀在界線之外很是難堪。
女帝在歐陽羽的攙扶下走下車輦,目光環顧左右看到了眼前繁榮景象之際想到了許多,遂即與歐陽羽說:
“海郡王何在?”
“還在後頭,是否宣見。”
“嗯,宣他來見。”
“是。”
這時領軍衛將軍朱賀上前說:
“陛下,領軍衛火槍隊對已在城下集結完畢。”
“暫且等候。”
“是。”
公孫蕓惠不急著檢閱匯報表演,她忽然想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少時片刻,沈雲卿騎馬來到駕前:
“陛下,領軍衛已經集結完畢,為何停在城下?”
“此前朕出宮,去北門、東門最多,當時還不覺城中擁擠,今日途徑南門時,所過之處雖然繁華,卻是極為擁擠。朕琢磨著,待等日後朝廷財力充沛,可擇機擴建神都城垣,以便民間用地。”
“呃,這個……”
“朕又沒現在修,而是等日後朝廷財力充沛之後。”
“呃,陛下,臣不是不讚成修城墻,而是今後城墻基本已經無用,所以修了也白修。”
聽到這裏女帝楞嚇一跳,這時歐陽羽說:
“海郡王何出此言,自古豈有修繕武備而無用武之地的道理。”
“歐陽大人,自從火藥出現之後,已經開始使用地道炸毀城墻之法。而本王研制出新式炸藥之後,威力更是增加十倍,日後還會有百倍的火藥,而且火炮日後越來越厲害,城墻只需幾十上百炮就能摧毀,三十年後城墻將成擺設。”
城墻這種設施,它不是要塞,面對冷兵器還有強大的防禦效果,但是面對熱兵器,尤其是成熟的熱兵器體系,效果差得多。
而且城墻這種東西勞民傷財,還是消耗品,每隔五年一次小修,十年一次大修,五十年百十來年就要重修,甚至擴建,都城更是經常需要擴建。
農耕體系下的問題還不是很大,一旦進入工業時代,城墻會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障礙,很難想象現代的首都北京在外環路上,用砌上一堵高十五米,底寬二十八米的城墻是個什麽概念,根本不具可行性。
日後神都地區會是全國首個,也是最大的工業、教育、文化、政治、商業中心,人口會迅速突破兩百萬,三百萬,四五百萬都是輕輕松松。
這麽大的一座人口和設施城市,要用一堵城墻都圈起來,根本不可能。更何況日後神都人口可能逼近千萬,這道墻得要多大。
但女帝的既不明白,其實心裏也不樂意,修肯定是要修的,所以沈雲卿只能這麽說:
“陛下如果一定要擴建都城城墻,臣也不反對,但是需要重新規劃都城與神都治下各縣,保障朝廷的萬年大計。”
“海郡王思慮長遠,相信此事卿定不會令朕失望。走吧,去城樓。”
“是。”
說是沈雲卿思慮長遠,其實根本是沒有商量的餘地,女帝要他沈雲卿接這口鍋。
修城墻哪是什麽容易的善茬,尤其是修都城城墻,耗資無數勞民傷財。
女帝借口城中擁擠,實則已經開始動廢周的打算,因此擴建都城城墻就是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女帝是要在歷史上明確定位自己的政治功業和遺產。
而且這才是擴建都城,公孫蕓惠至今還沒有給自己挖陵寢。
按慣例,女帝可以不與丈夫同葬,自己另覓墓穴安置。之前朝廷財力不寬裕,女帝可能還打算與丈夫惠文帝合葬,所以陵寢一事就沒考慮。
但現在朝廷正在向好發展,十年後經濟全面起飛,到那時,女帝肯定要給自己挖陵寢。
屆時又是擴建城墻,又是挖掘陵寢,同時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取得全面成功,消滅忽喇,對外開疆,彰女帝神威於天地之間,那個時候誰還敢說個不字。
由此可見,公孫蕓惠已經在考慮二十年後的局面。
這段談話只在禦前進行,所以並未傳到百官之中,暫不會引起什麽非議。但日後女帝要興師動眾幹些什麽,背黑鍋的一定是他沈雲卿。
鑾駕經由馬道移往南門城樓,千牛衛的健士舉著華蓋擋住毒辣的烈日,一路來到城頭。
此時領軍衛已經整齊列隊南門外,由於天氣酷熱,所以都沒披甲。
禁軍都是重步兵,重鎧的分量本就不輕,再扛一支槍,一包彈藥,根本就不現實。而且也沒有繼續裝備鎧甲的絕對必要,因為槍的殺傷力足夠提供絕對的武力壓制。
犧牲一定的防禦以換取戰術的靈活性,是技術和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於是眾人看到的領軍衛只穿一席禁軍制式的長衫,手持活門步槍站成五隊列陣城外,乍看起來格格不入很是怪異。
女帝這時就問範勇:
“範尚書,朕的禁軍為何這般模樣列陣?”
雖然兵部立場中立,但是禁軍和番軍之間,女帝還是胳膊肘往裏拐,總是袒護禁軍。現在兵部把禁軍給練成了這副模樣,顯然是兵部的責任。
但是範勇卻說:
“陛下,這是按海郡王的意思操練的新軍。”
“哦!”
女帝納悶兒,她只讓沈雲卿去教如何使用槍械,沒讓他調教禁軍,竟然自己一點都不知道。
“海郡王,朕的禁軍何如此啊?”
“回陛下,為了便於作戰,新軍需要新式的操典與訓法。因此需要卸甲,日後也許還要重新配發新的軍服,以便於各軍裝備火器的作戰。”
“槍”這種武器一旦出現,與冷兵器在殺傷力和作戰形式上出現重大改變,熱兵器不可能繼續沿用冷兵器的作戰模式進行訓練,同時活門步槍比前膛槍就有更多技術和戰術的優勢,所以軍事訓練的跨度也有些大。跨度大了,到了外人眼裏就是怪胎。
對於沈雲卿的解釋,女帝沒有吭聲,但是臉色寫的一清二楚,公孫蕓惠最忌諱外人幹涉她的禁軍,這件事上無疑是個不好的信號。
目視觀察片刻,女帝繼續說道:
“朱賀,開始操演。”
“遵命陛下。”
朱賀得令,親自接過紅色令旗,向著城下左右揮舞,城外領軍衛迅速變化隊形,五支兩百人隊組成三排密集一字隊形,最前排三百三十人趴在地上,中間第二排單膝跪地保持跪姿,第三排保持站姿。
三排同時舉槍裝彈,瞄準南面七十步之外豎立的兩千個人形靶,隨著一聲號響,第一排首先齊射,槍聲震耳欲聾響徹天地,驚得附近樹林中的野鳥齊飛。
不等第一排槍聲落下,第二排遂即開槍,緊接著第三排齊射。
如此循環往覆交替不斷,每人連續發射十發子彈交替射擊,一萬發子彈在五分鐘內傾瀉在七十步外的人形木靶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彈孔,打的木靶木片橫飛支離破碎。
女帝與文武百官每人都拿到了一支八倍單筒望遠鏡,通過望遠鏡更能直觀了解槍械實彈射擊效果帶來的震撼。
“沒想到新式火器如此厲害,眨眼間已將箭靶射成蜂窩,簡直難以置信。”
陳錦檀很是吃驚,倒是田誠不知道腦子怎麽長的,其他人看到後都是震驚,只有他看到了先震驚後突發感慨,他就說:
“日後可用火槍代以刀斧手秋決人犯,不失為一樁善舉。”
此言一出,不少文官都表示讚同,唯獨沈雲卿翻了個白眼,心裏頓時想開:
“感情您老是覺得槍斃比砍頭更人道是吧。”
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砍頭其實並不是什麽痛快的死法兒,電視上那些一刀落地的情況是為了藝術演繹,簡化了砍頭過程。
現實中的殺頭根本不可能一刀利落把人頭拿下,除非正巧一刀落在脊椎之間,否則基本上都要砍上兩三刀,甚至碰上生手,那就不知道要多少刀。所以一刀沒砍死,第二刀會很痛苦,然後可能還有第三刀。
而且清朝開始已經出現斷頭機這種玩意兒,電視劇裏清朝中後期還在用刀斧手殺頭,那是純粹扯淡。當然,也不全都是,畢竟斷頭機這種東西當時是高檔貨,還不普及,但是清朝中後期已經有了。宋朝的包拯不還高過鍘刀嗎,那也是一種斷頭臺。
槍斃相較於砍頭,雖然沒有改變刑法的本質,但確實減少了死亡過程的痛苦和血腥,所以到了田誠眼中,槍斃比砍頭在人倫層面進步了。
於是不久之後就上奏提議,增加槍斃死刑,以減輕死囚痛苦,同時保留砍頭選項,用於罪大惡極囚犯的制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鑾駕迅速抵達南門下,沿途都是湊熱鬧的市井百姓被禁軍攔在道路兩側,就跟現代領導人出席重大活動,一定會有警車開道,臨時封路是一樣的道理,為的都是維持秩序保障安全。
此番參加匯報檢閱的是領軍衛的一千人,女帝共計安排了武威、領軍、戎武、鷹揚四支禁軍各千人,總計四千人參加受訓。
一千人的領軍衛是最早受訓,也是目前唯一齊裝滿員,全部裝備長槍的禁軍,其他武威、戎武、鷹揚三軍只有半數裝備武器,多餘的火器部分用於儲備,部分還在出廠檢驗當中,所以還來不及裝備。
抵達南門時,第一印象就是擁擠,由於這些年經濟全面好轉,神都得益於工業帶來的商品繁榮,導致越來越的商人湧入城中職業,進而帶動了人口流動,讓城中的土地利用率越來越高。
按律法規定,首都和道府城池城墻內半裏地不能建設任何民宅、民居和商業店鋪,以便於戰時軍隊調動布防和後勤運輸。
現在城墻內半裏地的分界線上,已經擠滿了一堆一堆的民居和店鋪,有甚者不顧禁令,違章越線修建房屋,突兀在界線之外很是難堪。
女帝在歐陽羽的攙扶下走下車輦,目光環顧左右看到了眼前繁榮景象之際想到了許多,遂即與歐陽羽說:
“海郡王何在?”
“還在後頭,是否宣見。”
“嗯,宣他來見。”
“是。”
這時領軍衛將軍朱賀上前說:
“陛下,領軍衛火槍隊對已在城下集結完畢。”
“暫且等候。”
“是。”
公孫蕓惠不急著檢閱匯報表演,她忽然想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
少時片刻,沈雲卿騎馬來到駕前:
“陛下,領軍衛已經集結完畢,為何停在城下?”
“此前朕出宮,去北門、東門最多,當時還不覺城中擁擠,今日途徑南門時,所過之處雖然繁華,卻是極為擁擠。朕琢磨著,待等日後朝廷財力充沛,可擇機擴建神都城垣,以便民間用地。”
“呃,這個……”
“朕又沒現在修,而是等日後朝廷財力充沛之後。”
“呃,陛下,臣不是不讚成修城墻,而是今後城墻基本已經無用,所以修了也白修。”
聽到這裏女帝楞嚇一跳,這時歐陽羽說:
“海郡王何出此言,自古豈有修繕武備而無用武之地的道理。”
“歐陽大人,自從火藥出現之後,已經開始使用地道炸毀城墻之法。而本王研制出新式炸藥之後,威力更是增加十倍,日後還會有百倍的火藥,而且火炮日後越來越厲害,城墻只需幾十上百炮就能摧毀,三十年後城墻將成擺設。”
城墻這種設施,它不是要塞,面對冷兵器還有強大的防禦效果,但是面對熱兵器,尤其是成熟的熱兵器體系,效果差得多。
而且城墻這種東西勞民傷財,還是消耗品,每隔五年一次小修,十年一次大修,五十年百十來年就要重修,甚至擴建,都城更是經常需要擴建。
農耕體系下的問題還不是很大,一旦進入工業時代,城墻會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障礙,很難想象現代的首都北京在外環路上,用砌上一堵高十五米,底寬二十八米的城墻是個什麽概念,根本不具可行性。
日後神都地區會是全國首個,也是最大的工業、教育、文化、政治、商業中心,人口會迅速突破兩百萬,三百萬,四五百萬都是輕輕松松。
這麽大的一座人口和設施城市,要用一堵城墻都圈起來,根本不可能。更何況日後神都人口可能逼近千萬,這道墻得要多大。
但女帝的既不明白,其實心裏也不樂意,修肯定是要修的,所以沈雲卿只能這麽說:
“陛下如果一定要擴建都城城墻,臣也不反對,但是需要重新規劃都城與神都治下各縣,保障朝廷的萬年大計。”
“海郡王思慮長遠,相信此事卿定不會令朕失望。走吧,去城樓。”
“是。”
說是沈雲卿思慮長遠,其實根本是沒有商量的餘地,女帝要他沈雲卿接這口鍋。
修城墻哪是什麽容易的善茬,尤其是修都城城墻,耗資無數勞民傷財。
女帝借口城中擁擠,實則已經開始動廢周的打算,因此擴建都城城墻就是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女帝是要在歷史上明確定位自己的政治功業和遺產。
而且這才是擴建都城,公孫蕓惠至今還沒有給自己挖陵寢。
按慣例,女帝可以不與丈夫同葬,自己另覓墓穴安置。之前朝廷財力不寬裕,女帝可能還打算與丈夫惠文帝合葬,所以陵寢一事就沒考慮。
但現在朝廷正在向好發展,十年後經濟全面起飛,到那時,女帝肯定要給自己挖陵寢。
屆時又是擴建城墻,又是挖掘陵寢,同時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取得全面成功,消滅忽喇,對外開疆,彰女帝神威於天地之間,那個時候誰還敢說個不字。
由此可見,公孫蕓惠已經在考慮二十年後的局面。
這段談話只在禦前進行,所以並未傳到百官之中,暫不會引起什麽非議。但日後女帝要興師動眾幹些什麽,背黑鍋的一定是他沈雲卿。
鑾駕經由馬道移往南門城樓,千牛衛的健士舉著華蓋擋住毒辣的烈日,一路來到城頭。
此時領軍衛已經整齊列隊南門外,由於天氣酷熱,所以都沒披甲。
禁軍都是重步兵,重鎧的分量本就不輕,再扛一支槍,一包彈藥,根本就不現實。而且也沒有繼續裝備鎧甲的絕對必要,因為槍的殺傷力足夠提供絕對的武力壓制。
犧牲一定的防禦以換取戰術的靈活性,是技術和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於是眾人看到的領軍衛只穿一席禁軍制式的長衫,手持活門步槍站成五隊列陣城外,乍看起來格格不入很是怪異。
女帝這時就問範勇:
“範尚書,朕的禁軍為何這般模樣列陣?”
雖然兵部立場中立,但是禁軍和番軍之間,女帝還是胳膊肘往裏拐,總是袒護禁軍。現在兵部把禁軍給練成了這副模樣,顯然是兵部的責任。
但是範勇卻說:
“陛下,這是按海郡王的意思操練的新軍。”
“哦!”
女帝納悶兒,她只讓沈雲卿去教如何使用槍械,沒讓他調教禁軍,竟然自己一點都不知道。
“海郡王,朕的禁軍何如此啊?”
“回陛下,為了便於作戰,新軍需要新式的操典與訓法。因此需要卸甲,日後也許還要重新配發新的軍服,以便於各軍裝備火器的作戰。”
“槍”這種武器一旦出現,與冷兵器在殺傷力和作戰形式上出現重大改變,熱兵器不可能繼續沿用冷兵器的作戰模式進行訓練,同時活門步槍比前膛槍就有更多技術和戰術的優勢,所以軍事訓練的跨度也有些大。跨度大了,到了外人眼裏就是怪胎。
對於沈雲卿的解釋,女帝沒有吭聲,但是臉色寫的一清二楚,公孫蕓惠最忌諱外人幹涉她的禁軍,這件事上無疑是個不好的信號。
目視觀察片刻,女帝繼續說道:
“朱賀,開始操演。”
“遵命陛下。”
朱賀得令,親自接過紅色令旗,向著城下左右揮舞,城外領軍衛迅速變化隊形,五支兩百人隊組成三排密集一字隊形,最前排三百三十人趴在地上,中間第二排單膝跪地保持跪姿,第三排保持站姿。
三排同時舉槍裝彈,瞄準南面七十步之外豎立的兩千個人形靶,隨著一聲號響,第一排首先齊射,槍聲震耳欲聾響徹天地,驚得附近樹林中的野鳥齊飛。
不等第一排槍聲落下,第二排遂即開槍,緊接著第三排齊射。
如此循環往覆交替不斷,每人連續發射十發子彈交替射擊,一萬發子彈在五分鐘內傾瀉在七十步外的人形木靶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彈孔,打的木靶木片橫飛支離破碎。
女帝與文武百官每人都拿到了一支八倍單筒望遠鏡,通過望遠鏡更能直觀了解槍械實彈射擊效果帶來的震撼。
“沒想到新式火器如此厲害,眨眼間已將箭靶射成蜂窩,簡直難以置信。”
陳錦檀很是吃驚,倒是田誠不知道腦子怎麽長的,其他人看到後都是震驚,只有他看到了先震驚後突發感慨,他就說:
“日後可用火槍代以刀斧手秋決人犯,不失為一樁善舉。”
此言一出,不少文官都表示讚同,唯獨沈雲卿翻了個白眼,心裏頓時想開:
“感情您老是覺得槍斃比砍頭更人道是吧。”
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砍頭其實並不是什麽痛快的死法兒,電視上那些一刀落地的情況是為了藝術演繹,簡化了砍頭過程。
現實中的殺頭根本不可能一刀利落把人頭拿下,除非正巧一刀落在脊椎之間,否則基本上都要砍上兩三刀,甚至碰上生手,那就不知道要多少刀。所以一刀沒砍死,第二刀會很痛苦,然後可能還有第三刀。
而且清朝開始已經出現斷頭機這種玩意兒,電視劇裏清朝中後期還在用刀斧手殺頭,那是純粹扯淡。當然,也不全都是,畢竟斷頭機這種東西當時是高檔貨,還不普及,但是清朝中後期已經有了。宋朝的包拯不還高過鍘刀嗎,那也是一種斷頭臺。
槍斃相較於砍頭,雖然沒有改變刑法的本質,但確實減少了死亡過程的痛苦和血腥,所以到了田誠眼中,槍斃比砍頭在人倫層面進步了。
於是不久之後就上奏提議,增加槍斃死刑,以減輕死囚痛苦,同時保留砍頭選項,用於罪大惡極囚犯的制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