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76章審計衙門

關燈
第576章 審計衙門

散朝後,言官們、文官們追著女帝去“講理”,林毅賢、張祥拉著沈雲卿來到無人處詢問公債的來龍去脈。

“這以朝廷的名義舉債補國庫的窟窿,民間能買賬嗎?”林毅賢問。

“所以從今往後,朝廷舉債不再是為了補國庫的窟窿,而是朝廷借了錢,搞經營謀發展,造更多的機器,建更多的新船,生產更多的東西,修更多的路,治更多的水,讓錢變成盈利的營生。

如朝廷把錢借來,去治淮河大水,五年十年之後,淮河兩岸便能多出數千萬畝絕好的良田,這些良田朝廷再分給百姓種地,既能安置養活更多百姓,同時朝廷又能征收田賦,這筆歲入不就能用來償還朝廷借款了嗎。”

“哦……原來如此。”

這時張祥又問:

“那朝廷借錢去搞經營,豈不是與民間爭利?”

“那就搞民間沒有的營生。民間財閥圖的是眼前利益,朝廷得要圖長遠,朝廷興修水利,興修道路橋梁,雖然明看著沒有收益,但正如當年寧陽水庫,如果沈某不花費巨資建造水庫,蘭陵豈能有今日的昌盛。

如果沒有沈某當年趁著可汗拓寬挖深寧陽河道,又哪裏來的風調雨順連年豐收。

要致富,就得先修路,修橋,修水利,有了道路橋梁與水利,朝廷才能穩定民情,民情穩定,農產增加,隨之而來的商業、作坊也會生意興隆,到時候朝廷的歲入就足可抵償借款,而朝廷經營所得利潤,還能用於建設。

如此周而覆始,往後大可以不借、少借,將公債變成朝廷的應急手段,用於對外征戰,對內應對天災的工具。”

“海郡王所言令人眼界大開,若能變之為現實,定是一場大治之世。”

錢不在於多少,而在於誰用,怎麽用。

如果由戶部提出舉公債,由戶部經營,就是打死了文武百官,也不能同意。

因為戶部就不是一個經營資本的衙門,相反是個永遠也填不完的窟窿,前科劣跡斑斑,已經喪失了政治信用。

而沈雲卿多年來業績斐然,在商業、技術、政治、軍事、經濟、資本領域碩果累累,都是能擺上臺面的成果,有著高效的執行力和經濟信譽。

所以同一件事,不同人去辦,就可能發生不同的結果。

早朝結束不久,朝廷要發公債的消息迅速擴散,中午時已經傳到劉巖鏡耳中,聞訊消息之初不禁有些發蒙。

“什麽什麽,朝廷要公開舉債!”

“是的父親,據李大人的確切消息,朝廷今後起,不再由各部與宗親向民間借款,而是改由朝廷每年定期向民間借款,同時給予借款利息。”劉仁舉飛快說道,事態的發展顯然也超出了他的意料。

“那二殿下那裏怎麽說?”

“二殿下已經進宮了,但不會反對。”

“那可知道此事由誰推動?”

“據說是海郡王。”

聽到海郡王三字,劉巖鏡突然一聲冷笑:

“呵呵,呵哈哈……”

劉仁舉、劉文莫很是不解,劉文莫就問:

“爹,如此大事,有何可笑?”

“若是他人提議此事,就給爹一倍的好處,爹也不會買賬。現在既然由沈雲卿提議,還得到了戶部與吏部支持,朝廷的舉債絕無問題。”

“這是為何?”

“沈雲卿既然敢做,他定有把握。現如今的沈雲卿,已經不是十二年前的那個秀才,他現在是把朝廷的天下當成了自家的生意在做買賣。他不是一個吃虧的主,由於他出面經營朝廷舉債,哪有賠本的道理。”

劉巖鏡從來不相信朝廷,他只相信自己的政治眼光和政治直覺,他看到的事實就是沈雲卿飛黃騰達的背後,是沈雲卿的商業天賦和商業技術在支撐所有的收益,而不是政治手腕和政治幹預。

一個擁有商業天賦和技術壟斷,同時又加持政治手腕等到皇帝支持的一個人,他的商業收益完全要比只有政治手腕的官僚系統更保險。

因為官僚系統要牟利,只能通過政治幹預和迫害廣大老百姓兩條路可走,收益來源雖然穩固,但收益的渠道窄,而且還是引發王朝動蕩的禍根。

“爹既然認定海郡王有利可圖,可眼下朝廷連開三禁,咱家恐怕力不從心吧。”

劉仁舉擔心道,劉巖鏡笑著說:

“金戔寺暫且不去管他,我等先從工部機械與公債著手,拿到現成的才是正道。你去給李義清傳個話,讓他約沈雲卿前來密談。”

“是。”

劉巖鏡已經敏銳察覺到,當前搞實業要比投資銀行更保險,不是因為劉巖鏡有經濟戰略眼光,而是經驗讓他相信目前更適合發展實業。

首先他自己在淮北染布,享受著沈雲卿的染料和定色劑的優惠,在淮北站住了腳跟,這兩年沒少賺錢。

其次是民需商品永遠有市場,經濟再怎麽不景氣,只要社會穩定,老百姓總要消費。

其三是劉巖鏡自己經營著規模還算可以的錢莊,但是跟河南、河北、神都、關中地區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日後完全可以繼續通過自己的錢莊效仿金戔寺模式經營,沒必要把錢變成質押品,交給朝廷經營。

其四是沈雲卿這些年的發家史,本質上是把當年百通利票號的銅錢通過實業和商業市場給盤活了,而且到現在還在受益。

就在劉巖鏡謀劃的同時,公孫行、周啟、周玉凝先後到了禦書房,為的正是發行公債。

許殷良已經替吏部做了決定,卻不是公孫行的意思,公孫行獲悉消息後仍不放心,要來問個清楚。

周啟保留意見不反對,他很清楚自己反對也沒用,只能招來女帝的不悅。

倒是周玉凝的態度耐人尋味,態度最積極的要屬她,顧慮最多的也屬她。

“母親,朝廷公開舉債雖說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可日後的名聲怕是不好聽,女兒以為陳尚書(禮部尚書陳錦檀)所言還是有些道理的。”

“都是書生見識。母後當然也要臉面,但不能解決朝廷的困窘,又有何用,朝天還有什麽臉面可言。退一步說,如果朝廷解決了問題,臉面長在朝廷的臉上,不長在書生的嘴皮子上,朝廷日子好過,天下百姓的日子就好過,誰的臉上都好過。”

“母後所言極是,都是女兒思慮不周。”

“這也怪不得你,為娘自小就寵著你,登記之後無暇教導於你,也沒給你聘個好先生,都是為娘的疏忽。如今朝廷氣象大變,文武百官尚且不解朝廷用意,更何況是你一個女子。”

“讓母後取笑了呢。”

說著,周玉凝端起茶盞給女帝遞去,接著又說:

“朝廷如今諸事繁雜,母後何不讓二弟多為母後分憂。”

這時周啟說:

“母後讓我會同刑部重審律法已有數月,忙的焦頭爛額不可開交。倒是皇姐置身事外不問世事,落得個清閑,何不為母後分憂。”

“為娘只令你與刑部重審律法,如此小事竟也讓你捉襟見肘,今後要為娘如何放心。”女帝略感失望,但僅僅是嘴上的態度,真實態度也許並非如此。

“都是兒臣寡聞少識,讓母後失望了。”

“唉……罷了,這也怪不得你,如今朝廷正逢千古未有之大變,為娘尚且力不從心,更何況是你。”

這時周凝玉說:

“母後說的極是,朝廷這麽大的擔子,百官們尚且喘不過氣來,啟弟哪裏能顧得過來。而且自海郡王入主神都以來,連推新政舉措,著實讓人眼花繚亂。”

“皇姐說的是,海郡王有雄才偉略治世之能,我等自愧不如。”

姐弟二人很是默契,話影還是落到了沈雲卿頭上。這時懷王也說:

“陛下,由朝廷收斂各部與宗室借款轉為公債之舉雖然能平息民間對朝廷質疑,但將公債全權交由金戔寺打理,臣還是覺得不妥。”

“哦,兄長覺得何處不妥?”

“金戔寺如今已非朝廷一家所有,而是廣邀天下財商參股,雖說朝廷占股過半,仍有全權處置大權,但畢竟民間已經深度介入金戔寺,而公債卻是朝廷舉債,歸根到底是朝廷的錢,只不過是借來而已。將朝廷的借債交給金戔寺經營,民間是否也可過問公債錢款,這一點恐怕得要慎重。”

“那兄長的意思是?”

“應該另立財政之外的衙署監管,以明確公債的經營不受民間裹挾。”

“哦……”

為了介入金戔寺,懷王還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空子。

金戔寺目前由內司府負責監管,日後則由戶部參與,內司府繼續監管,但轉來轉去,還都是財政體系內部的監管。

戶部是財政體系,內司府是皇帝私人財政,金戔寺是商業金融體系,三家都有密切的利益關系,讓體制內監管體制內,皇帝覺得合適理論上就合適。但現在懷王做話題說,那就不合適。

公孫行的言外之意就是,想要在財政體系之外,重新介入一股與財政沒有關系的官僚體系,進入金戔寺監督運營,美其名曰防止民間幹涉朝廷資本運營,影響天下大計。

女帝輕輕應了一聲,沒立即表態,她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但介入的官僚體系得能讓沈雲卿接受,同時還要對公孫蕓惠自己有利,所以不能露出聲色。

略作思考片刻她說:

“眼下正修稅法,律法也在重審,既然戶部已經參與,不妨讓刑部擔任監察一職。”

聽到這裏,公孫行不樂意了,他忙說:

“陛下,刑部主張刑律民法,這怕是不合適吧。”

公孫行的言外之意顯然是要吏部介入,這一點女帝心知肚明,但她能裝不清楚。

“那就由刑部下新置審計司,專司金戔寺審計。”

“可刑部官員不善理財,怕是不妥。”

“可由吏部借調,兄長意下如何?”

“任憑陛下調遣。”

“審計”是沈雲卿創立金戔寺設立的內部部門,用於對各地金戔寺分號的財務審計和檢查,眼下還沒有“審計”這個衙門和官職,但是戶部有類似財務審計的郎中和員外郎負責財務審計。

刑部自古以來主管刑罰和民典,職能相當於近現代的司法部,而大理寺、禦史臺相當於檢察院,涉及到實際的操作程序,司法部只管立法和司法解釋,檢察院、法院、公安系統負責偵辦。

女帝現在把朝廷的商業審計權交給刑部,既是有意擡升司法部門的地位,便於日後當成工具,而刑部與戶部、吏部在權限和官場派系有著完全的切割,幾乎無法相互幹涉。

同時也刑部的介入能降低沈雲卿的警惕心,而且在用人上向公孫行妥協,允許吏部派員掛在刑部名下任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