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64章實物支撐貨幣

關燈
第564章 實物支撐貨幣

其實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經濟結構就一直很特異。通縮與通脹在不同商品領域同時存在。

尤其是黃金白銀還沒有大量流入中國之前,貴金屬往往在高級商品中存在通縮現象,既高級商品產出總量遠遠超貴定價,而黃金白銀的總價又少於高級商品定價總額。

出現這種情況,應該降價銷售,但卻很少使用這一策略,這就導致貴金屬在高級商品交易市場容易出現通縮,但對民生影響並不大,因為這些都是非生活必需品。

而生活必需品往往在亂世和災年出現嚴重的通脹,因為農耕文明對災害和戰亂的抵抗能力低,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立馬迅速傳到至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物價迅速飆升。價值銅錢歷史存量和朝廷為應對開支不斷鑄錢,又會加劇通脹。

所以貴金屬又從早期的高級商品交易,迅速向下級民需商品延伸,通過貴金屬向下級市場延伸,能迅速壓制生活必需品的通脹。

因為中國王朝有個特點,民間和國庫倉儲再怎麽缺糧,富人和大戶並不缺糧,朝廷同時就用銅錢和貴金屬和大戶交易生活必需品,所以黃金白銀的使用範圍迅速擴大,價值也迅速提高,因為政府使用公信力承認了貴金屬在所有商品中的交易權,這就讓貴金屬更加值錢。

大致在隋朝之前,周、春秋、戰國、秦、漢、晉時期,黃金白銀在民間其實很難流通,民間更認銅錢,而且當時民間老百姓也沒多少人認識黃白之物,所以當時的貴金屬都是上幣,而且法律規定了只有權貴階層才能使用,民間老百姓使用貴金屬都犯法。

甚至一段時期高級絲綢、綾羅綢緞都能充當貨幣使用,就是因為銅錢帶來的通脹問題和民需產品的生產力不足,而富人和大戶階層手中囤積有大量的民需商品,政府要從大戶手中拿到這些,要麽靠強力手段,要麽拿出大戶們認可的東西。

近些年貴金屬輸入劇減,同時金戔寺也再有計劃的收儲,而女帝的內司府憑借珍珠和玻璃大量賺取了貴金屬暴利,加上民間自己也囤積,多種因素導致貴金屬流通量暴減。

而絲綢多數情況下只能用貴金屬交易,而絲綢的產量這些年由於國情好轉,有所增加,但是用來交易絲綢的主要貨幣金銀的流通量卻大幅萎縮,這就讓綢商門賺不到貴金屬。

因為貴金屬銳減,絲綢又只能用貴金屬定價,當貨幣供應少於貨物產出,就會發生人造通脹。

不是因為沒有需求,也不是因為老百姓手頭不富裕,相反這些年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已經好轉,但是老百姓很難弄到貴金屬,於是就造成了人為的通縮。

一邊是缺少貨幣,一邊是老百姓有錢,而一邊卻是貨賣不動。

綢商們為了維持盈利,只能被動采取放低交易門檻,也就是允許銅錢參與部分交易,同時易貨交易,物物交換的方式,保證自己的盈利。

但物物交換最後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交易到擱手的物品,由於金銀稀缺,所有高級商品其實都缺乏貴金屬流動性,所以大家都采取高級商品間的易貨交易,所以交換來交換取,大家都只拿到很難變現的商品。

如絲綢換玉石,玉石換珠寶,碰上女帝這種典型的惡劣案例,玻璃、珍珠隨便出手,你拿真金白銀來換批量產品,而且還蒙在鼓裏,不知道珍珠玻璃都是批量生產。

女帝最後得到的都是貨幣流動性,民間商人拿到的都是很難變現的貨物。

第二種情況就是換來換去最終還是只能得到銅錢。

如絲綢換麻布、棉布,棉麻布雖然也能以貴金屬交易,但是更多使用銅錢,沒有明確的貨幣界定範圍。

所以無論綢商如何規避風險,最終仍然無法增長手中的貴金屬貨幣,最後就發生通縮滯漲,而且是人為造成的通縮滯漲。

要擺脫這一問題,就只能打通銅錢與高級商品之間的壁壘,換做是早年,還有可操作的空間,因為早年銅錢歷史存量不大,銅錢還比較值錢。

但現在銅錢存量巨大,貶值嚴重,要讓銅錢和高級商品掛鉤,代替貴金屬流通,那就很困難,因為銅錢的貨幣信用體系已經不存在,要民間認可沒有信用的貨幣顯然是無法實現的。

要扭轉這一局面,目前有限選擇的措施手段只有發行新幣,同時賦予新幣新的政治信用和特殊購買力。

通過將新幣與工部的機械設備和金戔寺的金融體系掛鉤,就等同與賦予了新幣生產力和金融信譽的支撐,讓機械設備和生產力作為新銅幣的實物支撐,同時高純銅新幣的含銅量增加,質感更高,防偽性更強,讓民間對新幣更有信心。

“如今黃金白銀稀缺,導致絲綢有市有價卻賣不動,胡財東又擔心銅錢價賤,傷及利益,朝廷推出新幣,則能一勞永逸解決這一問題。”

“黃金白銀畢竟稀少,而朝廷能不斷制幣,如果朝廷濫發新幣,與舊幣又有何不同。”

“關於每年朝廷新增制幣導致銅錢價賤一事,朝廷非常時期增鑄銅錢,也是不得已之舉,但自八年前起,朝廷已經大幅減少制幣。

至於諸位擔心新幣銅錢會否重蹈覆轍日後價賤,本王在此可以向諸位保證,新幣不會大量發行,只作為方便舊幣與貴金屬的交易購買。

同時今後工部一應機械銷售與百通利、金戔寺緊俏商品采購貨款,以使用新幣為主,金銀亦可。其餘普通商品可用新幣、舊幣、金銀任意支付。”

將新幣與高級生產力、金融體系和朝廷壟斷的供需商品綁定,意味著新幣得到了政治和生產關系的保障。

民間擔心朝廷濫發新幣,而貴金屬畢竟不能隨心所欲的制造,所以短時內貴金屬的存量不多的情況下,貴金屬沒有名義上的貶值問題。

但是再多的貴金屬,如果買不到東西,那就是貶值的。

現在將新幣和成產力、金融體系和朝廷壟斷商品直接掛鉤,這就讓新幣具有了絕對的交易憑證購買力。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通過政府管控對生產資料和原料的壓制,迫使增加憑證的購買力,從而達到穩定市場對新幣信心的目的。

過去幾個月,為什麽讓這些個財主去孟津縣參觀生產,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朝廷現在有絕對的生產力碾壓他們,一旦朝廷完全壟斷了生產,他們就沒有活路可走。

現在朝廷沒錢,但是願意拿生產力作為保障,換取新幣的信用保障。

而商人最擔心的無疑是新幣的價值萎縮,但只要新幣能以相對穩定的價格買到生產力,買到壟斷生產原料,無論朝廷怎麽發行新幣,都能保障貨幣的價值。

但濫發鈔票的風險仍然存在,理論上只要需求和生產力總價值超過貨幣發行和流通總量,就不存在貶值。

沈雲卿之所以回避濫發鈔票,重要原因是新幣發行量和貨幣發行制度還沒跟戶部談妥,戶部自然是希望新幣購買力越高,但同時發錢越多越好,但這並不現實。

貨幣購買力和發行量永遠都是矛盾體,只能平衡,不可能雙高,除非成為世界貨幣,一定時期內全世界對硬通貨幣存在絕對量的需求,但是一旦過了這個絕對量,又會打回原形。

於是新幣發行這個問題上,目前只能打太極,搞概念替代。

盡管沈雲卿極盡細致的解釋新幣政策,但寄希望於短期內打消多數人的顧慮並不現實。

提問迅速轉到一樓五十八號,來自河北趙州的糧商朱雲昶示意發問:

“按海郡王所言,朝廷售賣一應機械只能以新幣或金銀交易,那為何不用舊幣?”

“為保證新幣幣值與發行,目前只能以新幣與金銀交易,除此之外田產亦可。日後待等新幣發行流通遍及民間,朝廷自會開禁舊幣購買。

如果趙員外不介意讓人搬來一萬石文錢,逐一清點一萬石文錢分文不少,本王也可以特許以舊幣交易。

朝廷之所以發行大額新幣,並非要廢除舊幣,更不是藉此牟利,而是便於民間交易。

一枚文錢以一錢計,一千枚才一貫錢,一貫文錢就得六斤多,一萬貫就是一百七十四石五鬥,十萬貫就是十倍,工部一臺機器少則數百貫,多則數千上萬,這麽大筆錢,用文錢交易得要數到猴年馬月。

錢之所以為錢,為的就是交易便利,如果交易不夠便利,還要錢做什麽。不知本王答覆,朱員外可否滿意。”

“不敢。朱某是擔心新幣發行,舊幣成為賤錢,我等手中的舊錢將一文不值。”

“此事諸位大可放心,新幣流通仍需用舊幣兌換,諸位若不放心,可將舊幣兌成新幣即可,並非完全要用金銀兌換。”

新幣要流通市場,就一定得有交易平臺和兌換平臺,否則新幣就沒辦法流入市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