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經濟的奧秘
關燈
小
中
大
第548章 經濟的奧秘
五萬只五十斤的大木桶可不是小數目,一般的私人作坊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
當年為便於海通建設,沈雲卿專門在海通籌辦了木器廠,從工部制造了一批木工機械,用蒸汽機驅動,所以全國只有海通有這個高效底價的生產能力。
高鴻過來,就是想問郝仁靠不靠譜,後續還有沒有訂貨,而且三年前沈雲卿也從海通定做過一萬只二十斤的木桶,用途不明。
甭看木桶結構簡單,但問題是海通生產的木桶是半機械化生產,全國其他地方還都是傳統木工生產,成本天差地別,但海通的機械加工木桶賣的價格不比手工制作的低,所以利潤很高。
高鴻專程過來,就是詢問木桶這單生意能不能長做。郝仁要的五萬只木桶,用來裝橡膠液,有長期訂貨需求,因此首批只是五萬只,往後可能更多。
而且郝仁信中還說,臘婆有大量優質高級木材和染料植物,可以方便提供給海通,塑料桶出現之前,植物染料和化學染料也只能用木桶,這就有了更大的利益驅動。
沈雲卿越發覺得這是供貨商和訂購商,經銷商和生產商之間的關系。
“表弟,這生意你看能不能長久。”
“可以做,木桶至少能做三十年。”
“為何如此斷定只能做三十年。”
“現在不好說,說了表兄你也不懂。”
之所以說三十年,是因為橡膠的特性和工業發展的趨勢決定。
橡膠並非一定要用木桶裝運,一般都是用塑料桶,然後運入企業進行投料,將液態橡膠變成固態標準原料橡膠,通過橡膠期貨市場,然後出口至全世界。
所以三十年後,完全可以在臘婆設廠,生產固態橡膠,但也可能是四十年五十年,但絕不會太久。
同時未來三五十年內,整體工業技術不可能成熟,岐帝國要從中亞獲取石油,無法使用石油管道,因為五十年內不可能研發出該種技術,尤其是燃氣增壓泵,所以只能用桶。
目前運輸中亞的石油,都只能用木桶,用四輪車運輸,但是三十年後,一定用鐵皮桶提高運輸效率。而且為了穩定邊疆,鞏固統治,日後可能還要從內陸向重要修鐵路,中亞的石油都裝在火車上運入覆地。
而橡膠液與鐵接觸後容易變質,所以臘婆沒有建立橡膠加工業之前,仍然只能用使用木桶。
所以海通的木桶訂單能做幾十年,而且機械化生產還能賣手工生產的價,利潤要高得多。
但沈雲卿不覺得高鴻能為了兩單生意,能撂下公務跑一趟神都,沈雲卿琢磨著他還有其他事。
“以表兄你的為人,不會只為了生意跑一趟神都吧。”
“如今大敵當前,朝廷又覆見中興盛世氣象,官場現在都在議論紛紛,而且金戔寺開禁消息已經傳遍天下,江淮的達官貴人冒著忽喇兵臨城下的風險,都湧來了神都,如今都成了一樁奇聞,我豈能不來。況且來的何止我一人,其他各州也有人前來神都探聽虛實。”
忽喇大兵壓境,按常理北方富商應該南下避難,等北方情勢明朗再作打算。現在卻一反常態,全國富商冒著被一窩端的風險湧向神都,確實也是前所未見。
沈雲卿兩世為人,這次倒也是疏忽了這件事。
由於現象反常,到了民間引起了巨大輿論反響,各地的官府衙門現在都看不清朝廷到底要幹什麽,所以主要經濟發達地區的刺史,派遣了屬官進京打聽消息,只不過多數不敢公開露面。
這就讓沈雲卿想到了各市的“駐京辦事處”,特殊時期確實有其存在的功能價值,尤其是通訊和消息傳播不發達的時期。
高鴻此來就是打聽朝廷的政策風向,為地方建設提供經濟參考。尤其是沈雲卿親自推動主持的項目,內參消息他最靠譜,總不能坑自己表兄,未來國舅吧。
金戔寺不是談話的地方,沈雲卿打發高鴻先去沈家住下,然後派人去瀘溪宮通知高若萱。
下午,沈雲卿繼續就稅法與新幣和桑勁川磋商,戶部現在其實比所有人都急,和忽喇、肅汝都撕破臉,正常人其實很清楚什麽結果,即便是漢奸佞臣,面對一個不可控,完全瘋狂無法妥協的外敵,也會狗急跳墻。
岐帝國的文官集團和兩宋、明朝時期的文官集團,雖然多數特征相似,但是有一點完全不同。
岐帝國的文官集團對正常的國際政治比較成熟,而兩宋和明朝中後期的文官集團對正常的國際政治就顯得幼稚和弱智。
之所以要加“正常”兩字,是因為得看對誰,對臘婆、對瀕國、對丹韓,岐帝國文官集團依然比較幼稚,都覺得臘婆、瀕國、丹韓都是彈丸之國,不毛之地,小國寡民之邦,不屑將其看成競爭對手,就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更容易被這些周邊小邦蠶食做大。
但對忽喇、肅汝這些北方游牧民族,文官集團的警惕性倒是極高,政治智力也正常。
細究起來,岐帝國的武官軍事體系起到一部分作用,同時岐帝國的文官集團有一個“政治正確”理念。
簡而言之就是,但凡是與岐帝國文明形態不同的外邦,不接受中原文明模式的外邦,都是潛在威脅,是異類。
忽喇、肅汝都是拒不接受岐帝國農耕體系,拒不接受中原文化改造,拒不接受勤勞致富理念,拒不接受法制約束。
所以在文官集團眼裏,臘婆、丹韓、瀕國都是接受中原文明主導的鄰邦,無論怎麽折騰,好歹是幹兒子關系。
同時期“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當下還沒有發育成形,政治體制標準只有天朝一家,胡漢不兩立的氛圍很重。
但一旦融入中原文化體系,立馬就會得到同等待遇,甚至超國民待遇,安國公慕容奧翔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文官集團並不是一開始就“宋明軟弱無能腐化陰毒”的形態,是時代發展和皇權發展共同促成的結果。
戶部眼下急兩件事,一件是軍費,由於東北開戰,軍費節節攀升,戶部和金戔寺都可能兜不住。第二件是新幣的發行,和新幣與貴金屬的匯率。
戶部方面都是人精,正常的賬目他們都是算的過來的,工部生產的純銅銅幣,質量比鑄造銅錢好了不止三個當次,所以戶部也意識到新幣一旦上市,新幣的價格要比幣值本身更高,這又會影響新幣與貴金屬的匯率。
沈雲卿發行大額新幣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貴金屬不足,壓制通脹正在擡頭,利用新幣的技術優勢,遏制通脹因素。
盡管增發貨幣會增加通脹,但大面額新幣發行有兩個背景,一是集資擴容金戔寺,這會把民間大額資本暫時吸入銀行體系,民間流通的資本會一定程度減少,而銀行內的資本被朝廷用於規劃建設,變成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軍費支出,從而拉動生產。
二是朝廷開放更多技術設備,讓民間資本置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出。
通過資金重新配置和增加生產力,調整生產關系和生產體系,將通貨膨脹轉變為經濟動能。
一般常規的通貨膨脹不可怕(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那種不算),通貨緊縮才最可怕,而且通脹之後一定是通縮,通縮的周期比通脹更長。
通脹的原理背景是供小於求,有錢沒貨,價格暴漲(人為惡意和政治手段制造的通貨膨脹不算)。而通縮的背景是求小於供,老百姓沒錢,但不缺乏商品。(金融海嘯造成的通縮不算)
最可怕的是通脹和通縮並存,既老百姓既沒錢,市場上又沒貨,通脹通縮同時存在。
隆元六年至隆元十二年之間的狀態,就已經有點通脹占主導,通縮隱約擡頭現象。
造成這一原因重要原因,就是岐帝國接連打了一場內戰和一場遠征,國力嚴重透支,農耕時期的三大件,糧食、鹽、布匹,其中糧食、布匹漲價擡頭,同時期旱澇頻發,而老百姓稅賦壓力沈重,而鹽商又變本加厲擡高鹽價,造成老百姓既沒錢,市場又供貨緊張。
所以當年高粱新政一出,寧陽高產種一推廣,鹽政一改革,通縮即刻消失,經濟迅速回暖,連帶壓制了通脹。
這次發行大面額純銅幣,就是要將中原王朝自古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管起來,通過銀行體系、生產力體系、商業手段、政府組織,多管齊下共同治理。
戶部方面就擔心大面額新幣發行之後,舊銅錢的通脹是給控制住了,但貴金屬的通脹會更嚴重,因為貴金屬少,同時新幣要替代多數貴金屬交易,這就讓貴金屬價格更高。
最後就會讓市面上的貴金屬更少,大量貴金屬被囤積起來,更加難以流通。
沒錯,按經濟發展的一貫趨勢,貴金屬最終會變成儲備財富,存在銀行或者自己家裏,擱近現代也沒什麽人拿著黃金白銀上大街上直接出手交易。
所以戶部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且黃金白銀如果能大量存進銀行,或者用於大宗商品的交割支付手段,也是沈雲卿樂見的結果。
至於戶部擔心的軍費問題,只要薛伯充在東北得手,並逼和忽喇,軍費問題就不是問題。
現在朝廷是用一塊錢掰三塊錢的事,是用全面戰爭的財力,打一場局部戰爭逼和忽喇,所以不會消耗天量資源。
但戶部現在還蒙在鼓裏,所以資源準備是按兩場全面戰爭的規模進行的核算。算來算去,金戔寺、戶部加一塊,全國加征到極限,也撐不住兩場全面戰爭的開銷,所以盡快引入民間資本就成了當務之急。
但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戶部一定不會火急火燎的輕易松口金戔寺開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五萬只五十斤的大木桶可不是小數目,一般的私人作坊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
當年為便於海通建設,沈雲卿專門在海通籌辦了木器廠,從工部制造了一批木工機械,用蒸汽機驅動,所以全國只有海通有這個高效底價的生產能力。
高鴻過來,就是想問郝仁靠不靠譜,後續還有沒有訂貨,而且三年前沈雲卿也從海通定做過一萬只二十斤的木桶,用途不明。
甭看木桶結構簡單,但問題是海通生產的木桶是半機械化生產,全國其他地方還都是傳統木工生產,成本天差地別,但海通的機械加工木桶賣的價格不比手工制作的低,所以利潤很高。
高鴻專程過來,就是詢問木桶這單生意能不能長做。郝仁要的五萬只木桶,用來裝橡膠液,有長期訂貨需求,因此首批只是五萬只,往後可能更多。
而且郝仁信中還說,臘婆有大量優質高級木材和染料植物,可以方便提供給海通,塑料桶出現之前,植物染料和化學染料也只能用木桶,這就有了更大的利益驅動。
沈雲卿越發覺得這是供貨商和訂購商,經銷商和生產商之間的關系。
“表弟,這生意你看能不能長久。”
“可以做,木桶至少能做三十年。”
“為何如此斷定只能做三十年。”
“現在不好說,說了表兄你也不懂。”
之所以說三十年,是因為橡膠的特性和工業發展的趨勢決定。
橡膠並非一定要用木桶裝運,一般都是用塑料桶,然後運入企業進行投料,將液態橡膠變成固態標準原料橡膠,通過橡膠期貨市場,然後出口至全世界。
所以三十年後,完全可以在臘婆設廠,生產固態橡膠,但也可能是四十年五十年,但絕不會太久。
同時未來三五十年內,整體工業技術不可能成熟,岐帝國要從中亞獲取石油,無法使用石油管道,因為五十年內不可能研發出該種技術,尤其是燃氣增壓泵,所以只能用桶。
目前運輸中亞的石油,都只能用木桶,用四輪車運輸,但是三十年後,一定用鐵皮桶提高運輸效率。而且為了穩定邊疆,鞏固統治,日後可能還要從內陸向重要修鐵路,中亞的石油都裝在火車上運入覆地。
而橡膠液與鐵接觸後容易變質,所以臘婆沒有建立橡膠加工業之前,仍然只能用使用木桶。
所以海通的木桶訂單能做幾十年,而且機械化生產還能賣手工生產的價,利潤要高得多。
但沈雲卿不覺得高鴻能為了兩單生意,能撂下公務跑一趟神都,沈雲卿琢磨著他還有其他事。
“以表兄你的為人,不會只為了生意跑一趟神都吧。”
“如今大敵當前,朝廷又覆見中興盛世氣象,官場現在都在議論紛紛,而且金戔寺開禁消息已經傳遍天下,江淮的達官貴人冒著忽喇兵臨城下的風險,都湧來了神都,如今都成了一樁奇聞,我豈能不來。況且來的何止我一人,其他各州也有人前來神都探聽虛實。”
忽喇大兵壓境,按常理北方富商應該南下避難,等北方情勢明朗再作打算。現在卻一反常態,全國富商冒著被一窩端的風險湧向神都,確實也是前所未見。
沈雲卿兩世為人,這次倒也是疏忽了這件事。
由於現象反常,到了民間引起了巨大輿論反響,各地的官府衙門現在都看不清朝廷到底要幹什麽,所以主要經濟發達地區的刺史,派遣了屬官進京打聽消息,只不過多數不敢公開露面。
這就讓沈雲卿想到了各市的“駐京辦事處”,特殊時期確實有其存在的功能價值,尤其是通訊和消息傳播不發達的時期。
高鴻此來就是打聽朝廷的政策風向,為地方建設提供經濟參考。尤其是沈雲卿親自推動主持的項目,內參消息他最靠譜,總不能坑自己表兄,未來國舅吧。
金戔寺不是談話的地方,沈雲卿打發高鴻先去沈家住下,然後派人去瀘溪宮通知高若萱。
下午,沈雲卿繼續就稅法與新幣和桑勁川磋商,戶部現在其實比所有人都急,和忽喇、肅汝都撕破臉,正常人其實很清楚什麽結果,即便是漢奸佞臣,面對一個不可控,完全瘋狂無法妥協的外敵,也會狗急跳墻。
岐帝國的文官集團和兩宋、明朝時期的文官集團,雖然多數特征相似,但是有一點完全不同。
岐帝國的文官集團對正常的國際政治比較成熟,而兩宋和明朝中後期的文官集團對正常的國際政治就顯得幼稚和弱智。
之所以要加“正常”兩字,是因為得看對誰,對臘婆、對瀕國、對丹韓,岐帝國文官集團依然比較幼稚,都覺得臘婆、瀕國、丹韓都是彈丸之國,不毛之地,小國寡民之邦,不屑將其看成競爭對手,就是這樣的態度,反而更容易被這些周邊小邦蠶食做大。
但對忽喇、肅汝這些北方游牧民族,文官集團的警惕性倒是極高,政治智力也正常。
細究起來,岐帝國的武官軍事體系起到一部分作用,同時岐帝國的文官集團有一個“政治正確”理念。
簡而言之就是,但凡是與岐帝國文明形態不同的外邦,不接受中原文明模式的外邦,都是潛在威脅,是異類。
忽喇、肅汝都是拒不接受岐帝國農耕體系,拒不接受中原文化改造,拒不接受勤勞致富理念,拒不接受法制約束。
所以在文官集團眼裏,臘婆、丹韓、瀕國都是接受中原文明主導的鄰邦,無論怎麽折騰,好歹是幹兒子關系。
同時期“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當下還沒有發育成形,政治體制標準只有天朝一家,胡漢不兩立的氛圍很重。
但一旦融入中原文化體系,立馬就會得到同等待遇,甚至超國民待遇,安國公慕容奧翔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文官集團並不是一開始就“宋明軟弱無能腐化陰毒”的形態,是時代發展和皇權發展共同促成的結果。
戶部眼下急兩件事,一件是軍費,由於東北開戰,軍費節節攀升,戶部和金戔寺都可能兜不住。第二件是新幣的發行,和新幣與貴金屬的匯率。
戶部方面都是人精,正常的賬目他們都是算的過來的,工部生產的純銅銅幣,質量比鑄造銅錢好了不止三個當次,所以戶部也意識到新幣一旦上市,新幣的價格要比幣值本身更高,這又會影響新幣與貴金屬的匯率。
沈雲卿發行大額新幣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貴金屬不足,壓制通脹正在擡頭,利用新幣的技術優勢,遏制通脹因素。
盡管增發貨幣會增加通脹,但大面額新幣發行有兩個背景,一是集資擴容金戔寺,這會把民間大額資本暫時吸入銀行體系,民間流通的資本會一定程度減少,而銀行內的資本被朝廷用於規劃建設,變成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軍費支出,從而拉動生產。
二是朝廷開放更多技術設備,讓民間資本置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出。
通過資金重新配置和增加生產力,調整生產關系和生產體系,將通貨膨脹轉變為經濟動能。
一般常規的通貨膨脹不可怕(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那種不算),通貨緊縮才最可怕,而且通脹之後一定是通縮,通縮的周期比通脹更長。
通脹的原理背景是供小於求,有錢沒貨,價格暴漲(人為惡意和政治手段制造的通貨膨脹不算)。而通縮的背景是求小於供,老百姓沒錢,但不缺乏商品。(金融海嘯造成的通縮不算)
最可怕的是通脹和通縮並存,既老百姓既沒錢,市場上又沒貨,通脹通縮同時存在。
隆元六年至隆元十二年之間的狀態,就已經有點通脹占主導,通縮隱約擡頭現象。
造成這一原因重要原因,就是岐帝國接連打了一場內戰和一場遠征,國力嚴重透支,農耕時期的三大件,糧食、鹽、布匹,其中糧食、布匹漲價擡頭,同時期旱澇頻發,而老百姓稅賦壓力沈重,而鹽商又變本加厲擡高鹽價,造成老百姓既沒錢,市場又供貨緊張。
所以當年高粱新政一出,寧陽高產種一推廣,鹽政一改革,通縮即刻消失,經濟迅速回暖,連帶壓制了通脹。
這次發行大面額純銅幣,就是要將中原王朝自古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管起來,通過銀行體系、生產力體系、商業手段、政府組織,多管齊下共同治理。
戶部方面就擔心大面額新幣發行之後,舊銅錢的通脹是給控制住了,但貴金屬的通脹會更嚴重,因為貴金屬少,同時新幣要替代多數貴金屬交易,這就讓貴金屬價格更高。
最後就會讓市面上的貴金屬更少,大量貴金屬被囤積起來,更加難以流通。
沒錯,按經濟發展的一貫趨勢,貴金屬最終會變成儲備財富,存在銀行或者自己家裏,擱近現代也沒什麽人拿著黃金白銀上大街上直接出手交易。
所以戶部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且黃金白銀如果能大量存進銀行,或者用於大宗商品的交割支付手段,也是沈雲卿樂見的結果。
至於戶部擔心的軍費問題,只要薛伯充在東北得手,並逼和忽喇,軍費問題就不是問題。
現在朝廷是用一塊錢掰三塊錢的事,是用全面戰爭的財力,打一場局部戰爭逼和忽喇,所以不會消耗天量資源。
但戶部現在還蒙在鼓裏,所以資源準備是按兩場全面戰爭的規模進行的核算。算來算去,金戔寺、戶部加一塊,全國加征到極限,也撐不住兩場全面戰爭的開銷,所以盡快引入民間資本就成了當務之急。
但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戶部一定不會火急火燎的輕易松口金戔寺開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