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下下策
關燈
小
中
大
第444章 下下策
與郝仁談妥條件,此時天色已是不早,馬文修安排鐘墨俞引郝仁前去營中住下。待郝仁離去,馬文修繼續之前的話題說:
“這位郝大人,倒是公務財務兩不誤,為了些耕牛竟也打著公務的幌子前來臘婆,著實有些少見。”
“呵呵,其實此人頗有可取之處,放在振州任上著實屈才了。”
“哦,難道海郡王有意提攜郝仁?”
“本無此意,但其此來臘婆,倒是提醒了本王。本王觀他精於財道,且是土民出身,寬待百姓施以仁政,或許日後可用。”
水淹潮甌收覆各部之後,岐軍速取臘婆的可能性迅速增加,軍事措施之後的政治措施,有必要正式提上日程開始考慮,戰後如何管理統治臘婆,成了重要問題。
使用朝廷目前的官制與制度管理臘婆,既不合適,也不合理,其實也不可能。
同時臘婆有自己的文化特點與民族構成,他們也不會完全接受中原王朝的一套,但是在武力面前,他們會低頭。
如果壓的太重,他們表面服軟,暗地裏搞反政府運動,結果還是無法長治久安收服臘婆。
如果放任不管,延續臘婆原有體制結構,和沒打也沒區別,反而勞民傷財死了這麽多人,國力都打了水漂。
因此就得有個新的措施,或者至少在現行的朝廷官制和體制之內,變相整合一套適合海外屬地的官制和管理措施,同時又能符合臘婆民情生態,甚至日後其他海外屬地的制度。
而執政和治理,除了方略政策的大方向,更重要的是選官用人。政策再好,沒有人去執行,或者打折扣執行,甚至幹脆不作為,都不行。
郝仁的登陸,無疑讓沈雲卿看到一個較為合適的人選。
此人貪不貪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至少從振州的情況和郝仁自己的介紹,此人是個善於搞經濟建設,知道提高生產力,降低勞動強度,騰挪人力搞高效高收益產業的官吏。
至少這麽個明白把經濟基本盤做大,知道提高生產力的官員,首先不是一個昏官。
其次,其有經濟的本質是生產力、生產關系這麽個籠統的概念。
其三,一個知道經濟本質,善於搞建設的官吏,在當下的氛圍下,按說不應該太貪,至少不應該大貪,特貪,巨貪。
但為了辦事方便,為了利於搞經濟發展,有時候礙於人情,收受一些賄賂,拿一些禮金,這些行為還情有可原,至少當下的官場氛圍是可以容忍的。
最後,當下的經濟結構產業單一,尤其是振州,產業只有農業,農業成分又以谷物與海捕為主。其人口少,產業單一,經濟總量少,貪官墨吏再大貪特貪,當地的民生能被壓榨的空間有限。只要看振州的民生和經濟成分,就能知道當地的經濟建設情況,與郝仁的政績真假。
此外郝仁還有一個優勢,他祖籍不是岐民,是西南的少數民族,能說西南少數民族話,對不同民族的處理方式有交好的認知和措施,對少數民族的難處較為理解。
基於以上種種,沈雲卿開始考慮舉薦郝仁出任日後臘婆重要官吏。
但眼下還需要觀察,一是即便今年能總體結束臘婆本土作戰,但戰後的政治協商與安撫工作需要一個周期,朝廷對臘婆處置和利益劃分也需時間調整和妥協,一兩年內還不可能拿出海外屬地的治理措施。
同時需要進一步對選拔海外派遣官吏,對郝仁也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郝仁的到來無法讓潮甌的局勢出現好轉,相反提醒了沈雲卿,時間不等人。
“今日時辰不早,孤且告辭,明日還要安排郝大人前往城中各地查訪。”
“嗯,有勞海郡王代為安排。不過,眼下我軍與城中糧草不濟,繼續如此拖延恐怕難以持久,海郡王可要有分寸啊。”
“在下絲毫不敢懈怠,請馬總管再寬限些時日。”
“眼下已是三月,四月若再無計策,本帥便只能按計行事,海郡王可要加緊時間。”
“在下明白。”
潮甌糧草不足用,除了攻打瓦甌,其實還有一條路,馬文修提議涉海打南嶼。
南嶼位於今天峴港附近,是臘婆北上交趾的必經之地,也是臘婆軍後方補給的中轉站,臘婆軍北上後的半數補給,都在南嶼。
岐軍若能攻取南嶼,就能從南嶼就近得到糧草,然後運往潮甌,縮短了從振州、雷州的運量時間和海上風浪危險,足夠支撐到夏收。
但打南嶼,需要重兵。
南嶼的守軍雖然不多,但是臘婆民夫很多。由於潮甌已經打了措手不及,臘婆軍不可能不做沿海戒備。
而且眼下登陸作戰都是冷兵器登陸,沒有大威力的遠程武器掩護,登陸非常危險。即便選擇在遠離南嶼的灘塗上岸,其實也無法實現。
因此打南嶼需要抽調潮甌的兵力,而北線的李文寶、王瑾春部現在也就是勉強維持堅守,偶爾發動零敲碎打的攻勢,已經抽不出多少兵力借給馬文修。
如從登州運輸新編水軍,時間來不及,通信來不及,多出來的嘴也沒地方吃糧,還得占用運力編制,所以都來不及,因此只能從潮甌抽重兵。
且不說打得下打不下南嶼,如果打下了,問題還只是開始。
打下南嶼勢必要堅守,堅守就是分兵,以現在南征岐軍兵力,根本無法分手兩地,水師也沒能力提供海上維系所需的運力和機動力。
同時分兵之後,今年將無法發動攻勢,近年一年就盯在南嶼、潮甌,無法推進戰線。而臘婆軍將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機,如此不是岐帝國所願看到的結果。等到來年,朝廷可能會撐不住,同時岐軍出國兩年,士氣和心理會衰弱。
戰爭拖入第三年,南征軍置身兩地,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推進戰線,反還會陷入無窮叢林作戰,徒增傷亡。同時現在的岐帝國也拖不起三年,甚至明年北方就可能變天。
當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能攻克南嶼,首先南征軍與潮甌能得糧草,熬過今年。
其次是臘婆軍被從南北一切兩半,但南嶼只是沿海的交通要道,並不等於沒有其他路可走,臘婆軍依然可以經由庫臯的叢林小路,向北運輸補給,盡管效率低,但依然能維持。
其三,南嶼的失守會迫使交趾的臘婆軍鼠守兩端,李文寶、王瑾春部可能能有些作為,但畢竟隔著十萬大山,也不可能一年之內推到交趾,當地後勤跟不上。
所以沈雲卿算來算去,打南嶼是飲鴆止渴,也是下下之策。上上之策還是取瓦甌,先將臘婆精華之地納入掌控,戰爭主動權將徹底掌握在岐軍手中。
但時間是個微妙的奢侈品,馬文修的底線是三月前,必須拿出可行計劃,因為六月就可能斷糧,因此四月、五月需要執行計劃,如果沈雲卿無計可施,那就打南嶼。
翌日,沈雲卿攜郝仁與隨行衙署官吏前往軍中視察屯糧,校隊賬目,隨後又是去了城西,參觀大水之下坍塌的西門城墻。
盡管緊急調糧並無不可,冠冕堂皇的打發一下也可以,但按程序,地方上仍然需要派遣官吏前往軍中問明詳情。
尤其是既沒吃敗仗,也沒被敵襲,軍需怎麽就沒了。
如是戰損,地方可以不過問,其實過問是自找沒趣,招來主帥的不痛快,尤其是當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不對付的時期,更是如此。
但如果軍需莫名其妙就沒了,說是給大水沖跑了,不免匪夷所思,而且又向戰區外的地方上調糧,地方官肯定是要過問。地方官不過問,事後出了事,上邊追究下來,還是地方官倒黴。
潮甌的大水非但沖毀了西城城墻半數,還將農田盡數覆沒,灌溉水渠與原本的河道,在大水之下不是改道,就是被淤泥淤死,是個正常的官吏,都應該是明眼人。
郝仁查訪潮甌的城外的同時,沈雲卿其實也在考察他的“業務能力”其到底是草包,還是有真知識學,通過尋訪期間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應的淋漓盡致。
郝仁抵達潮甌的第三日,既三月初十,沈雲卿安排吳滔、陸文二人繼續領著郝仁前去潮甌城中,沈雲卿則是去了左承王趙元府上。
各部陸續歸降不久,阿薩雀、拓客等頭人紮營城北,與趙元聚為一夥,一來便於碰頭商議,二來便於聯絡岐軍。
此外一場洪水沖毀了潮甌主要地區的基礎設施,道路還在其次,主要是糧食沒了,人口都只能疏散前往潮甌城內外,所以現在只有潮甌城有糧食,阿薩雀、拓客等人也只能來潮歐,很顯然岐軍是不可能給他們糧食,還準許其在潮甌之外自己建立據點,這不是二傻嗎。
阿薩雀混戰中沒了左手,其實本來可以保住的,並非一次給剁掉,而是被砍傷,由於缺醫少藥與救治不及時,主要還是沈雲卿拖著不讓投誠,導致其錯失了治療最佳時間。
投誠岐軍時,其左手已經化膿腐敗,只能截肢,否則必定造成血液感染,危及生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與郝仁談妥條件,此時天色已是不早,馬文修安排鐘墨俞引郝仁前去營中住下。待郝仁離去,馬文修繼續之前的話題說:
“這位郝大人,倒是公務財務兩不誤,為了些耕牛竟也打著公務的幌子前來臘婆,著實有些少見。”
“呵呵,其實此人頗有可取之處,放在振州任上著實屈才了。”
“哦,難道海郡王有意提攜郝仁?”
“本無此意,但其此來臘婆,倒是提醒了本王。本王觀他精於財道,且是土民出身,寬待百姓施以仁政,或許日後可用。”
水淹潮甌收覆各部之後,岐軍速取臘婆的可能性迅速增加,軍事措施之後的政治措施,有必要正式提上日程開始考慮,戰後如何管理統治臘婆,成了重要問題。
使用朝廷目前的官制與制度管理臘婆,既不合適,也不合理,其實也不可能。
同時臘婆有自己的文化特點與民族構成,他們也不會完全接受中原王朝的一套,但是在武力面前,他們會低頭。
如果壓的太重,他們表面服軟,暗地裏搞反政府運動,結果還是無法長治久安收服臘婆。
如果放任不管,延續臘婆原有體制結構,和沒打也沒區別,反而勞民傷財死了這麽多人,國力都打了水漂。
因此就得有個新的措施,或者至少在現行的朝廷官制和體制之內,變相整合一套適合海外屬地的官制和管理措施,同時又能符合臘婆民情生態,甚至日後其他海外屬地的制度。
而執政和治理,除了方略政策的大方向,更重要的是選官用人。政策再好,沒有人去執行,或者打折扣執行,甚至幹脆不作為,都不行。
郝仁的登陸,無疑讓沈雲卿看到一個較為合適的人選。
此人貪不貪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至少從振州的情況和郝仁自己的介紹,此人是個善於搞經濟建設,知道提高生產力,降低勞動強度,騰挪人力搞高效高收益產業的官吏。
至少這麽個明白把經濟基本盤做大,知道提高生產力的官員,首先不是一個昏官。
其次,其有經濟的本質是生產力、生產關系這麽個籠統的概念。
其三,一個知道經濟本質,善於搞建設的官吏,在當下的氛圍下,按說不應該太貪,至少不應該大貪,特貪,巨貪。
但為了辦事方便,為了利於搞經濟發展,有時候礙於人情,收受一些賄賂,拿一些禮金,這些行為還情有可原,至少當下的官場氛圍是可以容忍的。
最後,當下的經濟結構產業單一,尤其是振州,產業只有農業,農業成分又以谷物與海捕為主。其人口少,產業單一,經濟總量少,貪官墨吏再大貪特貪,當地的民生能被壓榨的空間有限。只要看振州的民生和經濟成分,就能知道當地的經濟建設情況,與郝仁的政績真假。
此外郝仁還有一個優勢,他祖籍不是岐民,是西南的少數民族,能說西南少數民族話,對不同民族的處理方式有交好的認知和措施,對少數民族的難處較為理解。
基於以上種種,沈雲卿開始考慮舉薦郝仁出任日後臘婆重要官吏。
但眼下還需要觀察,一是即便今年能總體結束臘婆本土作戰,但戰後的政治協商與安撫工作需要一個周期,朝廷對臘婆處置和利益劃分也需時間調整和妥協,一兩年內還不可能拿出海外屬地的治理措施。
同時需要進一步對選拔海外派遣官吏,對郝仁也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郝仁的到來無法讓潮甌的局勢出現好轉,相反提醒了沈雲卿,時間不等人。
“今日時辰不早,孤且告辭,明日還要安排郝大人前往城中各地查訪。”
“嗯,有勞海郡王代為安排。不過,眼下我軍與城中糧草不濟,繼續如此拖延恐怕難以持久,海郡王可要有分寸啊。”
“在下絲毫不敢懈怠,請馬總管再寬限些時日。”
“眼下已是三月,四月若再無計策,本帥便只能按計行事,海郡王可要加緊時間。”
“在下明白。”
潮甌糧草不足用,除了攻打瓦甌,其實還有一條路,馬文修提議涉海打南嶼。
南嶼位於今天峴港附近,是臘婆北上交趾的必經之地,也是臘婆軍後方補給的中轉站,臘婆軍北上後的半數補給,都在南嶼。
岐軍若能攻取南嶼,就能從南嶼就近得到糧草,然後運往潮甌,縮短了從振州、雷州的運量時間和海上風浪危險,足夠支撐到夏收。
但打南嶼,需要重兵。
南嶼的守軍雖然不多,但是臘婆民夫很多。由於潮甌已經打了措手不及,臘婆軍不可能不做沿海戒備。
而且眼下登陸作戰都是冷兵器登陸,沒有大威力的遠程武器掩護,登陸非常危險。即便選擇在遠離南嶼的灘塗上岸,其實也無法實現。
因此打南嶼需要抽調潮甌的兵力,而北線的李文寶、王瑾春部現在也就是勉強維持堅守,偶爾發動零敲碎打的攻勢,已經抽不出多少兵力借給馬文修。
如從登州運輸新編水軍,時間來不及,通信來不及,多出來的嘴也沒地方吃糧,還得占用運力編制,所以都來不及,因此只能從潮甌抽重兵。
且不說打得下打不下南嶼,如果打下了,問題還只是開始。
打下南嶼勢必要堅守,堅守就是分兵,以現在南征岐軍兵力,根本無法分手兩地,水師也沒能力提供海上維系所需的運力和機動力。
同時分兵之後,今年將無法發動攻勢,近年一年就盯在南嶼、潮甌,無法推進戰線。而臘婆軍將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機,如此不是岐帝國所願看到的結果。等到來年,朝廷可能會撐不住,同時岐軍出國兩年,士氣和心理會衰弱。
戰爭拖入第三年,南征軍置身兩地,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推進戰線,反還會陷入無窮叢林作戰,徒增傷亡。同時現在的岐帝國也拖不起三年,甚至明年北方就可能變天。
當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能攻克南嶼,首先南征軍與潮甌能得糧草,熬過今年。
其次是臘婆軍被從南北一切兩半,但南嶼只是沿海的交通要道,並不等於沒有其他路可走,臘婆軍依然可以經由庫臯的叢林小路,向北運輸補給,盡管效率低,但依然能維持。
其三,南嶼的失守會迫使交趾的臘婆軍鼠守兩端,李文寶、王瑾春部可能能有些作為,但畢竟隔著十萬大山,也不可能一年之內推到交趾,當地後勤跟不上。
所以沈雲卿算來算去,打南嶼是飲鴆止渴,也是下下之策。上上之策還是取瓦甌,先將臘婆精華之地納入掌控,戰爭主動權將徹底掌握在岐軍手中。
但時間是個微妙的奢侈品,馬文修的底線是三月前,必須拿出可行計劃,因為六月就可能斷糧,因此四月、五月需要執行計劃,如果沈雲卿無計可施,那就打南嶼。
翌日,沈雲卿攜郝仁與隨行衙署官吏前往軍中視察屯糧,校隊賬目,隨後又是去了城西,參觀大水之下坍塌的西門城墻。
盡管緊急調糧並無不可,冠冕堂皇的打發一下也可以,但按程序,地方上仍然需要派遣官吏前往軍中問明詳情。
尤其是既沒吃敗仗,也沒被敵襲,軍需怎麽就沒了。
如是戰損,地方可以不過問,其實過問是自找沒趣,招來主帥的不痛快,尤其是當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不對付的時期,更是如此。
但如果軍需莫名其妙就沒了,說是給大水沖跑了,不免匪夷所思,而且又向戰區外的地方上調糧,地方官肯定是要過問。地方官不過問,事後出了事,上邊追究下來,還是地方官倒黴。
潮甌的大水非但沖毀了西城城墻半數,還將農田盡數覆沒,灌溉水渠與原本的河道,在大水之下不是改道,就是被淤泥淤死,是個正常的官吏,都應該是明眼人。
郝仁查訪潮甌的城外的同時,沈雲卿其實也在考察他的“業務能力”其到底是草包,還是有真知識學,通過尋訪期間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應的淋漓盡致。
郝仁抵達潮甌的第三日,既三月初十,沈雲卿安排吳滔、陸文二人繼續領著郝仁前去潮甌城中,沈雲卿則是去了左承王趙元府上。
各部陸續歸降不久,阿薩雀、拓客等頭人紮營城北,與趙元聚為一夥,一來便於碰頭商議,二來便於聯絡岐軍。
此外一場洪水沖毀了潮甌主要地區的基礎設施,道路還在其次,主要是糧食沒了,人口都只能疏散前往潮甌城內外,所以現在只有潮甌城有糧食,阿薩雀、拓客等人也只能來潮歐,很顯然岐軍是不可能給他們糧食,還準許其在潮甌之外自己建立據點,這不是二傻嗎。
阿薩雀混戰中沒了左手,其實本來可以保住的,並非一次給剁掉,而是被砍傷,由於缺醫少藥與救治不及時,主要還是沈雲卿拖著不讓投誠,導致其錯失了治療最佳時間。
投誠岐軍時,其左手已經化膿腐敗,只能截肢,否則必定造成血液感染,危及生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