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35章開鐵禁(3)

關燈
第435章 開鐵禁(3)

“朕不準。現在都散了吧,田尚書留下。”

“臣等遵旨……”

待等六部散去,女帝再與田誠說:

“田尚書方才何故要給朕難堪。”

“陛下,鐵政開禁臣不反對,但臣反對開禁兵器,但臣深知陛下難處,故而臣無能,不能為陛下排憂解難,故而請辭。”

“愛卿既知朕有難處,又何必為難於朕。”

“陛下,開禁兵器終究是社稷大忌,古有前車之鑒,不可視而不見。”

“範尚書不已言明,如今火器遠勝刃器,只要朝廷握有火器,何懼小小之輩。況且說,火器只朝廷能造,何患之有。”

“陛下,自古民間造反,究其根源不在民間,而在官府,若無官府與勳貴從中勾結亂寇犯上作亂,焉能江山易主。”

田誠算是說到了點子上,由於田誠主管刑律,簡而言之就是從事司法研究的學者,所以特別註重典型案例。

於是田誠就發現一個特點,但凡自古造反成功的,或者造成嚴重動蕩的,都有這麽個特點,就是單純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成功過,但凡是成功造反的農民起義軍,其背後,或者最後得到成果的,都不是農民,背後都有權貴、財閥世家的影子。

於是問題就來了,既然普通的農民起義和造反不可能釀成王朝的直接更替,或者說最後竊取成果的都不是農民利益群體,而是背後的利益權貴,那問題還是出在朝廷。

簡而言之,老百姓得到了兵器,造反也不成氣候,怕就怕有權貴和財閥世家從中資助。一旦涉及到權貴,權貴就一定能拿到朝廷緊俏的技術資源,再然後朝廷嚴控的火器,也可能被山寨,變成大路貨。

想到這一層,公孫蕓惠算是明白了,田誠擔心民間私鬥,兇案飆升根本不是重點,重點讓陳錦檀說了,因為田誠很清楚,禮部一定會借這個茬,這涉及到禮部一貫的正統天命論。

但陳錦檀又沒完全說道重點,因為禮部畢竟不是吃的司法研究這口飯,還沒發現造反背後的普遍典型現象,但是田誠發現了。

而田誠自己也說了,他不反對鐵器開禁,如果反對,之前戶工部鐵料增產之爭,他完全可以支持戶部,但工部要求的是增加鐵產,用於生產機械設備和火炮、軍械。

但現在女帝同時開禁鐵產能和兵器管制,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這就觸動了田誠的立場底線。

而且田誠說的也很清楚,自古造反成功的,問題都在官府,在勳貴,有人暗中資助,甚至堂而皇之的資質,都說道這個份上了,對坐如號誰都是明白人。

盡管田誠沒有刻意攻擊某人的意思,而且某人確實也是大公無私為國為民,但不能保證百年之後其他權貴拿到技術之後,不會有些想法。

想透以上幾層,公孫蕓惠頗有體味,深感田誠的用心良苦,她說:

“愛卿的意思,朕明白了。但朕也要告訴愛卿,此事大可放心,朕心裏很清楚,此患斷不能有,朕自有辦法,愛卿放心即可。”

“既然陛下了然,那臣便告退了。”

“那愛卿還要辭官嗎?”

“只要臣還有用武之地,任憑陛下差遣。”

“甚好,愛卿自便。”

“臣告退。”

待田誠退走,歐陽羽一旁說道:

“陛下,田尚書分明是暗指海郡王呀。”

公孫蕓惠卻搖頭說:

“其實不然,海郡王為人,朝中人盡皆知。田誠所指者乃是日後那些手掌匠術與權柄之流,絕非海郡王其人。”

自從沈雲卿進入女帝視野,被圈在神都,被控制金戔寺之後,沈雲卿始終被囚在無形的權力牢籠之內。通過這些年的觀察與摸索,女帝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冷兵器造反,只要人和鐵,糧食和鹽四樣東西,至於錢,只要造反,還怕弄不到?

可一旦上升到熱兵器層面,那就覆雜得多,技術、設備、人才、原材料,一整個生產鏈環環相扣,缺了哪一環也不行。

所以熱兵器造反的門檻高,一旦熱兵器的生產被朝廷控制,並局限在核心地區,民間冷兵器造反還不夠看的。

但如果誰掌握了這些技術、設備、生產鏈和原料供應,並勾結民間造反,那就很容易了。

可相較於冷兵器,熱兵器所需的供應鏈龐大且覆雜得多,僅僅憑借一小撮勢力的長期蓄謀準備,不足以危害政權穩定,更重要的是,就眼下而言,所有的核心技術與設備都在帝都,就在女帝腳底下,能翻天?

六部散去不久,消息迅速傳快,各部官員反響強烈,禦史大夫王柬,諫議大夫劉琮安先後而至禦書諫言,抵制兵器開禁,結果王柬被公孫蕓惠以督查兩江官員剿寇為名,按了個欽差的名義,發配去兩江巡視沿海剿賊,為期半年。

還指令兵部讓王柬坐船走黃河出山東,泛海南下,讓王柬自己去體會朝廷現在的艱難。

同時“發配”劉琮安去西遼道長城邊塞,體驗長城游,看看朝廷的長城何等“雄壯”,統計一下塌方長度,為期也是半年。

至於半年後,王柬剿寇不利,罰俸半年。劉琮安爬長城摔斷了腿,擡回的神都。

當天下午,雲朔苑,梅花亭

“嘶……上月還只是說提增鐵產,怎這個月成了鐵政開禁,兵器也許民間購買,這不是亂了套了嗎。”

周晟匪夷所思,在他看來,工部大量消耗鐵材,生產機械設備,然後被朝廷工坊與海郡王府買去,是朝廷內部的事,不關天下事。現在如今松動鐵政,還允許擴大民間兵器買賣,與當初的初衷大相徑庭。

這時全橫說:

“王爺,據林大人捎來的話,此番開鐵政,並非全開,依然由朝廷管著。而且只允許購買朝廷器械,故而民間所購兵器,都由朝廷供應,因而並非全開。”

“可無論全開還是管束起來,一旦開了先例,日後如何約束天下。”

“但即便朝廷不開鐵禁,民間依然可以自行打制兵器,只是不準越規,質地遠不如朝廷制造的軍械而已。”

盡管鹽鐵禁令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間持有刀具,但自古除了元朝,中央王朝從沒有一刀切,一竿子打死,完全不準持有鐵器兵刃。

民間其實一直允許持有鐵器兵刃,但需要報備,以及不準超過朝廷限制的標準,大致和現代刀具管制的性質差不多。

如民間不能持有兩尺半以上的長劍,不準持有強弓、機弩,允許獵戶持有輕弓,但不準持有鉤頭箭,床弩、連弩那就更不準,另外長槍也不能超過七尺,民間不準持有長矛,每戶不得持有相同兵器兩件以上等等。

總之,兵器禁令禁的是制式裝備和大殺器,民間持有兵器的兵器質量也不是朝廷標準化生產兵器的對手。

此外民間規避兵器禁令的辦法五花八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準持有兵器,往往都泛指刃器。

那好,你不讓我有刃器,那我用鈍器,錘子、棍子、拐子、鞭子、狼牙棒等等。你不讓我用長桿兵器,那我用鞭子、鎖鏈、飛鏢總行吧。

在極端些,你不讓我用鐵,那我用銅用鉛做鈍器。

總而言之一句話,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管是管不住不得。

另外,鐵器兵器的獲取就生產工藝而言,也管不住,因此鐵器禁令之外,鎧甲的管制才是重點。

由於鎧甲技術的進步,冷兵器發展到後期,單純的單兵刃器已經不能對鎧甲保護之下的人體造成重創,因此大量出現重武器和燃燒、爆炸類武器。

因此中後期的冷兵器格鬥,鎧甲反而比冷兵器本身更重要。

而鎧甲的制造門檻,則比冷兵器高得多。

皮制鎧甲需要養殖、制皮、制堿、軋制、模具,而且皮制鎧甲根據工藝與防護力的不同,防護力越高的皮開,的生產周期還很長。

而皮甲又取自於牛皮,殺牛又需要付出生產力代價,鐵鎧需要更高的技術門檻。

因此管制鎧甲,要比管制冷兵器更便利。

面對全副武裝的朝廷大軍,農民起義軍在裝備上明顯處於劣勢。

故而自古以來管制民間兵器,刃器並沒有一禁到底,否則大眾老百姓和商幫、船幫面對盜匪強盜,自保就很成問題,而且商幫、船幫第一個就破壞規矩。

此番開禁,一松一緊,松的朝廷政策,但收緊了民間冶鐵和鐵匠鋪,同時依然維持鎧甲管控。

允許民間交易兵器,但購買的兵器只能來自於朝廷。民間的冶鐵工坊與鐵匠鋪,不能再隨心所欲打造生活刃具之外的兵器,但凡回爐補鐵,或是打造超規格刃具,都得報備。

全橫與周晟一番細說,周晟很快意識到另一個問題:

“這提增鐵產,暫且只與工部有關,要惠及民間,需得時日。但這兵器禁令一開,立馬就是立竿見影啊。”

“可不是嘛,屬下看過工部機械司的機械,以往打刀槍劍戟,都是多個鐵匠反覆捶打,現如今都是機器。而且屬下還看見,那些筷子厚的鐵板機器一刀剪下一大塊,直接開刃淬火就能用,快的驚人。”

“是啊,工部的機械如此便利,此番若是都由舅舅監制,卻讓戶部兜售,這得要多大的一筆錢款。”

“王爺,請恕屬下直言。”

“但說無妨。”

“屬下以為,範尚書說的還是有道理的,眼下火器如此厲害,這刀劍兵器怕真要被取而代之。”

“嗯,我聽沈雲卿說過,說是不用多久,將有所向披靡更為厲害的兵器,刀劍被取而代之也就是十多年的時間。不過,此事還是謹慎些好。去,讓人知會一聲軒禾書院,孤明日要去書院看看。”

“王爺,這鐵政與軒禾書院有何關系?”

“表面上是無任何瓜葛,但去年軒禾書院向舅舅哪裏送去了數百生員,這批生員與以往大不相同,其所學遠在任何狀元、舉人、秀才之上,令工部官員大為稱讚。故而這軒禾書院,才是日後重點。”

“那屬下即刻差人安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