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鄉集體
關燈
小
中
大
第430章 鄉集體
現如今高鴻、沈雲卿、周晟三家互為姻親連理,在朝中的勢力雖然不大,但問題是沈雲卿是未來可見的潛力股。
周晟若無沈雲卿的才華與經濟才能,女帝壓根不會考慮周晟對帝位的繼承問題。
如今周晟的沈雲卿相助,成為日後儲君,乃至皇帝的重要繼承人之一。現在又被女帝知道黃泫策在背後“指點江山”,女帝還能放心?也不想想當初是誰謀劃公孫蕓惠稱帝。
與高鴻細說關鍵,黃泫策遂即話鋒一轉又說:
“另外,你作為海通司法,有稽查盜匪之責。你可向刺史蕭崇說,沿海海寇頻發,近日各地盜賊又起,為防盜寇竄入海通滋擾民情,可派衙役州兵前往各縣緝拿盜匪。
為師以為,既然海寇圖謀海通,定然已是神不知鬼不覺中潛入海通伺機而動。只要嚴加盤查,定能抓獲賊寇。只有人贓俱獲,再向朝廷奏本,方能令陛下警惕。”
“可如此瞞著蕭刺史,恐怕是不妥吧。”高鴻不免擔心瞞著上級給皇帝打小報告,日後招來同僚的冷眼。
但黃泫策卻說:
“此事真若是聲張開,且不說陛下為難,對海通更加不利。屆時陛下嚴令汪晨貴協防海通,汪晨貴卻是吏部的人,而江淮道多數又是戶部的缺,他汪晨貴來個地方州縣多有困難,陽奉陰違,屆時陛下臉上難堪,海通的海寇依然無解,你說蕭崇是該感激你,還是記恨於你。”
“原來如此,學生明白了。學生即刻前去府衙,與蕭刺史商議緝拿捕盜一事。”
由於戶部與沈雲卿結下的梁子,戶部斷然是不會動用江淮道的人脈與地方武裝,全力救援海通。
但同時也不敢忤逆女帝的意思,所以結果只能女帝一道聖旨,地方上拖著不辦,最後是女帝臉上難堪,裏子更爛。
皇帝臉上不好看,就得找替罪羊。待等海通糟了災,此時蕭崇就是替罪羊。
所以公開解決海通危機,要比秘密處理更麻煩。
約莫兩刻過後,高鴻來到州府,見到正在批閱公文的此時蕭崇。
蕭崇原是司農寺員外郎,官品從六品,如今是正四品州刺史,這還得益於海通的農業進步,女帝前所未有重視技術官吏。
可見京官確實要比地方官吏具有優勢,諸如海南島島南的前振州刺史,盡管也是正四品的地方刺史,但一幹就是一輩子,一直做到退休,永遠也沒有升遷的機會,還不如一個從六品的京官員外郎。
見到蕭崇,高鴻擡手略行下屬之禮:
“刺史大人,下官有事稟報。”
刺史蕭崇停下筆尖,擔在硯上,抓了抓有些僵硬的右手,遂即端起茶盞邊喝邊說:
“高大人請說。”
“蕭大人,去年開始,沿海盜寇頻多。今年伊始,海通周邊州縣也不安寧,屢發大案命案。雖然我海通境內民情安定,但難保外州賊寇流入本州地界,到時外州衙門查到海通地界,我等稽查捕盜不力,恐落人把柄。
故而下官以為,春耕之際,應當加強各縣、各鄉盜賊緝捕。一可嚴查盜匪,防患於未然。二則敲山震虎,迫使外州流竄我州盜匪或是自行散去,或是暴露蹤跡便於捉拿。”
此時蕭崇已經喝完了半盞茶,他說:
“高大人所言不無道理,這不,朝廷剛剛下文沿海各州,要求各州嚴加戒備,防範海寇滋擾,本官正為此事拿捏對策想到一計,但總覺不妥。高大人既然向本官提請加強緝捕,不妨替本官參詳參詳。”
“哦,不知刺史大人思得何計?”
“呵呵,高大人先請坐,待本官慢慢說來。”
待等高鴻落座,蕭崇詳細道出詳情。
要說蕭崇還是挺精明的,他雖然做官的能力不怎麽樣,但是司農寺本來就不應該是個純粹的官僚衙門,而應該是技術型的衙門,至少也是相當於農業部的性質。
所以司農寺的多數官員其實不善“做官”,但是他們的專業敏銳性很強,這就牽扯到專業和業務能力。
能做官,會做官,做好官是三碼事,會做官往往做不好官,因為做官要的是解決問題。能做官,誰都能做,但不是誰都會做官。
蕭崇屬於那種能做官,但不會做官,但能把官做好的一類。當然,前提是做好自己業務之內的分內任務,分內之外的就另說了。
因此蕭崇在農業與屯墾這塊業務很強,但處理官場問題的能力很一般。
由於蕭崇是農業型官吏,考慮問題的角度與思維邏輯,與純粹做官的官吏就不一樣,他就這幾年就發現海通的農業組織結構與全國都不一樣。
王曦照在任時,積極推行沈雲卿的一套,大搞“鄉集體”屯田,而不是村集體為單位屯田。
於是帶來一個問題,海通治下各縣但凡是從事耕種的農民,都集中在鄉,裏、村、正、保、鄰五個基層組織都不分散,而是都集中在鄉裏,所有村,都被集中在鄉。
這就導致各村人口不分散,相反都集中。
這是其一。
其二是農耕時期之所以農業活動以村為單位,就是因為農業時代的耕作與人的交通能力有關,人不可能耕種每日交通距離之外的土地。
因此只能把大量自然村分散至各片土地,這就導致鄉下各村分散。而且還帶來土地破碎化,土地產權問題。
而沈雲卿為解決人口集中後,遠處耕地較遠問題,實行季節性輪作與集中屯田。
既三月到八月之間不間斷的種地,在八月份種下最後一茬的土地盡頭,建立另一個生活據點,然後明年開始,從兩頭對進作業。
然後八月到十二月或是來年一月初,不間斷的收割,如此三月種下的糧,七月底,八月初收,四月種下的八月收,五月種下的九月收,六月種下的十月收。
如此就能基本解決鄉集體人口集中,土地距離增大帶來的農業耕作問題。
同時實行駐留田間,修建茅棚,大量使用耕牛,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土地擴大,人口集中帶來的交通問題。
此外還得有豐富的谷物品種,得要水稻、高粱、小麥三種作物輪作,才能實現這種模式。
而且由於高粱加入,江淮地區原本一年只能種一季稻米一季小麥,現在兩年能兩季稻米、兩季小麥、一季高粱,或者兩季稻米、兩季高粱、一季小麥,亦或者兩季稻米三季高粱。
原因就在於高粱需要的熱積累溫度少,同時寧陽高產種縮短了熱積累溫度,兩者共同作用下,兩年現在能種五季。
當然,這麽好的收成也不是沒有弊端,就是人太累。
正常的耕作勞動,一年農忙兩季五次,冬麥收割春播種,夏收夏種秋收割,總的工時也就四五個月,如果有耕牛,還能更快。所以一年當中至少有半年是農閑。
農閑期間農民如果田賦繳納不足,需要向官府服勞役,去做工,以補償稅賦繳納不足。如果交稅達標,農民自己可以去大戶幫工,或者做些短工增加收入,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些手藝拿去賣,總之體力勞動不會太累。
但缺點也很明顯,收入太少,老百姓不夠富裕。
而現在,一年有八九個月農忙,老百姓收入大幅增加,雖然累,但是沈雲卿的配套產業卻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副食品、生活消費品不要太豐富。
除此之外農閑的兩三個月,還能去海郡王與海通當地工坊做工賺些外快。於是又帶來農民收入增加,繳稅足額之後,前來官府做工補稅的農民幾乎絕跡。
由於鄉的人口大量集中,加之近些年海通大量安置流民、災民,致使海通各鄉的人口已經不是千單位,至少是萬單位,一個鄉的規模比窮鄉僻壤的一個縣還多,海通的一個縣,都快趕上一個小州。
而且自從出了庒縣民變之後留下個後遺癥,各鄉都以鄉為單位,高度軍事組織化。
由於需要集中勞動力屯田,各鄉也只能組織化,否則人力無法高效集中,也就談不上“鄉集體”輪作屯田,這必然帶來農民的組織化,組織化的終極形態就是軍事化。
此外海通農民還特別富裕,加之人口集中屯駐,這就讓蕭崇想到一策。
“本官觀海通各縣人丁頗多,且集中屯駐,若是能將之組織起來,加以操練,縱然有海寇來襲,多半也不能掀起什麽風浪。至於各地流竄入我州治下,眼下各鄉鄉民不少來自於外州,皆由各縣登記造冊,各裏、各村連保,理應沒有盜匪之流。
因而盜匪不太可能藏身於鄉間,多半應該在縣城,在州城,在野外,故而若是能動用鄉民,先把各鄉轄地摟一遍,同時在各縣與州城緝拿盜匪,本官以為,效果要高得多。
只是這眼下江淮還算太平,由地方州衙擅自召集鄉民,操練百姓,怕是法度上說過去,朝廷也恐有非議,此外器械調度也頗困難。高大人以為呢?”
“這個,確實有些為難吶。這自古只有練兵備戰之說,從無練民防賊之說,更何況只有千日做賊,沒有日夜防賊的。不過此法當下確實不失為良策。
海通民情特殊,不同於外州郡縣,若是能加以利用,確實可以自保。不知蕭大人可與於司馬說過此事?”
“本官已說與他,但於司馬仍擔心當年庒縣變故,故而未曾松口。”
“原來如此,既然於司馬並不讚同,操練鄉民之事將無法進行。下官以為,既然於大人那裏說不通,下官這司法也無濟於事。倒不如先將稽查捕盜之事做起來,令各縣各鄉嚴加防範,以免遭賊襲擾。”
“嗯,本官以為可行,本官即刻以州府名義廣發告示。”
由於庒縣民變的緣故,海通司馬於成業對各鄉集中屯田始終高度警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現如今高鴻、沈雲卿、周晟三家互為姻親連理,在朝中的勢力雖然不大,但問題是沈雲卿是未來可見的潛力股。
周晟若無沈雲卿的才華與經濟才能,女帝壓根不會考慮周晟對帝位的繼承問題。
如今周晟的沈雲卿相助,成為日後儲君,乃至皇帝的重要繼承人之一。現在又被女帝知道黃泫策在背後“指點江山”,女帝還能放心?也不想想當初是誰謀劃公孫蕓惠稱帝。
與高鴻細說關鍵,黃泫策遂即話鋒一轉又說:
“另外,你作為海通司法,有稽查盜匪之責。你可向刺史蕭崇說,沿海海寇頻發,近日各地盜賊又起,為防盜寇竄入海通滋擾民情,可派衙役州兵前往各縣緝拿盜匪。
為師以為,既然海寇圖謀海通,定然已是神不知鬼不覺中潛入海通伺機而動。只要嚴加盤查,定能抓獲賊寇。只有人贓俱獲,再向朝廷奏本,方能令陛下警惕。”
“可如此瞞著蕭刺史,恐怕是不妥吧。”高鴻不免擔心瞞著上級給皇帝打小報告,日後招來同僚的冷眼。
但黃泫策卻說:
“此事真若是聲張開,且不說陛下為難,對海通更加不利。屆時陛下嚴令汪晨貴協防海通,汪晨貴卻是吏部的人,而江淮道多數又是戶部的缺,他汪晨貴來個地方州縣多有困難,陽奉陰違,屆時陛下臉上難堪,海通的海寇依然無解,你說蕭崇是該感激你,還是記恨於你。”
“原來如此,學生明白了。學生即刻前去府衙,與蕭刺史商議緝拿捕盜一事。”
由於戶部與沈雲卿結下的梁子,戶部斷然是不會動用江淮道的人脈與地方武裝,全力救援海通。
但同時也不敢忤逆女帝的意思,所以結果只能女帝一道聖旨,地方上拖著不辦,最後是女帝臉上難堪,裏子更爛。
皇帝臉上不好看,就得找替罪羊。待等海通糟了災,此時蕭崇就是替罪羊。
所以公開解決海通危機,要比秘密處理更麻煩。
約莫兩刻過後,高鴻來到州府,見到正在批閱公文的此時蕭崇。
蕭崇原是司農寺員外郎,官品從六品,如今是正四品州刺史,這還得益於海通的農業進步,女帝前所未有重視技術官吏。
可見京官確實要比地方官吏具有優勢,諸如海南島島南的前振州刺史,盡管也是正四品的地方刺史,但一幹就是一輩子,一直做到退休,永遠也沒有升遷的機會,還不如一個從六品的京官員外郎。
見到蕭崇,高鴻擡手略行下屬之禮:
“刺史大人,下官有事稟報。”
刺史蕭崇停下筆尖,擔在硯上,抓了抓有些僵硬的右手,遂即端起茶盞邊喝邊說:
“高大人請說。”
“蕭大人,去年開始,沿海盜寇頻多。今年伊始,海通周邊州縣也不安寧,屢發大案命案。雖然我海通境內民情安定,但難保外州賊寇流入本州地界,到時外州衙門查到海通地界,我等稽查捕盜不力,恐落人把柄。
故而下官以為,春耕之際,應當加強各縣、各鄉盜賊緝捕。一可嚴查盜匪,防患於未然。二則敲山震虎,迫使外州流竄我州盜匪或是自行散去,或是暴露蹤跡便於捉拿。”
此時蕭崇已經喝完了半盞茶,他說:
“高大人所言不無道理,這不,朝廷剛剛下文沿海各州,要求各州嚴加戒備,防範海寇滋擾,本官正為此事拿捏對策想到一計,但總覺不妥。高大人既然向本官提請加強緝捕,不妨替本官參詳參詳。”
“哦,不知刺史大人思得何計?”
“呵呵,高大人先請坐,待本官慢慢說來。”
待等高鴻落座,蕭崇詳細道出詳情。
要說蕭崇還是挺精明的,他雖然做官的能力不怎麽樣,但是司農寺本來就不應該是個純粹的官僚衙門,而應該是技術型的衙門,至少也是相當於農業部的性質。
所以司農寺的多數官員其實不善“做官”,但是他們的專業敏銳性很強,這就牽扯到專業和業務能力。
能做官,會做官,做好官是三碼事,會做官往往做不好官,因為做官要的是解決問題。能做官,誰都能做,但不是誰都會做官。
蕭崇屬於那種能做官,但不會做官,但能把官做好的一類。當然,前提是做好自己業務之內的分內任務,分內之外的就另說了。
因此蕭崇在農業與屯墾這塊業務很強,但處理官場問題的能力很一般。
由於蕭崇是農業型官吏,考慮問題的角度與思維邏輯,與純粹做官的官吏就不一樣,他就這幾年就發現海通的農業組織結構與全國都不一樣。
王曦照在任時,積極推行沈雲卿的一套,大搞“鄉集體”屯田,而不是村集體為單位屯田。
於是帶來一個問題,海通治下各縣但凡是從事耕種的農民,都集中在鄉,裏、村、正、保、鄰五個基層組織都不分散,而是都集中在鄉裏,所有村,都被集中在鄉。
這就導致各村人口不分散,相反都集中。
這是其一。
其二是農耕時期之所以農業活動以村為單位,就是因為農業時代的耕作與人的交通能力有關,人不可能耕種每日交通距離之外的土地。
因此只能把大量自然村分散至各片土地,這就導致鄉下各村分散。而且還帶來土地破碎化,土地產權問題。
而沈雲卿為解決人口集中後,遠處耕地較遠問題,實行季節性輪作與集中屯田。
既三月到八月之間不間斷的種地,在八月份種下最後一茬的土地盡頭,建立另一個生活據點,然後明年開始,從兩頭對進作業。
然後八月到十二月或是來年一月初,不間斷的收割,如此三月種下的糧,七月底,八月初收,四月種下的八月收,五月種下的九月收,六月種下的十月收。
如此就能基本解決鄉集體人口集中,土地距離增大帶來的農業耕作問題。
同時實行駐留田間,修建茅棚,大量使用耕牛,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土地擴大,人口集中帶來的交通問題。
此外還得有豐富的谷物品種,得要水稻、高粱、小麥三種作物輪作,才能實現這種模式。
而且由於高粱加入,江淮地區原本一年只能種一季稻米一季小麥,現在兩年能兩季稻米、兩季小麥、一季高粱,或者兩季稻米、兩季高粱、一季小麥,亦或者兩季稻米三季高粱。
原因就在於高粱需要的熱積累溫度少,同時寧陽高產種縮短了熱積累溫度,兩者共同作用下,兩年現在能種五季。
當然,這麽好的收成也不是沒有弊端,就是人太累。
正常的耕作勞動,一年農忙兩季五次,冬麥收割春播種,夏收夏種秋收割,總的工時也就四五個月,如果有耕牛,還能更快。所以一年當中至少有半年是農閑。
農閑期間農民如果田賦繳納不足,需要向官府服勞役,去做工,以補償稅賦繳納不足。如果交稅達標,農民自己可以去大戶幫工,或者做些短工增加收入,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些手藝拿去賣,總之體力勞動不會太累。
但缺點也很明顯,收入太少,老百姓不夠富裕。
而現在,一年有八九個月農忙,老百姓收入大幅增加,雖然累,但是沈雲卿的配套產業卻豐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副食品、生活消費品不要太豐富。
除此之外農閑的兩三個月,還能去海郡王與海通當地工坊做工賺些外快。於是又帶來農民收入增加,繳稅足額之後,前來官府做工補稅的農民幾乎絕跡。
由於鄉的人口大量集中,加之近些年海通大量安置流民、災民,致使海通各鄉的人口已經不是千單位,至少是萬單位,一個鄉的規模比窮鄉僻壤的一個縣還多,海通的一個縣,都快趕上一個小州。
而且自從出了庒縣民變之後留下個後遺癥,各鄉都以鄉為單位,高度軍事組織化。
由於需要集中勞動力屯田,各鄉也只能組織化,否則人力無法高效集中,也就談不上“鄉集體”輪作屯田,這必然帶來農民的組織化,組織化的終極形態就是軍事化。
此外海通農民還特別富裕,加之人口集中屯駐,這就讓蕭崇想到一策。
“本官觀海通各縣人丁頗多,且集中屯駐,若是能將之組織起來,加以操練,縱然有海寇來襲,多半也不能掀起什麽風浪。至於各地流竄入我州治下,眼下各鄉鄉民不少來自於外州,皆由各縣登記造冊,各裏、各村連保,理應沒有盜匪之流。
因而盜匪不太可能藏身於鄉間,多半應該在縣城,在州城,在野外,故而若是能動用鄉民,先把各鄉轄地摟一遍,同時在各縣與州城緝拿盜匪,本官以為,效果要高得多。
只是這眼下江淮還算太平,由地方州衙擅自召集鄉民,操練百姓,怕是法度上說過去,朝廷也恐有非議,此外器械調度也頗困難。高大人以為呢?”
“這個,確實有些為難吶。這自古只有練兵備戰之說,從無練民防賊之說,更何況只有千日做賊,沒有日夜防賊的。不過此法當下確實不失為良策。
海通民情特殊,不同於外州郡縣,若是能加以利用,確實可以自保。不知蕭大人可與於司馬說過此事?”
“本官已說與他,但於司馬仍擔心當年庒縣變故,故而未曾松口。”
“原來如此,既然於司馬並不讚同,操練鄉民之事將無法進行。下官以為,既然於大人那裏說不通,下官這司法也無濟於事。倒不如先將稽查捕盜之事做起來,令各縣各鄉嚴加防範,以免遭賊襲擾。”
“嗯,本官以為可行,本官即刻以州府名義廣發告示。”
由於庒縣民變的緣故,海通司馬於成業對各鄉集中屯田始終高度警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