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99章最後審判日(6)

關燈
第399章 最後審判日(6)

待眾人陸續散去,憋了一宿的馬文修深吸口氣,神色漸露輕松,他說:

“海郡王神機妙算,不廢吹灰之力收服潮甌各部,馬某甚是欽佩呀。”

“總管過譽了,神機妙算愧不敢當,眼下雖說是收服了各部,但接踵而至的賑災與經營,卻是棘手問題,怕就怕我軍在潮甌打了大勝,朝中恐怕不會替咱們擦屁股啊。”

“海郡王何意?”

“潮甌損失如此之大,並非沈某當初所想見結果,也非我軍所相見結果,眼下洪水潮沖擊之下,與白地焦土好不了多少,所需賑災經營錢糧物資不計其數。

而此番作戰,金戔寺與戶部分工明確,金戔寺只管作戰支用,作戰之外則由戶部承擔,戰後善後與賑災未定,仍得朝廷再議。

眼下潮甌淪為白地,只怕戶部不會輕易認賬。”

中原王朝對外作戰歷代最大的毛病,就是文官集團見不得武官集團開銷。常言道窮文富武,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本質打的仍然是國力,而國力的外在形式是金錢。

戰爭本身就是吞金獸,攻城略地帶來的破壞又需要賑濟、經營、重建,一切的支出並不比戰爭本身消耗更少。

因此歷代中原王朝平定地方,輪到地方依附勢力要錢要物資的時候,中央朝廷就開始覺得你是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敲詐勒索朝廷。

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經濟上不發達,缺乏生產資料與生活物資,對中原經濟輸入依賴極大,戰爭後地方生產力倒退,勢必要外部輸血以度過難關。

而朝廷這幫子官老爺們,想當然的自以為是天朝大國,不屑於這些窮山惡水的寡民為伍,嚴重漠視地方民生狀況,同時黨爭、腐敗、缺乏常識,又加劇了朝廷的官僚。

種種原因相疊加,致使中原王朝平定叛亂對外征戰,都無法實現長治久安,無不是打了安穩幾年,地方日子過不下去再反,然後再打,反反覆覆久治不愈。

往往是前方將士流血,後方官僚大書特書自己豐功偉績,給皇帝歌功頌德,全然不顧現實情況,蒙蔽自我,自我感覺良好。

要從根本上解決臘婆問題,重點仍是經濟。

城中的大水直到中午仍未退去,城西的損失較為嚴重,城墻被沖開十二處缺口,其中五處近乎被連根推倒,南北城墻的西端也塌方多處。

西城民居沖毀半數,人員死亡兩百七十餘人,傷一千四百餘人,都是大水淹入城中,未能及時預警引發的傷亡,但如果預警,傷亡會更大。

且不說當地老百姓信不過岐軍,天黑之下,洪水近在咫尺,疏散成千上萬毫無心理準備的老百姓,既做不到通信的直達,也無法有效組織疏散,最後的結果只能引發更大規模混亂,最後大水一來,死的更多。

當然,可以提前通知,但提前通知的結果是這些頭人未必如此迅速徹底的服軟。

而政治籌碼,無不是以鮮血犧牲所換取,沒有人命的分量,永遠不會知道籌碼來的何等不易,也不會在乎價值的可貴。

岐軍與夷兵得益於充分準備,未有傷亡損失,但港口損失仍然不小,此前預估水位一丈,結果港口土臺火把顯示,大水沖入海中時,水位仍有近五米,岐軍所有夯築土圍的糧囤,或是被大水沖垮沒入海中,或是灌入大水,糧草損失相當之大。

這些個純粹的武夫不懂經濟,戰爭中非但害人,還害自己,阿杉貴、趙禹顯然正是這一類典型。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也不顧長遠,先幹了再說。

這下好了,大水非但沒沖了岐軍,連帶把自己飯碗給沖沒了。

至當日黃昏,大水仍未完全退去,但逐漸消退的水位卻也露出了一些端倪,大量從上游沖來的巨石,在水位退去之後逐漸露出水面,更多的雜物、大樹浮在水面起起伏伏,出人意料的還有大量屍體。

沈雲卿下午略作小憩,剛剛睡醒便得歐陽龍菲稟報:

“什麽,屍體!”

“是的郡王,我軍在城外陸續發現了三百五十多具屍體,有男人,也有女人和孩子。此外海面上也發現了大量屍體,約有一百多具,正在組織打撈。”

“嘶……難道是從東門沖出去的?”

“不像,據來報,屍體分散在西郊、北郊、南郊、東郊,到處都有,經辨認,衣裝打扮皆是岳仰族人。而且昨日東門洩洪,並未發現有屍體沖出。馬總管懷疑,是否是附近尚未及時撤離的百姓被淹。”

“不太可能!倒可能是臘婆軍所轉移山寨,被大水侵襲所致。不好,不是明日,便是後天,臘婆軍將要生變!”

“可臘婆軍既然蓄水洩洪,就該做好萬全準備,將百姓轉移至高地,怎還會發生如此慘劇!”

“這可不一定,肉眼看到的高地,可不一定就是高地。”

“郡王何意?”

“一時半刻也說不清楚,走,隨我去帥帳。”

“是。”

沈雲卿迅速想到,很可能是臘婆軍轉移的百姓未能安置妥當,不幸被大水所沖。

按說,既然提前知道要洩洪,阿杉貴是做足了準備,令各部兵馬與百姓向高處轉移,因此不應該被洪水波及,造成如此之大的傷亡。

但高地之所以是高地,那是相對於高地範圍之內的低窪地區,但如果是低於海平面的內陸負海拔地區,或是洩水點高於居民點,那就兩說了。

如黃河,相對於華南而言,懸在頭上一兩千米,縱然你站在武夷山上,也就是看海的份。

若是地面低於海平面一百米,但最高點高於周圍地形七八十米,這能說肉眼看到的高地不是高地嗎?當然是高地,但問題是水往地處流,高地再高,但仍在海平面之下,你就是站在珠穆朗瑪峰上,那也救不了你。

那馬裏亞納海溝深一萬多米,周圍的海床相對高度算高了吧,可不還在海平面之下嘛。

沈雲卿懷疑,定是有一部老百姓,給遷到了盆地之內的山頭,或是安置點低於洩洪高度,大水沖擊之下被水所淹。

由此可見,即便是最原始的戰爭手段,要是讓文盲去幹,非但不能克敵制勝,還可能害了自己。

蹚水趕到帥帳,馬文修正在詢問城府吳應與數個小頭人,內容關於城外發現的屍體,到目前為止,城中無人認識城外的屍體,不是因為給泡爛了,其實才一天,也不至於泡爛腐敗,而是壓根不是潮甌城中人,肯定沒人認識。

“海郡王來的正好,本將正要與郡王商議此事。”

“沈某已經知曉事情,故而向總管稟報。”

沈雲卿將來龍去脈當著吳應與小頭人面詳細道出,不過卻不是原版內容,而是加以了編纂。

將阿杉貴、趙禹安排百姓撤往高地,精心編纂成了有意將一些部族安置於低於洩水點的高處,目的是為排除異己,削弱各部。

為使內容更為可信豐滿,沈雲卿還不忘假以鬼神迷信連哄帶騙:

“阿杉貴、趙禹所作所為早已觸犯神靈,不日必遭眾叛親離,吳大人,還請轉告左承王與其他頭人,近日阿杉貴、趙禹為逃避罪責,必然再次故技重施欺騙眾人,切不可被其蠱惑,吳大人可聽明白。”

“是,在下明白,那在下可以告辭了吧。”

“吳大人請便。”

待吳應等人離去,馬文修遂即問道:

“剛才海郡王說,阿杉貴、趙禹還將聯絡城內頭人,此話當真?”

“哪是阿杉貴、趙禹派人聯絡,在下料,定臘婆軍內亂一起,那些反目的頭人必然要派人聯絡城中頭人,獲取我軍派兵接應,到時候,我軍是派兵好,還是不派兵好。”

“哦,原來如此……”

“故而,得先做下圈套,待等城外頭人派人聯絡,無論其是否是誠心歸附我軍,還是別有用心,我軍一概以阿杉貴、趙禹詭計論處不予理會,只讓潮甌各部與臘婆軍相殺,待其自敗,最終人丁銳減,才方便我軍最終接手。

此外,今日上午,在下思來想去,為便於我軍管理,也便於日後我朝管轄臘婆,此番臘婆軍內亂之後,所有各部人丁盡數遷往潮甌城外圍安置,重新建立縣寨,如此可將臘婆方圓數百裏內原由開墾土地盡數騰空,以便於我朝日後安置遷入人口。

同時集中潮甌各部人丁,也有利於集中人力實行屯墾,尤其是臘婆地處熱帶,一年可種三四季稻米,有利於緩解我軍糧草補給。”

臘婆軍內亂最直接的結果是人口消亡,與原始利益格局破裂,存在重組條件,尤其是有求於岐軍,便只能接受岐軍重組的條件。

如此可將臘婆各部集中安置於潮甌城方圓三十之內,構築新的密集人口重鎮,便於戰後岐帝國以潮甌為橋頭堡,管理整個臘婆地區。

當本地人口被集中,岐軍只需重點駐紮潮甌城,便能集中威懾當地各部。同時潮甌的行政管轄範圍是神都的兩倍還多,騰空的已開辟土地,用於安置遷入的岐民,形成外圍環視潮甌的格局,徹底將潮甌隔離於臘婆各族聚居區。

翌日,內外積水逐漸退去,更多屍體暴露於荒野,西郊、北郊如預期一樣,大水過後迅速形成水網,形成天然屏障,岐軍借助木排迅速蹚過泡爛的地面,收覆南郊、西郊、北郊。

受損的西門城墻暫無修覆的打算,其實也無暇休,沈雲卿甚至考慮,既然西門城墻塌了,不如就塌了吧,待等日後重修城池,直接將西門城墻拆除,將城池向西延伸。

而且如今火器已經出現,尤其是岐軍掌握了更為先進的火藥、炸藥,城墻對岐軍而言,火器的效果足以彌補城墻坍塌帶來的防禦削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