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經濟文盲
關燈
小
中
大
第392章 經濟文盲
由於各寨各部的義軍和寨民陸續轉分散移至各處山頭,消息聯絡時斷時續,各部族頭得到岐軍撤回城中已是黃昏,而在稍晚時,天色將黑之際,大頭人阿薩雀得到城中送來準確消息,遂即馬不停蹄去找拓客。
“阿薩雀頭人,你怎麽來了。”
拓客很是吃驚,各部轉移後,拓客的營地距離阿薩雀的營地並不近,而且按習慣,巫師發動詛咒之前的一晚,不能隨意走動,都要閉門閉戶,以免擾亂詛咒。
其實哪是不能走動擾亂了詛咒,壓根是把愚昧大眾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回避多數人的視野,然後偷偷摸摸下毒啊、栽贓啊、放巫蠱啊等等。
由於都是見不得人的事,所以就得限制人員流動,同時也能制造神秘感,給自己加光環。
但如果提前知道了詛咒的性質,那就另當別論了。而阿薩雀,正是提前得到了一水的準確情報。
“剛從城內得到了的消息,岐軍已經識破莫拉木大巫師的詛咒。”
一言既出,拓客大為震驚,如果是內部已經流傳的消息,岐軍知道並不意外,但眼下沒人知道莫拉木如何詛咒,岐軍被圍的水洩不通,哪裏能知道,除非岐軍真能未蔔先知。
“難道岐軍的巫師真能未蔔先知?快說,到底是何詛咒?”
這時卻見阿薩雀一臉苦澀,他說:
“嗨,哪是什麽詛咒,岐軍說,莫拉木在我軍西北方某地堵住了山谷,蓄水已有數月,而後好放水沖垮岐軍,這就是詛咒。”
“什麽啊,放水!”
“正是呀。”
“岐軍的消息準確嗎?”
“你自己想想,咱們最近都往山上搬是做什麽,不是因為怕水,還能怕什麽。”
“我的天,大水之下我族的土地呀!”
“岐軍說,大水之下方圓百裏一片澤國,那可是十幾個寨子的好幾百萬畝的地呀。”
阿薩雀情緒越說越激動,多半是阿杉貴所處領導位置不同,其考慮問題的層面和角度不同於拓客、阿薩雀這些土民頭人,或者說,阿杉貴考慮不周,壓根沒考慮到經濟層面。
這水淹之法有利有弊,你盡看到大水帶來的好處,卻忽視大水帶來的弊端,顯然是欠妥的。
首先,臘婆軍還沒能力,引導水資源調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大水一來,肯定是遍地開花。
其次是經濟損失,土地一旦被開墾,需要持續不斷的勞動力經營,否則會變成荒地,長滿野草,其實眼下潮甌最好的田地,都在岐軍震懾範圍之內,已經是一片雜草。
但這還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大水一到泥沙俱下,屆時再蓋上一層淤泥,雖然能起到肥田的目的,但潮甌本就土地肥沃,根本不缺這層肥。
倒是大水退去之後,地上的野草更得瘋長,同時也改變了地貌,摧毀了土地與土地間不同部族的領地邊界,摧毀了幾十上百年積累挖掘的水渠灌溉設施。
最後,阿薩雀水淹岐軍,壓根沒跟當地頭人商量,所以沖毀的都是當地的經濟。
當然,阿薩雀大可以推說是大巫師莫拉木幹的,而且眼下處於戰爭時期,一切以戰爭勝利為第一準則,摔了家裏的壇壇罐罐,日後還能再創造。
但問題是你吃自己的飯,卻砸別人的鍋,還不知會一聲,也沒一個善後處理措施,這就說不過去了。而且潮甌幾十萬老百姓,日後吃什麽喝什麽。
“阿薩雀頭人,萬一岐軍的消息都是真的,禍害的可是咱們啊!要不聯合其他頭人,找阿杉貴去!”
“不,其他頭人都分散去了各自山頭和寨裏,現在聯合其他頭人已經來不及了。而且我最近發現總有人盯著,也許是阿杉貴、趙禹早就信不過我們,讓我族與岐軍拼殺,他們好從中取利。
現在又用大水去淹岐軍,明著是詛咒岐軍,同時我們也跟著遭殃,現在岐軍退回城中避水,倒黴的只有我們的族人。現在去找阿杉貴,他必會起疑心。”
“那怎麽辦,這水一旦淹來,當是擋不住的呀,這麽多的地,要我如何向族人交代。”
“他們不仁,也休怪我等不義。天底下哪坑害自己族人的道理,也只有趙氏和昂佗人做出來。要我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岐軍,你看如何?”
“可眼下我等被分散各處,如何能與岐軍聯手。”
“此事好辦,待等大水過後,我等便鼓噪各寨,向阿杉貴討要說法,然後把人聚起來。你連夜將此事告知木琺,切記,此事斷不能讓阿杉貴知道。”
“那好,我親自去辦。”
當晚入夜不就,沈雲卿低頭來回踱著步子,最後思考全盤計劃有無疏漏與破綻。
“郡王,夜深了,明日還要處置政務,不宜熬夜過久。”
歐陽龍菲善意提醒並未打消沈雲卿的打算,他說:
“歐陽大人想過沒有,大水之後,我軍如何處置潮甌歸附的幾十萬百姓?”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當可妥善處置。”
“話雖如此,但大水之下片瓦不存,土地淪為澤國,歸附的幾十萬百姓或死或傷,既無口糧,也無住所,以我軍與潮甌成儲糧,根本無力安置。不行,得去找馬文修商議此事。”
沈雲卿思來想去發現致命問題,他反間臘婆軍目的是要拉攏不堅定分子為岐軍效力,順帶將周邊的山寨縣城拉到岐軍一邊,但前提是具備完好的生產基礎平臺,維持最基本的農業生產需求。
但現在洪水一來,潮甌屬地所有農業生產喪失殆盡,同時又將全面逼反潮甌本地的部族,一旦他們全面倒向岐軍,就不得不面臨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岐軍沒有這麽多的糧食養活他們。
過去數月的相持,已經讓戰線和戰略縱深固化,臘婆軍與各部族的糧草都有固定的幾處後方囤積點。
一旦臘婆軍內部鬧翻,以趙禹、阿杉貴的兵力,有能力占據控制糧草囤積點,同時反撲現在已經被分散至各個山頭的各部頭人率領的民軍。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同時戰火燒毀了屯糧,大水破壞了耕地和生產,幾十萬人面臨饑荒、疾病,岐軍的麻煩將接踵而至。
迅速來到城中馬文修臨時大營,向其稟明詳情,馬文修略作思考後,態度趨於謹慎。
“那依海郡王之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按理,我軍應該接應叛亂各部,但此前沈某設想是逐步招降納叛,而後步步蠶食,奪取完整縣寨。
現如今大水之下體無完膚,我軍所得之地皆乃澤國,短時內難再耕種,而臘婆各部與趙禹、阿杉貴鬧翻,卻控制著糧草,我軍一夜多出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張嘴,將無法養活,而且此番大水,我軍被毀糧草也不在少數,是斷然養不活他們。
因此為今之計只有兩條路可選,其一見死不救,任憑臘婆軍內部廝殺,直到其人丁大幅減少,明年恢覆潮甌城方圓三十裏內的部分耕地,足以養活他們,同時也能藉此為輿論口舌,告訴臘婆境內各部,趙氏的卑劣手段與險惡用心。
其二,速取瓦甌,奪取瓦甌大倉,否則不足以養活投靠我軍的幾十萬人,但此法風險極大,將徹底打亂我軍部署,而且得與新附的臘婆部族聯兵出擊。
而臘婆各族遭受此番之後,恐怕元氣大傷,不會再敢相信任何人的驅使,因此非我軍全力出擊速取瓦甌,但如此也將導致我軍分兵而戰,後方長期暴露於新附各部族之下。”
大水沖毀了生產平臺與生產資料,戰爭狀態下近在咫尺的對峙,沒有緩沖區,無法實現戰時的生產恢覆和農業生產,沒有農業生產,岐軍的吃喝拉撒嚴重依賴本土運輸補給,尚且是能維持自給自足,突然間多出幾十萬嘴,根本養不活。
潮甌城的儲糧僅夠維持到明年夏季,考慮大水灌城可能損失部分,充其量也就維持到明年夏初,此時再添幾十萬張嘴,就只夠堅持堅持一兩月。
即便臘婆一年能種三四季水稻,一眼下迫在眉睫的窘迫,恢覆清理數十萬人所需的耕地與灌溉設施至少得要一季甚至兩季,等到長出糧食,人恐怕都已經餓死了。
這還是口糧問題,其他基本需求更沒有找落。
所以戰爭表面上打的錢糧,拼的是人命,但歸根到底還是打的經濟和治政,明朝就是典型的前線拼命流血,後方天下造反,究其原因,還是國內經濟和治政的失敗,帶來的惡果。
而這還是宏觀的高度,反應到局部戰場,其道理也相同,不同的是局部戰場的經濟、治政失敗帶來的戰役失敗,還能向戰略縱深後退,然後總結教訓,還有翻盤的資本,宏觀層面的失敗,就是亡國滅種。
這阿杉貴、趙禹都是治政和經濟文盲,怎麽過癮怎麽來,全然不考慮戰爭中帶來的附帶經濟損害是對自己有利,還是對敵人有利。而且臘婆的戰略縱深本就淺,根本經不起他們這麽折騰。
三百五六十萬人口的土邦,一夜間五六十萬人淪為災民,這還是直接的損失,間接受到波及的影響以數倍增加,實際上是臘婆全國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由於各寨各部的義軍和寨民陸續轉分散移至各處山頭,消息聯絡時斷時續,各部族頭得到岐軍撤回城中已是黃昏,而在稍晚時,天色將黑之際,大頭人阿薩雀得到城中送來準確消息,遂即馬不停蹄去找拓客。
“阿薩雀頭人,你怎麽來了。”
拓客很是吃驚,各部轉移後,拓客的營地距離阿薩雀的營地並不近,而且按習慣,巫師發動詛咒之前的一晚,不能隨意走動,都要閉門閉戶,以免擾亂詛咒。
其實哪是不能走動擾亂了詛咒,壓根是把愚昧大眾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回避多數人的視野,然後偷偷摸摸下毒啊、栽贓啊、放巫蠱啊等等。
由於都是見不得人的事,所以就得限制人員流動,同時也能制造神秘感,給自己加光環。
但如果提前知道了詛咒的性質,那就另當別論了。而阿薩雀,正是提前得到了一水的準確情報。
“剛從城內得到了的消息,岐軍已經識破莫拉木大巫師的詛咒。”
一言既出,拓客大為震驚,如果是內部已經流傳的消息,岐軍知道並不意外,但眼下沒人知道莫拉木如何詛咒,岐軍被圍的水洩不通,哪裏能知道,除非岐軍真能未蔔先知。
“難道岐軍的巫師真能未蔔先知?快說,到底是何詛咒?”
這時卻見阿薩雀一臉苦澀,他說:
“嗨,哪是什麽詛咒,岐軍說,莫拉木在我軍西北方某地堵住了山谷,蓄水已有數月,而後好放水沖垮岐軍,這就是詛咒。”
“什麽啊,放水!”
“正是呀。”
“岐軍的消息準確嗎?”
“你自己想想,咱們最近都往山上搬是做什麽,不是因為怕水,還能怕什麽。”
“我的天,大水之下我族的土地呀!”
“岐軍說,大水之下方圓百裏一片澤國,那可是十幾個寨子的好幾百萬畝的地呀。”
阿薩雀情緒越說越激動,多半是阿杉貴所處領導位置不同,其考慮問題的層面和角度不同於拓客、阿薩雀這些土民頭人,或者說,阿杉貴考慮不周,壓根沒考慮到經濟層面。
這水淹之法有利有弊,你盡看到大水帶來的好處,卻忽視大水帶來的弊端,顯然是欠妥的。
首先,臘婆軍還沒能力,引導水資源調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大水一來,肯定是遍地開花。
其次是經濟損失,土地一旦被開墾,需要持續不斷的勞動力經營,否則會變成荒地,長滿野草,其實眼下潮甌最好的田地,都在岐軍震懾範圍之內,已經是一片雜草。
但這還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大水一到泥沙俱下,屆時再蓋上一層淤泥,雖然能起到肥田的目的,但潮甌本就土地肥沃,根本不缺這層肥。
倒是大水退去之後,地上的野草更得瘋長,同時也改變了地貌,摧毀了土地與土地間不同部族的領地邊界,摧毀了幾十上百年積累挖掘的水渠灌溉設施。
最後,阿薩雀水淹岐軍,壓根沒跟當地頭人商量,所以沖毀的都是當地的經濟。
當然,阿薩雀大可以推說是大巫師莫拉木幹的,而且眼下處於戰爭時期,一切以戰爭勝利為第一準則,摔了家裏的壇壇罐罐,日後還能再創造。
但問題是你吃自己的飯,卻砸別人的鍋,還不知會一聲,也沒一個善後處理措施,這就說不過去了。而且潮甌幾十萬老百姓,日後吃什麽喝什麽。
“阿薩雀頭人,萬一岐軍的消息都是真的,禍害的可是咱們啊!要不聯合其他頭人,找阿杉貴去!”
“不,其他頭人都分散去了各自山頭和寨裏,現在聯合其他頭人已經來不及了。而且我最近發現總有人盯著,也許是阿杉貴、趙禹早就信不過我們,讓我族與岐軍拼殺,他們好從中取利。
現在又用大水去淹岐軍,明著是詛咒岐軍,同時我們也跟著遭殃,現在岐軍退回城中避水,倒黴的只有我們的族人。現在去找阿杉貴,他必會起疑心。”
“那怎麽辦,這水一旦淹來,當是擋不住的呀,這麽多的地,要我如何向族人交代。”
“他們不仁,也休怪我等不義。天底下哪坑害自己族人的道理,也只有趙氏和昂佗人做出來。要我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靠岐軍,你看如何?”
“可眼下我等被分散各處,如何能與岐軍聯手。”
“此事好辦,待等大水過後,我等便鼓噪各寨,向阿杉貴討要說法,然後把人聚起來。你連夜將此事告知木琺,切記,此事斷不能讓阿杉貴知道。”
“那好,我親自去辦。”
當晚入夜不就,沈雲卿低頭來回踱著步子,最後思考全盤計劃有無疏漏與破綻。
“郡王,夜深了,明日還要處置政務,不宜熬夜過久。”
歐陽龍菲善意提醒並未打消沈雲卿的打算,他說:
“歐陽大人想過沒有,大水之後,我軍如何處置潮甌歸附的幾十萬百姓?”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房,當可妥善處置。”
“話雖如此,但大水之下片瓦不存,土地淪為澤國,歸附的幾十萬百姓或死或傷,既無口糧,也無住所,以我軍與潮甌成儲糧,根本無力安置。不行,得去找馬文修商議此事。”
沈雲卿思來想去發現致命問題,他反間臘婆軍目的是要拉攏不堅定分子為岐軍效力,順帶將周邊的山寨縣城拉到岐軍一邊,但前提是具備完好的生產基礎平臺,維持最基本的農業生產需求。
但現在洪水一來,潮甌屬地所有農業生產喪失殆盡,同時又將全面逼反潮甌本地的部族,一旦他們全面倒向岐軍,就不得不面臨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岐軍沒有這麽多的糧食養活他們。
過去數月的相持,已經讓戰線和戰略縱深固化,臘婆軍與各部族的糧草都有固定的幾處後方囤積點。
一旦臘婆軍內部鬧翻,以趙禹、阿杉貴的兵力,有能力占據控制糧草囤積點,同時反撲現在已經被分散至各個山頭的各部頭人率領的民軍。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同時戰火燒毀了屯糧,大水破壞了耕地和生產,幾十萬人面臨饑荒、疾病,岐軍的麻煩將接踵而至。
迅速來到城中馬文修臨時大營,向其稟明詳情,馬文修略作思考後,態度趨於謹慎。
“那依海郡王之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按理,我軍應該接應叛亂各部,但此前沈某設想是逐步招降納叛,而後步步蠶食,奪取完整縣寨。
現如今大水之下體無完膚,我軍所得之地皆乃澤國,短時內難再耕種,而臘婆各部與趙禹、阿杉貴鬧翻,卻控制著糧草,我軍一夜多出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張嘴,將無法養活,而且此番大水,我軍被毀糧草也不在少數,是斷然養不活他們。
因此為今之計只有兩條路可選,其一見死不救,任憑臘婆軍內部廝殺,直到其人丁大幅減少,明年恢覆潮甌城方圓三十裏內的部分耕地,足以養活他們,同時也能藉此為輿論口舌,告訴臘婆境內各部,趙氏的卑劣手段與險惡用心。
其二,速取瓦甌,奪取瓦甌大倉,否則不足以養活投靠我軍的幾十萬人,但此法風險極大,將徹底打亂我軍部署,而且得與新附的臘婆部族聯兵出擊。
而臘婆各族遭受此番之後,恐怕元氣大傷,不會再敢相信任何人的驅使,因此非我軍全力出擊速取瓦甌,但如此也將導致我軍分兵而戰,後方長期暴露於新附各部族之下。”
大水沖毀了生產平臺與生產資料,戰爭狀態下近在咫尺的對峙,沒有緩沖區,無法實現戰時的生產恢覆和農業生產,沒有農業生產,岐軍的吃喝拉撒嚴重依賴本土運輸補給,尚且是能維持自給自足,突然間多出幾十萬嘴,根本養不活。
潮甌城的儲糧僅夠維持到明年夏季,考慮大水灌城可能損失部分,充其量也就維持到明年夏初,此時再添幾十萬張嘴,就只夠堅持堅持一兩月。
即便臘婆一年能種三四季水稻,一眼下迫在眉睫的窘迫,恢覆清理數十萬人所需的耕地與灌溉設施至少得要一季甚至兩季,等到長出糧食,人恐怕都已經餓死了。
這還是口糧問題,其他基本需求更沒有找落。
所以戰爭表面上打的錢糧,拼的是人命,但歸根到底還是打的經濟和治政,明朝就是典型的前線拼命流血,後方天下造反,究其原因,還是國內經濟和治政的失敗,帶來的惡果。
而這還是宏觀的高度,反應到局部戰場,其道理也相同,不同的是局部戰場的經濟、治政失敗帶來的戰役失敗,還能向戰略縱深後退,然後總結教訓,還有翻盤的資本,宏觀層面的失敗,就是亡國滅種。
這阿杉貴、趙禹都是治政和經濟文盲,怎麽過癮怎麽來,全然不考慮戰爭中帶來的附帶經濟損害是對自己有利,還是對敵人有利。而且臘婆的戰略縱深本就淺,根本經不起他們這麽折騰。
三百五六十萬人口的土邦,一夜間五六十萬人淪為災民,這還是直接的損失,間接受到波及的影響以數倍增加,實際上是臘婆全國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