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土地補償款”
關燈
小
中
大
第364章 “土地補償款”
潮甌城雖然是城池,沈雲卿詢問過趙元,據他了解,潮甌城的修建前後經歷了二十多年,一方面是財力和技術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還是土壤濕度太大,夯土必須一層一層的夯,等幹的差不多之際,再夯第二層,然後夯一層,包一層磚和石塊。
磚塊和石塊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夯土形狀,使之變得不容易因為濕度過大而崩塌。
現在岐軍要在短時間內夯築大量土堡,按岐帝國的建築經驗,到了臘婆就有些水土不服。
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只要民力足夠,小土堡只需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小縣城也就是一年,州城兩三年,道府五六年,一般性的都城十年,大型都城二十年至三十年。
以上建築工程,都建立在帝國境內的土質氣候之上,除了沙漠戈壁外,全國的土木工程技術大都有通用和借鑒之處,而要在沙漠築城,一般都選擇冬季,往沙土中添加藤草編織物,然後用水澆,凍硬了,最後上木板固化,等來年開春解凍,沙土連帶編織物往下沈,自然形成沙墻,然後再夯。幾年往覆循環,就能拔地而起沙漠之城。
而在臘婆修築土坯墻,面對的問題恰好與沙漠截然相反,土壤水分太大,夯土永遠也不幹,城墻用力一轟,也就塌了,更何況是火藥爆破。
而且地下的水系發達,土壤底層松軟,地基怎麽夯都是松松垮垮,土堡建起來就垮,垮了再修,然後就變成一座近乎實心,而內部空間狹小的小山頭。
馬文修建議從國內運水泥,建議不錯,但操作性很差。
水泥密度和重量大,遇水後體積減小,而築城墻靠的就是體積,而朝廷的海船、戰船運力有限,一次根本裝不了多少。
其次是水泥畢竟是半永久建築,一旦澆鑄地面,土地基本就不能在做其他用途。
最後,現在水泥在國內的相對消費力價格其實還算可以,但萬裏迢迢從國內運,那運費可能比水泥本身還貴。
當然,按說海運費用是不貴的,可問題是船不夠大,用人又多,哪怕是幾千噸的蒸汽船,運量也比朝廷一支艦隊劃算的太多,所以還是運力不足,技術帶來人力成本增加。
思來想去,沈雲卿靈光乍現,思得兩條妙計。
“孤倒是有兩計,或許可用。”
“海郡王請說。”
“為何不用火燒?”
“嘶……火燒!”
“不錯,用火燒土便如同將燒窯,燒瓷無非是將瓷坯中的水燒走,而臘婆土壤水足,短時內無法令其自行曬幹,因此唯有以人力將其變幹,故而可效法潮甌築城,夯一層幹一層,我軍則夯一層燒一層,層層燒幹。
而且臘婆濕氣重,夯土燒幹之後還會回潮,又有粘性,極為有利修築小型土堡。”
“嗯,此法確實值得一試,那第二計呢?”
“築城便得挖土,為便於修築,無不是就地取土,這些土被挖走,便成為一處處大坑,孤建議,不妨將這些大坑挖的規整一些,而後夯實燒火,再從中原運來少量水泥,在地下修建地下房屋,與土堡相連,或是藏兵或是住人,或是儲備物品,而後再把地面填平,既不會令大坑成為我軍土堡威脅,同時還能將大坑加以利用,豈不一舉兩得。”
“呵哈哈,妙,妙啊,此法可行。”
土壤含水多了,又沒辦法曬幹,那就只能人為幹燥,人為幹燥的手段無非是添加化學成分,利用水作為介質的原理,進行化學反應,將水變成化合物,或者利用添加劑的物理特性,進行排水。
但現在都不具備這一條件,只能另辟蹊徑,放火顯然是最為原始的烘幹手段,同時也是最不容易想到的手段,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放火毀城的,還沒有放火建城的。
而且用火烤幹土壤也不是萬能的,只適合規模小,結構緊湊的堡壘,並不適合大型城池。
這就好比是燒制陶瓷,體積越大,成形率越低,因為結構內部的應力會因為體積的增加,而胎壁沒有增加越發增多,最後全部碎裂。
同理,火燒夯土築城,城墻越長,城墻的厚度其實相對越薄。哪怕城墻中間厚度二十米,一百米的城墻,和一萬米的城墻,墻體內的應力長度一萬米的更長,更多,更密集。
火燒夯土是把水分燒幹,同樣也會增加土壤中的應力,建築規模不易較大。
但如果太小,顯然又不利於藏兵和作戰,挖掘土方留下的大坑,則正好用於修建地下建築空間,彌補了堡壘空間有限的弊端,並用少量的水泥,和當地的海沙制成拌料,構築地下建築,又節省了原料。
天色稍晚時,楚硯傑從城內差人來報,趙元突然有事商議。
“海郡王,你看趙元突然找你,所為何事?”
“還真不清楚,需得前去問了才知。”
趙禹慘敗之後,打破了城中不安分子的幻想,趙元、吳應等人也老實不少,最近兩月老老實實的呆在城北,該吃吃,該喝喝,基本相安無事,也沒提什麽要求,倒也風平浪靜。
現在岐軍大興土木,大有長期堅守對峙的態勢,趙元多半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前番與趙禹激戰,岐軍收繳了趙元屬兵的兵器,至今也沒發還,其實也沒打算還,現如今都拿著竹木槍勉強裝點也一下門面。
來到治所時,城府吳應也在,二人神色較為平靜,也無任何的異常。
“聽聞左承王閣下找本使有事相商,不知是何要事,還得左承王親自出面。”
“是這樣,天朝大軍今日在潮甌城外修築堡壘,似乎有長期占據打算。但這些堡壘所在之處,都是各族各部所屬土地,日後如何處置,還請聖使大人能給我等一個說法。”
聽到這裏,沈雲卿有些明白了,感情是土地征用沒給補償費。
岐軍是在潮甌城半徑十五裏內,直徑三十裏,約莫十四公裏的範圍內修築軍事設施,但就面積而言不大,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二線城市的市區及周邊地區,但在當下,城池是人口聚居區,以城池為中心的周邊土地都是耕地。
臘婆的民情覆雜,部族極多,所以領地意識很強,直徑十四公裏的圓內的耕地數量極多,牽扯到潮甌城中眾多權貴的利益。現在岐軍在這些地方修建要塞,就等於把原有本就不平衡的土地利益,變得更為覆雜。
岐軍駐紮之後,顯然是不可能輕易挪窩的,所以就牽扯到戰後土地分配問題。
而有鑒於日後移民,以已有土地和城鎮為基礎,短時內暫不會去開荒,所以岐軍占的地方,就是日後優先安排移民聚居的重鎮,岐軍占了就不可能讓出來,所以城內的勳貴有些急眼。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岐軍在一天,誰敢說個不字,城外的亂墳崗就是下場。所以這件事的起因來自城外,來自躲在叢林中的臘婆軍。
據趙元交代,根據他的調查,這些輿論消息無不是外部輸入城中,因此他懷疑是左護國與右承王的陰謀。
思考了片刻,仔細拿捏了分寸,沈雲卿態度十分謹慎,他說:
“關於這些土地,本使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聖使請說。”
“首先,這些土地名義屬於臘婆各族,而是屬於臘婆的官吏、權貴和頭人,因此這些土地並不屬於臘婆百姓。當然,在臘婆各族眼中,甚至在您左承王眼中,部族的土地就是部族百姓的土地,但實則不然。
其二,臘婆仍實行土地實封,確切的說,是領地割據,各大部族有自己的領地,各大部族之內的頭人又有自己的領地,縱橫交叉多如牛毛,因此這些土地仍然不是臘婆各族百姓的。
其三,臘婆稅政無法統一,趙氏只向各部頭人征稅,而無法對治下土地實現征稅,因此在我朝眼裏,這些土地也不是臘婆小朝廷所有,因此臘婆的土地本質上只被一小群人所擁有,而臘婆的百姓不過是牛馬而已。
由於臘婆的自身問題,造成了國內困境,因而就必須轉移困局,不斷對汙蔑詆毀我朝,將我朝描繪成臘婆各族的公敵,藉此推卸責任。
因此,臘婆的各族的土地,必須重新改革,請左承王閣下轉告城中各部頭人與勳貴。”
“可土地乃各族之本,如若變動,令各部滿意倒也好說,但我趙氏立國以來,窮盡辦法也未能解決弊端,天朝如果改變土地,恐怕會激起各部不滿。”
“不滿一定是會有的,但是一小撮人或是幾個人不滿,還是幾十萬上百萬人不滿,這很重要。若是一小撮人不滿,挑唆幾百萬人與我朝負隅頑抗,左承王閣下以為這會明智嗎?”
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眼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戰爭狀態。
岐帝國內部的變革,並不能以武力解決,因為穩定來之不易,權利鬥爭的輸贏,也不應以犧牲天下福祉為代價,除非是整個政治性質的改變,被迫武裝鬥爭,那個時候,就不是武力對抗,而是大革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潮甌城雖然是城池,沈雲卿詢問過趙元,據他了解,潮甌城的修建前後經歷了二十多年,一方面是財力和技術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還是土壤濕度太大,夯土必須一層一層的夯,等幹的差不多之際,再夯第二層,然後夯一層,包一層磚和石塊。
磚塊和石塊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夯土形狀,使之變得不容易因為濕度過大而崩塌。
現在岐軍要在短時間內夯築大量土堡,按岐帝國的建築經驗,到了臘婆就有些水土不服。
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只要民力足夠,小土堡只需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小縣城也就是一年,州城兩三年,道府五六年,一般性的都城十年,大型都城二十年至三十年。
以上建築工程,都建立在帝國境內的土質氣候之上,除了沙漠戈壁外,全國的土木工程技術大都有通用和借鑒之處,而要在沙漠築城,一般都選擇冬季,往沙土中添加藤草編織物,然後用水澆,凍硬了,最後上木板固化,等來年開春解凍,沙土連帶編織物往下沈,自然形成沙墻,然後再夯。幾年往覆循環,就能拔地而起沙漠之城。
而在臘婆修築土坯墻,面對的問題恰好與沙漠截然相反,土壤水分太大,夯土永遠也不幹,城墻用力一轟,也就塌了,更何況是火藥爆破。
而且地下的水系發達,土壤底層松軟,地基怎麽夯都是松松垮垮,土堡建起來就垮,垮了再修,然後就變成一座近乎實心,而內部空間狹小的小山頭。
馬文修建議從國內運水泥,建議不錯,但操作性很差。
水泥密度和重量大,遇水後體積減小,而築城墻靠的就是體積,而朝廷的海船、戰船運力有限,一次根本裝不了多少。
其次是水泥畢竟是半永久建築,一旦澆鑄地面,土地基本就不能在做其他用途。
最後,現在水泥在國內的相對消費力價格其實還算可以,但萬裏迢迢從國內運,那運費可能比水泥本身還貴。
當然,按說海運費用是不貴的,可問題是船不夠大,用人又多,哪怕是幾千噸的蒸汽船,運量也比朝廷一支艦隊劃算的太多,所以還是運力不足,技術帶來人力成本增加。
思來想去,沈雲卿靈光乍現,思得兩條妙計。
“孤倒是有兩計,或許可用。”
“海郡王請說。”
“為何不用火燒?”
“嘶……火燒!”
“不錯,用火燒土便如同將燒窯,燒瓷無非是將瓷坯中的水燒走,而臘婆土壤水足,短時內無法令其自行曬幹,因此唯有以人力將其變幹,故而可效法潮甌築城,夯一層幹一層,我軍則夯一層燒一層,層層燒幹。
而且臘婆濕氣重,夯土燒幹之後還會回潮,又有粘性,極為有利修築小型土堡。”
“嗯,此法確實值得一試,那第二計呢?”
“築城便得挖土,為便於修築,無不是就地取土,這些土被挖走,便成為一處處大坑,孤建議,不妨將這些大坑挖的規整一些,而後夯實燒火,再從中原運來少量水泥,在地下修建地下房屋,與土堡相連,或是藏兵或是住人,或是儲備物品,而後再把地面填平,既不會令大坑成為我軍土堡威脅,同時還能將大坑加以利用,豈不一舉兩得。”
“呵哈哈,妙,妙啊,此法可行。”
土壤含水多了,又沒辦法曬幹,那就只能人為幹燥,人為幹燥的手段無非是添加化學成分,利用水作為介質的原理,進行化學反應,將水變成化合物,或者利用添加劑的物理特性,進行排水。
但現在都不具備這一條件,只能另辟蹊徑,放火顯然是最為原始的烘幹手段,同時也是最不容易想到的手段,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放火毀城的,還沒有放火建城的。
而且用火烤幹土壤也不是萬能的,只適合規模小,結構緊湊的堡壘,並不適合大型城池。
這就好比是燒制陶瓷,體積越大,成形率越低,因為結構內部的應力會因為體積的增加,而胎壁沒有增加越發增多,最後全部碎裂。
同理,火燒夯土築城,城墻越長,城墻的厚度其實相對越薄。哪怕城墻中間厚度二十米,一百米的城墻,和一萬米的城墻,墻體內的應力長度一萬米的更長,更多,更密集。
火燒夯土是把水分燒幹,同樣也會增加土壤中的應力,建築規模不易較大。
但如果太小,顯然又不利於藏兵和作戰,挖掘土方留下的大坑,則正好用於修建地下建築空間,彌補了堡壘空間有限的弊端,並用少量的水泥,和當地的海沙制成拌料,構築地下建築,又節省了原料。
天色稍晚時,楚硯傑從城內差人來報,趙元突然有事商議。
“海郡王,你看趙元突然找你,所為何事?”
“還真不清楚,需得前去問了才知。”
趙禹慘敗之後,打破了城中不安分子的幻想,趙元、吳應等人也老實不少,最近兩月老老實實的呆在城北,該吃吃,該喝喝,基本相安無事,也沒提什麽要求,倒也風平浪靜。
現在岐軍大興土木,大有長期堅守對峙的態勢,趙元多半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前番與趙禹激戰,岐軍收繳了趙元屬兵的兵器,至今也沒發還,其實也沒打算還,現如今都拿著竹木槍勉強裝點也一下門面。
來到治所時,城府吳應也在,二人神色較為平靜,也無任何的異常。
“聽聞左承王閣下找本使有事相商,不知是何要事,還得左承王親自出面。”
“是這樣,天朝大軍今日在潮甌城外修築堡壘,似乎有長期占據打算。但這些堡壘所在之處,都是各族各部所屬土地,日後如何處置,還請聖使大人能給我等一個說法。”
聽到這裏,沈雲卿有些明白了,感情是土地征用沒給補償費。
岐軍是在潮甌城半徑十五裏內,直徑三十裏,約莫十四公裏的範圍內修築軍事設施,但就面積而言不大,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二線城市的市區及周邊地區,但在當下,城池是人口聚居區,以城池為中心的周邊土地都是耕地。
臘婆的民情覆雜,部族極多,所以領地意識很強,直徑十四公裏的圓內的耕地數量極多,牽扯到潮甌城中眾多權貴的利益。現在岐軍在這些地方修建要塞,就等於把原有本就不平衡的土地利益,變得更為覆雜。
岐軍駐紮之後,顯然是不可能輕易挪窩的,所以就牽扯到戰後土地分配問題。
而有鑒於日後移民,以已有土地和城鎮為基礎,短時內暫不會去開荒,所以岐軍占的地方,就是日後優先安排移民聚居的重鎮,岐軍占了就不可能讓出來,所以城內的勳貴有些急眼。
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岐軍在一天,誰敢說個不字,城外的亂墳崗就是下場。所以這件事的起因來自城外,來自躲在叢林中的臘婆軍。
據趙元交代,根據他的調查,這些輿論消息無不是外部輸入城中,因此他懷疑是左護國與右承王的陰謀。
思考了片刻,仔細拿捏了分寸,沈雲卿態度十分謹慎,他說:
“關於這些土地,本使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聖使請說。”
“首先,這些土地名義屬於臘婆各族,而是屬於臘婆的官吏、權貴和頭人,因此這些土地並不屬於臘婆百姓。當然,在臘婆各族眼中,甚至在您左承王眼中,部族的土地就是部族百姓的土地,但實則不然。
其二,臘婆仍實行土地實封,確切的說,是領地割據,各大部族有自己的領地,各大部族之內的頭人又有自己的領地,縱橫交叉多如牛毛,因此這些土地仍然不是臘婆各族百姓的。
其三,臘婆稅政無法統一,趙氏只向各部頭人征稅,而無法對治下土地實現征稅,因此在我朝眼裏,這些土地也不是臘婆小朝廷所有,因此臘婆的土地本質上只被一小群人所擁有,而臘婆的百姓不過是牛馬而已。
由於臘婆的自身問題,造成了國內困境,因而就必須轉移困局,不斷對汙蔑詆毀我朝,將我朝描繪成臘婆各族的公敵,藉此推卸責任。
因此,臘婆的各族的土地,必須重新改革,請左承王閣下轉告城中各部頭人與勳貴。”
“可土地乃各族之本,如若變動,令各部滿意倒也好說,但我趙氏立國以來,窮盡辦法也未能解決弊端,天朝如果改變土地,恐怕會激起各部不滿。”
“不滿一定是會有的,但是一小撮人或是幾個人不滿,還是幾十萬上百萬人不滿,這很重要。若是一小撮人不滿,挑唆幾百萬人與我朝負隅頑抗,左承王閣下以為這會明智嗎?”
任何的改革,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眼下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戰爭狀態。
岐帝國內部的變革,並不能以武力解決,因為穩定來之不易,權利鬥爭的輸贏,也不應以犧牲天下福祉為代價,除非是整個政治性質的改變,被迫武裝鬥爭,那個時候,就不是武力對抗,而是大革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