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嗜鹽菌
關燈
小
中
大
第338章 嗜鹽菌
徒步來到城北治所,天色已黑,見到趙元時,他已擺下一桌臘婆的土肴。
“左承王如此熱情,本使若是推辭,恐怕卻之不恭啊。”
“聖使大人駕臨潮甌多日,在下疏於招待,未能相請聖使,實乃在下的疏忽,還請聖使大人賞光,給在下一個薄面。”
“誒,閣下此話可就見外了。既然左承王相情,沈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請。”
“聖使大人請。”
一番客套寒暄,二人徑自入席。
盡管臘婆在諸多地方全面學習岐帝國的文化利益,但也僅限於文化制度、基本生產,其他的基本沒學到,其實也不具備環境。
加之當地風土人情的差異,臘婆的飲食遠沒有中原的豐富,即便是公侯勳貴一級,吃肉是最好的待遇。不過當地盛產水果、海鮮,這是岐帝國北方所不及的。
席上筷子頻動,趙元不時問起中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制度,言語之中的羨慕向往之意甚濃。
當然,作為政客,沒來由的突然請客吃飯拉家常,顯然不可能沒有目的,拉家常不過是為了接下來的談話做一些氣氛準備,甚至是放松你的戒備。
作為一個合格的外交大使,又豈能被一頓飯迷惑。
當然,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當下既沒有體系化的培養,也沒有近現代帝國列強弱肉強食的野蠻政治,當前的外交使者大都不具備近現代政治外交大使的素質。
如有些官員,逢吃必貪,逢色必軟,遭逢恐嚇膽怯懦弱,致使個人失節國威淪喪,無不是當前外交的陋習。
談話在飯局中漸入佳境,趙元不出意料有意無意轉變了話題。
“聖使大人,天朝大軍入城以來紀律嚴明,對我軍民秋毫無犯,乃眾人皆有目共睹,在下甚為感激。只是…這長期圍城之下,城中百姓生活多有不便,眼下雖然吃喝尚無問題,但其他吃用已經捉襟見肘,不知聖使大人能否如實相告,圍城何時能解。”
“這個嘛,取決於右承王趙禹何時兵敗。或者說,如果趙禹念及全城數百姓生死,誠心向我朝陛下悔罪,當順天應人,解除圍困,向我朝請降,如此潮甌之圍立解。”
“右承王手握重兵驍勇好戰,要他請降,恐怕難以成功,但長期對峙圍困,城中百姓備受圍城之苦,恐生變故呀。”
“哦,變故……”沈雲卿口氣謹慎起來,繼續又說:“難道是城中糧食不足,還是我軍撥發的鹽巴不夠。”沈雲卿故作反問,實則十分清楚潮甌城的困境。
趙禹拉走潮甌周邊各縣各寨人口之後,潮甌外部的供應就此斷絕。岐軍清繳食鹽和腌制品後,實行食鹽配給制度,所以鹽和城中的儲糧並不存在供應問題。
但蔬菜、肉制品已經斷絕供應,臘婆人最喜歡的水果,也供應斷絕,加之暴雨連綿,全城戒嚴,長期的軍事管制和副食品缺乏,仍對本地生活造成長期困擾。
當然,相比於殘酷的戰爭,圍城少則數月,多則數年相比,圍城兩月就叫苦,顯然說不過去,所以這仍只是趙元的借口托詞。
“左承王閣下,有話就請明說吧,難道還信不過本使嗎。”
“呃……呵呵……”趙元眼珠亂轉,略顯尷尬,頓了片刻後說:“最近聽聞天朝軍隊頻繁調動,又傳聞貴軍報染疾病,敢問聖使大人,此事是真是假。”
“哦,原是為此。”沈雲卿放下筷子,撚了撚下顎短須,略作思考後說:“左承王殿下大可不必擔憂,我軍調動是為更好守衛潮甌城池,至於兵卒染病,我軍又非神人,人吃五谷雜糧又豈能無病。”
“如此說,天朝大軍並未染病?”
“誒,病是有的,誰能沒個頭疼腦熱吃壞肚子,如果左承王殿下是擔心疾病傳入城中,其大可不必擔心。我軍偶染風寒頭痛者,已有一月,若是傳入城中百姓,豈不早已爆發。”
“這倒也是,看來是在下多慮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岐軍的頻繁調動是明擺著的,兵士抱病,被擡出城,也可能被人看見。趙元、吳應等人也不會真的安分守己,安差些耳目哨探,利用群眾關系搞一些活動,不可能完全杜絕,擔心岐軍的病傳染全城並非是空穴來風。
完全否認岐軍沒有染病,顯然太假,承認才是犯傻,最好是模棱兩可,又能暫時安撫其心。
所以這頓反很重要,如果岐軍當真大面積感染惡性疾病,沈雲卿應該擔心自己被感染,而不會冒著風險進城。
所以有的時候,不僅得有膽略,還得有科學認知。
你光有膽略,萬一真有傳染病,你進城赴宴就可能一命嗚呼。光有科學認知,而沒有膽略謀略,明知道城裏沒有病,你卻擔心人家謀害你,你不進城,也不行。
當然,如果城裏真有病,國家利益面前,明知是死也得去。
盡管趙元的這頓飯動機不純,但也讓沈雲卿進一步看清了此人的性格。
散席離開治所不久,那城府吳應從後堂竄出,依然疑神疑鬼:
“左承王殿下,聖使大人似乎一直避重就輕,並未如實交代呀。”
聞訊此話,趙元不禁側目而視,他說:
“天朝軍隊的軍機消息豈能告知你我。”
“哦,這倒也是。不過天朝軍隊染沒染病,依然不清楚,萬一在城中傳開,後果不堪設想啊。”
“病多半是有,但應該還不至於傳開。”
“殿下何以見得?”
“岐軍若是染上惡疾傳開,時至今日不可能不在城中傳播,此事暫且靜觀其變吧。”
不久,沈雲卿回到帥帳,馬文修問起此事:
“趙元請海郡王前去,不知所為何事呀?”
“我軍染病換防,引起了趙元等人註意,他們擔心我軍染上惡疾傳入城中。”
“看來紙保不住火啊……”
“不過,此行倒是並非全無收獲,關於我軍所染疾病,在下以為已經找到癥結所在。”
“哦,海郡王快說,究竟是何病?”
“說來倒也意想不到,此病一般而言不會致人死命,但是與痢疾腹瀉極為相似。”
說來也巧,趙元這頓飯讓沈雲卿茅塞頓開。
首先,是他進入了誤區鉆了牛角尖,先入為主的將目標鎖定外人投毒,卻從沒考慮過自己人投毒的可能,因為此番是國戰,不太可能出現內部叛變。但恰恰忽略了這一點,留下了隱患。
其次,這次出問題的環節過於普遍,以至於麻痹了自己。
其三,即便是近現代,也很少遇到這個問題,如非是制藥、醫學和生物研究專業,還真不一定有這塊知識點。
這次的中毒,其實是“鹽”出了問題。
之所以是鹽,因為只有鹽,在當前環境下具備變質,並導致出現選擇性染病的情況,其他食物都不存在這個條件。
無論是全部變質還是局部變質,食物的變質大都會扔掉處理,即便是勿入食用,也該是局部群體性食物中毒,而不應該是零散的毫無規律,更像是疾病選擇性的感染宿主。
但如果是鹽變質,就可能造成這種特殊現象。
鹽號稱天然的“冷藏庫”按說鹽是不會變質的,因為鹽腌制的食品可以儲存幾年,乃至是幾十年,有甚者二戰還在食用拿破侖時期腌制的火腿,也沒見吃死過人,所以鹽理論上不會變質。
其實不然,鹽會變質,但這種變質是相對的。
大多數細菌在高濃度食鹽中無法生存繁殖,這是鹽保存食物的主要原因,但並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如此。
如嗜鹽菌,一種只有在高濃度鹽分下,才會滋生繁殖的劇毒菌類,進入人體後造成腹瀉、脫水、腸炎等,與痢疾相似癥狀。
嗜鹽菌滋生於高濃度的氯化鈉環境下,需要滿足高溫、高濕的條件,幹燥和低溫條件均不具備急速滋生繁殖的條件。
而岐帝國的鹽,主要來自江淮道,江淮道的鹽,在分銷至全國,由於全國氣候覆雜的緣故,北方常年幹燥,南方濕度大。
加之當下食鹽的生產儲存條件遠不如近現代,因此鹽的濕度環境會打折扣,因此南方的鹽濕度大,北方的鹽濕度小,因此北方的鹽,嗜鹽菌的菌群少,但不是沒有。
任何微生物,若非使用極端殺滅手段,永遠存在於載體和宿主上,人工的殺菌滅菌,僅僅是減少菌落總數,隔絕空氣,使之繁殖變慢,或者基本喪失多數的繁殖環境。
因此嗜鹽菌永遠存在,哪怕是現代的精制幹燥食鹽也有,區別在於菌落的數量和治病的量級。
極微量的菌落並不足以治病,引起並發反應,但如果是大量的菌落感染,並快速在體內繁殖,就會引發疾病。
南方地區的鹽濕度高,夏季溫度高,嗜鹽菌繁殖的總量要北方鹽高得多,所以南方人常年食用這一類鹽,體內菌群環境適應了嗜鹽菌的攝入,產生了抗體菌群和耐受性。
而北方人因為長期攝入少,突然大量攝入,難免會出現病理反應。
說是水土不服也對,但大面積的水土不服,往往容易引起恐慌,加之缺乏認知,確實容易誤以為是某種惡性疾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徒步來到城北治所,天色已黑,見到趙元時,他已擺下一桌臘婆的土肴。
“左承王如此熱情,本使若是推辭,恐怕卻之不恭啊。”
“聖使大人駕臨潮甌多日,在下疏於招待,未能相請聖使,實乃在下的疏忽,還請聖使大人賞光,給在下一個薄面。”
“誒,閣下此話可就見外了。既然左承王相情,沈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請。”
“聖使大人請。”
一番客套寒暄,二人徑自入席。
盡管臘婆在諸多地方全面學習岐帝國的文化利益,但也僅限於文化制度、基本生產,其他的基本沒學到,其實也不具備環境。
加之當地風土人情的差異,臘婆的飲食遠沒有中原的豐富,即便是公侯勳貴一級,吃肉是最好的待遇。不過當地盛產水果、海鮮,這是岐帝國北方所不及的。
席上筷子頻動,趙元不時問起中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制度,言語之中的羨慕向往之意甚濃。
當然,作為政客,沒來由的突然請客吃飯拉家常,顯然不可能沒有目的,拉家常不過是為了接下來的談話做一些氣氛準備,甚至是放松你的戒備。
作為一個合格的外交大使,又豈能被一頓飯迷惑。
當然,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當下既沒有體系化的培養,也沒有近現代帝國列強弱肉強食的野蠻政治,當前的外交使者大都不具備近現代政治外交大使的素質。
如有些官員,逢吃必貪,逢色必軟,遭逢恐嚇膽怯懦弱,致使個人失節國威淪喪,無不是當前外交的陋習。
談話在飯局中漸入佳境,趙元不出意料有意無意轉變了話題。
“聖使大人,天朝大軍入城以來紀律嚴明,對我軍民秋毫無犯,乃眾人皆有目共睹,在下甚為感激。只是…這長期圍城之下,城中百姓生活多有不便,眼下雖然吃喝尚無問題,但其他吃用已經捉襟見肘,不知聖使大人能否如實相告,圍城何時能解。”
“這個嘛,取決於右承王趙禹何時兵敗。或者說,如果趙禹念及全城數百姓生死,誠心向我朝陛下悔罪,當順天應人,解除圍困,向我朝請降,如此潮甌之圍立解。”
“右承王手握重兵驍勇好戰,要他請降,恐怕難以成功,但長期對峙圍困,城中百姓備受圍城之苦,恐生變故呀。”
“哦,變故……”沈雲卿口氣謹慎起來,繼續又說:“難道是城中糧食不足,還是我軍撥發的鹽巴不夠。”沈雲卿故作反問,實則十分清楚潮甌城的困境。
趙禹拉走潮甌周邊各縣各寨人口之後,潮甌外部的供應就此斷絕。岐軍清繳食鹽和腌制品後,實行食鹽配給制度,所以鹽和城中的儲糧並不存在供應問題。
但蔬菜、肉制品已經斷絕供應,臘婆人最喜歡的水果,也供應斷絕,加之暴雨連綿,全城戒嚴,長期的軍事管制和副食品缺乏,仍對本地生活造成長期困擾。
當然,相比於殘酷的戰爭,圍城少則數月,多則數年相比,圍城兩月就叫苦,顯然說不過去,所以這仍只是趙元的借口托詞。
“左承王閣下,有話就請明說吧,難道還信不過本使嗎。”
“呃……呵呵……”趙元眼珠亂轉,略顯尷尬,頓了片刻後說:“最近聽聞天朝軍隊頻繁調動,又傳聞貴軍報染疾病,敢問聖使大人,此事是真是假。”
“哦,原是為此。”沈雲卿放下筷子,撚了撚下顎短須,略作思考後說:“左承王殿下大可不必擔憂,我軍調動是為更好守衛潮甌城池,至於兵卒染病,我軍又非神人,人吃五谷雜糧又豈能無病。”
“如此說,天朝大軍並未染病?”
“誒,病是有的,誰能沒個頭疼腦熱吃壞肚子,如果左承王殿下是擔心疾病傳入城中,其大可不必擔心。我軍偶染風寒頭痛者,已有一月,若是傳入城中百姓,豈不早已爆發。”
“這倒也是,看來是在下多慮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岐軍的頻繁調動是明擺著的,兵士抱病,被擡出城,也可能被人看見。趙元、吳應等人也不會真的安分守己,安差些耳目哨探,利用群眾關系搞一些活動,不可能完全杜絕,擔心岐軍的病傳染全城並非是空穴來風。
完全否認岐軍沒有染病,顯然太假,承認才是犯傻,最好是模棱兩可,又能暫時安撫其心。
所以這頓反很重要,如果岐軍當真大面積感染惡性疾病,沈雲卿應該擔心自己被感染,而不會冒著風險進城。
所以有的時候,不僅得有膽略,還得有科學認知。
你光有膽略,萬一真有傳染病,你進城赴宴就可能一命嗚呼。光有科學認知,而沒有膽略謀略,明知道城裏沒有病,你卻擔心人家謀害你,你不進城,也不行。
當然,如果城裏真有病,國家利益面前,明知是死也得去。
盡管趙元的這頓飯動機不純,但也讓沈雲卿進一步看清了此人的性格。
散席離開治所不久,那城府吳應從後堂竄出,依然疑神疑鬼:
“左承王殿下,聖使大人似乎一直避重就輕,並未如實交代呀。”
聞訊此話,趙元不禁側目而視,他說:
“天朝軍隊的軍機消息豈能告知你我。”
“哦,這倒也是。不過天朝軍隊染沒染病,依然不清楚,萬一在城中傳開,後果不堪設想啊。”
“病多半是有,但應該還不至於傳開。”
“殿下何以見得?”
“岐軍若是染上惡疾傳開,時至今日不可能不在城中傳播,此事暫且靜觀其變吧。”
不久,沈雲卿回到帥帳,馬文修問起此事:
“趙元請海郡王前去,不知所為何事呀?”
“我軍染病換防,引起了趙元等人註意,他們擔心我軍染上惡疾傳入城中。”
“看來紙保不住火啊……”
“不過,此行倒是並非全無收獲,關於我軍所染疾病,在下以為已經找到癥結所在。”
“哦,海郡王快說,究竟是何病?”
“說來倒也意想不到,此病一般而言不會致人死命,但是與痢疾腹瀉極為相似。”
說來也巧,趙元這頓飯讓沈雲卿茅塞頓開。
首先,是他進入了誤區鉆了牛角尖,先入為主的將目標鎖定外人投毒,卻從沒考慮過自己人投毒的可能,因為此番是國戰,不太可能出現內部叛變。但恰恰忽略了這一點,留下了隱患。
其次,這次出問題的環節過於普遍,以至於麻痹了自己。
其三,即便是近現代,也很少遇到這個問題,如非是制藥、醫學和生物研究專業,還真不一定有這塊知識點。
這次的中毒,其實是“鹽”出了問題。
之所以是鹽,因為只有鹽,在當前環境下具備變質,並導致出現選擇性染病的情況,其他食物都不存在這個條件。
無論是全部變質還是局部變質,食物的變質大都會扔掉處理,即便是勿入食用,也該是局部群體性食物中毒,而不應該是零散的毫無規律,更像是疾病選擇性的感染宿主。
但如果是鹽變質,就可能造成這種特殊現象。
鹽號稱天然的“冷藏庫”按說鹽是不會變質的,因為鹽腌制的食品可以儲存幾年,乃至是幾十年,有甚者二戰還在食用拿破侖時期腌制的火腿,也沒見吃死過人,所以鹽理論上不會變質。
其實不然,鹽會變質,但這種變質是相對的。
大多數細菌在高濃度食鹽中無法生存繁殖,這是鹽保存食物的主要原因,但並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如此。
如嗜鹽菌,一種只有在高濃度鹽分下,才會滋生繁殖的劇毒菌類,進入人體後造成腹瀉、脫水、腸炎等,與痢疾相似癥狀。
嗜鹽菌滋生於高濃度的氯化鈉環境下,需要滿足高溫、高濕的條件,幹燥和低溫條件均不具備急速滋生繁殖的條件。
而岐帝國的鹽,主要來自江淮道,江淮道的鹽,在分銷至全國,由於全國氣候覆雜的緣故,北方常年幹燥,南方濕度大。
加之當下食鹽的生產儲存條件遠不如近現代,因此鹽的濕度環境會打折扣,因此南方的鹽濕度大,北方的鹽濕度小,因此北方的鹽,嗜鹽菌的菌群少,但不是沒有。
任何微生物,若非使用極端殺滅手段,永遠存在於載體和宿主上,人工的殺菌滅菌,僅僅是減少菌落總數,隔絕空氣,使之繁殖變慢,或者基本喪失多數的繁殖環境。
因此嗜鹽菌永遠存在,哪怕是現代的精制幹燥食鹽也有,區別在於菌落的數量和治病的量級。
極微量的菌落並不足以治病,引起並發反應,但如果是大量的菌落感染,並快速在體內繁殖,就會引發疾病。
南方地區的鹽濕度高,夏季溫度高,嗜鹽菌繁殖的總量要北方鹽高得多,所以南方人常年食用這一類鹽,體內菌群環境適應了嗜鹽菌的攝入,產生了抗體菌群和耐受性。
而北方人因為長期攝入少,突然大量攝入,難免會出現病理反應。
說是水土不服也對,但大面積的水土不服,往往容易引起恐慌,加之缺乏認知,確實容易誤以為是某種惡性疾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