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23章右承王

關燈
第323章 右承王

讓利不是無限的退讓底線和原則,讓利的前提是在統一包容的大原則下的互利共贏,特權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獲得特權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

朝廷讓渡經濟特權,同時推行配套的地方行政和法律政策,首先得讓當地的人動起來,不能總好吃懶做。

當然,由於這種好吃懶做紅眼病的習俗已經深入骨髓,成為當地風俗,要改變,一時半會還不容易。

所以又依賴戰爭中的軍手段解決一部分,同時引入岐國百姓,帶來新的文化和習慣,並且設立激勵獎懲制度,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並通過成熟的技術,推動中原市場產業升級,讓臘婆本土的生產模式,始終處於被淘汰的邊緣,而受惠於經濟特權又有利可圖,刺激他們的積極性,去追求市場利益和更好的物質生活。

同時加大教育輸入,樹立認知,人只有具備了知識,才會有認知和靈魂,才能去理解,去改變,去追求。

沈雲卿就發現,這些個土民,由於認知的缺乏,雖然看著像個人,其實沒有靈魂。

在岐國人眼中平淡無奇,甚至是本就應該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約束,到了這裏基本沒用。

這就是文明差距帶來的行為認知的缺失,不是因為他們的平均智力低下,而無法理解,是缺乏文明認知。

正如現代人手機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擱古代,缺乏這種認知,手機就是法寶,是千裏眼順風耳,因為手機集成的學科技術和知識理念,已經超越了古代認知的極限。

回到東門大營,馬文修正組織人力將熱氣球遷往北門。

由於熱氣球不具備自助動能和方向控制,只能隨風漂流,因此熱氣球的使用都用纜繩固定於地面,以防止被風吹走。

受到纜繩長度的制約,纜繩越長,重量越大,熱氣球的有效載荷也就越低,升空高度隨之減少。

黃昏時,沈雲卿召集隨軍工匠,著手制造攻城器械。

大軍出征隨行都有工匠,圖紙也是現成的成熟技術,以便攻城拔寨。

由於工程機械的覆雜和生產周期,早於岐軍登陸潮甌第二日,攻城機械的準備就已展開部署,就地伐木,制造構件。

由於黑火藥的出現,挖掘坑道實施地下爆破,乃至地面堆積黑火藥爆破戰術日趨頻繁,傳統投石機也由實心彈丸,向裝藥彈丸、燃燒彈丸、布包裝藥彈丸轉變。

投石機不再作為純進攻性武器,轉而更多扮演防禦武器決策。

相較於攻城,不同型號,不同射程的投石機,固定在城中,對城外展開陣列的敵軍使用燃燒、爆炸類的彈丸,遠比發射實心彈丸打擊城墻,對人員的殺傷力更大。

當然,如果數量夠多,也可以效法成吉思汗,同幾百上千臺投石機,不掄城墻,幹脆把城用石塊給埋了。

岐軍目前使用的投石機型號,經由工部與軒禾書院設計,重新標準化,規範化,不僅性能優異,建造的周期大幅縮短,尺寸和重量在性能相同下,比同類其他投石機小得多,制造更為便捷。

多種型號射程覆蓋一百至八百步,小到杠桿式,大到配重式,杠桿配重式,應有盡有,在火炮完全普及之前,足以填補遠程武器的空白。

入夜,沈雲卿、馬文修二人攜部將前往城北,借由熱氣球和望遠鏡提供的視野,觀察臘婆軍動向。

“啟稟總管,這是熱浮空兵士投書。”

鐘墨俞遞來高空投書,馬文修接過打開細看,不免皺眉:

“嗯?只有一百四五十裏!鐘將軍,兵士沒有看錯?”

“應該沒有,而且吳韜先生就在上面,應該不會有錯。”

“再去確認。”

“是。”

待鐘墨俞退走,馬文修遞來吳滔投書便問:

“吳韜此人學識如何?”

“請馬總管放心,吳滔此人沈穩可靠,不會有錯。”

“此前你我都曾估算,臘婆軍距此當有五六日路程,少說兩百五六十裏路,原何現在變成了一百四五十裏。”

“呵哈哈……”

沈雲卿哈哈大笑,馬文修困惑不解,遂即又問:

“海郡王莫非已瞧出端倪?”

“馬總管聰明一世,卻被眼前的障眼法一葉障目。”

“此話怎講?”

“這人眼所見無不是直來直去,故而吳滔高空所見火影,便是直線。而臘婆地形覆雜,所修道路並非直線,同時為便於修路,需得繞過山岳,總不能把道路修到山上吧。

如此七拐八繞,便是多走了冤枉路。但人眼卻看不到這些彎曲的道路,只能看到直線之外的目標,故而直線看去一百四五十裏,實則可能還有一百多裏彎路路無法被看見。”

“哦……原來如此。”

馬文修不是陸軍將領,陸地作戰經驗較少,海上航行都是直來直往,沒有陸地地形覆雜的阻隔。此外岐軍陸路作戰,也以北方為重心,常年在大平原作戰,缺乏山岳叢林作戰的經驗。

而北方都是大平原地貌,官道、馳道盡可能修直線,若非遇到山岳阻隔,不會刻意繞路。

尤其是草原塞外千裏無阻,若非戰略、戰術迂回,直線距離最短,沒人會去多走彎路。而且抵達目標地域之前,行軍越久,消耗的糧食越多,幾萬人,乃至十幾萬人,多走一天,駐紮對峙的糧食就少一天。

於是主帥們的潛意識中,優先考慮的都是直線,這也是山地叢林戰無法回避的技術風險。

往往看著只有一百五十裏路,也許期間根本沒路可走,只能翻山越嶺,於是一百五十裏路就成了翻過上百座大山,三天的路程變一個月。所以要繞過大山,就只能修盤山路,一百五十裏直線,可能變成三百裏彎彎繞。

貴州、廣西的那些個大山,十公裏直線往往修成一百公裏彎彎繞的大有所在。

少卿,鐘墨俞再次送來吳滔投書,確認還是只有一百四五十裏。

“馬總管大可放心,這一百四五十裏路只多不少,除非臘婆軍涉海而來,或是飛過來,否則五天內難以趕到。”

“嗯,海郡王行事素來周密嚴謹,本將絕得相信。五日之內,戰械可否準備妥當。”

“尚且不能,以今日計,還得十日左右。當然,一臺兩臺的話,五日之內是足夠了。若要全部打造完畢,至少還得十日。”

“呵呵!”馬文修笑意陰冷,繼續又說:“一臺就夠臘婆軍聞風喪膽的。”

“但願如此吧。”

岐軍此行攜帶有大量軍火,可謂是信心十足。

此後三日潮甌風平浪靜,第三日夜,百裏之外的宿營夜火肉眼已能隱隱看見,望遠鏡中更是一覽無遺,第四日開始,有土民頭人入城與趙元聯絡。

“什麽啊,趙禹都到霧林山了。”

“是的左承王殿下。”

“他帶了多少人馬?”

“還不清楚。但右承王殿下已經知道殿下已經投降了天朝軍隊,萬分惱怒。”

“那你冒著被天朝軍隊抓住的危險,進城找本王做什麽?”

“許多部族都希望左承王殿下能與右承王殿下裏應外合,將天朝軍隊趕走。”

“就憑本王手裏的一千弱兵,能趕走天朝的數萬大軍,你們不覺可笑嗎。”

“只要左承王殿下振臂一呼,我等願效死命,與右承王殿下合力,趕走天朝大軍。”

“不用說了,這個條件我是不會答應的。天朝大軍南北同時出兵,趙禹應該擔心擔心自己,而不是我,你走吧。”

“左承王殿下,如果右承王殿下趕走了天朝大軍,對殿下還有殿下的族人都會不利的,我們也會跟著遭殃。”

“那你就一定知道趙禹能戰勝天朝大軍?”

趙元質問道,小頭人信心十足:

“瓦甌城府大人已經派人聯絡了各部,各地的義軍將會很快湧向潮甌,天朝大軍絕不是我們的對手。”

“不要再說了,為了瓦甌的百姓,我不能這麽做,你走吧。”

“可是左承王殿下,你要為自己考慮呀。”

“不必多說,你走吧。”

趙元不為所動,將來人逐走後,關上了屋門,心中覆雜萬分。這時吳應小心說道:

“左承王殿下,既然右承王提前趕到,瓦甌城府也在集結義軍,以天朝大軍現在的實力,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現在與右承王聯手,日後也好向大王交代。”

“你真認為天朝愚蠢到毫無防備嗎?”

“可,畢竟天朝大軍是在我國的土地上,對其十分不利。而且右承王殿下驍勇善戰,如果左護國再率兵趕到,天朝大軍將毫無勝算。”

“天朝真要是軟弱可欺,他們就不會遠涉重洋,在我們的腹地上岸。他們正在抓緊時間整備城池,以天朝的國力和謀略,絕不會做毫無把握的事情,吳大人真以為天朝不如我們嗎。”

“可真要是右承王趕走了天朝大軍,左承王殿下您怎麽辦。”

“大不了逃上天朝的大船逃走便是,只要潮甌城還在,我總會回來的。如果潮甌城化為廢墟,我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吳大人如果擔心後路,也一起走就是了。”

小國寡民的思維和泱泱大國是截然不同的,泱泱大國的鍋碗瓢盆多的就是,打碎了壇壇罐罐,依仗強大的疆域和體量潛力,十幾年二三十年就能恢覆過來,所以打碎了家當還能再有。

而這些個小邦土民,家當就這些,都指望著鍋碗瓢盆吃飯討生活,打碎了就沒了,你給他一百年也恢覆不。

其實不止趙元,其他所有的臘婆權貴都這想法,不同在於趙元現在是族人的反派角色,只要保住了自己地盤的根基,逃到海外,日後總有一天還會回來,而且下次回來興許是強勢回歸。

同理,其他臘婆權貴若是敗在岐帝國手中,若不被誅殺,就會逃亡深山老林,去投靠那些周遭的小邦和部落,利用地利優勢阻擋岐軍的追殺,先喘上一口氣,恢覆一些實力,等著岐帝國快不行了,再卷土重來。

所以趙元根本不擔心自己的未來,他更擔心戰火一起,自己的大本營沒了,無論岐軍取得最終勝利,還是臘婆軍取得最終勝利,自己都沒資本與兩者談戰後待遇。

相較於國內,對岐軍而言,他的價值更大。

當然,站在現代角度,趙元無疑是民族的敗類,但用現代的標準和認知,去衡量一千年前,既不公平,也是耍流氓。

且不說如今的臘婆尚未形成民族認知,其實連國家都算不上。要是按現代邏輯,人類歷史往前推十萬年一百萬年,咋不說要保護環境保護珍稀動物,幹脆不要漁獵種地算了,但是能行嗎,不行!

不同歷史背景下,受到技術、認知、理念、體系的制約,必然有一個時代固有的邏輯和關系準則,用一千年後的標準,去衡量一千年前的背景環境,既行不通,也不可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