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南征(1)
關燈
小
中
大
第290章 南征(1)
待等女帝坐穩龍椅,文武百官王公貴胄背南面北,俯首叩拜,山呼一聲萬歲萬歲萬萬歲……
女帝順理成章的應一聲:
“眾卿平身。”
而後文臣武將齊呼:
“謝陛下。”
早前沈雲卿一直以為,集體叩拜皇帝就跟派電視劇一樣,文武百官應該經過彩排訓練,否則不可能喊的這麽齊整,可仔細一想又覺得扯淡。再怎麽彩排訓練,也得有人喊一二三,或者看指揮棒找準節奏。
上過朝堂才知道,哪是什麽彩排訓練,是有先起頭人先喊一聲萬歲,後邊的“萬歲萬萬歲”是文武百官跟著喊。
如此就解決了無法同步的問題,而且音效還特好,給人以一種高度崇拜的感覺。
其實就是有人開頭起個調調,文武百官跟節奏,沒那麽多的高科技,古人往往比現代人聰明得多。
起頭的這位,或是太師,或是丞相,一般都是文官集團的首領,沒有太師、丞相則由禮部尚書起頭。
待等一眾文臣武將收起禮數,女帝示意歐陽羽說:
“歐陽,宣旨。”
“是。”
歐陽羽取來聖旨,自右相左緩緩展開,逐字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臘婆夷邦犯我天威,屠戮百姓血流成河。朕自即位以來,再三好言相勸,然其賊心不泯,假意與朕修好,實為蓄謀起兵犯境,今荼毒百姓無數,天理難容,著登州刺史馬文修,為水軍總管,領軍討伐臘婆。”
“臣馬文修領旨!”
“著,千牛衛將軍楚硯傑,為禁軍千牛衛先鋒,征討將軍,代替朕親征。”
“末將接旨。”
“著,海郡王沈雲卿為征討使,總覽南洲百夷諸事。”
“臣領旨。”
“望三位愛卿替國討賊,為罹難百姓討還血債,重光國威,欽此……”
“臣等領旨……”
言畢,歐陽羽收起詔書交還女帝說:
“陛下,聖旨宣讀完畢。”
“嗯。”
女帝神色莊嚴肅然,接過聖旨收在手邊,遂即看向殿下滿朝文武,緩緩說:
“朕以寬仁待臘婆,其以暴行待朕,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發天兵討之,便要令周邦知曉,賊寇可,我朝亦可往!”
“陛下聖明……”
所謂“賊寇可,我朝亦可往”,說明白些就是,甭以為你能把事情做絕,我就拉不下臉光腳,逼急了我連本帶利還給你,讓你知道誰是老祖宗。
此番發兵,馬文修為水軍總管,總覽全軍用兵,千牛衛將軍楚硯傑為征討將軍,率禁軍三千,以彰顯皇帝禦率所到之處就是皇帝本人親征,能出動禁軍的戰爭,無不是皇帝高度重視的政治戰爭。
不過讓人納悶的是,沈雲卿自己的“征討使”這頂帽子,到底是幾品。
他思來想去好像沒從官制中找出有“征討使”這麽個官職,倒是有招討使,六品或是五品,負責戰爭時期對地方的軍政監督,權利很大,但是很少置。
因為與大總管、都護權利存在明顯的交叉甚至沖突,而且官階也不夠高,但是手伸的很長,所以多數情況下置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突然冒出個征討使,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是克隆的招討使,換了個名詞。
征討將軍、征討大將軍是有的,一般都是對外出征置征討將軍,征討使不免有些不倫不類,讓人納悶到底是幹什麽。
聖旨上說是讓他負責南洲百夷諸事,但實際情況天高皇帝遠,他做了決斷,要是事後皇帝不同意怎麽辦。
還是說,臘婆就是南洲百夷的刺頭,主要是辦他,讓自己看著辦。這話說的模棱兩可高深莫測的,不免沒有邊界。
緊接著舉行受封,待等拿到官憑和官印,終於知道征討使是正四品官,全權負責與臘婆有關的外交和地方行政。所謂南洲百夷諸事,也就明確了邊界。
但凡是那些幫著臘婆說話幫腔的,甚至敢於出兵充當打手的,你要想辦法修理一下,沒辦法,也要創造條件恫嚇一下,讓他們閉嘴收手。當然,如果有餘力擼一頓,順道占了地方那也好。
但凡是願意幫忙的,你幫著接待一下,至於由此產生的費用和後續問題,你能處理的處理,不能處理的趕緊給朕打報告。
總而言之,就是幹雜活的智力勞動。
結束受封,女帝走下鸞臺,歐陽羽手端木質托盤,托盤之上站著三杯禦酒,給三人壯行:
“我朝國威系此一戰,諸卿勿負朕望,今日為卿壯行,請滿飲此杯。”
話音落下,歐陽羽奉上壯行酒,三人各自取杯,異口同聲道:
“臣等定不辱使命。”
言盡,三人共同舉杯一飲而盡,殿中氣氛為之肅然,女眷不禁黯然落淚。
酒盡,女帝攜百官由皇城東門而出,出神都赴東郊,相送十裏至望君亭。
亭外古道邊,不知淚灑多少。
高若萱抹著眼淚戀戀不舍,邊走邊說:
“表兄,一路保重,早去早回呀。”
“放心,表哥一定平安歸來。”
話音落下,沈母上前來:
“雲卿,娘給你做了幾身衣裳,都在行囊裏,一定要記著穿啊。”
“知道了娘,兒都記著呢。孩兒不在這些日子,少讓爹到處赴宴,吃喝多了對身體不好。”
“嗯,娘都記下了。”
千叮嚀萬囑咐,離別時,斯人已去……
目送大軍遠去,女帝眼角微有濕潤,心中五味雜陳,待等大軍走出十多裏,公孫蕓惠始終面向著東方,掏出了望遠鏡繼續追看著禁軍的背影,心中寄托了無限的期望與抱負,這一刻,帝國的命運截然已經不同。
回城後女帝破例停朝,在雲溪宮招待女眷,敘談家話。
而與此同時,薛伯充與薛仲安夫婦回到官邸,討論起南征之外的部署。
“爹,南疆戰火一起,塞外恐怕未必會繼續風平浪靜,爹此番回同州,孩兒不太放心啊。”
“是啊,忽喇隱患不除,始終是懸在我朝頭上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不過也不必過於擔憂,如今已經非十年前,攻不足,守則有餘。”
“爹難道真放心就靠沈雲卿的幾件新鮮玩意兒,就能改變我朝不利局面?”
“單靠幾件新鮮玩意兒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沒有這幾件東西,就一定無法與忽喇周旋。要說沈雲卿也確實有兩手,我也不得不佩服他。
不過言歸正傳,公主殿下。”
“父親大人有何吩咐。”
“金戔寺與軒禾書院就勞煩公主費心了。”
“父親大人言重了,都是自家的事,這麽說可就見外了。”
“公主殿下莫要小覷了金戔寺與軒禾書院,沈雲卿真正的秘密,就在此二處,絕非輕易所能撼動,公主莫要操之過急,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女兒明白,請父親大人放心。”
“嗯,有公主辦事,為父還是放心的。仲安,孟津縣與二殿下那裏你也要多上心,雖然孟津縣的根在工部與軒禾書院,但不意味著沈雲卿日後不會借由孟津縣自立門戶,若是如此,工部恐怕也只是他的墊腳石。”
“孩兒明白了,不過啟弟那裏,還是玉凝去合適些吧。”
“平日裏都說你精明,今日怎就犯了糊塗。玉凝與二殿下本就姐弟情深,往來若再過於頻密,豈能不惹眾人猜忌。”
“原來如此,孩兒明白了。”
“那就這樣吧,幾日後為父趕回同州,戶部那裏暫且讓他們去,只要不捅破了天,要找死,攔是攔不住的,這艘船早晚要沈,咱們不能明知道是條破船,還給自己增加分量,給他們撐腰,那樣只能沈的更快。”
就在這番談話結束後的當晚,戶部、兵部一如既往忙到深夜,李義清卻沒一如既往的出宮回府,而是去了周啟宮中拜望。
“下官見過二殿下。”
“呵呵,李大人免禮,快請坐。”
“謝殿下。”
李義清收起禮數徑自落座,周啟神色間一團和氣,給人以平易近人的和藹。
“拜托李大人的事,不知可有結果。”
“回二殿下,都已落實,不過,海郡王這麽一走,海郡王府有些收縮,恐怕不會太快。”
“海郡王辦事一向以嚴謹小心著稱,孤能理解。慢一些也無妨,慢一些未必是壞事,不像有些人急功近利,最後害的是自己。”
“是是是,二殿下言之有理,有些人就是只見眼前的蠅頭小利,全然不見日後的金山銀山,還是徐圖的好。”
“是啊,慢工出細活嘛。”周啟附和了一聲,下刻話鋒一轉繼續又說:“最近內宮已經放出消息,這船禁和海禁已有松動,海郡王新造的三千石大船將是開禁重點,海郡王此番出征,名為征討臘婆獻計獻策,實為是為開禁在臘婆開疆拓土,為日後出海打個根基,不知道兩江的商人可有這等打算?”
“嘶,這個……二殿下有所不知,這漕運船幫雖然勢力龐雜,但卻不是數年十數年所能成,非得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各成勢力,要想擠入極為困難。而且船幫依附於商幫財閥勢力,單靠一個財閥恐怕不行。”
“誒,有勢力現在看著兵強馬壯盛極一時,難保哪日一夜雕敝作鳥獸散也未可知。但是這船,眼下可不是誰都能造,至少未來五年、十年,朝廷所造新式寶船有一艘算一艘,只少不多。
這有船才能跑貨,誰先占了水路,誰能做大,可要是被別人占了先手,日後可就只能被別人壓著翻不了身,李大人,這個道理你可明白?”
“呃……下官不太明白。”
李義清倒是實話實說,周啟毫無責備之意,反而說:
“李大人如今是當局者迷,不明白那是自然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大人只要遵照孤的意思去辦,一定不會吃虧。時間還有的是,李大人不妨回去後找人仔細合計合計,興許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
“多謝殿下指點,下官一定仔細領會,那下官告辭了。”
“嗯,李大人慢走。”
這一幕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止發生在李義清一人身上,就仿佛是風過無痕,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待等女帝坐穩龍椅,文武百官王公貴胄背南面北,俯首叩拜,山呼一聲萬歲萬歲萬萬歲……
女帝順理成章的應一聲:
“眾卿平身。”
而後文臣武將齊呼:
“謝陛下。”
早前沈雲卿一直以為,集體叩拜皇帝就跟派電視劇一樣,文武百官應該經過彩排訓練,否則不可能喊的這麽齊整,可仔細一想又覺得扯淡。再怎麽彩排訓練,也得有人喊一二三,或者看指揮棒找準節奏。
上過朝堂才知道,哪是什麽彩排訓練,是有先起頭人先喊一聲萬歲,後邊的“萬歲萬萬歲”是文武百官跟著喊。
如此就解決了無法同步的問題,而且音效還特好,給人以一種高度崇拜的感覺。
其實就是有人開頭起個調調,文武百官跟節奏,沒那麽多的高科技,古人往往比現代人聰明得多。
起頭的這位,或是太師,或是丞相,一般都是文官集團的首領,沒有太師、丞相則由禮部尚書起頭。
待等一眾文臣武將收起禮數,女帝示意歐陽羽說:
“歐陽,宣旨。”
“是。”
歐陽羽取來聖旨,自右相左緩緩展開,逐字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臘婆夷邦犯我天威,屠戮百姓血流成河。朕自即位以來,再三好言相勸,然其賊心不泯,假意與朕修好,實為蓄謀起兵犯境,今荼毒百姓無數,天理難容,著登州刺史馬文修,為水軍總管,領軍討伐臘婆。”
“臣馬文修領旨!”
“著,千牛衛將軍楚硯傑,為禁軍千牛衛先鋒,征討將軍,代替朕親征。”
“末將接旨。”
“著,海郡王沈雲卿為征討使,總覽南洲百夷諸事。”
“臣領旨。”
“望三位愛卿替國討賊,為罹難百姓討還血債,重光國威,欽此……”
“臣等領旨……”
言畢,歐陽羽收起詔書交還女帝說:
“陛下,聖旨宣讀完畢。”
“嗯。”
女帝神色莊嚴肅然,接過聖旨收在手邊,遂即看向殿下滿朝文武,緩緩說:
“朕以寬仁待臘婆,其以暴行待朕,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發天兵討之,便要令周邦知曉,賊寇可,我朝亦可往!”
“陛下聖明……”
所謂“賊寇可,我朝亦可往”,說明白些就是,甭以為你能把事情做絕,我就拉不下臉光腳,逼急了我連本帶利還給你,讓你知道誰是老祖宗。
此番發兵,馬文修為水軍總管,總覽全軍用兵,千牛衛將軍楚硯傑為征討將軍,率禁軍三千,以彰顯皇帝禦率所到之處就是皇帝本人親征,能出動禁軍的戰爭,無不是皇帝高度重視的政治戰爭。
不過讓人納悶的是,沈雲卿自己的“征討使”這頂帽子,到底是幾品。
他思來想去好像沒從官制中找出有“征討使”這麽個官職,倒是有招討使,六品或是五品,負責戰爭時期對地方的軍政監督,權利很大,但是很少置。
因為與大總管、都護權利存在明顯的交叉甚至沖突,而且官階也不夠高,但是手伸的很長,所以多數情況下置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突然冒出個征討使,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是克隆的招討使,換了個名詞。
征討將軍、征討大將軍是有的,一般都是對外出征置征討將軍,征討使不免有些不倫不類,讓人納悶到底是幹什麽。
聖旨上說是讓他負責南洲百夷諸事,但實際情況天高皇帝遠,他做了決斷,要是事後皇帝不同意怎麽辦。
還是說,臘婆就是南洲百夷的刺頭,主要是辦他,讓自己看著辦。這話說的模棱兩可高深莫測的,不免沒有邊界。
緊接著舉行受封,待等拿到官憑和官印,終於知道征討使是正四品官,全權負責與臘婆有關的外交和地方行政。所謂南洲百夷諸事,也就明確了邊界。
但凡是那些幫著臘婆說話幫腔的,甚至敢於出兵充當打手的,你要想辦法修理一下,沒辦法,也要創造條件恫嚇一下,讓他們閉嘴收手。當然,如果有餘力擼一頓,順道占了地方那也好。
但凡是願意幫忙的,你幫著接待一下,至於由此產生的費用和後續問題,你能處理的處理,不能處理的趕緊給朕打報告。
總而言之,就是幹雜活的智力勞動。
結束受封,女帝走下鸞臺,歐陽羽手端木質托盤,托盤之上站著三杯禦酒,給三人壯行:
“我朝國威系此一戰,諸卿勿負朕望,今日為卿壯行,請滿飲此杯。”
話音落下,歐陽羽奉上壯行酒,三人各自取杯,異口同聲道:
“臣等定不辱使命。”
言盡,三人共同舉杯一飲而盡,殿中氣氛為之肅然,女眷不禁黯然落淚。
酒盡,女帝攜百官由皇城東門而出,出神都赴東郊,相送十裏至望君亭。
亭外古道邊,不知淚灑多少。
高若萱抹著眼淚戀戀不舍,邊走邊說:
“表兄,一路保重,早去早回呀。”
“放心,表哥一定平安歸來。”
話音落下,沈母上前來:
“雲卿,娘給你做了幾身衣裳,都在行囊裏,一定要記著穿啊。”
“知道了娘,兒都記著呢。孩兒不在這些日子,少讓爹到處赴宴,吃喝多了對身體不好。”
“嗯,娘都記下了。”
千叮嚀萬囑咐,離別時,斯人已去……
目送大軍遠去,女帝眼角微有濕潤,心中五味雜陳,待等大軍走出十多裏,公孫蕓惠始終面向著東方,掏出了望遠鏡繼續追看著禁軍的背影,心中寄托了無限的期望與抱負,這一刻,帝國的命運截然已經不同。
回城後女帝破例停朝,在雲溪宮招待女眷,敘談家話。
而與此同時,薛伯充與薛仲安夫婦回到官邸,討論起南征之外的部署。
“爹,南疆戰火一起,塞外恐怕未必會繼續風平浪靜,爹此番回同州,孩兒不太放心啊。”
“是啊,忽喇隱患不除,始終是懸在我朝頭上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不過也不必過於擔憂,如今已經非十年前,攻不足,守則有餘。”
“爹難道真放心就靠沈雲卿的幾件新鮮玩意兒,就能改變我朝不利局面?”
“單靠幾件新鮮玩意兒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沒有這幾件東西,就一定無法與忽喇周旋。要說沈雲卿也確實有兩手,我也不得不佩服他。
不過言歸正傳,公主殿下。”
“父親大人有何吩咐。”
“金戔寺與軒禾書院就勞煩公主費心了。”
“父親大人言重了,都是自家的事,這麽說可就見外了。”
“公主殿下莫要小覷了金戔寺與軒禾書院,沈雲卿真正的秘密,就在此二處,絕非輕易所能撼動,公主莫要操之過急,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女兒明白,請父親大人放心。”
“嗯,有公主辦事,為父還是放心的。仲安,孟津縣與二殿下那裏你也要多上心,雖然孟津縣的根在工部與軒禾書院,但不意味著沈雲卿日後不會借由孟津縣自立門戶,若是如此,工部恐怕也只是他的墊腳石。”
“孩兒明白了,不過啟弟那裏,還是玉凝去合適些吧。”
“平日裏都說你精明,今日怎就犯了糊塗。玉凝與二殿下本就姐弟情深,往來若再過於頻密,豈能不惹眾人猜忌。”
“原來如此,孩兒明白了。”
“那就這樣吧,幾日後為父趕回同州,戶部那裏暫且讓他們去,只要不捅破了天,要找死,攔是攔不住的,這艘船早晚要沈,咱們不能明知道是條破船,還給自己增加分量,給他們撐腰,那樣只能沈的更快。”
就在這番談話結束後的當晚,戶部、兵部一如既往忙到深夜,李義清卻沒一如既往的出宮回府,而是去了周啟宮中拜望。
“下官見過二殿下。”
“呵呵,李大人免禮,快請坐。”
“謝殿下。”
李義清收起禮數徑自落座,周啟神色間一團和氣,給人以平易近人的和藹。
“拜托李大人的事,不知可有結果。”
“回二殿下,都已落實,不過,海郡王這麽一走,海郡王府有些收縮,恐怕不會太快。”
“海郡王辦事一向以嚴謹小心著稱,孤能理解。慢一些也無妨,慢一些未必是壞事,不像有些人急功近利,最後害的是自己。”
“是是是,二殿下言之有理,有些人就是只見眼前的蠅頭小利,全然不見日後的金山銀山,還是徐圖的好。”
“是啊,慢工出細活嘛。”周啟附和了一聲,下刻話鋒一轉繼續又說:“最近內宮已經放出消息,這船禁和海禁已有松動,海郡王新造的三千石大船將是開禁重點,海郡王此番出征,名為征討臘婆獻計獻策,實為是為開禁在臘婆開疆拓土,為日後出海打個根基,不知道兩江的商人可有這等打算?”
“嘶,這個……二殿下有所不知,這漕運船幫雖然勢力龐雜,但卻不是數年十數年所能成,非得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各成勢力,要想擠入極為困難。而且船幫依附於商幫財閥勢力,單靠一個財閥恐怕不行。”
“誒,有勢力現在看著兵強馬壯盛極一時,難保哪日一夜雕敝作鳥獸散也未可知。但是這船,眼下可不是誰都能造,至少未來五年、十年,朝廷所造新式寶船有一艘算一艘,只少不多。
這有船才能跑貨,誰先占了水路,誰能做大,可要是被別人占了先手,日後可就只能被別人壓著翻不了身,李大人,這個道理你可明白?”
“呃……下官不太明白。”
李義清倒是實話實說,周啟毫無責備之意,反而說:
“李大人如今是當局者迷,不明白那是自然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大人只要遵照孤的意思去辦,一定不會吃虧。時間還有的是,李大人不妨回去後找人仔細合計合計,興許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
“多謝殿下指點,下官一定仔細領會,那下官告辭了。”
“嗯,李大人慢走。”
這一幕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止發生在李義清一人身上,就仿佛是風過無痕,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