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87章烽火南疆(11)

關燈
第287章 烽火南疆(11)

散朝後,沈雲卿馬不停蹄出宮前往懷王府上,人家昨天又送禮,又誠心合夥做生意,你不給點反饋消息不僅是失禮,而且還得罪人,給人一副得志小人的嘴臉。

“爹,沈雲卿果然來了。”

“呵呵,昨晚一夜沒睡,他是不來不行,走吧,會會他去。”

公孫行料定段瑩玉收了那兩塊翡翠玉雕一定心安理得,但沈雲卿一定睡不著覺,今日必定前來。

少時片刻,父子二人來到中庭前堂,沈雲卿正在用茶,見公孫行父子而至,忙是放下茶盞起身上前略施小禮:

“沈某不請自來討擾了懷王,還望懷王殿下見諒。”

“呵呵,哪裏哪裏,海郡王大駕光臨,本王有失遠迎,海郡王請坐。”

“懷王請。”

二人略致寒暄,三人徑自落座。

待等落座,沈雲卿先是說:

“昨日懷王殿下與小王爺登門拜訪,沈某忙於公務未曾親迎,今日特此前來,略備一點薄利不成敬意。”

言畢,沈雲卿示意隨從遞上錦盒,懷王倒是沒有拒絕,邊示意下人接過禮物,一邊悅色說道:

“哈哈,海郡王客氣啦。”

“哪裏,昨日小王爺相送兩塊翡翠玉雕價值連城,沈某代岳母大人謝過懷王殿下,略備小禮也是應該的。

關於殿下昨日與家父所談之事,沈某也不瞞懷王,海郡王府在孟津縣的產業生意眼下尚不足以大量生產,故而僅夠供應神都與京畿南道,再遠恐怕難以應付,還望懷王殿下明鑒。”

“無妨嘛,本王可以等,一年兩年也無妨。不過有件事,海郡王能否給本王一個準信。”

“懷王請說。”

“此番新造的三千石海船,何時能夠大量制造。”

“懷王要三千石的海船?”

“本王也不瞞海郡王,此番陛下征調民間近海船只,需得本王親自出面,你也知道,漕運海運乃沿海諸道之本,無水路則不興邦。

此番大量征調近海民船,不知幾時能還,如若長此以往,勢必招致民間怨言,故而得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本王思來想去,若是能讓民間購買更大更好海船,價錢上還能便宜一些,興許能平抑民間的怨言,對朝廷征調民船也頗為有利。”

聽到這裏,沈雲卿終於明白公孫行究竟打的什麽算盤。其實買三千石的新式海船還不是重點,重點是便宜,其次才是貨運量大。

由於朝廷常年禁海,民間幾乎沒有可以遠洋的大船,只有近海沿岸航行的海船,載重較大的也不過千石,多數只有六七百石甚至三四百石,幾乎鮮有一千五百石的近海民。

而遠海船在新式三千石船出來之前造價昂貴,即便對民間開放購買,民間購置的能力也較為有限,所以又制約了民間購買大船,更新船只的積極性。

現在新造三千石大船,不僅運量大,用料省,價格還便宜,雖然眼下還沒有公開宣布要開海禁,但女帝默許沈雲卿制造新式大船,顯然不可能為了玩兒,而是日後另有目的。

公孫行政治嗅覺敏銳,敏銳察覺到日後可能向民間開放大型遠洋船只,以鼓勵貿易和經濟流轉。

由於價格大幅降低,性能全面提升,三千石大船的性價比比以往高的多,待等規模生產,幾乎是化一艘兩千石大船的錢,購買兩艘兩千石船的運力,還少用人。

民間這些船幫和漕運,靠的就是薄利多銷,走貨價位不可能太高,因此船越大,越多,利潤越高,反之越少。

由於朝廷嚴禁向民間開放大船,致使船幫規模只能以數量擴張,無法以質量擴張,導致船幫利潤越來越低,最後被地方財閥兼並,或者發展成蔡生廉這樣水路通吃的財霸。

因此許多財閥都有自己的船幫運力,受制於船只運量,只能用數量彌補。

現在三千石新船有望開禁,一艘頂此前五六艘,而價格還能承受,同時朝廷征調近海船只,對船幫漕運帶來的沖擊不可謂不大,懷王又是這些財閥的座主,女帝讓其出面,顯然是得罪人的差事。

要想平息下邊的壓力,只有拿政策滿足財閥的胃口,開船禁顯然是所有財閥樂見的結果。

而且三千石新船仍在建造初期,規模再怎麽擴張也是有限的,這意味著誰先拿到船,誰先把物流搞上去,誰能占領經濟主動權,這一點但凡是業內都清楚。

漕運的效率要比陸路運輸高得多,在產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誰運得多效率高,誰的成本低銷售更快,資金回籠也更快。

因此如果懷王的訂單持續五年十年,那戶部那邊就沒船可訂,除非戶部自己搞配套。

如此一來,明面上懷王短時內是吃虧的,但是熬過三年後,這幾年吃的虧,一年就能補回來。

想通這一層,沈雲卿實在找不出回絕懷王的理由。

首先這是他與懷王第一次談合作,無論站在什麽立場,他都不想得罪公孫行,與其得罪公孫行,不如與之打成一片,拉攏和利用兼濟,所以不能拒絕

其次,也沒有拒絕的道理,送上門的生意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其三,此番臘婆找死,也非全無好處,至少讓上至女帝,下至文武百官,意識到海權和海軍建設的重要性,而管靠朝廷自己,要維持偌大的船舶制造業是行不通的,向民間開放勢在必行,利用民間資本回哺朝廷造船業,形成良性經濟循環,開禁只是時間問題。

同時日後兼並臘婆,南下出海通道打通,需要大量船只提供運力,以保障兼並臘婆後最初幾年的物資輸入,光靠嶺南陸路運輸根本不切實際,而船太小不僅難抵風浪,運力太少,完全由朝廷負擔,經濟不劃算。開放民間以貿易形式運作,官民雙管齊下,效果要好得多。

最後,這麽大筆生意送上門,哪有不賺錢的道理,即便壓價再低,這種千噸排水量的船只今後很長一段時時間都是航運的主力,隨著日後生產力急速攀升,以岐帝國的體量,需求量論萬艘計,這麽大的產量,所能帶動的經濟效應和收益是難以估量的。

屆時只需加以引導和政策輔助,形成制度化體系化,一支藏兵於民的民間物流力量,將成為岐帝國對內對外用兵的堅實保障,遠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

懷王考慮的也許是自己的利益,但卻契合了背後的戰略布局,僅此一點,根本沒有拒絕的必要。

想到此處,沈雲卿徐徐說道:

“關於新式寶船,沈某自然樂於廣賣民間,但眼下禁船令持續兩百餘年,仍需要陛下首肯,解除禁船令,方能向民間出售。此外新式寶船眼下尚且處於效驗階段,待等效驗順利完成,糾正寶船弊端與不足,方能開始興建,還請懷王殿下能夠見諒。”

得沈雲卿松口,公孫行頗為滿意,他說:

“海郡王果然是爽快人,開禁船之事自有本王與陛下去說,寶船還望盡快定型,海郡王意下如何。”

“沈某樂見其成,定當盡快完成定型。”

岐帝國的海禁令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禁船令,第二部分是禁海令,始於兩百三十多年前。

當年造船技術遠沒今天發達,別說三千石船,兩千石船都很少,海上貿易也不發達,所以遠洋的需求很少,民間擅自出海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沒船,根本出不了遠海。

但隨著海上貿易的頻繁增加,曾出現過一段時期的出海熱潮,持續了的二十多年,大量沿海民眾爭相出海,或是跟隨外商船只,或是購買海船。

老百姓成批出海,導致嶺南、東嶺道沿海人口大幅減少,而定居嶺南廣州的外商和昆侖奴集聚暴增,致使廣州等沿海港口的外籍商人和外國人比本地人還多,還發生了廣縣慘案事件。

由於外國人長期駐留,導致外國人比本地人,同時嶺南的開發度低,人口本就少,形成土地是你的,但是人口基礎群眾卻不是你的,而這些個外商中並不是都是好鳥,也有一些在國內混得不得志的政治頭目被放逐或是逃亡。

結果到了廣東就發現,嘿,這地方好啊,天朝土著人真少,為啥不占了呢。

於是在這些個外商眼裏,嶺南就成了無主之地,有個吉思馬因的中東商人蓄謀已久,挑唆外商矛盾,並從海外積極運兵,制造了廣縣慘案,屠殺岐民三萬餘人,皇帝震怒之下,發兵清繳,也殺了三萬多人,並由此傳導至中東,引發長期的貿易滯漲。

所以船禁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加快嶺南、東嶺開發,積蓄人口,同時防止再發廣縣慘案。

後來得益於海上貿易繁榮,人口增加,技術進步,以及中東政變,“國際局勢”的改善,戶部開始經營起海上貿易,於是又出臺了禁船令,限制民間與戶部爭利,其實是打擊當時吏部集團為首的民間資本,從海外獲得利益,而撬動國內政局。

岐帝國的海禁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並非傳統的閉關鎖國,而且也沒有閉關鎖國,官方形勢的出海貿易仍持續了兩百多年,當初是為了應對形勢出臺的養民政策,發展到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意義。

廣東、福建兩省,除了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仍然稀少,開海禁允許民間出海,無疑再度削弱當地人口基數,因此再開海禁,應優先兩江、河南、京畿、關中四道精華之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