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67章孟津行(9)

關燈
第267章 孟津行(9)

望遠鏡、熱氣球引發的熱議在兵部主導下,迅速引向軍事層面,女帝趁熱打鐵,召集武官在城樓偏殿,商討用兵方略。

此前茶樓中,沈雲卿事先已經闡明望遠鏡、熱氣球可能帶來的戰略、戰術優勢,討論中女帝滔滔不絕,頗有些運籌帷幄的雄才大略,其實都是照貓畫虎,充充門面裝的很懂。

女帝心知自己幾斤幾兩,讓她指揮千軍萬馬,那是不切實際的。滔滔不絕的目的,無非是在向武官們傳達一個信息,朕也是懂軍事的,當年七王之亂不是打贏了嗎,望遠鏡、熱氣球帶來的軍事變革,朕也非常清楚,你們甭想蒙朕。

“範尚書,此番對蜀用兵,當檢驗熱浮空與遠目境,為全軍積累經驗,不可全然仰賴此二物,以免耽誤軍機。”

“陛下明英。”

範勇附和道,女帝繼續又說:

“對蜀用兵準備的如何,何時可以用兵?”

“啟稟陛下,舒飛雄此時應該已經抵達鳳州,李文寶應這幾日應該也到兩湖,輜重轉運與民夫征集三月下旬到位,若無意外,可在四月對蜀用兵。”

範勇話音方落,薛伯充徑自插話說:

“陛下,攻蜀難,攻下蜀地之後如何善後恐怕才是罪棘手問題,不知陛下可與戶部、吏部、禮部、工部商議與否。”

“此事朕與戶部、吏部、禮部各有商議,由於國庫仍然吃驚,戶部錢糧只夠用兵,難以負擔蜀中賑濟,故而平賊之後,將由金戔寺全力承擔。”

“金戔寺!”

薛伯充故作詫異,他多此一問並非心血來潮,是已經想到沈雲卿這次放這麽大的衛星,搏女帝歡心,顯然不可能無的放矢,一定要牟利。

而放眼全國,唯一的缺只有巴蜀,但是思來想去難以知曉沈雲卿到底能從殘地巴蜀撈到什麽油水,有鑒於戰後蜀地官吏任命成棘手問題,而戶部不想撿這個爛攤子,薛伯充轉念一想,沈雲卿定有圖謀,介入巴蜀並非沒有可能,遂是試探一番,不想正中猜測。

迅速一番思釀,薛伯充繼續又說:

“陛下,金戔寺代戶部行使財權恐怕不妥吧。”

“朕考慮此番委以戶部置觀察使,委工部節度使,司農寺委別駕、長史,其餘有諸部舉薦,金戔寺只涉錢糧,其餘依然照舊,薛將軍以為如何?”

“陛下調度有方,用才得當,臣附議。”

在戶部已經明確拒絕,而薛伯充識破女帝用意後,女帝用觀察使堵他嘴,薛伯充只能附議只能讓步。

這“觀察使”和別駕都是虛職,有官銜有官位,但是沒實權。

眼下各道各州均不置觀察使和別駕,即便置,也是富裕州縣置別駕,用以養老和供奉有功將臣,性質與散官已經相當,唯獨不同在於是現任編制,隨時可以激活其職權。

女帝突然大量啟用別駕,並委任司農寺舉薦官吏,表面上是為了戰後恢覆農業生產,當然,也是主要目的,但私下的動機是以戰爭為切入點,在巴蜀實驗新田制,為金戔寺貸款出資提供抓手,同時分司戶職權,削弱戶部戰後牟利的基礎。

司農寺是負責農業技術、糧食生產、家畜養殖、磨面、栽培、倉儲、園林、皇室園藝的獨立官僚機構,與工部、戶部有職能交叉,如農具改良、稅收更變、產能評估等等,相當於現代農的業部。

沈雲卿與司農寺打交道並不多,多數情況下通過工部與司農寺打交道,司農寺的多數官吏可以用神龍見首不見尾來形容,因為常年出差,尤其是農閑、農忙時間,大都跑在田間地頭,也是朝堂少數幾個不需要按點上朝的部門。

寧陽出現高產種後,第一時間過問的也是戶部和工部,司農寺反應較為遲鈍。

由於司農寺不是財政消耗大戶,職能方面長期受到工部、戶部影響,職能很弱,沒錢沒權,倒是有受罪的份。

所以司農寺的地位不是很高,縱然寺卿是從三品大員,列屬九卿之一,自古從屬上卿之列,實際隨著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技術的相對發展,司農的地位實際在貶值。

只有王朝青黃不接,吃了今天沒明天的時候,皇帝們才會突然想起還有司農。

此番大量提拔司農寺,既有現實需求,更深層次的問題仍在巴蜀這塊白地,將納入女帝勢力範圍,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女帝依仗的自留地。

做好了,可以是她的豐功偉績,做壞了,是反王周照寧作孽太甚,朕盡力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短平快朕要得,後果朕不想承擔,所以還是有操盤經理好啊,出了事咱把手一甩,您看著辦。

於是在女帝引導下,原本應該是用兵軍機的方略短會,漸變成善後官吏任命的禦前會議,再一次成功的完成了政治格局的劃分和部署。

由於戶部的短視和唯利是圖,薛伯充漸漸發現自從與女帝結盟以來,他的勢力正在被削弱,或者說,是戶部這個倉鼠壞了他這鍋粥。

可要是這麽想,與戶部翻臉,似乎又中了女帝下懷,現在的薛伯充,如果沒了戶部,也許就不夠分量了。

由於準備充足,禦前會議進行順利,會議即將結束之際,縣令蕭溫玉入室稟報歐陽羽,歐陽羽旋即上前稟告女帝:

“啟稟陛下,萊州的新式寶船到了。”

“哦,真是好事成雙啊。”女帝龍顏大悅,旋即又與眾人道:“諸位愛卿,我朝新造寶船抵達岸邊,隨朕同往一觀。”

“臣等領旨。”

眾人附和,女帝起身離座,走出城樓來到女墻後,再度掏出八倍望遠鏡了望碼頭方向,清晰可見數裏外大船靠岸,不過女帝仍舊少些見識,其他文武官員看著看著心裏頓時有些古怪,那範勇就納悶兒了。

“這船……怎生的如此怪異!”

武衛忠也說:

“是啊,前帆為何奇形怪狀。”

此時女帝聽出苗頭,遂即問道沈雲卿:

“海郡王,此船為何如此模樣啊?”

“回陛下,既是新式寶船,自然有些不同,容臣細稟。”

文武百官覺得新船長得怪,其實沈雲卿自己也覺得別扭。

這艘三千石的新式寶船,共計三根桅桿,前桅、中桅采用西式軟帆,後桅采用中式硬帆,船首安裝一根七十五°斜桅,安裝西式軟帆,所以乍看之下頗有一種違和感。

首先,多數官員沒見過西式軟帆,當然廣州除外,因為廣州有阿拉伯商船,采用的是軟帆。

其次是中西結合,有些格格不入,怎麽看怎麽礙眼。

最後,船首位置安裝斜桅,也是西式風帆船的結構,中式船歷來沒有,所以這艘三桅桿船,其實有四桅。

之所以采用中西結合,很大程度上是軟帆和硬帆的局限性太大,各有千秋。

軟帆的優點是兜風面大,可以橫向不斷擴容,只要桅桿吃得住,理論上可以不斷增加面積,而硬帆卻不能。

但是軟帆有兩個技術上無法解決的弊端。

首先是風面固定,無法選擇兜風方向,方向和操縱性差,只能依賴於船舵,而海上多數時候都不是順風,碰上逆流、逆風,船只每小時航行速度只有一兩節,軟帆的局限性很大。

其二是操縱覆雜,需要大量人員,占用配置,一旦水手大量死亡,船只將很難繼續在變幻莫測的大洋上航行。

以上兩點,即便是在近現代,若非自動化智能化,仍然無法克服,而軟帆的缺點,恰是硬帆的優點。

硬帆除垂直與船甲板外,幾乎可以任意改變兜風面,引導風勢鼓吹風帆,方向操縱性強,即便喪失船舵系統,仍能借助硬帆和風力轉向,同時操縱簡單,可以使用手搖結構升降硬帆。

缺點是硬帆沈重,需要力氣,但機械設計進步後,能以手搖或交車結構代替,甚至電動升降系統。

同時硬帆的面積固定,無法在航行中改變,只能依靠升降硬帆控制面積。而且風帆幾何結構組合型差,沒有軟帆三角帆、四角帆的便利性。

以上種種難以從技術層面根本解決,有鑒於此,沈雲卿建造新式寶船之初,反覆計算論證,兼顧實用和東方技術特點,最終選定前、中桅用軟帆,後桅用硬帆組合。

硬帆在後,有利於引導風勢,對多數方向的來風都能加以引導,送進前帆,有利於海上高機動航行。

同時對傳統中式帆船寬大船首設計進行改動,使之接近於水滴輪廓,以便於減小水面和風中阻力。

傳統中式帆船船首都較為寬大,好處是可以加固船體,同時利用水流沖擊船首寬大橫面,提高阻浪和浮力,穩定船只兩舷重心,由於中式船只平底居多,因此空載情況下吃水淺,技術上的路徑導致只能加寬船首。

而且寬大船首帶來另一個好處,船體可以往橫向擴張,由於船首寬大,同時也帶來船尾寬大,導致除龍骨外,船舷兩側結構有加固作用,等同於有龍骨的作用,因此船只可往橫向加寬,當船只橫向長度足夠寬大,就會出現另一種技術,雙縱列桅桿。

如果以前只能裝單縱列五根桅桿,現在可以裝雙列五根,就是十根,船只的兜風面成倍增加,載重量和容積率也迅速攀升,不過此種大船建造難度實在太大,接近與木質結構所能承載的力學性能。

而西式船只船底截面多為錐形,好處是吃水深,穩定中心,同時有利於減少水流阻力,實際當中由於軟帆的無法變向和兜風面積增大,西式風帆船張帆後重心晃的比中式船厲害,因為風帆面積太大,風一吹就容易形成高空渦流,所以進一步要求吃水更深。

當然,既然中西結合的結晶這麽好,西方當年這麽先進,咋沒整出來呢,就你沈雲卿聰明?

其實不然,硬帆的技術障礙決定了只能產自中國,硬帆由於是整體式帆,重量很大,其次采用特殊的面料經過桐油浸泡,甚至大量采用皮革增加強度,導致重量太大。

風帆重量劇增,首先對船員體力要求迅速增加,其次對帆骨的承載力要求更高,傳統的木料首先無法承受重量,尤其是大風大浪中承受不了,同時原木太沈,根本升不起來,所以只能大量采用毛竹。

毛竹具備極強的韌性,是帆骨的不二之選。歐洲沒有毛竹,在當時技術環境下,搞不出大型硬帆是必然的,只能走組合風帆技術路徑。

至於中國為啥沒搞出中西結合產物,原因大家都明白,此處不做贅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