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打後勤(1)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1章 打後勤(1)
相較於西南局勢,沈雲卿更擔心臘婆國。
周啟、周晟二人傾向於安撫周照寧與雲藏王朝,作為朝廷西南屏障,為朝廷騰出戰略騰挪的時間,應對威脅更大的忽喇和肅汝。
同時周照寧好歹是王室宗親,自己的叔叔,當此外敵入侵,情理倫理上出兵討伐都說不過去。但問題就在,女帝心裏沒這個負擔,因為姓周的都不是她的手足。
而且如今國力日豐,女帝的權力欲膨脹,最近一直琢磨著要幹一樁足以證明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打忽喇和肅汝難度太大,所以只有周照寧這條死狗正合適。
但沈雲卿卻擔心臘婆趁著中南半島局勢混亂,岐帝國重心在北,陷入戰爭泥潭的窗口上,鋌而走險,手捋老虎胡須。
眼下中南半島是驃國、涅佛羅、臘婆三足鼎立,三國之間的叢林地帶也就是今天緬甸以東,泰國以北,越南、柬埔寨以西的老撾廣大熱帶叢林區,聚居有大量少數分散民族,但是沒有形成民族主體和邦國,甚至連外藩都算不上。
確切的說,這片無主之地的少數民族主要還是早期苗、壯、白、彜等少數民族外遷,如岐帝國能團結境內少數民族,南下中南半島問題不是很大,能迅速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支持。
但就眼下而言,這片熱帶原始雨林把臘婆、驃國、涅佛羅三大邦國一分為三,尤其是臘婆和驃國不相接壤,臘婆在攻打涅佛羅後擴張程度暫不得而知,但是其全面軍事勝利必然帶來兩個直接結果。
其一是軍力的膨脹,為了戰爭,其勢必要全面動員,尤其是農耕社會,在國力體量相當情況下,每一次戰爭都是在賭國運,勢必是全面戰爭。因此戰爭結束至今不到一年,膨脹的軍力不可能這麽快裁軍。
其二,戰爭勝利催生主戰派和軍人集團,在缺乏信息渠道,同時岐帝國在南方邊境駐兵較少,極易讓臘婆主戰勢力沖昏頭腦,對岐帝國進行軍事冒險。
尤其是驃國在攻入雲滇,其本質是攻入了岐帝國本土,如岐帝國與反王周照寧短時內未能做出有效反應,無異於是對驃國示弱,將再一次助長臘婆野心。
而且交趾地區早非蠻荒之地,歷代王朝接力開發,漸成富庶之隅,遠比臘婆富庶的多,基礎設施也更好,但是人口相對少得多,如此一塊嘴邊肥肉,臘婆沒有不鋌而走險鯨吞的理由。
不如趁著軍威正盛,岐帝國無力南顧之際鋌而走險。
而由於叢林戰的局限性,岐帝國一旦丟了交趾這塊前進基地,將很難再從境內大舉用兵交趾,如大舉用兵,在當下技術條件下,將長期陷入戰爭泥潭。
與二周聊了許久,中途來人叫走了周啟,待其走後,沈雲卿問道周晟:
“周啟來此只為發兵一事?”
“不是,二哥來時尚不知驃國與阿達瓦提法犯邊一事,是來商議今年互市,後來突聞驃國犯入雲滇,故而改說了此事。”
“北方這幾年雖然有所好轉,但木可烈汗每況愈下,恐怕也就在這一兩年時日,木可烈汗一死,忽喇局勢未必能有好轉,此時用兵西南,恐非好事,國事依然堪憂啊。”
“但比之十年前,已大為好轉,或許可以一戰。”
“但願吧。”
周啟、周晟二人雖然反對用兵西南,但對大局仍然樂觀,但是這是戰略上的考量。
現代軍事有句至理名言,叫“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戰爭是一整套體系,後勤是打贏一切戰爭的根本保障,無論打忽喇、肅汝,還是收覆西南,打很容易,但是打下來,需要維穩和安撫的錢糧,比戰爭本身的消耗更大,如果沒打下來,投入的資源全都白搭。
與周晟又談了片刻,沈雲卿離開雲朔苑,前往章臺工部去找林毅賢、張祥。
章臺是六部和諸司、諸局在宮中集中辦事場所,以便於各部架構的協調調度。
用兵一事與工部關系不大,雖然涉冶鐵和兵器生產,但仍是兵部與兵部協調產能,無法左右整個大局。但自從四輪載車改進後,工部後勤保障的作用日益凸顯。
無論商業活動還是軍事活動,根本仍在於物流保障,物流通過率越高,物資輸送量越大。
西域收覆一戰,拖垮了財政的不是前線沖殺的那四萬精銳之師,而是後勤的一百二十萬民夫和全國各地幾十萬匹馬,還有甘肅以西到中亞這段沒有馳道的幾千公裏路,只能靠畜力、和人力運輸,九成的費用都消耗在路上。
岐帝國的兩輪板車,載重是兩石五鬥,約合四百二十五公斤左右。考慮到車夫、雜物等,充其量只能裝三百七八十公斤,看著還算可觀,但是路途一長,其實根本不夠。
有鑒於此,兩年前開始,沈雲卿開辦車場,設計制造四輪載車,使之運力達到七石,仍只要一匹健馬牽引就能拉動,兩匹馬拉最好,效率卻是此前近三倍。
四輪車與兩個輪子的平板車絕非是多兩個輪子,只一味堆積數量,理論上十個輪子載重更大,但效率卻更低。
制約車輛載重的除了輪子數量,重點是道路寬度、路面承載、掣肘強度與車輛結構,最後是兩個輪子容易轉向,而四個輪子卻難得多。
在道路寬度已經固化的情況下,增加馬車寬度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增加長度和車軸數量,但是馬車過長又容易因為載重過大而斷裂,但如果載重只增加一星半點,造價卻更高,有沒有意義。
同時四輪馬車還沒兩個輪子的板車轉向來的方便,其就跟沒有一樣。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改善力學結構,在不大幅增加車輛木材消耗的情況下,以改善力學結構增加載重,同時適當減少木質結構,增加金屬沖壓沈重部件,以增加強度,使之達到更高的載重。
四輪載車一經推出,市場反應強烈,這才兩年過去,僅僅民間銷售就達一千八百餘輛,去年底授權工部開始生產,供應兵部和戶部轉運物料,極為便利。
如要對西南用兵,入川道路狹窄,更多使用人力推行的獨輪車,四輪載車毫無用武之地,但用於川外後勤運輸,節省的勞力則可隨軍入川,如此工部勢必要協調生產,向沈雲卿采購,同時也意味著對西南用兵無法避免。
少時來到工部,林毅賢、張祥等人一眾人等正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內容無不與西南用兵有關。見沈雲卿而至,林毅賢上前寒暄:
“海郡王此來可是為西南用兵。”
“正是,兵部戶部那邊我剛去過,未見諸位尚書、侍郎與眾將,故而前來工部看看,不知道禦書房那邊可有消息透出來。”
“暫無消息,但自七王叛亂至今已有十七年,周照寧割據西南也有十四年,長此以往拖著,於天下無法交代,此番西南內亂,陛下用兵西南恐難阻擋,而且此時怕也沒人敢不尊聖旨。”
打不打西南,除了皇帝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西南分裂十多年,長期游離在外,這個節骨眼上皇帝要打,誰敢說不打,誰就得戴上分裂天下通敵的帽子。
而且現在厲兵秣馬多年,國庫財政大為好轉,西南陷入戰亂,不趁這個節骨眼收覆西南,實在天理不容。
工部的意見較為保守,打是要打的,但是最好等一等。
工部這幫子官吏,雖然多數是科舉出身,但都有基層工作經驗,所以思維角度不一樣。
做工最好是省時省力達到要求最佳,所以最好是讓周照寧和驃國蠻子耗著,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去打,同時工部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協調。
但無論什麽時期,戰爭都是不等人,女帝如認準了要出兵,兵部也只能硬著頭皮出兵打,首先兩湖和甘陜地區朝廷陳兵多年,戰爭準備充足,具備速戰速決的有利條件。
其二是萬一周照寧頂不住,丟了滇北,讓驃國蠻子殺進了四川,結果只能有一個,被驃國盡屠四川,造成整個西南人口真空。
這個驃國與岐帝國雖然有朝貢關系,但是驃國在一百二十年前還只是一個山頭林立的邦國,版圖面積只有半個江蘇省的面積,實現版圖擴張的最大手段就是“屠”,殺光一切反對者和少數民族。
因為當地雨林密布,丘陵地貌為主,甭看土地肥沃,但是生產力低下,種子潛力少,冶金又不發達,可耕種土地在當下相當有限,其實承載的人口有限,一旦若幹個邦國做大,其他小邦國各懷鬼胎,往往容易被迅速吞並。
尤其是采取鐵血政策,實行滅絕性屠殺,以戰養戰,不僅能解決占領區日後的治安問題,同時能對內部權利階層實行土地許諾,而且戰後還能削弱分封領主,因為人口沒了,要發展,只能領主自己想辦法。
驃國實現版圖擴張後,人口大舉北遷,隨著貿易增加人員交流頻繁,驃國的劣跡史由此傳入中原。
因此岐帝國早年對驃國的提防遠甚於臘婆,因為臘婆與交趾的接壤邊境有限,而驃國和雲滇、羈縻兩道全線接壤,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極容易被驃國煽動和勾結。
七王之亂後,岐帝國在西南軍政結構根本性瓦解,反王周照寧為穩定西南,只能默許西南諸部自理,其實就是不管,但名義上仍然維持表面的行政管轄。
這次滇南勾結驃國,攻入滇北發端還不得而知,但不外乎對外勾結和地方野心膨脹。
當然,也不排除這麽些年周照寧在西南日子不好過,加大了對雲滇等少數民族的壓力,逼反了部分,造成連鎖反應給驃國以可乘之機。
但無論什麽原因,以驃國的秉性,其勢必對統治區實行滅絕性屠殺政策,因為只要沒了人口,這塊地方就算丟了,我撤回來,你奈何不了我,因為滇南都是叢林山岳,對驃國有利,而喪失了整個四川前進基地的人口,岐帝國要找驃國算賬,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部想坐等反王周照寧戰敗後,再出兵攻蜀,雖然不至於被驃國攻入四川大開殺戒,但肯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站在兵部的立場,攻入四川後還要南下鞏固邊防,抵禦雲藏的日後的犯邊,四川的人口基數至關重要,如任憑周照寧與驃國死磕,巴蜀將民不聊生,徒增戰後的經營成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相較於西南局勢,沈雲卿更擔心臘婆國。
周啟、周晟二人傾向於安撫周照寧與雲藏王朝,作為朝廷西南屏障,為朝廷騰出戰略騰挪的時間,應對威脅更大的忽喇和肅汝。
同時周照寧好歹是王室宗親,自己的叔叔,當此外敵入侵,情理倫理上出兵討伐都說不過去。但問題就在,女帝心裏沒這個負擔,因為姓周的都不是她的手足。
而且如今國力日豐,女帝的權力欲膨脹,最近一直琢磨著要幹一樁足以證明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打忽喇和肅汝難度太大,所以只有周照寧這條死狗正合適。
但沈雲卿卻擔心臘婆趁著中南半島局勢混亂,岐帝國重心在北,陷入戰爭泥潭的窗口上,鋌而走險,手捋老虎胡須。
眼下中南半島是驃國、涅佛羅、臘婆三足鼎立,三國之間的叢林地帶也就是今天緬甸以東,泰國以北,越南、柬埔寨以西的老撾廣大熱帶叢林區,聚居有大量少數分散民族,但是沒有形成民族主體和邦國,甚至連外藩都算不上。
確切的說,這片無主之地的少數民族主要還是早期苗、壯、白、彜等少數民族外遷,如岐帝國能團結境內少數民族,南下中南半島問題不是很大,能迅速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支持。
但就眼下而言,這片熱帶原始雨林把臘婆、驃國、涅佛羅三大邦國一分為三,尤其是臘婆和驃國不相接壤,臘婆在攻打涅佛羅後擴張程度暫不得而知,但是其全面軍事勝利必然帶來兩個直接結果。
其一是軍力的膨脹,為了戰爭,其勢必要全面動員,尤其是農耕社會,在國力體量相當情況下,每一次戰爭都是在賭國運,勢必是全面戰爭。因此戰爭結束至今不到一年,膨脹的軍力不可能這麽快裁軍。
其二,戰爭勝利催生主戰派和軍人集團,在缺乏信息渠道,同時岐帝國在南方邊境駐兵較少,極易讓臘婆主戰勢力沖昏頭腦,對岐帝國進行軍事冒險。
尤其是驃國在攻入雲滇,其本質是攻入了岐帝國本土,如岐帝國與反王周照寧短時內未能做出有效反應,無異於是對驃國示弱,將再一次助長臘婆野心。
而且交趾地區早非蠻荒之地,歷代王朝接力開發,漸成富庶之隅,遠比臘婆富庶的多,基礎設施也更好,但是人口相對少得多,如此一塊嘴邊肥肉,臘婆沒有不鋌而走險鯨吞的理由。
不如趁著軍威正盛,岐帝國無力南顧之際鋌而走險。
而由於叢林戰的局限性,岐帝國一旦丟了交趾這塊前進基地,將很難再從境內大舉用兵交趾,如大舉用兵,在當下技術條件下,將長期陷入戰爭泥潭。
與二周聊了許久,中途來人叫走了周啟,待其走後,沈雲卿問道周晟:
“周啟來此只為發兵一事?”
“不是,二哥來時尚不知驃國與阿達瓦提法犯邊一事,是來商議今年互市,後來突聞驃國犯入雲滇,故而改說了此事。”
“北方這幾年雖然有所好轉,但木可烈汗每況愈下,恐怕也就在這一兩年時日,木可烈汗一死,忽喇局勢未必能有好轉,此時用兵西南,恐非好事,國事依然堪憂啊。”
“但比之十年前,已大為好轉,或許可以一戰。”
“但願吧。”
周啟、周晟二人雖然反對用兵西南,但對大局仍然樂觀,但是這是戰略上的考量。
現代軍事有句至理名言,叫“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戰爭是一整套體系,後勤是打贏一切戰爭的根本保障,無論打忽喇、肅汝,還是收覆西南,打很容易,但是打下來,需要維穩和安撫的錢糧,比戰爭本身的消耗更大,如果沒打下來,投入的資源全都白搭。
與周晟又談了片刻,沈雲卿離開雲朔苑,前往章臺工部去找林毅賢、張祥。
章臺是六部和諸司、諸局在宮中集中辦事場所,以便於各部架構的協調調度。
用兵一事與工部關系不大,雖然涉冶鐵和兵器生產,但仍是兵部與兵部協調產能,無法左右整個大局。但自從四輪載車改進後,工部後勤保障的作用日益凸顯。
無論商業活動還是軍事活動,根本仍在於物流保障,物流通過率越高,物資輸送量越大。
西域收覆一戰,拖垮了財政的不是前線沖殺的那四萬精銳之師,而是後勤的一百二十萬民夫和全國各地幾十萬匹馬,還有甘肅以西到中亞這段沒有馳道的幾千公裏路,只能靠畜力、和人力運輸,九成的費用都消耗在路上。
岐帝國的兩輪板車,載重是兩石五鬥,約合四百二十五公斤左右。考慮到車夫、雜物等,充其量只能裝三百七八十公斤,看著還算可觀,但是路途一長,其實根本不夠。
有鑒於此,兩年前開始,沈雲卿開辦車場,設計制造四輪載車,使之運力達到七石,仍只要一匹健馬牽引就能拉動,兩匹馬拉最好,效率卻是此前近三倍。
四輪車與兩個輪子的平板車絕非是多兩個輪子,只一味堆積數量,理論上十個輪子載重更大,但效率卻更低。
制約車輛載重的除了輪子數量,重點是道路寬度、路面承載、掣肘強度與車輛結構,最後是兩個輪子容易轉向,而四個輪子卻難得多。
在道路寬度已經固化的情況下,增加馬車寬度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增加長度和車軸數量,但是馬車過長又容易因為載重過大而斷裂,但如果載重只增加一星半點,造價卻更高,有沒有意義。
同時四輪馬車還沒兩個輪子的板車轉向來的方便,其就跟沒有一樣。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改善力學結構,在不大幅增加車輛木材消耗的情況下,以改善力學結構增加載重,同時適當減少木質結構,增加金屬沖壓沈重部件,以增加強度,使之達到更高的載重。
四輪載車一經推出,市場反應強烈,這才兩年過去,僅僅民間銷售就達一千八百餘輛,去年底授權工部開始生產,供應兵部和戶部轉運物料,極為便利。
如要對西南用兵,入川道路狹窄,更多使用人力推行的獨輪車,四輪載車毫無用武之地,但用於川外後勤運輸,節省的勞力則可隨軍入川,如此工部勢必要協調生產,向沈雲卿采購,同時也意味著對西南用兵無法避免。
少時來到工部,林毅賢、張祥等人一眾人等正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內容無不與西南用兵有關。見沈雲卿而至,林毅賢上前寒暄:
“海郡王此來可是為西南用兵。”
“正是,兵部戶部那邊我剛去過,未見諸位尚書、侍郎與眾將,故而前來工部看看,不知道禦書房那邊可有消息透出來。”
“暫無消息,但自七王叛亂至今已有十七年,周照寧割據西南也有十四年,長此以往拖著,於天下無法交代,此番西南內亂,陛下用兵西南恐難阻擋,而且此時怕也沒人敢不尊聖旨。”
打不打西南,除了皇帝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西南分裂十多年,長期游離在外,這個節骨眼上皇帝要打,誰敢說不打,誰就得戴上分裂天下通敵的帽子。
而且現在厲兵秣馬多年,國庫財政大為好轉,西南陷入戰亂,不趁這個節骨眼收覆西南,實在天理不容。
工部的意見較為保守,打是要打的,但是最好等一等。
工部這幫子官吏,雖然多數是科舉出身,但都有基層工作經驗,所以思維角度不一樣。
做工最好是省時省力達到要求最佳,所以最好是讓周照寧和驃國蠻子耗著,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去打,同時工部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協調。
但無論什麽時期,戰爭都是不等人,女帝如認準了要出兵,兵部也只能硬著頭皮出兵打,首先兩湖和甘陜地區朝廷陳兵多年,戰爭準備充足,具備速戰速決的有利條件。
其二是萬一周照寧頂不住,丟了滇北,讓驃國蠻子殺進了四川,結果只能有一個,被驃國盡屠四川,造成整個西南人口真空。
這個驃國與岐帝國雖然有朝貢關系,但是驃國在一百二十年前還只是一個山頭林立的邦國,版圖面積只有半個江蘇省的面積,實現版圖擴張的最大手段就是“屠”,殺光一切反對者和少數民族。
因為當地雨林密布,丘陵地貌為主,甭看土地肥沃,但是生產力低下,種子潛力少,冶金又不發達,可耕種土地在當下相當有限,其實承載的人口有限,一旦若幹個邦國做大,其他小邦國各懷鬼胎,往往容易被迅速吞並。
尤其是采取鐵血政策,實行滅絕性屠殺,以戰養戰,不僅能解決占領區日後的治安問題,同時能對內部權利階層實行土地許諾,而且戰後還能削弱分封領主,因為人口沒了,要發展,只能領主自己想辦法。
驃國實現版圖擴張後,人口大舉北遷,隨著貿易增加人員交流頻繁,驃國的劣跡史由此傳入中原。
因此岐帝國早年對驃國的提防遠甚於臘婆,因為臘婆與交趾的接壤邊境有限,而驃國和雲滇、羈縻兩道全線接壤,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極容易被驃國煽動和勾結。
七王之亂後,岐帝國在西南軍政結構根本性瓦解,反王周照寧為穩定西南,只能默許西南諸部自理,其實就是不管,但名義上仍然維持表面的行政管轄。
這次滇南勾結驃國,攻入滇北發端還不得而知,但不外乎對外勾結和地方野心膨脹。
當然,也不排除這麽些年周照寧在西南日子不好過,加大了對雲滇等少數民族的壓力,逼反了部分,造成連鎖反應給驃國以可乘之機。
但無論什麽原因,以驃國的秉性,其勢必對統治區實行滅絕性屠殺政策,因為只要沒了人口,這塊地方就算丟了,我撤回來,你奈何不了我,因為滇南都是叢林山岳,對驃國有利,而喪失了整個四川前進基地的人口,岐帝國要找驃國算賬,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部想坐等反王周照寧戰敗後,再出兵攻蜀,雖然不至於被驃國攻入四川大開殺戒,但肯定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站在兵部的立場,攻入四川後還要南下鞏固邊防,抵禦雲藏的日後的犯邊,四川的人口基數至關重要,如任憑周照寧與驃國死磕,巴蜀將民不聊生,徒增戰後的經營成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