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榮華加身(11)
關燈
小
中
大
第241章 榮華加身(11)
離開徐州馬不停蹄趕赴海通,朱公成、楊思茅、皮小五、郭友東等四千七百多人將在四月至六月分批坐船前往夷洲。
沈雲卿此前先行準備了木料、水泥等建築草料和泥瓦匠,運往夷洲,勘察選址,好讓遷民有個落腳之處。避免居無定所,引起的疾病和蛇蟲猛獸襲擊。
此番再赴海通,沈雲卿準備了藥品、種子、牲畜、農具和生活用品。
藥品以化學片劑、中成藥為主,中草藥其實也很多,但見效慢,甚至還不如一些提純的中成藥。
夷洲雖然上不上惡劣,但是蚊蟲叮咬和亞熱帶環境引起的疾病太厲害,發病快,死亡率高,外來人口適應性差,容易中招。
為方便遷民使用,化學片劑和中成藥詳細羅列了適應癥,即便沒有大夫、郎中,普通的感冒發燒、流感噴嚏、出血化膿等等小病都能解決。當然,甭看是小病,在當下處理不好確實能要人命。
種子準備了寧陽的高產稻種,和北方的小麥、大豆、油菜、高粱、蔬菜,牲口以牛和雞鴨鵝為主,不帶豬羊。
夷洲的土地其實並不貧瘠,相反氣候較熱,土地相當肥沃,但是平原少,而山地多,可耕種的耕地卻不多。
同時夷洲與福建隔海相望,這個時期的福建開發程度低,人口少,而福建又是丘陵為主地貌,耕地相對貧瘠,間接導致當地種子的產力低,然後傳到夷洲,平均畝產長期維持在八九鬥一畝。
改良品種,豐富種類,推廣梯田,大量使用畜力,並減少豬羊等“養單位”較高的牲畜,有利於遷民的自給自足,促進當地經濟。
海通民變平息後,縣令仍然一直沒給補,倒是忙壞了王曦照。
因為王柬的“興風作浪”,江淮道上罷免的縣令近三十人,六曹有兩百多人,刺史三人,轉運、鹽鐵二十多人,就差把汪晨貴一起罷免。
由於風波尚未平息,女帝正值忙著給各地補缺,海通即將成為沈雲卿的封地,縣令的任免格外慎重。
海通呆了小七日,離開時顧溫從寧陽趕來,詢問中選駙馬一事。
原來是沈雲卿一路耽擱,朝廷邸報先行發到了蘭陵,在蘭陵掀起了軒然大波。
“真沒想到,這個駙馬竟然會是沈雲卿,這下麻煩了。”李義清永遠給人以杞人憂天的感覺,無論發生什麽事,在他看來都是麻煩。
這時劉巖鏡說:
“真正的麻煩還在後面,沈雲卿搖身一變成了郡王,日後若重操舊業,整個江南誰爭得過他,誰還敢跟他爭。”
“那劉員外你的意思呢?”
“盧希彭、朱惟鈞倒了,但戶部和薛伯充還在,劉某琢磨著,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而且天高皇帝遠,拿他奈何不得,但是如今去了神都呆著,就成了他天高皇帝遠,奈何不得我們。倒是不如趁其在蘭陵勢力收縮,把他趕出去。”
“這能行嗎,他日後好歹是駙馬,也不是個善茬,就過去幾年掀出這麽大的風浪,日後還不得變本加厲的找你我算賬。”
李義清前怕狼後怕虎,總有顧慮,可劉巖鏡卻沒那麽多擔心,他說:
“李大人真以為這個駙馬是好做的?大人也不想想,神都是什麽地方,各路神仙哪個不是一座大山,沈雲卿在他們眼皮底下,豈能像在江南如魚得水。
況且說,當時的沈雲卿,不過是個小人物,而現今他這條大魚人人看得見,豈能令他從容。”
“如此說,沈雲卿去了神都,還不如在寧陽。”
“這倒未必,但是江南的事,他鞭長莫及。想要再掀起什麽風浪,絕不會像此前這般容易。所以不妨趁他元氣大傷立足未,將他勢力趕過江去,令沈家在蘭陵永遠翻不了身。”
“嗯,言之有理,不過得容本官仔細想想。”
劉巖鏡打的好算盤,他的觸角已經伸到江淮道,只要將沈雲卿趕出蘭陵,沈雲卿今後就只能龜縮在海通那個窮地方,縱然他是郡王,沒有二三十年的經營,海通甭想有什麽起色,至於二三十年後,天知道朝廷還有沒有。
沈雲卿在蘭陵和海通之間只能保一個,其實以現在的財力,保一個都夠嗆。而且只能保海通,海通畢竟是海通公主的封地,沒道理棄之不顧。
屆時劉巖鏡在江北大肆擴張,沈雲卿只能疲於在海通應付,無力與之競爭,加之把兩江官宦、財閥得罪了個幹凈,沈雲卿現在是一個人在多條戰線和所有人在鬥,他分身乏術。
就在這番談話結束的四天後,沈雲卿坐船回到寧陽,中選駙馬的消息傳開不久,各方賓朋齊聚寧陽前來賀喜,不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關系好的關系差的,甚至去年因為賠償,鬧掰翻臉的,現在也能舔著臉上門。
“兒啊,你這次可是因禍得福呀,咱家終於鹹魚翻身光宗耀祖,盼到了出頭之日,不枉為娘辛苦教導二十年。當年第一眼看到人家公主,娘就知道對眼,這才幾年呀,都是自家的媳婦了,這緣分放眼天下也絕無僅有。”
沈母高秀珍高興地合不攏嘴,毫不誇張的說,臉上都能開出花兒來。
這時沈嚴良也說: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出了頭。雲卿啊,這個前程你可要好自珍惜,今往後就過個舒坦日子,別整天想著和官鬥,和商鬥,鬥來鬥去害的都是自己呀。”
“爹、娘,這個駙馬哪是好做的,就是孩兒想清閑,陛下也不會讓兒歇著,這個駙馬可不是閑差。”
話音未落,高秀珍如打雞血忙不疊說:
“忙的好啊,你爹鼠目寸光,剛得榮華富貴就想著安逸吃老本,這怎麽能行,錢還得賺,生意也得照做,得給兒孫留點陰德。”
“娘,哪是你說的這般容易,真以為皇帝她老人家能讓咱舒舒服服賺錢,都往咱自己兜裏揣,皇帝陛下可比咱們精明。”
沈嚴良隱隱聽出些弦外之音,遂即插話問:
“雲卿,這話怎麽說?”
“爹,您不知道吧,去年正月選駙馬那會兒,皇帝就已經在打咱家的註意,幸虧去年咱們沒在海通多買地,這要是買了一兩百萬畝地,現在早都是人家的了。
就現在,內司府已經讓人下江南細查咱家底細,海通那三十二萬畝地,很快得充公。”
“什麽啊,充公!”
沈嚴良聞訊心頭一陣絞痛,險些沒眼前拉黑栽倒在地,此時高秀珍炸著嗓門咆哮說:
“兒啊,沒弄錯吧,娶公主皇家不陪嫁,反倒是要收咱家的產業,這是什麽道理呀,她皇帝也太摳門了吧!”
“娘啊,朝廷的規矩都立了幾百年,明擺著就擱那兒,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是皇帝一早就算計了咱家,是要拿咱家做墊腳石。”
“那也不對呀,皇親國戚哪個不圈地,憑什麽咱家就不行。”
高秀珍氣勢洶洶,幸虧這是在江南,要是在神都,多半能去找公孫蕓惠講理。
按律,自縣公開始奔上,名下和三族之內不能擁有超過一萬畝土地,所以沈家名下的田產不能超過一萬畝。但實際情況是皇親國戚大量圈地,因為三族之外還有九族。
三族包括本人在內的父族、母族、子族,但父族、母族、子族還有各三族,皇親國戚們都把田產掛在三族外的九族,所以皇親國戚名義上沒多少田產,但卻利用遠房親戚侵占土地謀取利益。
當然,沈雲卿也能這麽做,但這還沒娶公主,就想著如何逃避法律門檻,且不說女帝面前說不過去,其實也沒可能。
因為高、沈、李三家兩代都是單傳,所以三族之外沒近親的六族托管財產的基礎。
“爹,咱家這次是結結實實吃了大虧,被人家拿著當刀使喚,到頭來給人家連皮帶肉吃進肚子裏連骨頭渣一個也不剩,咱家這次哪是去享清福,是去給人家當長工,白使喚呀。”
“嗚嗚……天呀,這還有沒有王法呀,還讓不讓人活呀……”
高秀珍尋死膩活就差在地上打滾,沈嚴良幾次大起大落,心態雖然平和許多,但一夜回到舊社會,仍然接受不了,他說:
“雲卿啊,蘭陵、寧陽的產業都完了,咱家現在除了銀子和秀州的鹽場,可什麽都沒有了啊。”
“爹,您放心,不需兩年,孩兒一定能重振家業,孩兒已經想好退路,此番回來正是謀劃咱家翻身,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這時高秀珍沮喪說:
“現在都這樣了,還能怎麽個翻身法。”
“娘,路是走出來的,只要有手藝,賺錢的門道多的就是,何必等著吃蘭陵這口飯。明天孩兒就去找劉巖鏡,與他交涉,以免他落井下石,斷了咱家的退路。”
“唉……”沈嚴良一息長嘆,聽不出是喜是憂,下刻他說:“雲卿啊,如今你長大了,這些年家裏的生意都是你做主,這一次,我也該和你娘享享清福,等著抱孫子了,從今往後,這個家,就交到你的手上,千萬不要辱沒了祖宗啊。”
“爹您放心,有孩兒在,定有重振家業光宗耀祖的一天。”
沈雲卿擲地有聲字字鏗鏘,一直以來,他自以為自己擁有超越前人的認知,就能如何如何順心如意。
但他錯了,拋開認知和技術層面的因素,生活終歸是生活,社會終歸是社會,技術再進步,物質在豐富,社會生活、政治生態的本質永遠是不變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離開徐州馬不停蹄趕赴海通,朱公成、楊思茅、皮小五、郭友東等四千七百多人將在四月至六月分批坐船前往夷洲。
沈雲卿此前先行準備了木料、水泥等建築草料和泥瓦匠,運往夷洲,勘察選址,好讓遷民有個落腳之處。避免居無定所,引起的疾病和蛇蟲猛獸襲擊。
此番再赴海通,沈雲卿準備了藥品、種子、牲畜、農具和生活用品。
藥品以化學片劑、中成藥為主,中草藥其實也很多,但見效慢,甚至還不如一些提純的中成藥。
夷洲雖然上不上惡劣,但是蚊蟲叮咬和亞熱帶環境引起的疾病太厲害,發病快,死亡率高,外來人口適應性差,容易中招。
為方便遷民使用,化學片劑和中成藥詳細羅列了適應癥,即便沒有大夫、郎中,普通的感冒發燒、流感噴嚏、出血化膿等等小病都能解決。當然,甭看是小病,在當下處理不好確實能要人命。
種子準備了寧陽的高產稻種,和北方的小麥、大豆、油菜、高粱、蔬菜,牲口以牛和雞鴨鵝為主,不帶豬羊。
夷洲的土地其實並不貧瘠,相反氣候較熱,土地相當肥沃,但是平原少,而山地多,可耕種的耕地卻不多。
同時夷洲與福建隔海相望,這個時期的福建開發程度低,人口少,而福建又是丘陵為主地貌,耕地相對貧瘠,間接導致當地種子的產力低,然後傳到夷洲,平均畝產長期維持在八九鬥一畝。
改良品種,豐富種類,推廣梯田,大量使用畜力,並減少豬羊等“養單位”較高的牲畜,有利於遷民的自給自足,促進當地經濟。
海通民變平息後,縣令仍然一直沒給補,倒是忙壞了王曦照。
因為王柬的“興風作浪”,江淮道上罷免的縣令近三十人,六曹有兩百多人,刺史三人,轉運、鹽鐵二十多人,就差把汪晨貴一起罷免。
由於風波尚未平息,女帝正值忙著給各地補缺,海通即將成為沈雲卿的封地,縣令的任免格外慎重。
海通呆了小七日,離開時顧溫從寧陽趕來,詢問中選駙馬一事。
原來是沈雲卿一路耽擱,朝廷邸報先行發到了蘭陵,在蘭陵掀起了軒然大波。
“真沒想到,這個駙馬竟然會是沈雲卿,這下麻煩了。”李義清永遠給人以杞人憂天的感覺,無論發生什麽事,在他看來都是麻煩。
這時劉巖鏡說:
“真正的麻煩還在後面,沈雲卿搖身一變成了郡王,日後若重操舊業,整個江南誰爭得過他,誰還敢跟他爭。”
“那劉員外你的意思呢?”
“盧希彭、朱惟鈞倒了,但戶部和薛伯充還在,劉某琢磨著,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而且天高皇帝遠,拿他奈何不得,但是如今去了神都呆著,就成了他天高皇帝遠,奈何不得我們。倒是不如趁其在蘭陵勢力收縮,把他趕出去。”
“這能行嗎,他日後好歹是駙馬,也不是個善茬,就過去幾年掀出這麽大的風浪,日後還不得變本加厲的找你我算賬。”
李義清前怕狼後怕虎,總有顧慮,可劉巖鏡卻沒那麽多擔心,他說:
“李大人真以為這個駙馬是好做的?大人也不想想,神都是什麽地方,各路神仙哪個不是一座大山,沈雲卿在他們眼皮底下,豈能像在江南如魚得水。
況且說,當時的沈雲卿,不過是個小人物,而現今他這條大魚人人看得見,豈能令他從容。”
“如此說,沈雲卿去了神都,還不如在寧陽。”
“這倒未必,但是江南的事,他鞭長莫及。想要再掀起什麽風浪,絕不會像此前這般容易。所以不妨趁他元氣大傷立足未,將他勢力趕過江去,令沈家在蘭陵永遠翻不了身。”
“嗯,言之有理,不過得容本官仔細想想。”
劉巖鏡打的好算盤,他的觸角已經伸到江淮道,只要將沈雲卿趕出蘭陵,沈雲卿今後就只能龜縮在海通那個窮地方,縱然他是郡王,沒有二三十年的經營,海通甭想有什麽起色,至於二三十年後,天知道朝廷還有沒有。
沈雲卿在蘭陵和海通之間只能保一個,其實以現在的財力,保一個都夠嗆。而且只能保海通,海通畢竟是海通公主的封地,沒道理棄之不顧。
屆時劉巖鏡在江北大肆擴張,沈雲卿只能疲於在海通應付,無力與之競爭,加之把兩江官宦、財閥得罪了個幹凈,沈雲卿現在是一個人在多條戰線和所有人在鬥,他分身乏術。
就在這番談話結束的四天後,沈雲卿坐船回到寧陽,中選駙馬的消息傳開不久,各方賓朋齊聚寧陽前來賀喜,不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關系好的關系差的,甚至去年因為賠償,鬧掰翻臉的,現在也能舔著臉上門。
“兒啊,你這次可是因禍得福呀,咱家終於鹹魚翻身光宗耀祖,盼到了出頭之日,不枉為娘辛苦教導二十年。當年第一眼看到人家公主,娘就知道對眼,這才幾年呀,都是自家的媳婦了,這緣分放眼天下也絕無僅有。”
沈母高秀珍高興地合不攏嘴,毫不誇張的說,臉上都能開出花兒來。
這時沈嚴良也說: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出了頭。雲卿啊,這個前程你可要好自珍惜,今往後就過個舒坦日子,別整天想著和官鬥,和商鬥,鬥來鬥去害的都是自己呀。”
“爹、娘,這個駙馬哪是好做的,就是孩兒想清閑,陛下也不會讓兒歇著,這個駙馬可不是閑差。”
話音未落,高秀珍如打雞血忙不疊說:
“忙的好啊,你爹鼠目寸光,剛得榮華富貴就想著安逸吃老本,這怎麽能行,錢還得賺,生意也得照做,得給兒孫留點陰德。”
“娘,哪是你說的這般容易,真以為皇帝她老人家能讓咱舒舒服服賺錢,都往咱自己兜裏揣,皇帝陛下可比咱們精明。”
沈嚴良隱隱聽出些弦外之音,遂即插話問:
“雲卿,這話怎麽說?”
“爹,您不知道吧,去年正月選駙馬那會兒,皇帝就已經在打咱家的註意,幸虧去年咱們沒在海通多買地,這要是買了一兩百萬畝地,現在早都是人家的了。
就現在,內司府已經讓人下江南細查咱家底細,海通那三十二萬畝地,很快得充公。”
“什麽啊,充公!”
沈嚴良聞訊心頭一陣絞痛,險些沒眼前拉黑栽倒在地,此時高秀珍炸著嗓門咆哮說:
“兒啊,沒弄錯吧,娶公主皇家不陪嫁,反倒是要收咱家的產業,這是什麽道理呀,她皇帝也太摳門了吧!”
“娘啊,朝廷的規矩都立了幾百年,明擺著就擱那兒,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是皇帝一早就算計了咱家,是要拿咱家做墊腳石。”
“那也不對呀,皇親國戚哪個不圈地,憑什麽咱家就不行。”
高秀珍氣勢洶洶,幸虧這是在江南,要是在神都,多半能去找公孫蕓惠講理。
按律,自縣公開始奔上,名下和三族之內不能擁有超過一萬畝土地,所以沈家名下的田產不能超過一萬畝。但實際情況是皇親國戚大量圈地,因為三族之外還有九族。
三族包括本人在內的父族、母族、子族,但父族、母族、子族還有各三族,皇親國戚們都把田產掛在三族外的九族,所以皇親國戚名義上沒多少田產,但卻利用遠房親戚侵占土地謀取利益。
當然,沈雲卿也能這麽做,但這還沒娶公主,就想著如何逃避法律門檻,且不說女帝面前說不過去,其實也沒可能。
因為高、沈、李三家兩代都是單傳,所以三族之外沒近親的六族托管財產的基礎。
“爹,咱家這次是結結實實吃了大虧,被人家拿著當刀使喚,到頭來給人家連皮帶肉吃進肚子裏連骨頭渣一個也不剩,咱家這次哪是去享清福,是去給人家當長工,白使喚呀。”
“嗚嗚……天呀,這還有沒有王法呀,還讓不讓人活呀……”
高秀珍尋死膩活就差在地上打滾,沈嚴良幾次大起大落,心態雖然平和許多,但一夜回到舊社會,仍然接受不了,他說:
“雲卿啊,蘭陵、寧陽的產業都完了,咱家現在除了銀子和秀州的鹽場,可什麽都沒有了啊。”
“爹,您放心,不需兩年,孩兒一定能重振家業,孩兒已經想好退路,此番回來正是謀劃咱家翻身,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這時高秀珍沮喪說:
“現在都這樣了,還能怎麽個翻身法。”
“娘,路是走出來的,只要有手藝,賺錢的門道多的就是,何必等著吃蘭陵這口飯。明天孩兒就去找劉巖鏡,與他交涉,以免他落井下石,斷了咱家的退路。”
“唉……”沈嚴良一息長嘆,聽不出是喜是憂,下刻他說:“雲卿啊,如今你長大了,這些年家裏的生意都是你做主,這一次,我也該和你娘享享清福,等著抱孫子了,從今往後,這個家,就交到你的手上,千萬不要辱沒了祖宗啊。”
“爹您放心,有孩兒在,定有重振家業光宗耀祖的一天。”
沈雲卿擲地有聲字字鏗鏘,一直以來,他自以為自己擁有超越前人的認知,就能如何如何順心如意。
但他錯了,拋開認知和技術層面的因素,生活終歸是生活,社會終歸是社會,技術再進步,物質在豐富,社會生活、政治生態的本質永遠是不變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