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庒縣風波續(15)
關燈
小
中
大
第204章 庒縣風波續(15)
要說這位狗頭軍師分析的倒是透徹,在海通造反,天然就缺乏擴張的基礎條件。
海通的東面是大海,總不能去海上發展,而且海通船業並不旺,也沒船出海蛙跳發展。
南面有長江阻斷,沒有船且不說過江成問題,江南的民情還不至於造反,江南的山頭就夠朱公成等人喝一壺的,甚至過不了長江,得栽在江面上。
至於北面,都是濕地,所以只能向西攻打揚州。但揚州是江淮治所所在,汪晨貴為啥急急忙忙拉著隊伍堵海通的西面,不就是防著打揚州嗎。
甭看朱公成現在號眾一萬兩千多人,其實都是烏合之眾,有武器的不超過三千人,其他還都扛著農具。汪晨貴雖然只有五千人,但都有家夥,兵精糧足,正面剛鐵定是死路一條,更別說去打揚州,根本沒這可能。
而且打州縣和打省會根本是兩個政治概念,你在地方上折騰折騰,可以說是官逼民反,朝廷處理的態度還僅限於安撫和找替罪羊。
但是你去打省會,那就是兩碼事了。
由於農耕時代的經濟重心圍繞人口聚居點展開,生產鏈條也以人口重心為主要市場,所以省會往往人口多,生產力發達,更重要的是,擁有一整套的行政治理框架。
一旦得到了這套系統,那就等於拿到的了治理天下的樣板,以及根據地。
當然,大多數農民起義走不到這一步,即便走到了,大都是燒殺搶掠,很少有人意識到省會城市的政治意義。
所以打省會,一定會招來朝廷重拳報覆,到時候肯定是死路一條。
楊思茅好壞兩說,他既不想招惹朱公成等人,同時也無意逆潮流而動,他很清楚,繼續這麽折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條。
朱公成與皮小五商量了片刻,由於農民起義最初的一些心態和缺乏視野高度,所以此時朱公成還有很多顧慮,於是他說:
“那就依先生之言,且看來人怎麽的說。小五,告訴郭友東,把人帶進來了。”
“好的大哥。”
少時片刻,郭友東、皮小五,率人押著一個哨長來到茅草棚中。朱公成問道來人說:
“說,汪晨貴又耍什麽花樣。”
“奉汪大人之命,請幾位明日遣人前往我軍營中說和,朝廷已釋放沈雲卿,就在我軍營中,望諸位回頭是岸,不要一錯再錯。”
聞訊沈雲卿被放,朱公成喜出望外:
“你此話當真?”
“諸位明日差人前去自看便知。”
這時郭友東卻說:
“朝廷為何不將沈公子送來我處,讓我等去狗官營中做什麽。”
“對,狗官不可信。”
皮小五附和道,朱公成又問來人:
“既然沈公子已放,為何不來我軍營中。”
“此事乃沈雲卿自行提出,非汪大人所迫。”
“放屁!”皮小五破口大罵,接著又說:“騙鬼呢,真要把人放了,還能躲起來,當我等是三歲小兒呢。”
“信不信你們明日派人前去便知。”
這時楊思茅已是想到端倪,忙是打斷說:
“朱首領,此事還可再議,不急著回覆汪晨貴。”
“嗯,就如此。小五,將他帶走。”
“是。”
待來人押出茅棚,楊思茅與朱公成說:
“據來人說,沈雲卿已經釋放,此法由沈雲卿提出,且並未指定你我中人前去,言外之意,可隨意派人前去驗看真假。”
“但誰又知道是真放還是假放,萬一只是故弄玄虛,把人弄來,但還扣著,我等怎知道。”
郭友東擔心道,朱公成也說:
“是啊楊先生,這沈公子無權無勢,皇帝能聽他的。即便皇帝聽他的,那些個賊貪官也放不過我等。”
“嗯,首領言之有理,縱然沈雲卿能來,但未必被赦放,而且朝廷現在確實周轉失靈,不能輕信,但是也不能一直耗著,拖得越久,對我等約為不利,必須有個兩全其美之法。”
楊思茅思索了片刻,心中頓生一計說:
“要不這樣,明日先派人前去辨認,如是沈雲卿,不妨先看看朝廷怎麽說。同時我等準備海船,倘若朝廷出爾反爾,我等將家小渡海出海,若是朝廷秉公處置,諸位首領當做準備。”
這時郭友東卻說:
“如此與狼狽逃跑有何不同,還不如痛痛快快幹他一仗,死也死個痛快。”
“你是痛快了,這麽多父老鄉親怎辦,難不成跟著去送死不成。你也不看看,朝廷什麽架勢,我們什麽成色,真要打得過,我早去揚州了。”
朱公成一番數落,又與楊思茅說:
“那就依先生之計,若是朝廷無誠意,我等為首者出海逃命,以免連累鄉親父老,想來官府還不至於為難他們。”
要說朱公成還是有些先見之明的,以他現在的處境,再拖一個月,官軍的數量就能有兩萬,即便是眼下,汪晨貴的五千人馬,他也根本打不動。
所以最終的結果不會比楊思茅預計的更好,朝廷秉公辦理,他們這些人可能逃不過一劫,但是下邊的鄉親父老,算是有個善終和交代,但如果朝廷出爾反爾,有得有個活命的後路。
他們都是“首惡”分子,他們逃了,朝廷再往下追究沒有抓手,同時也擔心他們這些首惡分子回來折騰,激起更大民憤,因此不會對已經散夥的亂民下毒手,雖然日子會難過,但好歹能活命。
海通雖然不是大港,但是船還是有的,零星偶爾的大船也是有的,到時候帶著一家老小出海逃難了卻餘生,不失為一條退路。
商定了策略,朱公成再度招來哨長與其說定明日細節,下午黃昏時,哨長回到軍中稟報詳細。
晚上,王柬再度找到沈雲卿,擔心談判未必順利。
“本官總覺這夥亂民詭計多端,不會輕易罷休。”
“那是當然的,豈止是王大人您,他汪晨貴、趙東庭、付正瑞,乃至朝廷上下,無不是這樣想。但王大人你可想過,亂民何嘗也不是這般想朝廷。
朝廷歷來強勢,且平日裏對百姓便多有不公,否則百姓豈能造反。正所謂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何故造反,真難道是吃飽了撐著,一定有不得已造反內情。
而且多為地方官府不公所致,故而亂民對官府不信任,官府對亂民又難以信服。其一是官府中人多為官官相護者,百姓目不識丁,對官場格局一無所知,故而朝廷無論派人下來,亂民都一概論之,都視為一黨,豈能相信官府。”
“既如此,如何能令亂民取信朝廷?”
“其實說來簡單,但要去做卻很難辦。”
任何時期,老百姓在官權力面前都是弱勢群體,即便是現代社會,哪怕是西方社會,老百姓都是弱勢群體。
甭看西方社會司法公正,其實單純的個人去打官司,你連律師費都付不起,所以西方各種公會、組織、機構很多,老百姓都依附於這些個公會、工會、組織、機構,因為組織機構的力量廣泛,有專職的法律顧問,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一定會全力以赴。
至於農耕文明下,飯都吃不飽,搞這些虛無主義是不切實際的。
正如要人權,必須得溫飽,沒溫飽,你去搞法制,沒教育,你去搞民主一人一票,那怎麽不讓猴子去搞,好歹也是人類近親屬啊,符合文盲和三餐不定的選民基本標準。
所以弱勢群體受到了傷害,讓強勢官僚去講誠信,本身就是不講理。
眼下的困局無非是亂民信不過朝廷,朝廷信不過亂民。
老百姓信不過官府,根本動機很簡單,天下烏鴉一般黑,當官的沒幾個好東西。
朝廷信不過亂民,情況就覆雜得多。
首先,激化地方矛盾的官吏背後有人撐腰,如果來處理問題調停勸散的都是一夥,非但問題不會解決,還會更加激化矛盾。
其次是,多數執政者都抱著不良動機,就沒打算誠信解決問題,往往是嘴上一套,背後一套,最後等到落實,又是一套,蛋糕做的漂亮,吃到嘴裏都是糠,老百姓雖然沒文化,但是不傻,是人都有利己思想,只不過在於高低多寡。
其三,即便朝廷誠心誠意解決問題,但如果用人不當,也出問題。
尤其是古代通信不發達,如果在廣西出的事,報到洛陽得要十多天甚至小一個月,一個來回可能就是一個多月。期間可能什麽事都會發生,萬一有個擦槍走火,或者說官吏的素質低,激怒了亂民,那事情就可能覆雜化。
所以最簡單的措施是讓朝廷退一步,暫時退出海通,同時調集兵馬在海通西面、北面擺開架勢展示武力,以武促談,保持一定軍事壓力,同時得昭告天下,公開談判內容,讓輿論同情弱者,形成民間和廣泛輿論壓力,迫使朝廷按協議落實。
但朝廷顯然是不能同意的,於是與王柬沒說通,他之好再去找汪晨貴,得知沈雲卿的餿主意,汪晨貴便是破口大罵:
“虧大想得出來,這等醜事豈能滿世天下的招搖,他不要臉,朝廷還要臉。更何況退出海通,豈不是拱手讓出地盤,令亂民做大,簡直一派胡言居心叵測。”
“話雖如此,可眼下民不信官,為之奈何。”
“朝廷有法度,當按法度而行,豈能向亂民讓步,如此朝廷威嚴何在,陛下顏面何在。”
汪晨貴態度強硬,在他看來,沈雲卿不光做事禍國殃民,連說話也一樣混賬。
但汪晨貴的考慮也不無道理,國家的威嚴體現在生活中無不是法律制度約束的行為準則,和國民素質的道德規範,其中法律體系的制裁措施是最大的震懾,如果法律喪失了震懾力,也就意味著國家喪失了執政的基礎,至少也是被動搖了執政基礎。
因此主權獨立,應該是先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的前提,是軍事和強力機構具有保障行政能力的自衛能力,以抵禦外部幹涉和內部叛亂。
當軍實力量得以保障司法的執行力,軍事力量有效保障國家的安全,才有主權安全,經濟安全和個人安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要說這位狗頭軍師分析的倒是透徹,在海通造反,天然就缺乏擴張的基礎條件。
海通的東面是大海,總不能去海上發展,而且海通船業並不旺,也沒船出海蛙跳發展。
南面有長江阻斷,沒有船且不說過江成問題,江南的民情還不至於造反,江南的山頭就夠朱公成等人喝一壺的,甚至過不了長江,得栽在江面上。
至於北面,都是濕地,所以只能向西攻打揚州。但揚州是江淮治所所在,汪晨貴為啥急急忙忙拉著隊伍堵海通的西面,不就是防著打揚州嗎。
甭看朱公成現在號眾一萬兩千多人,其實都是烏合之眾,有武器的不超過三千人,其他還都扛著農具。汪晨貴雖然只有五千人,但都有家夥,兵精糧足,正面剛鐵定是死路一條,更別說去打揚州,根本沒這可能。
而且打州縣和打省會根本是兩個政治概念,你在地方上折騰折騰,可以說是官逼民反,朝廷處理的態度還僅限於安撫和找替罪羊。
但是你去打省會,那就是兩碼事了。
由於農耕時代的經濟重心圍繞人口聚居點展開,生產鏈條也以人口重心為主要市場,所以省會往往人口多,生產力發達,更重要的是,擁有一整套的行政治理框架。
一旦得到了這套系統,那就等於拿到的了治理天下的樣板,以及根據地。
當然,大多數農民起義走不到這一步,即便走到了,大都是燒殺搶掠,很少有人意識到省會城市的政治意義。
所以打省會,一定會招來朝廷重拳報覆,到時候肯定是死路一條。
楊思茅好壞兩說,他既不想招惹朱公成等人,同時也無意逆潮流而動,他很清楚,繼續這麽折騰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條。
朱公成與皮小五商量了片刻,由於農民起義最初的一些心態和缺乏視野高度,所以此時朱公成還有很多顧慮,於是他說:
“那就依先生之言,且看來人怎麽的說。小五,告訴郭友東,把人帶進來了。”
“好的大哥。”
少時片刻,郭友東、皮小五,率人押著一個哨長來到茅草棚中。朱公成問道來人說:
“說,汪晨貴又耍什麽花樣。”
“奉汪大人之命,請幾位明日遣人前往我軍營中說和,朝廷已釋放沈雲卿,就在我軍營中,望諸位回頭是岸,不要一錯再錯。”
聞訊沈雲卿被放,朱公成喜出望外:
“你此話當真?”
“諸位明日差人前去自看便知。”
這時郭友東卻說:
“朝廷為何不將沈公子送來我處,讓我等去狗官營中做什麽。”
“對,狗官不可信。”
皮小五附和道,朱公成又問來人:
“既然沈公子已放,為何不來我軍營中。”
“此事乃沈雲卿自行提出,非汪大人所迫。”
“放屁!”皮小五破口大罵,接著又說:“騙鬼呢,真要把人放了,還能躲起來,當我等是三歲小兒呢。”
“信不信你們明日派人前去便知。”
這時楊思茅已是想到端倪,忙是打斷說:
“朱首領,此事還可再議,不急著回覆汪晨貴。”
“嗯,就如此。小五,將他帶走。”
“是。”
待來人押出茅棚,楊思茅與朱公成說:
“據來人說,沈雲卿已經釋放,此法由沈雲卿提出,且並未指定你我中人前去,言外之意,可隨意派人前去驗看真假。”
“但誰又知道是真放還是假放,萬一只是故弄玄虛,把人弄來,但還扣著,我等怎知道。”
郭友東擔心道,朱公成也說:
“是啊楊先生,這沈公子無權無勢,皇帝能聽他的。即便皇帝聽他的,那些個賊貪官也放不過我等。”
“嗯,首領言之有理,縱然沈雲卿能來,但未必被赦放,而且朝廷現在確實周轉失靈,不能輕信,但是也不能一直耗著,拖得越久,對我等約為不利,必須有個兩全其美之法。”
楊思茅思索了片刻,心中頓生一計說:
“要不這樣,明日先派人前去辨認,如是沈雲卿,不妨先看看朝廷怎麽說。同時我等準備海船,倘若朝廷出爾反爾,我等將家小渡海出海,若是朝廷秉公處置,諸位首領當做準備。”
這時郭友東卻說:
“如此與狼狽逃跑有何不同,還不如痛痛快快幹他一仗,死也死個痛快。”
“你是痛快了,這麽多父老鄉親怎辦,難不成跟著去送死不成。你也不看看,朝廷什麽架勢,我們什麽成色,真要打得過,我早去揚州了。”
朱公成一番數落,又與楊思茅說:
“那就依先生之計,若是朝廷無誠意,我等為首者出海逃命,以免連累鄉親父老,想來官府還不至於為難他們。”
要說朱公成還是有些先見之明的,以他現在的處境,再拖一個月,官軍的數量就能有兩萬,即便是眼下,汪晨貴的五千人馬,他也根本打不動。
所以最終的結果不會比楊思茅預計的更好,朝廷秉公辦理,他們這些人可能逃不過一劫,但是下邊的鄉親父老,算是有個善終和交代,但如果朝廷出爾反爾,有得有個活命的後路。
他們都是“首惡”分子,他們逃了,朝廷再往下追究沒有抓手,同時也擔心他們這些首惡分子回來折騰,激起更大民憤,因此不會對已經散夥的亂民下毒手,雖然日子會難過,但好歹能活命。
海通雖然不是大港,但是船還是有的,零星偶爾的大船也是有的,到時候帶著一家老小出海逃難了卻餘生,不失為一條退路。
商定了策略,朱公成再度招來哨長與其說定明日細節,下午黃昏時,哨長回到軍中稟報詳細。
晚上,王柬再度找到沈雲卿,擔心談判未必順利。
“本官總覺這夥亂民詭計多端,不會輕易罷休。”
“那是當然的,豈止是王大人您,他汪晨貴、趙東庭、付正瑞,乃至朝廷上下,無不是這樣想。但王大人你可想過,亂民何嘗也不是這般想朝廷。
朝廷歷來強勢,且平日裏對百姓便多有不公,否則百姓豈能造反。正所謂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何故造反,真難道是吃飽了撐著,一定有不得已造反內情。
而且多為地方官府不公所致,故而亂民對官府不信任,官府對亂民又難以信服。其一是官府中人多為官官相護者,百姓目不識丁,對官場格局一無所知,故而朝廷無論派人下來,亂民都一概論之,都視為一黨,豈能相信官府。”
“既如此,如何能令亂民取信朝廷?”
“其實說來簡單,但要去做卻很難辦。”
任何時期,老百姓在官權力面前都是弱勢群體,即便是現代社會,哪怕是西方社會,老百姓都是弱勢群體。
甭看西方社會司法公正,其實單純的個人去打官司,你連律師費都付不起,所以西方各種公會、組織、機構很多,老百姓都依附於這些個公會、工會、組織、機構,因為組織機構的力量廣泛,有專職的法律顧問,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一定會全力以赴。
至於農耕文明下,飯都吃不飽,搞這些虛無主義是不切實際的。
正如要人權,必須得溫飽,沒溫飽,你去搞法制,沒教育,你去搞民主一人一票,那怎麽不讓猴子去搞,好歹也是人類近親屬啊,符合文盲和三餐不定的選民基本標準。
所以弱勢群體受到了傷害,讓強勢官僚去講誠信,本身就是不講理。
眼下的困局無非是亂民信不過朝廷,朝廷信不過亂民。
老百姓信不過官府,根本動機很簡單,天下烏鴉一般黑,當官的沒幾個好東西。
朝廷信不過亂民,情況就覆雜得多。
首先,激化地方矛盾的官吏背後有人撐腰,如果來處理問題調停勸散的都是一夥,非但問題不會解決,還會更加激化矛盾。
其次是,多數執政者都抱著不良動機,就沒打算誠信解決問題,往往是嘴上一套,背後一套,最後等到落實,又是一套,蛋糕做的漂亮,吃到嘴裏都是糠,老百姓雖然沒文化,但是不傻,是人都有利己思想,只不過在於高低多寡。
其三,即便朝廷誠心誠意解決問題,但如果用人不當,也出問題。
尤其是古代通信不發達,如果在廣西出的事,報到洛陽得要十多天甚至小一個月,一個來回可能就是一個多月。期間可能什麽事都會發生,萬一有個擦槍走火,或者說官吏的素質低,激怒了亂民,那事情就可能覆雜化。
所以最簡單的措施是讓朝廷退一步,暫時退出海通,同時調集兵馬在海通西面、北面擺開架勢展示武力,以武促談,保持一定軍事壓力,同時得昭告天下,公開談判內容,讓輿論同情弱者,形成民間和廣泛輿論壓力,迫使朝廷按協議落實。
但朝廷顯然是不能同意的,於是與王柬沒說通,他之好再去找汪晨貴,得知沈雲卿的餿主意,汪晨貴便是破口大罵:
“虧大想得出來,這等醜事豈能滿世天下的招搖,他不要臉,朝廷還要臉。更何況退出海通,豈不是拱手讓出地盤,令亂民做大,簡直一派胡言居心叵測。”
“話雖如此,可眼下民不信官,為之奈何。”
“朝廷有法度,當按法度而行,豈能向亂民讓步,如此朝廷威嚴何在,陛下顏面何在。”
汪晨貴態度強硬,在他看來,沈雲卿不光做事禍國殃民,連說話也一樣混賬。
但汪晨貴的考慮也不無道理,國家的威嚴體現在生活中無不是法律制度約束的行為準則,和國民素質的道德規範,其中法律體系的制裁措施是最大的震懾,如果法律喪失了震懾力,也就意味著國家喪失了執政的基礎,至少也是被動搖了執政基礎。
因此主權獨立,應該是先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的前提,是軍事和強力機構具有保障行政能力的自衛能力,以抵禦外部幹涉和內部叛亂。
當軍實力量得以保障司法的執行力,軍事力量有效保障國家的安全,才有主權安全,經濟安全和個人安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