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91章庒縣風波續(2)

關燈
第191章 庒縣風波續(2)

由於事態已經擴大,從單純的行政刑事層面,上升至政治權利對決,勢必要有人最終為此負責。

如果放了沈雲卿,可免一場刀兵之災,抓幾個為首者。與之相對,縣令虞童要為此負全責,並且連帶挖出背後唆使的鹽商,進而由鹽商牽連鹽鐵司,鹽鐵司的頭上是戶部,整個一條線上,即便扳不倒全部,至少也得脫層皮。

這個結果顯然是皇帝想看到的,但絕不是戶部想要的結果,也不是鹽商能承受的代價,所以戶部就得要沈雲卿背這個黑鍋,殺他的頭。

然後強行去推平海通民變,一場血腥鎮壓在所難免。

所以這個整個事件過程,結果的定量是大概率結果,幾乎不存在任何重大變數。但是如果江南再亂,南北這麽一呼應,那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江北沒有質和量的因素,但江南有。因此在最終結果不變的情況下,李義清現在的選擇很重要。

如果蘭陵穩定,這個結果就是可預料的,但問題是,戶部如果要殺沈雲卿,就得在蘭陵下手,所以變數就在蘭陵。

“李大人,這全天下除了皇帝的寶座,現在可就屬您李大人這個位置分量最重,您如抄了沈雲卿的家,蘭陵必亂無疑,蘭陵亂了,以現在江南的亂局,江南也得亂。

所以現在就看李大人您怎麽選,是抄沈家父子的家,還是不抄。”

“可要是不抄,上邊也饒不了本官吶。”

李義清是前怕狼後怕虎,最好是什麽都不做,什麽風險都不擔,既能升官又能發財,這才是理想中的仕途。

可當官不為,不想承擔責任,那朝廷要你幹什麽,要當米蟲自己回去種地得了。

劉巖鏡是清楚李義清的秉性的,他說:

“李大人,萬一當今聖上頂住了戶部,沈雲卿無罪開釋,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您如果抄了沈雲卿的家,蘭陵亂了,事態擴大,無論戶部倒不倒,您都難辭其咎。”

“那按你意思是說,不動沈家?”

“若戶部和鹽商此番註定要倒臺,您李大人頂住戶部的壓力,我劉某人在這蘭陵的地盤上自然有些手段,但如果您頂不住戶部的壓力,我劉某人也愛莫能助。”

“可要是保了沈家,戶部倒臺了,本官也落不下好啊,回頭戶部再找本官算賬,不還是本官的事,就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

話說到這個地步,劉巖鏡自己都替李義清著急,他說:

“李大人,既要烏紗帽,還要不得罪人,豈有如此兩全其美的法子。眼下情勢急如火,沈家倒不倒,劉某人生意還照做,大不了去別地發財,安渡下半生足矣。

至於李大人您,怎麽選李大人您自己看著辦吧,劉某近日就在家中,洗耳恭聽李大人的決斷,告辭了。”

言畢,劉巖鏡起身出屋,只剩下六神無主的李義清自己再跟自己急。

這人活世上,做對了絕大多數選擇都沒用,關鍵的幾樁轉折性的事件沒辦成,這輩子都白搭。

就好比炒股,十萬入場,最多時炒到四五百萬一千萬,牛了吧,但是最後出戶,賬面就剩下一萬,再是千萬富翁,那也只能說你曾經擁有過輝煌。

拿破侖厲害吧,贏盤面一看就靠譜,輸就輸那幾場,但問題您輸了那幾場,是幾場嗎,都是最關鍵的幾場戰役,之前為之付出的努力豈不都白搭了。

所以權力的鬥爭一旦雙方都被逼入死角而面臨對決時,必然要做出選擇,結果也必然是有一方勝出,一方告負。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沒輕易觸碰最後的底線,雙方都在謹小慎微的交鋒對抗,誰都想在傷及自身利益之外,慢慢的困住對手。

但現在,沈雲卿無疑創造了絕佳的對決空間,代價卻是賭上自己的人頭,去實現這個王朝的浴火重生。

就在消息傳到蘭陵之前,蔡生廉的長子蔡鵬,火速從秀州趕到錢塘,去見在此“督戰”的蔡生廉。聞訊庒縣消息,蔡生廉的反應如出一轍:

“真沒想到,小小的一個庒縣,竟也能掀起如此大的波瀾,真是越來越低估了沈雲卿。”

“爹,沈雲卿已被捉拿關在天牢裏,哪裏還能掀出什麽風浪,孩兒看,是鹽商太狠了。”

“不完全是,這裏面既有鹽商,也有庒縣縣令的責任,但不可否認沈雲卿籠絡人心的手段著實厲害,竟然幾個月間能讓幾萬人給他死心塌地,還去造反。”

“這海通與秀州可就一江之隔,萬一過江,秀州可就危險了。”

蔡鵬擔心道,蔡生廉的反應與劉巖鏡驚人的一致,他說:

“不,海通民變僅是孤例,不足殃及天下,江南也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況且說,就憑一萬多人的烏合之眾想要過江,且不說秀州的兵馬,就各縣的民練也夠收拾他們,不足為懼怕。

倒是蘭陵,自打鹽商過江後,蘭陵就沒消停,現在銅錢兌白銀只五貫九百文,鹽商大肆兌換白銀,席卷江南財力,而我等現在錢塘、臨清等地陷入焦灼,已無力再去圍攻蘭陵。更何況蘭陵正被鹽商圍攻,此去非但無濟於事,還可能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可蘭陵要是被鹽商攻占,秀州可就直面鹽商了呀。”

蔡生廉聞訊冷冷一笑:

“呵呵,怕就怕他們也只能在蘭陵折騰。海通反了,朝廷要急於穩定情勢,斷然不敢再在江南尋事,令事態惡化。故而鹽商攻下蘭陵後,不會繼續向秀州進發,我甚至懷疑,鹽商能否在朝廷平息民變之前攻下蘭陵。

最好是讓劉巖鏡跟鹽商死磕,兩敗俱傷最好,如此蘭陵沈、劉兩家元氣大傷,再去收拾蘭陵也不遲。”

蔡生廉的眼界雖然不如劉巖鏡,但是算盤打的卻很精,首先事態不可能再擴大,因為朝廷的軍事機構運轉依然高效,撲滅這夥民變只是時間問題。

基於廣泛的效應影響,江南已經夠亂,再添江北民變,不想逼反了江南,朝廷肯定要有所收斂,所以鹽商圍攻蘭陵,無疑給蔡生廉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無論沈雲卿、劉巖鏡能否撐住,最終免不了大出血,蘭陵從兩家變三家,相互耗著。待等蔡生廉鞏固了錢塘、臨清的地盤,局勢風平浪靜,再去收拾蘭陵可不費吹灰之力。

九月十六,沈雲卿閑暇與袁楷朔探討收割車一事。

收割機經過工部改進,牛力牽引雖然能日收四畝散地,但效率仍然太低,而兩匹健馬雖然快一些,但是養馬比養牛消耗大,而且養馬難,更何況是兩匹馬。

所以仍有改進的空間,至少在內燃機出現之前,畜力收割機僅停留在四五畝的水平上,效率實在低下。

此外就是壽命、可靠性和加工性。

由於沒有滾珠軸承,傳動和旋轉結構都是滑動摩擦,沈雲卿此前的解決方案是用青銅滑動軸承,滑動軸承其實就是兩個圈套在一起,從而避免軸與孔的接觸摩擦,只需要更換滑動軸承即可。

但是情況要困難得多,因為加工技術和材料強度不夠,畜力牽引的力量讓軸的受力過載,結果就是軸比滑動軸承損耗更快,最後把結構咬死,所以還得有一整套的系統化指標,尤其是鋼的問題。

當下對鋼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殺人快不快的層面,對材料成分、牌號、使用環境、材料性能一片空白,所以不解決鋼的標準化冶煉和工業化煉鋼,量產就是空中樓閣。

最後是設備,這一點袁楷朔與沈雲卿英雄所見略同。

其實很早開始,中國人就嘗試生產金屬結構機床,但極少有什麽發展,機床仍然以木結構為主。不是因為工匠技術不夠高,腦子不夠聰明,鑄造工藝不過關,而是冶鐵不夠。

甭看宋朝產鐵十五萬噸,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才十萬多噸,但是英國本土面積才相當於中國一個省,去搞火車機床那當然夠了。

但擺在中國,那就不夠了。

老百姓用鐵消耗很大,農具、道具,尤其是造船,當時已經大量應用鍛造鋼制結構,其次是對外輸出,尤其是輸往東南亞的鐵器,用於交換商品,因為東南亞煉不出好鐵。

此外還有給女真、契丹、西夏每年進貢和出售的鐵器。

最後還有一塊往往被忽視,就是輸往日本的鐵器在當時是中日貿易的主要產品。

所以宋朝的十五萬噸鐵,實際是在供應兩千萬平方公裏的生活需求。

當然,十五萬噸鐵,一點金屬結構機床搞不出來,那也是不現實的。

宋朝的技術發展是繼承的唐朝遺產,同時當時的局勢和宋軍裝備,也決定了機械加工技術的進步,而機械加工技術的根本是機床。

但問題是,中國自古都有“管制”這個外掛,由於這種設備能用於生產大殺傷性的裝備,鐵尚且管制,高級“設備”鐵定是不能讓老百姓買的。更何況當時周邊的局勢也不允許對外銷售,天知道會不會給野蠻人買去。

所以這些個奇技淫巧就只能在工部範圍之內使用,沒有民間市場。沒有市場,產量就少,加上大量消耗鐵,價格也不便宜。

當技術設備只能在小範圍內使用,就等同於把知識限定在了小範圍內傳播,沒有足夠的技工群體,也就削弱了創造概率。

此外歷代文官集團和統治階層對技術科學的漠視,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難以讓技術群體有發展和繼承推廣的空間,僅限於有就行了,其他就算了。

而且即便你有在先進的生產設備,你的裝備水平再高,但是你的代差仍維持在冷兵器,最後碰上個窩囊皇帝,你的高新科技,都被女真給收割了韭菜。

而且女真得了寶貝也不知道去搞高科技,只知道坐吃山空,享受前朝的餘輝和榮華富貴。然後就苦逼了南宋憋在江南慢慢發育,還沒等發育完全,又橫空出世蒙古帝國,再被收一茬韭菜。

所以,先進的生產力得有先進的理念,還得碰上對的人,你光把相同技術的下的產品做的再強,也抵不過技術代差。

宋朝的弩算是厲害了,又遠又準,最早能射一百步,打二環,後來能射一百五十步,打五環,現在逆天三百步,外還能命中八環。

以前殺人如砍磚,後來如殺豬,現在如切瓜。可你再厲害,能厲害的過槍?你本事再高,刀再快,還是一槍撂倒。

弩還是弩,刀劍還是刀劍,沒有本質的上的改變。

而且冷兵器的技術門檻太低,容易被仿制,即便質量不如你,可你窩囊啊,拳頭再大不夠硬有鳥用。

而且兩宋的德性,即便搞出了技術代差的兵器,想必不用多久別人也會有,因為你連家帶褲子都輸了,最後技術的擴散,反過來禍害自己,禍害全世界。

歸根到底,還是統治階層自己的問題,怪不得別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