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5章庒縣風波(2)

關燈
第165章 庒縣風波(2)

待歐陽羽走開,女帝與張祥說:

“愛卿,此高粱畝在海通產幾何?”

“啟稟陛下,臣返回時,第一茬高粱尚未熟透,如單單以眼前高粱計,畝產有六七鬥,若待等熟透,至少應有八鬥。

不過也非定數,臣見有些地裏的高粱漲勢更高,能有九鬥或一石,因此若是上等好田,畝產應該有一石,若是下等田只有五六鬥。

據沈雲卿從羈縻道請來的土民說,羈縻道窮山惡水,能種高粱的土地或是貧瘠,或是在山上石縫間,畝產最多才七八鬥,多數只有四五鬥,甚至更少。

淮南之地土地本就肥沃,與江南不相上下,因而即便是鹽堿地,若能種上高粱,其產量應該不輸北方的小麥。”

“嗯,若能廣為耕種,我朝可得糧田數千萬畝,真是久旱逢甘霖,來的及時啊。”女帝感慨萬千,對這個結果極為滿意。下刻話鋒一轉,又是問道:“此外,前番愛卿來信曾言,沈雲卿創制一種割車,每日能收莊稼數畝,可有此事?”

“回陛下,是有此事,臣在海通時制成了木割車,欲令機械司加以仿造,想來北方夏收之際可得樣車。”

“如此甚好。人力之有限非無窮無盡,全國田畝雖有定額,皆因人力不足,若北方人人日收數畝,十日便可收五十畝,一戶三個勞力,十日便是一百五十畝,藉此為根本開荒拓土,可再得良田萬萬。此事當從速去辦,不可辜負朕望。”

“臣領旨……”

要把皇帝當好,不僅得要勾心鬥角,處理裙帶關系,更重要的是得有常識,沒有常識得有邏輯。

岐帝國的人口達到了一千兩百萬戶,因地而異,每戶理論上授田三十五至五十畝,全國授田差不多得有五億畝,合計官府的職田、未授公田、勳戚占田、皇室占田和地主豪強兼並,全國保守有田約六億多畝。

按說六億多畝養六千萬人應該是夠了,其實情況很覆雜,尤其是土地兼並日益猖獗。

以沈雲卿這個地主頭目為例,一人就占了海通三十多萬畝地,一百個沈雲卿就是三千多萬畝,放眼天下,這樣的大地主可能不多,但是兼並幾千、幾百、上萬畝的地主豪強多如牛毛,這其中還有不少無法統計的隱田。

更何況那些個皇室和勳貴,在外邊跑馬圈地的不在少數,六億多畝地的實際效率至少要打一個對折,即便是這樣的對折,裏面還有不少水分。

加之畝產僅相當於現代的三分之一,靠三億畝地,養活六千萬人,沒發生農民起義,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畜力收割機的出現,提高了勞動效率,騰挪更多的人力開荒種地,新增的田畝將增加更多的收入,並改善財政的狀況,讓這個搖搖欲墜的大廈,打上幾個強力補丁,續一波命。

不過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畜力式的收割機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檢驗。

女帝談話興致漸濃,待等盧希彭、田誠二人趕到禦書房,公孫蕓惠收斂起臉上的喜色。

“臣參見陛下。”

二人異口同聲俯首叩拜,女帝示意說:

“平身。”

“謝陛下。”

待二人收起禮數直起腰,目光不約而同看向了“下放”,不,確切說是去野放的張祥,心中各有所想。

這時女帝與歐陽羽說:

“歐陽,將高粱穗拿給兩位大人看看。”

“是。”

歐陽羽接過女帝手中的一把高粱,將之送到盧希彭、田誠面前。

當然,盧希彭其實一早就知道,張祥、王曦照、沈雲卿三人在海通折騰禍害高粱這玩兒意,但是這個流程還是得走。

待二人仔細看過,女帝徐徐說:

“兩位愛卿,可知此為何物。”

盧希彭這時說:

“啟稟陛下,臣有耳聞,海通種出了紅米高粱,這應該便是高粱。”

“朕也聽聞羈縻、嶺西多山而地貧,當地百姓皆以種植高粱為食,現如今海通在鹽堿地上種出高粱,畝產比之羈縻、嶺西更高,朕以為,當在全國沿海內陸鹽堿地上廣為種植,以解國庫燃眉之急。”

“可陛下,此高粱只土民食之果腹,甚為粗鄙,非我中原上邦所能食,即便國庫征收田賦,民間無人食用,朝廷征收稅賦也無用處。

且高粱吃口甚差,即便磨成高粱面,仍不如面粉,恐難令世人所認同。還請陛下明鑒。”

盧希彭話裏話外就說了三個意思。

其一,高粱這種糧食是野蠻人吃的,我們堂堂天朝上邦,不能跟野蠻人為伍,吃他們的糧食。

其二高粱口感糙,也就只有野蠻人那種草肚子能吃,咱們這種金肚子吃不下。

其三,正由於天朝上邦不與之為伍,所以沒人吃,沒人吃就沒市場,沒市場自然賣不出去,朝廷征收賣不出去的東西,既浪費錢,更浪費人力。

但你有你的招,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公孫蕓惠轉而說:

“民以食為本,朕以民為根,現今天下土地兼並成風愈演愈烈,百姓失地者十之四五,或為流民逃難他處,或淪為佃戶、租戶,每季卻只得微薄收入。

前番江淮洪泛,江南、兩湖大旱,佃戶農民欠債者十之七八,今年舊賬未還,明年再欠新債,如此往覆循環幾時還清。

眼下國庫日衰入不敷出,流民佃戶不計其數,朝廷公田授盡者十之七八,何來新地授予百姓,若不種高粱果腹,盧尚書莫非還有他法安撫天下,安撫人心!”

“是臣無能,不能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降罪。”

盧希彭故作姿態,實則仍無實質退讓。這時女帝說:

“既然天下人皆認為高粱粗鄙,那即日起,宮中尚膳監改以高粱為食,自朕而下,文武百官為天下先,代為垂範。朕要看看,久食高粱,會否變成番夷,還是長出妖怪。”

“陛下,天下改食高粱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還請陛下慎重啊。”

“那盧大人給朕拿出方略,如何整治天下土地兼並越演越烈之勢。”

“臣以為,土地兼並多為買賣自願,而非強逼,朝廷若要收回,只能資以國帑回購。若是強行征地,恐令天下不服,有傷朝廷聲譽。”

這時張祥接過話說:

“按盧大人意思,寧可放著百萬饑民與鹽工不顧,也不種高粱,看著他們造反?”

“本官絕無此意,而是應按章辦事,以律法為本,以法服人。”

“但現如今國庫吃緊,既拿不出錢糧回購田畝,亦無足夠公田安置災民、鹽工,盧大人又不讓種高粱,這不是要逼反饑民,又是什麽。”

“高粱乃生番粗食,中原尚無交易,若無法交易,朝廷何以換購錢糧,還得空耗民力,豈非事半功倍之舉。”

“方才陛下說,即日起宮中食以高粱,百官為天下先,代為垂範。若上自陛下,下至百官,人人皆效法垂範,何愁天下高粱無用武之地。”

“但也絕非一朝一夕之舉,沒有數年乃至十數年推廣,豈能成事。”

盧希彭繼續自己的強辯套路,這時女帝卻截話說:

“若非朝廷推廣,天下又豈能知高粱。朕意已決,明日朝議此事。”

“陛下,還應慎重啊。”

盧希彭不依不饒仍不罷休,女帝不予理會與刑部尚書田誠道:

“田尚書。”

“臣在,陛下有何吩咐。”

“由刑部會同禮部、戶部,草擬高粱征繳稅賦一事,從速辦理。有鑒於高粱乃舶來新物,當降低賦稅鼓勵耕作,尤其當鼓勵無地百姓開墾鹽堿土地為食。

另著刑部新立田法,但凡可耕之鹽堿地,盡為朝廷公田,禁絕交易流轉。”

“陛下,田法與田賦征繳一事,素來應由戶部草擬,並非刑部之責。”

田誠小心說道,盧希彭也說:

“陛下,臣反對,稅賦田法一事素由戶部立法,若由刑部過問,恐難知輕重,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怒挑雙眉,沈聲說:

“朕看,戶部的攤子太大了,攤子大了難免顧不過來,否則天下土地兼並之勢豈能如此猖獗。朕意已決,此事暫由刑部牽頭,從速辦之。”

刑部雖然是管法律和刑獄的,但並不是所有法律都由刑部立法,刑部的職能仍以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法律制定為主,經濟法律方面則由戶部主管,因為戶部是吃這個專業對口飯的。

正像軍法只能由兵部制定,跟其他部門扯不上什麽關系一樣。

當然,這些也不絕對,許多領域涉及交叉,如後勤運輸,不可能軍隊說的算,戶部、工部可能都有份。經濟犯罪,怎麽量刑才能達到懲罰目的,得跟刑部商量吧。

因此主體專業由各部擬定,再由其他各部會商。

讓刑部直接過問田法稅法,戶部自然要抵制。

但現在有個特殊情況,高粱和鹽堿地種出糧食是新生事物,盧希彭拒絕接手這個攤子,那意味著戶部不幹,戶部不幹,那問題總得解決,自然而然落到了刑部頭上。

刑部要是推諉,張祥也說了,要是江淮的饑民造反怎麽辦,總得有人負責。田誠要是不接手,真出了事,第一個殺頭的就是他。

至於接手後怎麽辦,那就得看朝堂如何角力。

於是在張祥、田誠、盧希彭散去後,女帝緊急召見了範勇,同時賞了他十壇貢酒。

然後就問範勇,這酒愛卿以前喝過,好喝吧。

範勇點頭勤快,表示好喝。

然後女帝就說,這酒啊,是一種叫高粱的糧食釀的,而且能在鹽堿地上種,所以朕打算現在各軍之中推廣吃高粱,既能解決糧草,還能擴大耕地,節省下面粉大米,可是一件利國利民造福天下蒼生之舉,愛卿以為如何?

範勇其實早聽聞海通在種高粱,但是沒領教過高粱的厲害,但是林毅賢吹的很牛,說是怎麽怎麽能解決耕地,怎麽怎麽能增加收成。

現在女帝又說有這麽多的好處,範勇猶豫片刻後表示讚同,全力支持女帝的國策。

於是不久後,全國上下幾十萬番軍開始領教粳高粱的厲害。

不過話說,最開始的頭幾年,確實從當兵的嘴裏省下了每年幾百萬石的面粉,拿去填忽喇的胃口,讓朝廷這艘破船多撐了幾年。

不過後來天天吃頓頓吃,人也受不了,當兵的也不是鐵打鋼鑄的,天天吃,腸胃實在受不了,於是高粱推廣局面開後,改成面粉、大米、高粱換著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