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2章韃靼人

關燈
第82章 韃靼人

少頃,歐陽羽奉命返回,觀女帝目光懾人,歐陽心有所悟,上前俯身說道:

“奴婢回來路上看見懷王了,好像是去吏部路上。”

公孫蕓惠未予理會,話鋒一轉說:

“你去六部的閱卷如何。”

“吏部那裏未有考評,許是沒過,戶部應該沒有閱看,也未有考評。倒是兵部和刑部的考評極佳,工部一般。”

“那吏部考題與戶部考題,你看答卷答得如何?”

“回陛下,吏部答題大都中肯,確實也一般。戶部的答題倒是有些見解,但戶部並沒有批閱。”

歐陽羽詳細道出默記內容,公孫蕓惠聞訊皺了皺眉,她問:

“何故沒有批閱?”

“回陛下,按慣例,字體不整者,弄汙考卷者,對朝廷與陛下不恭者不批。戶部的答卷落了不少黑墨,弄汙了考卷,故而按例未批。”

“去,宣兵部尚書範勇來見朕,順道把那舉子的題卷取來臣看。”

“是。”

約莫兩刻過後,兵部尚書範勇姍姍來遲。

“臣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

“謝陛下。”

待範勇直腰,公孫蕓惠將高鴻題卷遞給範勇:

“範尚書,此舉子作答你可看過。”

範勇接過題卷細看,肯定說:

“回陛下,臣看過,答題頗有些章法,不卑不亢張弛有度,臣以為此子方略頗為附和朝廷當下情勢,故而給予其一甲等。”

“嗯,朕也以為,此文可為方略典範。”

“陛下聖明。”

範勇附和道,下刻女帝將題卷壓在一旁,話鋒一變:

“長安武舉準備如何?”

“回陛下,今年武比尚在籌備當中,各地報名者大不如往年。故而臣建議當從軍中選拔,尤其是去年西域平定之後,應當召返有功兵將,使之能為朝廷所用。”

“準奏。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更不可不提拔。尤其是那些兵士,去年朕大行封賞,兵士甚少,此番選拔,務必多選精兵。”

“臣明白。另外……”

範勇欲言又止,女帝追問道:

“何事稟報?”

“啟稟陛下,近日據報,忽喇可汗木可烈次子都勒闊喬裝商旅潛入神都,臣以為此子野心甚大,不可不防,是否借機將其除去。”

“忽喇之患日漸顯露,非是出掉一個逆子所能根除,此時除了他,做的不幹凈,便是搬起石頭砸朝廷的腳,不可擅動。”

“臣明白。但忽喇威脅與日俱增,我西域都護府與之全線接壤,一直延綿至河北道,其若心懷不軌,起兵反我,後果不堪設想。以眼下窘境,朝廷已無力負擔二十萬人北伐,更何況兩國接壤數萬裏地,絕非二十萬戰卒所能平息,還望陛下早做決斷。”

“但絕非現在。”公孫蕓惠擲地有聲,既有無奈,也是力不從心,下刻她說:“攘外必先安內,國內不息,朕焉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北伐。暫且能安撫一年是一年吧,真到安撫不了那天,其不仁,休怪朕不義。

愛卿退下吧。”

“是,臣告退。”

待範勇退走,公孫蕓惠扶著額頭,歐陽羽伸手上前搭在女帝左右太陽穴上,輕輕的揉著說:

“陛下,又為忽喇勞心了。”

“歐陽啊,你說朕該如何應對忽喇。”

“臣不敢妄言。”

“朕讓你說。”

“是陛下。奴婢以為,忽喇胃口日增,而國庫又空虛難濟,繼續相持下去,我朝早晚難以滿足其欲,故而奴婢以為,範尚書方才只是婉言,恐怕情勢只會更為惡劣,陛下需得早作準備。”

“是啊,當年文淵帝以互市安定了塞外,原本是想以羈縻之法,令忽喇服我王化,但沒想到卻養虎為患,如今終成大患。

只可惡那些反賊,眼中只有皇位與財寶,誰又知道這江山何等之重。”

“陛下所言極是,江山之重非在榮華富貴,而是天下千千萬萬黎明百姓身家性命之貴重。”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女帝肯定道,接著又說:“攘外必先安內,江南仍為朝廷重中之重,江南穩,朝廷穩,江南亂,朝廷亡,還得從江南下手啊。”

“但眼下江南局勢比之以往更為弭亂,怕是短時內難有成效。”

“呵呵。”女帝冷冷發笑說:“有人若是想死,朕便成全他。”

江南的穩定不僅關乎帝國的平穩,還關乎北方草原的貿易往來。

歷代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邊關榷市交易倒貼性質很大,因為草原能提供的商品只有馬匹、綿羊、牛,還有少量的皮貨和寶石。

而游牧民族需要鐵器、食鹽、糧食、蔬菜、茶葉、布匹、煤炭、采油等等一切手工業品和生活用品。

受到地理和運輸交通的制約,有腳的東西運輸成本低,沒腳的東西運輸成本高。

因此中原的商品再便宜,販到北方後都死貴死貴,尤其是糧食,沒有漕運通往塞外,只能靠陸路,運量少不說,不少得消耗在路上。

但如果價格過高,游牧民族不會買賬,他們有手,有馬,會自己拿。所以邊關的互市都由朝廷統一承攬,主要的民生商品也由朝廷提供,價格賣的再高,基本也是成本價。

由於北方游牧民族享受了中原的物質供應,致使人口暴增,對內地物資需求比一百五十年前增加幾倍,而中原因國力衰退和內亂,生產力倒退,即便生產力維持不變,需要輸往草原的貨物仍然有限。

在外需不降反增,而國內生產不振的情況下,再加上地球大氣變化,四百毫米將水線南移,結果只能有一個,草原上吃不飽穿不暖,他們就自己南下“豐衣足食”

這或許是人類經濟史上少有的因為他國生產力不足,養不活自己,而專門搞侵略的極端案例。

時間一轉眼到了五月中旬,距離放榜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沈雲卿隔三差五回去西市銀華貿呼延秦的商鋪找他聊天,聊的都是中亞和中東的風土人情、政治情報。

西域收覆後,通往西域至波茲津(波斯)的商路得以恢覆,更多的消息時斷時續傳回帝國,但很少引起朝廷的註意。確切的說,中國人自古不去理會鞭長莫及的蠻夷。

“呼延兄,按你說法,西域西北還有諸國?”

“有不少,最大的是羅哈諾,據說一直向北延綿兩三千裏地,羅哈諾的東面與忽喇相鄰,東南與南面我大岐和波茲津(波斯)接壤,但是比忽喇更厲害。”

“你怎知道比忽喇厲害,忽喇與羅哈諾打過仗?”

“打過,現在偶爾還打。羅哈諾國不僅放牧騎馬,他們也修城池,所以不僅騎戰不俗,還能守城。而忽喇只會騎戰,沒有城池。但如果撇開城池,羅哈諾的騎戰不是忽喇的對手。”

呼延秦口中的羅哈諾所屬的地域,大致是今天哈薩克斯坦北部至高加索地區,俄羅斯大東歐大平原的南部和東南部,伏爾加河南方兩岸地區。

在沈雲卿記憶中,能對應得上的,應該是歷史上的“韃靼帝國”

韃靼人的祖先是突厥人,和一部分契丹人,最早生活在中亞,然後到了蒙古高原和東北,是黃種人,因蒙古帝國崛起,被趕到了歐洲,經過混血和遷徙,與今保加利亞境內的保加利爾人、斯拉夫人混血後,形成了今天的白種韃靼人。

岐帝國西域的管轄範圍的最西端在“鹽湖”,也就是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鹹海,鹹海至裏海之間的廣大草原、平原分屬於羅哈諾與波茲津(波斯),與岐帝國在此三足鼎立。

羅哈諾東部邊界,在至今天的新疆阿勒泰地區以北,與忽喇接壤,但並非固定邊界。

雙方都是游牧民族,但羅哈諾進化更快,農業更發達,已經有了早期冶鐵和手工藝技術。

因為哈薩克斯坦大平原是低海拔平原,蒙古是高海拔平原,同一緯度上,高海拔平原降水少蒸發快,低海拔降水多,所以羅哈諾農業發展優於忽喇。

於是阿勒泰以北地區雖然是名義上的邊界,但游牧遷徙的特性,經常越過勢力範圍,一走就是幾百上千裏地,所以也威脅到岐帝國在西域的統治。

而且羅哈諾的主要人口集中在今天哈克斯坦西北,西南部廣大平原人煙稀少,以放牧為主。

幾百萬平方公裏的無人區,今天你過來,明天我過去,也沒有衛星拍照留證據,久而久之你有地盤不占,我在這裏放牧就是我的家,然後就杠上了。

羅哈諾與岐帝國關系一般,有往來,但不多,因為羅哈諾東南草原人煙稀少,且絲綢之路不打這裏過,所以貿易發展不起來。

而且這塊地區游牧部落多如牛毛,今天你收編他,明天他收編你,小沖突不斷。

而貿易最怕地緣政治不穩定,這些個小部落你既管不了,你也不去管,商人自然不敢打這裏走。

結果就是經濟越不發達,草原上生產力越低,越吃不飽飯,幹戰爭這檔子生意的就越多。

所以羅哈諾與岐帝國的聯系非常寡淡,即便有,也跟波茲津(波斯)有關,兩者都在圍繞裏海周邊爭奪牧場和平原經常大打出手。

波茲津國因為地理緣故,其廣大波斯高原早期的土地荒漠化就已擡頭,近現代更嚴重。

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時代,耕地意味著生存,而波斯高原又以產量比水稻產量低的小麥作物為主。

而且小麥和稻米不一樣,小麥有個致命問題,小麥對土地養分的需求比稻米高得多。在沒有化肥年代,小麥種植兩季後,土地需要休耕一年,否則高強度的種植,將導致土地養分急速流逝和疲勞。

中原王朝十四世紀後開始的北方土地的貧瘠化,本質上是因為過去一千多年間大量種植小麥,過度消耗了土地養料,導致北方糧食產量後期開始下跌。

而休耕期間,通過大氣環境和雷電,可以使空氣中的氮元素深入土中補充土壤。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王朝進入唐朝中期開始,加大南方開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人口增加,而小麥對土地質量要求高於水稻,北方長期種植小麥和高強度自然開發,已經讓當時技術條件下的平原土地利用率開始枯竭,不得不重新調整糧食結構和經濟戰略中心。

而小麥本就傳自於波斯,隨著波斯進入鼎盛時期,人口增長,對自然開放和土地需求日漸增加,這就需要更多的可耕種土地,用於種植更容易讓土地疲勞的小麥,所以必然要向北方的中亞草原發展,與羅哈諾是必然結果。

而早年阿拉伯帝國統一中東後攻打波斯,名義上是傳播宗教消滅異教徒,也就是波斯的拜火教,實際上是為了伊朗高遠的可耕種土地和富饒的特產。

現在看看中東滿地黃沙就知道,一千三百年前也不會比現在好哪裏去。

所以無論任何戰爭,宗教戰爭也好,侵略戰爭也罷,打著人權、自由、民主的更是扯談,沒有經濟及利益,沒傻子會發動戰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