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正中下懷
關燈
小
中
大
第61章 正中下懷
翌日清晨一早,沈雲卿騎馬趕往蘭陵,幹旱對經濟的影響日益顯著,朝廷行政力的衰退,地方官吏的不作為,巨商的興風作浪,最終都會加重普通老百姓的痛苦指數。
自古江南都是王朝的糧倉和金庫,江南雖然很少直接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江南資本往往決定了王朝和起義軍的成敗。
但如果江南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無論成功與否,王朝必然被推翻。
抵達劉家時,正值上午劉巖鏡剛從銀翔總號回府,由於銀款多數都變成了貢品香料囤死了,銀翔錢莊的資金出現明顯的問題,劉巖鏡不時要去安撫那些大戶,避免大額提款引發的擠兌風潮。
得知沈雲卿登門,劉巖鏡疑竇叢生:
“他人呢?”
“在府門外候著。”
夏春如實道,這時劉文莫說:
“爹,要不孩兒去會會他。”
“嗯,一個後生過來,爹去接應不免顯得擡舉了他,文莫,就你去會會他,看看他說些什麽。”
自從榮登蘭陵首富,劉巖鏡一直感覺良好,即便是最近沈家還清的欠銀,有鹹魚翻身的跡象,但無論在白銀還是銅錢,財力上遠不足以與劉巖鏡抗衡。
即便是從周晟的香料中賺取了不少中間費用,但財富的積累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沈家沒有短期之內,迅速恢覆十年前實力的可能。
當然,從今天開始,歷史悄然翻篇,沈雲卿正是來踩劉巖鏡這塊墊腳石的。
少時片刻,劉文莫來到前院大堂,徑自坐在正坐上,夏春引著沈雲卿徐徐而至。
待到登堂入室,沈雲卿略施一禮道:
“劉公子別來無恙。”
“沈秀才客氣了,本公子好著呢,不知沈秀才今日前來所謂何事啊。”
“在下奉家父之命,前來與令尊商議蘭陵境內兩家的生意,不知劉員外可在。”
“家父忙於家事,現在不便見客,沈秀才有何事可與本公子說,本公子代為轉達家父。”
劉文莫雖然不溫不火,但沈雲卿清楚,不溫不火不表示沒有態度,恰恰正是劉巖鏡自命不凡,覺得來見他一個毛頭小夥子跌份,幹脆不卵你。
但沈雲卿卻不能不先禮後兵,他說:
“沈某今日前來所談之事頗為冗長,劉公子不會讓沈某站著說完吧。”
“沈秀才請便,本公子洗耳恭聽便是。”
劉文莫愛答不理的態度,更像是居高臨下的發號施令,在沈雲卿看來,這是劉家走上為富不仁的開始。
劉巖鏡應該說還是一個正經,但算不上正直的商人,在蘭陵打拼多年,他勾結官府,也幹過走私,但還沒發展到壓榨百姓血利的層面。
那是因為劉巖鏡經歷過底層的艱辛和家族生意的不易,他還有打江山的心態。
但劉文莫是長在蜜罐裏的孩子,劉家的生意如果順利,扳倒沈家之後,會西進金陵,南下臨清,擴張地盤,在劉巖鏡有生之年,奠定銀翔票號的地盤,等到劉文莫接管家族,將面對與蔡生廉的火拼。
到時在利益集團裹挾下,金錢欲望驅使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為富不仁,什麽都幹得出來。
待等落座,沈雲卿毫不避諱詳細道出此來目的,和盤托出沈家的條件:
“作為交換,令尊當不得阻礙我家在蘭陵地界收糧,也不得幹涉我家與糧戶所涉之事。只要答應條件,我家票號不會與銀翔錢莊爭奪蘭陵的白銀存貸,不知劉公子意下如何。”
“放著錢不賺,非要去收糧,你這是何意,莫非是看不起我銀翔。”
“劉公子誤會了,沈某絕無此意。沈某只想太平度日,無意與令尊沖突,僅此而已。”
“哼,滑天下之大稽。我家何曾與你為難,前番若非我父親放你們一馬,你沈家豈能還清借債。”
“沈某不否認令尊放了家父一馬,所以家父才感念令尊的大恩,才不想與銀翔錢莊因為爭利而傷了和氣,畢竟和氣生財才是長久之道。”
沈雲卿措辭不痛不癢,聽著都是理,但得看誰在聽,外人聽是這麽會兒事,可換做是劉家人聽,越聽越上火。
我正逮不著機會吞了沈家,你自己上門來說和,當我這麽好騙呢。
但是沈雲卿給你戴了道德高帽子,送來了下臺階,請你下臺,你要是不下,至少現在場面上過不去,劉文莫其實也做不了主,所以他說:
“此事幹系重大,沈公子今日請回吧,待本公子問過家父,改日再回覆令尊。”
“既如此,沈某今日便告辭了。”
起身略施一禮,沈雲卿施施然出了大堂的門,迅速出了劉府,而且直接出了西門趕回寧陽,絲毫不在蘭陵城內做停留。
劉文莫將談話及沈雲卿的條件,一五一十轉給劉巖鏡,除了奇怪和蔑視,劉巖鏡也想不出沈嚴良此時服軟意欲何為。
“爹,等秀州的銀款回籠,幹脆扳倒了沈家,讓他永遠翻不了身算了。”
“不錯,沈家存在一日,便是個禍害。沈雲卿此番前來名為緩和服軟,實為修生養息,想讓我們再放他一馬,此事不能如此便宜了他。”
“那明日孩兒就去寧陽回絕了沈嚴良。”
“不,沈嚴良如此作為,便是做給世人看,倘若我等絕情拒絕,反而落得我們的不是。暫不去理會他,咱們不回應他便是,他若是再來,就打發他走人。”
劉巖鏡的反應不出沈雲卿所料,劉巖鏡既要做婊子,還要豎牌坊,顯得他大度無量,其實呢,以更為柔性的措施解決了你。
少時話鋒一轉,劉巖鏡又問:
“文莫,沈家的水泥可查出名堂?”
“查是查出了頭緒,可沒用啊。”
“沒用?怎麽沒用。”
“夏春找人去請沈家爐工,套取消息,但沈家爐工說,沈雲卿每次開爐都給他們不少鐵丸,爐子多少熱,都看鐵丸化不化,而且不光要燒石料,沈雲卿取走煆燒石料之後,還往裏面摻了其他東西,也要煆燒,但摻的比例完全不清楚。”
山寨水房的失敗,讓李義清、劉巖鏡意識到沈雲卿口中的產量不足問題出在水泥上。
有鑒於沈家“抵死”不交出水泥的工藝,那就只能另辟蹊徑便宜行事。
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按一貫的套路,都應該是去挖墻腳套情報,但這回碰上了鐵板。
水泥的品種因成分和配方不同,常用的普通水泥多達十幾種,全系譜水泥達上百種,但無一例外都需要對原料進行煆燒。
沈雲卿煆燒的原料是石灰石,石灰石經由煆燒後快速風化形成小顆粒,硬度降低,再由粗輥碾磨成粉,關鍵就在這個煆燒溫度。
溫度高了,石灰石結構發生變化,溫度低了也不行,不達要求。
一般的煉鋼,在沒有溫度儀的年代,都憑經驗和鐵水表面燒熱的顏色判斷爐溫,但你現在燒的石頭,石頭沒有三五千度是化不掉的,所以無憑經驗從判斷爐溫。
但話說不能計時,通過計時推斷爐溫嗎?
可以,你不能保證爐膛內氧氣的含量和供氧情況,而燃燒需要氧氣,間接決定了燃燒時間的不確定性。
有鑒於此,沈雲卿利用鉛、鋁、銀、錳、鎳,還有合金的熔點差異,制成了溫度表,到什麽溫度,鉛融化,到什麽溫度合金融化,從而間接判斷爐溫多少。
如果凝固了,說明爐溫低了,如果其他金屬融化了,說明爐溫太高了。
而水泥都是配方成分,需要其他原料配伍,沈雲卿往石灰石裏添加了煤渣灰、粘土、石膏粉還有石灰,以改善配方結構。劉巖鏡做夢也想不到,近在咫尺的煤渣就是水泥的一部分。
更厲害的是後續建成的水房,經過改進後整合絞車,改成了碾齒,風一邊吹,碾齒一邊磨,水房抽水,碾齒出水泥,而且還自動填料,料鬥裝滿自動下落,能夠一天使用,石磨出口直接落入瓦缸,省時省人力。
沈家煉爐的那些個火工、爐工和勞力,雖然不是文盲,但要他們懂科學,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沈雲卿只跟他們說怎麽幹,不會告訴他們為什麽,因為說了他們也不懂,劉巖鏡哪裏能偷走工藝配方。
十月初三,舅舅高彭貴攜高若萱、獨孤玥啟程回金陵。
十月初六,張祥的假白銀數日前抵達了江心洲的沙灘,太平湖上來了一隊貨船,從沈家運走了幾十缸原料,其中裝了二硫化碳和鍍銀劑。
周晟、張祥、全衡攜眾,與沈雲卿乘坐陳炳言夫妻的樓船,離開太平湖,經由運河如長江,前往江心洲。
這天船行江面上,天公偶下小雨,引得眾人望天興嘆:
“真是難得呀……”
“張大人,這雨能下多久?”
周晟問道這麽一句,沈雲卿接話說:
“不會太久。”
周晟聽著奇怪,忙問說:
“你怎知道?”
“因為江面太熱,而天上雲淡,雨下不來。”
“若是如此,那今冬改種麥子也無望了。”
全衡失望說道,張祥感同身受:
“即便是改種麥子,也得要水。但江南犁具不利於種麥,沒有耬車,種麥收獲甚少。”
耬車在當下是一種不得了的自動插條播種機,連帶翻地、播種一氣呵成,一頭牛一個人一天輕輕松松耕三四十畝地不在話下。
要知道一頭牛一戶人家,一季也就才耕三四十畝,一天六七十畝地就是天文數字。
但耬車只能用於旱作不能水作,而且你種多了收割很是問題。
一人一天力氣大的也就割一畝半地,這已經是個極限,少的只有八分地,你一天種六七十畝,十天就是六百畝,一個人得收一年,但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江南以水稻種植為主,大面積改種小麥,缺乏耬車、犁具等生產資料,技術上短期內不現實。
當然,如果硬著頭皮也可以,但肯定是勞民傷財,等到明春收麥時,產量只有稻米的六成,碰上今年幹旱,多半還沒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翌日清晨一早,沈雲卿騎馬趕往蘭陵,幹旱對經濟的影響日益顯著,朝廷行政力的衰退,地方官吏的不作為,巨商的興風作浪,最終都會加重普通老百姓的痛苦指數。
自古江南都是王朝的糧倉和金庫,江南雖然很少直接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江南資本往往決定了王朝和起義軍的成敗。
但如果江南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無論成功與否,王朝必然被推翻。
抵達劉家時,正值上午劉巖鏡剛從銀翔總號回府,由於銀款多數都變成了貢品香料囤死了,銀翔錢莊的資金出現明顯的問題,劉巖鏡不時要去安撫那些大戶,避免大額提款引發的擠兌風潮。
得知沈雲卿登門,劉巖鏡疑竇叢生:
“他人呢?”
“在府門外候著。”
夏春如實道,這時劉文莫說:
“爹,要不孩兒去會會他。”
“嗯,一個後生過來,爹去接應不免顯得擡舉了他,文莫,就你去會會他,看看他說些什麽。”
自從榮登蘭陵首富,劉巖鏡一直感覺良好,即便是最近沈家還清的欠銀,有鹹魚翻身的跡象,但無論在白銀還是銅錢,財力上遠不足以與劉巖鏡抗衡。
即便是從周晟的香料中賺取了不少中間費用,但財富的積累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沈家沒有短期之內,迅速恢覆十年前實力的可能。
當然,從今天開始,歷史悄然翻篇,沈雲卿正是來踩劉巖鏡這塊墊腳石的。
少時片刻,劉文莫來到前院大堂,徑自坐在正坐上,夏春引著沈雲卿徐徐而至。
待到登堂入室,沈雲卿略施一禮道:
“劉公子別來無恙。”
“沈秀才客氣了,本公子好著呢,不知沈秀才今日前來所謂何事啊。”
“在下奉家父之命,前來與令尊商議蘭陵境內兩家的生意,不知劉員外可在。”
“家父忙於家事,現在不便見客,沈秀才有何事可與本公子說,本公子代為轉達家父。”
劉文莫雖然不溫不火,但沈雲卿清楚,不溫不火不表示沒有態度,恰恰正是劉巖鏡自命不凡,覺得來見他一個毛頭小夥子跌份,幹脆不卵你。
但沈雲卿卻不能不先禮後兵,他說:
“沈某今日前來所談之事頗為冗長,劉公子不會讓沈某站著說完吧。”
“沈秀才請便,本公子洗耳恭聽便是。”
劉文莫愛答不理的態度,更像是居高臨下的發號施令,在沈雲卿看來,這是劉家走上為富不仁的開始。
劉巖鏡應該說還是一個正經,但算不上正直的商人,在蘭陵打拼多年,他勾結官府,也幹過走私,但還沒發展到壓榨百姓血利的層面。
那是因為劉巖鏡經歷過底層的艱辛和家族生意的不易,他還有打江山的心態。
但劉文莫是長在蜜罐裏的孩子,劉家的生意如果順利,扳倒沈家之後,會西進金陵,南下臨清,擴張地盤,在劉巖鏡有生之年,奠定銀翔票號的地盤,等到劉文莫接管家族,將面對與蔡生廉的火拼。
到時在利益集團裹挾下,金錢欲望驅使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為富不仁,什麽都幹得出來。
待等落座,沈雲卿毫不避諱詳細道出此來目的,和盤托出沈家的條件:
“作為交換,令尊當不得阻礙我家在蘭陵地界收糧,也不得幹涉我家與糧戶所涉之事。只要答應條件,我家票號不會與銀翔錢莊爭奪蘭陵的白銀存貸,不知劉公子意下如何。”
“放著錢不賺,非要去收糧,你這是何意,莫非是看不起我銀翔。”
“劉公子誤會了,沈某絕無此意。沈某只想太平度日,無意與令尊沖突,僅此而已。”
“哼,滑天下之大稽。我家何曾與你為難,前番若非我父親放你們一馬,你沈家豈能還清借債。”
“沈某不否認令尊放了家父一馬,所以家父才感念令尊的大恩,才不想與銀翔錢莊因為爭利而傷了和氣,畢竟和氣生財才是長久之道。”
沈雲卿措辭不痛不癢,聽著都是理,但得看誰在聽,外人聽是這麽會兒事,可換做是劉家人聽,越聽越上火。
我正逮不著機會吞了沈家,你自己上門來說和,當我這麽好騙呢。
但是沈雲卿給你戴了道德高帽子,送來了下臺階,請你下臺,你要是不下,至少現在場面上過不去,劉文莫其實也做不了主,所以他說:
“此事幹系重大,沈公子今日請回吧,待本公子問過家父,改日再回覆令尊。”
“既如此,沈某今日便告辭了。”
起身略施一禮,沈雲卿施施然出了大堂的門,迅速出了劉府,而且直接出了西門趕回寧陽,絲毫不在蘭陵城內做停留。
劉文莫將談話及沈雲卿的條件,一五一十轉給劉巖鏡,除了奇怪和蔑視,劉巖鏡也想不出沈嚴良此時服軟意欲何為。
“爹,等秀州的銀款回籠,幹脆扳倒了沈家,讓他永遠翻不了身算了。”
“不錯,沈家存在一日,便是個禍害。沈雲卿此番前來名為緩和服軟,實為修生養息,想讓我們再放他一馬,此事不能如此便宜了他。”
“那明日孩兒就去寧陽回絕了沈嚴良。”
“不,沈嚴良如此作為,便是做給世人看,倘若我等絕情拒絕,反而落得我們的不是。暫不去理會他,咱們不回應他便是,他若是再來,就打發他走人。”
劉巖鏡的反應不出沈雲卿所料,劉巖鏡既要做婊子,還要豎牌坊,顯得他大度無量,其實呢,以更為柔性的措施解決了你。
少時話鋒一轉,劉巖鏡又問:
“文莫,沈家的水泥可查出名堂?”
“查是查出了頭緒,可沒用啊。”
“沒用?怎麽沒用。”
“夏春找人去請沈家爐工,套取消息,但沈家爐工說,沈雲卿每次開爐都給他們不少鐵丸,爐子多少熱,都看鐵丸化不化,而且不光要燒石料,沈雲卿取走煆燒石料之後,還往裏面摻了其他東西,也要煆燒,但摻的比例完全不清楚。”
山寨水房的失敗,讓李義清、劉巖鏡意識到沈雲卿口中的產量不足問題出在水泥上。
有鑒於沈家“抵死”不交出水泥的工藝,那就只能另辟蹊徑便宜行事。
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按一貫的套路,都應該是去挖墻腳套情報,但這回碰上了鐵板。
水泥的品種因成分和配方不同,常用的普通水泥多達十幾種,全系譜水泥達上百種,但無一例外都需要對原料進行煆燒。
沈雲卿煆燒的原料是石灰石,石灰石經由煆燒後快速風化形成小顆粒,硬度降低,再由粗輥碾磨成粉,關鍵就在這個煆燒溫度。
溫度高了,石灰石結構發生變化,溫度低了也不行,不達要求。
一般的煉鋼,在沒有溫度儀的年代,都憑經驗和鐵水表面燒熱的顏色判斷爐溫,但你現在燒的石頭,石頭沒有三五千度是化不掉的,所以無憑經驗從判斷爐溫。
但話說不能計時,通過計時推斷爐溫嗎?
可以,你不能保證爐膛內氧氣的含量和供氧情況,而燃燒需要氧氣,間接決定了燃燒時間的不確定性。
有鑒於此,沈雲卿利用鉛、鋁、銀、錳、鎳,還有合金的熔點差異,制成了溫度表,到什麽溫度,鉛融化,到什麽溫度合金融化,從而間接判斷爐溫多少。
如果凝固了,說明爐溫低了,如果其他金屬融化了,說明爐溫太高了。
而水泥都是配方成分,需要其他原料配伍,沈雲卿往石灰石裏添加了煤渣灰、粘土、石膏粉還有石灰,以改善配方結構。劉巖鏡做夢也想不到,近在咫尺的煤渣就是水泥的一部分。
更厲害的是後續建成的水房,經過改進後整合絞車,改成了碾齒,風一邊吹,碾齒一邊磨,水房抽水,碾齒出水泥,而且還自動填料,料鬥裝滿自動下落,能夠一天使用,石磨出口直接落入瓦缸,省時省人力。
沈家煉爐的那些個火工、爐工和勞力,雖然不是文盲,但要他們懂科學,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沈雲卿只跟他們說怎麽幹,不會告訴他們為什麽,因為說了他們也不懂,劉巖鏡哪裏能偷走工藝配方。
十月初三,舅舅高彭貴攜高若萱、獨孤玥啟程回金陵。
十月初六,張祥的假白銀數日前抵達了江心洲的沙灘,太平湖上來了一隊貨船,從沈家運走了幾十缸原料,其中裝了二硫化碳和鍍銀劑。
周晟、張祥、全衡攜眾,與沈雲卿乘坐陳炳言夫妻的樓船,離開太平湖,經由運河如長江,前往江心洲。
這天船行江面上,天公偶下小雨,引得眾人望天興嘆:
“真是難得呀……”
“張大人,這雨能下多久?”
周晟問道這麽一句,沈雲卿接話說:
“不會太久。”
周晟聽著奇怪,忙問說:
“你怎知道?”
“因為江面太熱,而天上雲淡,雨下不來。”
“若是如此,那今冬改種麥子也無望了。”
全衡失望說道,張祥感同身受:
“即便是改種麥子,也得要水。但江南犁具不利於種麥,沒有耬車,種麥收獲甚少。”
耬車在當下是一種不得了的自動插條播種機,連帶翻地、播種一氣呵成,一頭牛一個人一天輕輕松松耕三四十畝地不在話下。
要知道一頭牛一戶人家,一季也就才耕三四十畝,一天六七十畝地就是天文數字。
但耬車只能用於旱作不能水作,而且你種多了收割很是問題。
一人一天力氣大的也就割一畝半地,這已經是個極限,少的只有八分地,你一天種六七十畝,十天就是六百畝,一個人得收一年,但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江南以水稻種植為主,大面積改種小麥,缺乏耬車、犁具等生產資料,技術上短期內不現實。
當然,如果硬著頭皮也可以,但肯定是勞民傷財,等到明春收麥時,產量只有稻米的六成,碰上今年幹旱,多半還沒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