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看,只見那紙上寫道:“大宋欽命縣令張燧呈各方鬼神明鑒:今有疫病傳於永安,細究乃陳年積弊之禍。害人者自領其罰,可謂正道。然百姓何辜,竟遭橫死?聖人雲:‘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古語雲: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又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有缺者一二,豈罪於八九?諸鬼神若掌造化,當明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之理。餘不吝壽,為解永安之禍。然道之何存?切望慎察之。”
五德瞧張燧收了筆,不由得低聲道:“三郎可還記得那日汴梁臨別之言否?”
張燧道:“自然記得,長鳴兄叮囑小弟:世上多有可信可不信之事。小弟為人駑直,兄則再三勸弟不可認死理。且說天道循環,多有人力所不能察的。”
五德未想到他記得如此之牢,歡喜之後卻笑道:“而今看來,對牛彈琴矣。”
張燧也是一笑,拿起案上所書:“我所信之道便在這裏,長鳴兄所教自然有理,然而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說當做的,卻不能省了。”
五德點頭道:“原來是我小瞧三郎了。”
張燧不答話,只向周遭團團一拜:“願今日過後,永安果然‘永安’,就有勞諸位了。暫別。”
說罷便拿了那紙,向門外祭壇走去。
朱紅看一縷染血道袍,沈吟半晌,才擡頭對五德道:“這張家小哥兒遠非數月之前可比,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小狐兒,你保他一路,救他數回,非但報了恩,還真真是積大功德了。”
註1:詳情見拙作《銅鏡記》
註2:祭帛是送上幣帛為祭品。進爵是祭祀中三敬酒的步驟。
第十一回 束尾END
狐仙朱紅自有神通,雖孟徐犟口,卻也被她收在帕中,翻不起浪來了。她得了張燧熱血,也不耽擱,眨眼便出了土地廟,去縣衙中,立於觀翠亭上。
只見她化出美艷本相,捏訣念咒,不多時便有烏雲滾滾,聚在頭頂。她將收了疫鬼的巾子與沾了張燧熱血的布條捆作一束,淩空拋起。那兩塊布帛立刻化作一黑一紅兩顆珠子,相互周旋,最後紅珠奮力一沖,將黑珠撞得粉碎。只見黑珠化為煙霧,恍若人面,發出一陣嘶吼,便教風吹散了。
而那紅珠停駐於半空,忽地飛升,上頭烏雲中探出一只巨掌來,只輕輕一撈,便將紅珠收走了。
這一連串起伏頃刻完結,霎時間烏雲散去,碧空澄澈,金光照得後院一片明媚,那荷塘中也再無陰霾。朱紅落在地上,玉足一頓,周圍假山隆隆巨響,各自沈降了許多,震得一些大石也移位了。
只見北邊一塊巨石裂口,滾落兩個元寶出來。雖沾了灰,卻熠熠發亮,極是打眼。
黃九郎眼明手快,上前去一拖一拉,提出個包裹來,裏頭珠寶無數,都教一張黑糊糊的外衣裹著。
黃九郎湊近鼻端一聞,對朱紅道:“灑了黑狗血的,防鬼。”
眾人心中嗟嘆:這秦真文被鎮於荷塘五年,竟不知心心念念之財寶便藏於身側。
朱紅對蔡懷安道:“財寶還請尊神暫存,若查到舊主,理應奉還。”
蔡懷安連忙稱是,展開乾坤袋將之裝下。
黃九郎道:“姐姐如今破了這五星峰之兇勢,縣衙之內當風平浪靜了。然而那官兒還是缺了三年陽壽,甚是可惜。”
五德道:“我聞陰司之中有說法,只需積大功德,便可添壽,不知真假。”
朱紅道:“這倒是有的,然而何謂大功德,倒需細說。”
五德點頭不語,朱紅卻知他所想,也不點破,只嘆道:“你這小狐兒果然重情義。”
黃九郎在一旁聽著,也大約能猜中胡五德心頭的主意,心知要補回張燧陽壽可千難萬難,也不知那哥兒怎地與黑毛的有這般交情。他眼珠一轉就打算幫把手,遂對五德道:“小弟聽河間道友胡承宗說起,興慶府有鼠精作亂,久不能平。”
五德一呆,忽而整肅衣衫,對著黃九郎長長一揖。
黃九郎還禮道:“我說姐姐如何對胡兄賞識得緊,如今才算是曉得了。”
胡五德笑道:“客氣。既如此,我便要趕緊走那興慶府一趟了。”
朱紅道:“五德慢來。你若去平鼠精之亂,又如何將功德記在張三郎頭上?此事倒需好好計較。且做法已畢,再無疫病之害,你我明日留在此處看那哥兒的臉色,不也是樂事?”
五德無奈,苦笑道:“姐姐可知,明日無人再死,三郎只怕也不清閑。他必對姐姐千恩萬謝,又要引經據典,論說正道與邪術不相容,或是嘆自己學藝不精,尚不能解怪力亂神之根由,此類種種,能活生生教人悶死。”
朱紅大笑不止,五德卻又接著說道:“我料三郎還有一樁,便是要挖開荷塘,細查那古墓,更要翻出秦真文之案,再細細審了,清理涉案的一眾人等。這永安上下,怕仍有許多時日不能平靜。”
朱紅道:“也算讓他知道鬼啊妖啊的倒真是可見的。”
五德笑道:“這人呆氣,他即便是信了有陰司斷人死後的總總,也必覺不公,將來若有牽連,更是不依不饒,惹的禍事恐只多不少。”
朱紅收了笑容,嘆道:“小狐兒真張燧知己也。”
黃九郎心中泛酸,卻也想明白了朱紅對胡五德青眼相看,總是這黑毛的待人處事有許多長處。他在一旁閑站著,對蔡懷安打趣道:“老官兒你可是撿了大便宜了。這一場禳災之後,姐姐做的都變作了你的功勞,只怕以後香火更旺了!”
蔡懷安打躬作揖,連稱慚愧,只說是有張燧這樣的父母官在,今後自當兢兢業業才是。
四人相對說笑片刻,聽聞後院外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這才移形到無人的花廳之中,那般衙役看著花園中塌陷的假山,滾落的巨石,只以為是地動,然而地動哪裏又只動這小小一圈荷塘?於是交頭接耳,切切私語,又添油加醋地傳出一段詭秘軼聞來,暫且不提。
卻說四人回去花廳,蔡懷安便憂心廟中,先行告辭。朱紅等狐仙各自歇息,只等張燧回轉,挨過一夜後便可從容而退。
五德起身推開一扇窗,遙望西北天穹,雖看不到一絲兒煙霧,卻曉得那張呆子定然已經將得罪陰司的勞什子燒化了,這下只怕不單殿上的著惱,連帶判官、無常,乃至小鬼兒心中都不爽利。那少了的三年陽壽,只怕更要費些功夫才補得回。
此刻雖然晴空萬裏,卻保不齊將來有大風雨。張燧這永安縣令恐做不太平,往後之事,更是難說。
這一路想著,便不由得氣悶——自己已然將恩仇撇清了,怎的又莫名攬出一堆?卻偏偏又做得心甘情願。真是:舊冤惹新喪,義助尋良方。
狐仙重高義,君子有擔當。
祛禍舍熱血,陽壽何足量?
願為荼壘役,但求世無殃。
(本篇完)
《八尾傳奇之銅鏡記》作者:E伯爵
第一回 野店無端遇妖邪 三郎臨危逢秀才
李太白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張說也曾吟道:“眇眇葭萌道,蒼蒼褒斜谷。煙壑爭晦深,雲山共重覆。”由此可知,若要出入蜀地,必要登險山、涉惡水,歷千難萬難。然自古魚過禹門則為龍,川人要求個功名,就必出蜀。雖是多著幾分風險,為了前程卻也說不得了。
此為大宋淳化年間,在益州至東京汴梁的路上,有三個人騎著馬匹不緊不慢地走著。當頭一人年約二十五六,白凈面皮,長得頗為俊秀,身上著交領雲紋錦緞長袍,頭插白玉包金簪,腰間墜了一袋蜀繡香囊並一青玉環佩,跨下一匹黑馬皮毛水滑,一副大家公子儀態;其後一人約十六七歲,靛青的短衣長褲,戴一包頭巾,跨一青驢,驢背上負著兩個箱籠,一看便是前方那少爺的書童小廝;最後一人三十不到,做儒生打扮,相貌平平,略顯寒酸,眼睛卻生得甚為動人,頗有幾分風流神采。
這三人前後雖是一路,卻看不出多少親密。前方那公子只管看著錦山秀水,滿臉的新奇,好似頭一遭離家,高興得緊。實際上這不過是段尋常山路,比不上青城、峨嵋任中一處,甚至密林悠悠,荒草萋萋,加上半山飄蕩的淡淡薄霧,很是陰森。雖然山頂上是日頭高照,無奈山腰依然分不到一點晴光,加之前後再無別的路人,這段行程就顯得頗為氣悶。
走了半晌,懵懵懂懂地在山路上拐了數個九曲回腸,前方百步開外的一山巖背後,冒出一簇黃色的茅草頂子,橫著竹竿挑出一簾酒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五德瞧張燧收了筆,不由得低聲道:“三郎可還記得那日汴梁臨別之言否?”
張燧道:“自然記得,長鳴兄叮囑小弟:世上多有可信可不信之事。小弟為人駑直,兄則再三勸弟不可認死理。且說天道循環,多有人力所不能察的。”
五德未想到他記得如此之牢,歡喜之後卻笑道:“而今看來,對牛彈琴矣。”
張燧也是一笑,拿起案上所書:“我所信之道便在這裏,長鳴兄所教自然有理,然而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說當做的,卻不能省了。”
五德點頭道:“原來是我小瞧三郎了。”
張燧不答話,只向周遭團團一拜:“願今日過後,永安果然‘永安’,就有勞諸位了。暫別。”
說罷便拿了那紙,向門外祭壇走去。
朱紅看一縷染血道袍,沈吟半晌,才擡頭對五德道:“這張家小哥兒遠非數月之前可比,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小狐兒,你保他一路,救他數回,非但報了恩,還真真是積大功德了。”
註1:詳情見拙作《銅鏡記》
註2:祭帛是送上幣帛為祭品。進爵是祭祀中三敬酒的步驟。
第十一回 束尾END
狐仙朱紅自有神通,雖孟徐犟口,卻也被她收在帕中,翻不起浪來了。她得了張燧熱血,也不耽擱,眨眼便出了土地廟,去縣衙中,立於觀翠亭上。
只見她化出美艷本相,捏訣念咒,不多時便有烏雲滾滾,聚在頭頂。她將收了疫鬼的巾子與沾了張燧熱血的布條捆作一束,淩空拋起。那兩塊布帛立刻化作一黑一紅兩顆珠子,相互周旋,最後紅珠奮力一沖,將黑珠撞得粉碎。只見黑珠化為煙霧,恍若人面,發出一陣嘶吼,便教風吹散了。
而那紅珠停駐於半空,忽地飛升,上頭烏雲中探出一只巨掌來,只輕輕一撈,便將紅珠收走了。
這一連串起伏頃刻完結,霎時間烏雲散去,碧空澄澈,金光照得後院一片明媚,那荷塘中也再無陰霾。朱紅落在地上,玉足一頓,周圍假山隆隆巨響,各自沈降了許多,震得一些大石也移位了。
只見北邊一塊巨石裂口,滾落兩個元寶出來。雖沾了灰,卻熠熠發亮,極是打眼。
黃九郎眼明手快,上前去一拖一拉,提出個包裹來,裏頭珠寶無數,都教一張黑糊糊的外衣裹著。
黃九郎湊近鼻端一聞,對朱紅道:“灑了黑狗血的,防鬼。”
眾人心中嗟嘆:這秦真文被鎮於荷塘五年,竟不知心心念念之財寶便藏於身側。
朱紅對蔡懷安道:“財寶還請尊神暫存,若查到舊主,理應奉還。”
蔡懷安連忙稱是,展開乾坤袋將之裝下。
黃九郎道:“姐姐如今破了這五星峰之兇勢,縣衙之內當風平浪靜了。然而那官兒還是缺了三年陽壽,甚是可惜。”
五德道:“我聞陰司之中有說法,只需積大功德,便可添壽,不知真假。”
朱紅道:“這倒是有的,然而何謂大功德,倒需細說。”
五德點頭不語,朱紅卻知他所想,也不點破,只嘆道:“你這小狐兒果然重情義。”
黃九郎在一旁聽著,也大約能猜中胡五德心頭的主意,心知要補回張燧陽壽可千難萬難,也不知那哥兒怎地與黑毛的有這般交情。他眼珠一轉就打算幫把手,遂對五德道:“小弟聽河間道友胡承宗說起,興慶府有鼠精作亂,久不能平。”
五德一呆,忽而整肅衣衫,對著黃九郎長長一揖。
黃九郎還禮道:“我說姐姐如何對胡兄賞識得緊,如今才算是曉得了。”
胡五德笑道:“客氣。既如此,我便要趕緊走那興慶府一趟了。”
朱紅道:“五德慢來。你若去平鼠精之亂,又如何將功德記在張三郎頭上?此事倒需好好計較。且做法已畢,再無疫病之害,你我明日留在此處看那哥兒的臉色,不也是樂事?”
五德無奈,苦笑道:“姐姐可知,明日無人再死,三郎只怕也不清閑。他必對姐姐千恩萬謝,又要引經據典,論說正道與邪術不相容,或是嘆自己學藝不精,尚不能解怪力亂神之根由,此類種種,能活生生教人悶死。”
朱紅大笑不止,五德卻又接著說道:“我料三郎還有一樁,便是要挖開荷塘,細查那古墓,更要翻出秦真文之案,再細細審了,清理涉案的一眾人等。這永安上下,怕仍有許多時日不能平靜。”
朱紅道:“也算讓他知道鬼啊妖啊的倒真是可見的。”
五德笑道:“這人呆氣,他即便是信了有陰司斷人死後的總總,也必覺不公,將來若有牽連,更是不依不饒,惹的禍事恐只多不少。”
朱紅收了笑容,嘆道:“小狐兒真張燧知己也。”
黃九郎心中泛酸,卻也想明白了朱紅對胡五德青眼相看,總是這黑毛的待人處事有許多長處。他在一旁閑站著,對蔡懷安打趣道:“老官兒你可是撿了大便宜了。這一場禳災之後,姐姐做的都變作了你的功勞,只怕以後香火更旺了!”
蔡懷安打躬作揖,連稱慚愧,只說是有張燧這樣的父母官在,今後自當兢兢業業才是。
四人相對說笑片刻,聽聞後院外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這才移形到無人的花廳之中,那般衙役看著花園中塌陷的假山,滾落的巨石,只以為是地動,然而地動哪裏又只動這小小一圈荷塘?於是交頭接耳,切切私語,又添油加醋地傳出一段詭秘軼聞來,暫且不提。
卻說四人回去花廳,蔡懷安便憂心廟中,先行告辭。朱紅等狐仙各自歇息,只等張燧回轉,挨過一夜後便可從容而退。
五德起身推開一扇窗,遙望西北天穹,雖看不到一絲兒煙霧,卻曉得那張呆子定然已經將得罪陰司的勞什子燒化了,這下只怕不單殿上的著惱,連帶判官、無常,乃至小鬼兒心中都不爽利。那少了的三年陽壽,只怕更要費些功夫才補得回。
此刻雖然晴空萬裏,卻保不齊將來有大風雨。張燧這永安縣令恐做不太平,往後之事,更是難說。
這一路想著,便不由得氣悶——自己已然將恩仇撇清了,怎的又莫名攬出一堆?卻偏偏又做得心甘情願。真是:舊冤惹新喪,義助尋良方。
狐仙重高義,君子有擔當。
祛禍舍熱血,陽壽何足量?
願為荼壘役,但求世無殃。
(本篇完)
《八尾傳奇之銅鏡記》作者:E伯爵
第一回 野店無端遇妖邪 三郎臨危逢秀才
李太白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張說也曾吟道:“眇眇葭萌道,蒼蒼褒斜谷。煙壑爭晦深,雲山共重覆。”由此可知,若要出入蜀地,必要登險山、涉惡水,歷千難萬難。然自古魚過禹門則為龍,川人要求個功名,就必出蜀。雖是多著幾分風險,為了前程卻也說不得了。
此為大宋淳化年間,在益州至東京汴梁的路上,有三個人騎著馬匹不緊不慢地走著。當頭一人年約二十五六,白凈面皮,長得頗為俊秀,身上著交領雲紋錦緞長袍,頭插白玉包金簪,腰間墜了一袋蜀繡香囊並一青玉環佩,跨下一匹黑馬皮毛水滑,一副大家公子儀態;其後一人約十六七歲,靛青的短衣長褲,戴一包頭巾,跨一青驢,驢背上負著兩個箱籠,一看便是前方那少爺的書童小廝;最後一人三十不到,做儒生打扮,相貌平平,略顯寒酸,眼睛卻生得甚為動人,頗有幾分風流神采。
這三人前後雖是一路,卻看不出多少親密。前方那公子只管看著錦山秀水,滿臉的新奇,好似頭一遭離家,高興得緊。實際上這不過是段尋常山路,比不上青城、峨嵋任中一處,甚至密林悠悠,荒草萋萋,加上半山飄蕩的淡淡薄霧,很是陰森。雖然山頂上是日頭高照,無奈山腰依然分不到一點晴光,加之前後再無別的路人,這段行程就顯得頗為氣悶。
走了半晌,懵懵懂懂地在山路上拐了數個九曲回腸,前方百步開外的一山巖背後,冒出一簇黃色的茅草頂子,橫著竹竿挑出一簾酒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