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陳三省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6章 陳三省
基地重新確立了主心骨,“軍心”就穩定多了,陳三省的接任無疑也是眾望所歸的,過去兩年整個項目中最核心艱難的氘氚狀態方程問題,大部分都是在文震鐸的指導下,依仗陳三省的能力才多次化險為夷發展到現在這一步。
他的才智與判斷力,都讓大家放心,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人投票選他。
如今陳三省年近四十,為人忠厚熱忱,在同事們間人緣也很不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確實是領導團隊的最佳人選。
他明白現階段大家的情緒都有點六神無主,便連著組織了幾次研討會,快速解決掉一部分之前猶豫不決的問題。
人們都發現,這位和文震鐸同樣精力充沛的繼任總工領導風格卻大為不同,文震鐸是事必躬親,陳三省則非常善於運用電腦編程似的思維,層層分攤。
他會根據事件的大小特點將它們分派給對應專長的人來處理,這就像黑箱原理,他只負責甄別、輸入以及查看最終結果是否合格。
這無疑就大大節省了工作量,也不會透支精力,效率高起來了。
但這種管理模式的缺點也是顯然的,那就是不細細查問過程,導致他並不會敏銳的發現環節中的一些新問題,並及時聯合解決。
眾人對陳三省的信任與日俱增,繼續對點火中子源的設計問題也在日覆一日的商討,以陳三省為代表的很多科學家認為,根據之前間接建立起來的氘氚狀態方程的很多優良特性,初步推算,完全可以達到可控聚變點火。
只不過,達到的條件極為極為苛刻罷了。
“首先是實驗條件,需要絕熱、恒熵,熱核反應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自發起來,這一點和文教授初步擬定的方案一樣……”陳三省在晚上的例行會議中侃侃而談。“但是我們需要繼續改進,順著這個方向。”
有研究員表示讚成,“是,這幾天我們有幾位同事模擬了氘氚材料在各個溫度壓強下的相變圖,我們認為想要完成完整的可控聚變反應,必須要做到零熱相變……就是不知道實驗上可不可行。”
“明顯不行!”
有人立馬站出來反對,還是個爆炸力學的老專家,“這樣極端的臨界條件,怎麽能做的出來?我們搞化爆的都知道,一個試驗想要成功,必須保留前後15%的誤差限,否則大概率就是失敗。”
“那估計是實驗技術還不成熟……”有幾個研究員不確定的小聲琢磨。
“短期內提高根本技術的可能性不大,況且誤差總是會有的……”
“也不一定吧,我覺得還有一個困難是怎麽確保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不違反禁核試驗公約……要不人家國際衛星探測到地球表面有高能實驗,再扣個帽子,馬上聯合國就開過來啦……”
“那倒是,這個公約咱們還得多研究研究,怎麽不違禁……”
一說到這個,大家又是一陣自由討論。
相比較二十世紀,中國目前對核能方面的研究項目既有優勢,也有局限,優勢在於科技國力更加強大,局限在很多放射性實驗是不能做的,或者說,放射強度必須小於一個規定值。
1996年簽署的公約目的旨在防止全球核擴散,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安全。
其中就包括,有核國家不得向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援助,無核國家也不得直接或間接的接受其他國家核武器的轉讓;堅決禁止大國間以侵犯公民利益為代價的核軍備競賽,鼓勵核裁軍等等。
凡此種種,限制極多,但也不是說完全不可以從事核研究,只是爆炸當量不許大,輻射不許擴散,資源不得過度開發。像二十世紀那樣堂而皇之的在羅布泊上空爆炸一整顆原|子|彈,之後大風再一吹,把放射性有害物質吹的滿世界到處都是的實驗已經堅決不能再做了。
為此國際還專門成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來把控各國有關核研究限度的問題。
這固然是有益的,可是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來說,不能放開手腳試驗,許多性能就得不到確認,否則前兩年也用不著通過探測冥王星來建立氘氚狀態方程了。
眾人自由討論了半天,陳三省見時學謙一直不怎麽發言,就主動詢問她:“時研究員,你認為呢?”
時學謙停住手底下在筆記本上的思路草稿,想了想,說:“我覺得首先還是把主要研究精力放在提高實驗的成功性上,其次就是萬一氘氚反應失敗了,爆了,也得保證那個爆炸當量要小於公約裏規定的,輻射也不能有,那我建議實驗放在地下深層來做……最好地下一公裏。”
“可是咱們現在好像還沒有這麽深的地下試驗場。”有人補充道。
陳三省一擺手:“沒有,就建一個。”
“建一個爆室難度不小的,起碼得一年時間。”時學謙估計道。
陳三省說:“經費充足的話,加快進度,三個月能趕出來。”
時學謙空了一會兒,又說:“計算機給出的臨界條件現實中很難達到,而且全套的計算是基於氕原子推演出的氘氚狀態方程,並不是最確實的氘氚狀態方程,吻合存在偏差,這樣一來,實踐起來不確定性就更大了。”
按照她的想法,還是應該用氦原子再套用現有的模擬框架試一試,反正基礎模型是一樣的,只需要代不同的數值特征進去,應該會很省時。
可是陳三省不完全同意,“本身氕已經符合的很好了,再用氦試一遍,那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時間上最快也要兩個月吧,兩個月都能幹多少事了,沒必要花費在這上面。”
時學謙問:“那萬一實驗的情況正好落在了不吻合區域,怎麽辦,這個沒法保證。”
“可以保證。”陳三省很堅定:“只是需要實驗組的研究員們精確燃燒值。燃燒值一精確,就不會落到不穩合區域裏。”
剛才那位爆炸專家又忍不住站出來道:“想要精確燃燒值……就必須完善磁噴管技術,但是磁噴管技術目前還有幾大理論難題待解決。”
另一位老先生立即附和道:“是啊,比如電子慣性質量、等離子體自身產生磁場都會引發磁場發散,無法自持……這是整個電磁界都長期存在的問題。”
“不止這樣,離子還會浸蝕推進器的電極,最後導致失效……那之後的激光驅動也同樣會受很大影響。”陳三省估摸著說道。
“你看看你自己都這樣說……你這約等於是讓我們想辦法怎麽用挖掘機在米粒上雕花。”時學謙忍耐不住笑了笑,“太難了。”
她一笑,其他人也跟著笑起來,陳三省也笑了,說:“這比喻倒是不假,但是只要有一絲可能,咱們就得試一試,畢竟,這是可控聚變中子源唯一的實現方案了,想繞也繞不過去啊。還有別的代替原理嗎?”
眾人聽了這話也紛紛點頭,說來說去就一條路,再難也得啃下去。
有幾個專家一邊笑,一邊也忍不住吐槽:“本身就有一百個問題等著我們解決,要是再把每一個小問題又切成一百個小小問題,那這項目什麽時候才能看到頭啊。”
陳三省倒是想得開,凜然道:“十年完不成就二十年,二十年完不成就五十年,我們這一代完不成就交給下一代、下下一代,總之,總有人要做。”
這幾句話將在座科學家們的情懷都點起來了,沒有人再說畏難的話,也沒有人再覺得這個方案難,大家重新變得信心滿滿,甚至不由自主鼓起掌來。
的確,這裏的人都是厲害又有情懷的人,不厲害的人,沒有資格來到這裏,而沒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的人,也不會選擇來到這裏。
僅僅是這樣寥寥幾句話,就能讓他們重新樂觀而投入的工作起來。
時學謙也跟著鼓掌,同眾人一道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雖然心底隱隱還是覺得這個實驗不牢靠。
哪裏不牢靠,她也說不出具體的,不過既然大部分人都認為可以一試,那她也不必再糾結吧。
只是她自己從沒有敢這樣做過實驗,這種……理論上說得通,實際上卻一片空白的實驗。
她沒有想到的是,其實大部分人心裏都是這種感覺。
研討會的氛圍同以往一樣自由又不乏嚴謹,新式點火中子源設計出來的目的是將傳統的不可控聚變轉化成可控聚變,讓熱核反應從一開始就得到人為的控制,想釋放多少能量就釋放多少能量,從而推進空間站升天。
釋放出來的能量自然是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這麽想看似很簡單,可是一個反應不會就乖乖的照著設計的來,它總會產生更多的二級反應,到時候等離子體熱能、中子能量、軔致輻射能量全都混雜在一起,瞬間集體爆發,如何管住它們是最令人頭疼的。
詳實的方案來來回回修訂了兩個月,陳三省做事異常果斷,一邊組織討論著細節原理,一邊就打報告給鐘鳴遠申請在基地外不遠處建一座地下爆室。
鐘鳴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陳三省的態度和對文震鐸一樣,只要是項目上有需求,他都會盡力去辦,從不說三道四。
眼看著實驗場地慢慢建起來了,時學謙心裏便莫名的越發不安。
※※※※※※※※※※※※※※※※※※※※
陳三省是個比較覆雜的人,不能說他是壞的,因為他的確有顆紅彤彤的心,也很無私,但他自身也的確是有問題的。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想把一個事辦好,反而最後辦砸了,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最後說一下關於8年這個年限的問題,有人覺得太長了,有人覺得太短了,我列一組實例給大家看看好了:
我國研制原|子|彈,用時8年;
緊接著研制氫|彈(也有一部分時間是和原|子|彈並行研究),用時2年;
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提出概念到發射成功用時12年,但真正的研制時間是5年;
美國原|子|彈曼哈頓計劃,調用兩千多名專家,用時只有7年;
前蘇聯,原|子|彈,5年;
我國核|潛|艇研制用時好像是4年,到下水服役是總共8年;
還有很多……(數據不一定記得準確,請見諒哈~)
所以其實如果真的調用巨大的國力來攻一個項目,而這個國家國力還挺雄厚,其實是不慢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基地重新確立了主心骨,“軍心”就穩定多了,陳三省的接任無疑也是眾望所歸的,過去兩年整個項目中最核心艱難的氘氚狀態方程問題,大部分都是在文震鐸的指導下,依仗陳三省的能力才多次化險為夷發展到現在這一步。
他的才智與判斷力,都讓大家放心,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人投票選他。
如今陳三省年近四十,為人忠厚熱忱,在同事們間人緣也很不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確實是領導團隊的最佳人選。
他明白現階段大家的情緒都有點六神無主,便連著組織了幾次研討會,快速解決掉一部分之前猶豫不決的問題。
人們都發現,這位和文震鐸同樣精力充沛的繼任總工領導風格卻大為不同,文震鐸是事必躬親,陳三省則非常善於運用電腦編程似的思維,層層分攤。
他會根據事件的大小特點將它們分派給對應專長的人來處理,這就像黑箱原理,他只負責甄別、輸入以及查看最終結果是否合格。
這無疑就大大節省了工作量,也不會透支精力,效率高起來了。
但這種管理模式的缺點也是顯然的,那就是不細細查問過程,導致他並不會敏銳的發現環節中的一些新問題,並及時聯合解決。
眾人對陳三省的信任與日俱增,繼續對點火中子源的設計問題也在日覆一日的商討,以陳三省為代表的很多科學家認為,根據之前間接建立起來的氘氚狀態方程的很多優良特性,初步推算,完全可以達到可控聚變點火。
只不過,達到的條件極為極為苛刻罷了。
“首先是實驗條件,需要絕熱、恒熵,熱核反應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自發起來,這一點和文教授初步擬定的方案一樣……”陳三省在晚上的例行會議中侃侃而談。“但是我們需要繼續改進,順著這個方向。”
有研究員表示讚成,“是,這幾天我們有幾位同事模擬了氘氚材料在各個溫度壓強下的相變圖,我們認為想要完成完整的可控聚變反應,必須要做到零熱相變……就是不知道實驗上可不可行。”
“明顯不行!”
有人立馬站出來反對,還是個爆炸力學的老專家,“這樣極端的臨界條件,怎麽能做的出來?我們搞化爆的都知道,一個試驗想要成功,必須保留前後15%的誤差限,否則大概率就是失敗。”
“那估計是實驗技術還不成熟……”有幾個研究員不確定的小聲琢磨。
“短期內提高根本技術的可能性不大,況且誤差總是會有的……”
“也不一定吧,我覺得還有一個困難是怎麽確保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不違反禁核試驗公約……要不人家國際衛星探測到地球表面有高能實驗,再扣個帽子,馬上聯合國就開過來啦……”
“那倒是,這個公約咱們還得多研究研究,怎麽不違禁……”
一說到這個,大家又是一陣自由討論。
相比較二十世紀,中國目前對核能方面的研究項目既有優勢,也有局限,優勢在於科技國力更加強大,局限在很多放射性實驗是不能做的,或者說,放射強度必須小於一個規定值。
1996年簽署的公約目的旨在防止全球核擴散,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安全。
其中就包括,有核國家不得向無核武器國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援助,無核國家也不得直接或間接的接受其他國家核武器的轉讓;堅決禁止大國間以侵犯公民利益為代價的核軍備競賽,鼓勵核裁軍等等。
凡此種種,限制極多,但也不是說完全不可以從事核研究,只是爆炸當量不許大,輻射不許擴散,資源不得過度開發。像二十世紀那樣堂而皇之的在羅布泊上空爆炸一整顆原|子|彈,之後大風再一吹,把放射性有害物質吹的滿世界到處都是的實驗已經堅決不能再做了。
為此國際還專門成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來把控各國有關核研究限度的問題。
這固然是有益的,可是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來說,不能放開手腳試驗,許多性能就得不到確認,否則前兩年也用不著通過探測冥王星來建立氘氚狀態方程了。
眾人自由討論了半天,陳三省見時學謙一直不怎麽發言,就主動詢問她:“時研究員,你認為呢?”
時學謙停住手底下在筆記本上的思路草稿,想了想,說:“我覺得首先還是把主要研究精力放在提高實驗的成功性上,其次就是萬一氘氚反應失敗了,爆了,也得保證那個爆炸當量要小於公約裏規定的,輻射也不能有,那我建議實驗放在地下深層來做……最好地下一公裏。”
“可是咱們現在好像還沒有這麽深的地下試驗場。”有人補充道。
陳三省一擺手:“沒有,就建一個。”
“建一個爆室難度不小的,起碼得一年時間。”時學謙估計道。
陳三省說:“經費充足的話,加快進度,三個月能趕出來。”
時學謙空了一會兒,又說:“計算機給出的臨界條件現實中很難達到,而且全套的計算是基於氕原子推演出的氘氚狀態方程,並不是最確實的氘氚狀態方程,吻合存在偏差,這樣一來,實踐起來不確定性就更大了。”
按照她的想法,還是應該用氦原子再套用現有的模擬框架試一試,反正基礎模型是一樣的,只需要代不同的數值特征進去,應該會很省時。
可是陳三省不完全同意,“本身氕已經符合的很好了,再用氦試一遍,那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時間上最快也要兩個月吧,兩個月都能幹多少事了,沒必要花費在這上面。”
時學謙問:“那萬一實驗的情況正好落在了不吻合區域,怎麽辦,這個沒法保證。”
“可以保證。”陳三省很堅定:“只是需要實驗組的研究員們精確燃燒值。燃燒值一精確,就不會落到不穩合區域裏。”
剛才那位爆炸專家又忍不住站出來道:“想要精確燃燒值……就必須完善磁噴管技術,但是磁噴管技術目前還有幾大理論難題待解決。”
另一位老先生立即附和道:“是啊,比如電子慣性質量、等離子體自身產生磁場都會引發磁場發散,無法自持……這是整個電磁界都長期存在的問題。”
“不止這樣,離子還會浸蝕推進器的電極,最後導致失效……那之後的激光驅動也同樣會受很大影響。”陳三省估摸著說道。
“你看看你自己都這樣說……你這約等於是讓我們想辦法怎麽用挖掘機在米粒上雕花。”時學謙忍耐不住笑了笑,“太難了。”
她一笑,其他人也跟著笑起來,陳三省也笑了,說:“這比喻倒是不假,但是只要有一絲可能,咱們就得試一試,畢竟,這是可控聚變中子源唯一的實現方案了,想繞也繞不過去啊。還有別的代替原理嗎?”
眾人聽了這話也紛紛點頭,說來說去就一條路,再難也得啃下去。
有幾個專家一邊笑,一邊也忍不住吐槽:“本身就有一百個問題等著我們解決,要是再把每一個小問題又切成一百個小小問題,那這項目什麽時候才能看到頭啊。”
陳三省倒是想得開,凜然道:“十年完不成就二十年,二十年完不成就五十年,我們這一代完不成就交給下一代、下下一代,總之,總有人要做。”
這幾句話將在座科學家們的情懷都點起來了,沒有人再說畏難的話,也沒有人再覺得這個方案難,大家重新變得信心滿滿,甚至不由自主鼓起掌來。
的確,這裏的人都是厲害又有情懷的人,不厲害的人,沒有資格來到這裏,而沒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的人,也不會選擇來到這裏。
僅僅是這樣寥寥幾句話,就能讓他們重新樂觀而投入的工作起來。
時學謙也跟著鼓掌,同眾人一道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雖然心底隱隱還是覺得這個實驗不牢靠。
哪裏不牢靠,她也說不出具體的,不過既然大部分人都認為可以一試,那她也不必再糾結吧。
只是她自己從沒有敢這樣做過實驗,這種……理論上說得通,實際上卻一片空白的實驗。
她沒有想到的是,其實大部分人心裏都是這種感覺。
研討會的氛圍同以往一樣自由又不乏嚴謹,新式點火中子源設計出來的目的是將傳統的不可控聚變轉化成可控聚變,讓熱核反應從一開始就得到人為的控制,想釋放多少能量就釋放多少能量,從而推進空間站升天。
釋放出來的能量自然是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這麽想看似很簡單,可是一個反應不會就乖乖的照著設計的來,它總會產生更多的二級反應,到時候等離子體熱能、中子能量、軔致輻射能量全都混雜在一起,瞬間集體爆發,如何管住它們是最令人頭疼的。
詳實的方案來來回回修訂了兩個月,陳三省做事異常果斷,一邊組織討論著細節原理,一邊就打報告給鐘鳴遠申請在基地外不遠處建一座地下爆室。
鐘鳴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陳三省的態度和對文震鐸一樣,只要是項目上有需求,他都會盡力去辦,從不說三道四。
眼看著實驗場地慢慢建起來了,時學謙心裏便莫名的越發不安。
※※※※※※※※※※※※※※※※※※※※
陳三省是個比較覆雜的人,不能說他是壞的,因為他的確有顆紅彤彤的心,也很無私,但他自身也的確是有問題的。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想把一個事辦好,反而最後辦砸了,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最後說一下關於8年這個年限的問題,有人覺得太長了,有人覺得太短了,我列一組實例給大家看看好了:
我國研制原|子|彈,用時8年;
緊接著研制氫|彈(也有一部分時間是和原|子|彈並行研究),用時2年;
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提出概念到發射成功用時12年,但真正的研制時間是5年;
美國原|子|彈曼哈頓計劃,調用兩千多名專家,用時只有7年;
前蘇聯,原|子|彈,5年;
我國核|潛|艇研制用時好像是4年,到下水服役是總共8年;
還有很多……(數據不一定記得準確,請見諒哈~)
所以其實如果真的調用巨大的國力來攻一個項目,而這個國家國力還挺雄厚,其實是不慢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