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一章德蘇戰爭(51)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百十一章 德蘇戰爭(51)
轟!
蘇軍陣地上,一門M1937型反坦克炮瞄準遠處的一輛德軍坦克,射出了穿甲彈。
M1937型反坦克炮的來歷還和德國有關,蘇聯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意識到需要研制一款專門的小口徑火炮用以反坦克作戰,鑒於當時蘇聯沒有相關設計經驗,為了節約時間和降低研發難度,蘇聯直接從正處於蜜月期的德國引進了一批PaK36型37毫米戰防炮(外號敲門磚),稱為M1930型。
不得不說這種輕便的火炮在它出現的時候是完全能夠滿足戰場需求的,除了極個別國家正在打造的重型坦克之外,大部分裝甲武器都能被擊穿。但是蘇聯本身也在著手研制裝甲更厚的坦克,因此認為未來的坦克防禦能力將普遍提升,37毫米口徑炮的穿甲能力很快就會過時,於是蘇聯工程師設計了45毫米口徑的炮管,依然采用原來的炮架和炮盾,命名為M1932型。
m1932型剛交付部隊,就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為節約成本而采用的木質炮輪的道路通過性差,加上輪軸沒有懸掛裝置,牽引行駛時速度較低;改動瞄準裝置後移動的擊發裝置位置不合理,不便於炮手開炮閉鎖機構未能實現半自動,射速較低……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於是第8號兵工廠奉命在1936年進行改進。
重新設計的火炮在1937年投入量產,火力上沒有什麽改變,主要是炮栓等小變化,以及用嘎斯汽車的輪胎替換木質輪子,以實現汽車拖曳快速機動。這一型號被稱為M1937型,後來有一部分繼續做了小部分改動,生產上稱為M1938型,但是在部隊裏依然沿用M1937的編號。
德軍坦克上的格柵裝甲自然擋不住穿甲彈,這枚穿甲彈輕松的穿透格柵裝甲,狠狠的撞在坦克的炮塔上,發出咚的一聲脆響,彈飛到另一邊。
“十一點鐘方向,反坦克炮一門!裝填榴彈!”
“裝填完畢!”
這輛豹式坦克突然停了下來,良好的減震系統讓坦克僅僅只是略微一晃動就穩住了車身,僅僅隔了不到一秒的間隙,豹式坦克的炮管就朝那門反坦克炮射出了一枚榴彈。
轟!
那枚榴彈打在了離反坦克炮不足半米遠的地方,如果是穿甲彈,反坦克炮也許能幸免於難,可惜這是榴彈,爆炸的沖擊波直接將這門反坦克炮掀翻,飛濺的彈片和碎石將幾名蘇軍士兵打成了篩子。
很快德軍坦克便逼近到30米開外,戰壕裏的一個蘇軍士兵拿起燃燒瓶,剛舉過頭頂準備扔出去,啪!一顆子彈好巧不巧的打中了這枚燃燒瓶,裏面的液體倒灑在他的身上,整個人瞬間成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人,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拼命的撲騰著。
旁邊的戰友還沒來得及幫他撲滅火,沖在最前面的一輛豹式坦克的履帶已經碾過了蘇軍的戰壕。履帶卷起的碎石塊的掉落在戰壕裏,敲打在蘇軍的鋼盔上,叮叮當當的響個不停。
一個抱著集束手榴彈的蘇軍士兵猛地跳起,拉開了手榴彈引信拉繩,將集束手榴彈塞進了正在不斷翻滾的坦克履帶裏面。可下一秒他就被後面的坦克機槍打成了篩子,無力的倒在戰壕內。
“轟!”
卡在履帶裏的集束手榴彈轟然炸開,炸斷了履帶,這輛豹式坦克依舊靠著慣性向前駛出一小段距離後才癱了下來。
更多的坦克越過戰壕,跟在坦克後面的步兵也沖到戰壕旁,居高臨下的對著戰壕裏面的蘇軍開始了掃射。
突!突!突!
近距離交戰,尤其是塹壕戰中短兵相接之時擁有大量自動武器的德軍占了明顯的優勢。
“上刺刀!”遠處的戰壕裏,手裏揮舞著手槍的蘇軍政委高聲吶喊著,一群端著明晃晃的刺刀的蘇軍朝德軍發起近乎瘋狂的反擊。
不過等待他們的不是德軍的刺刀,而是G43半自動步槍,MP40沖鋒槍,MP44突擊步槍,還有各種型號的手槍。密集的子彈射向沖過來的蘇軍,將沖過來的蘇軍統統打翻在地。
跳進戰壕的德軍順著戰壕推進,在一處節點附近,遇到了一座還在負隅頑抗的暗堡。他們一邊向正面的德軍射擊,一邊朝戰壕內的德軍開火。
德軍士兵掏出幾顆手雷甩了過去,在蘇軍士兵的驚叫聲中手雷紛紛炸開,暗堡裏也沒了聲音。
經過一天的奮戰,德軍清理掉了斯摩棱斯克外圍四分之一的蘇軍,用不了幾天就能將斯摩棱斯克團團圍住。
“斯摩棱斯克……”柏林皇宮裏的雅尼克接到前線的戰報,心中有些感慨。
原時空的二戰中,蘇德戰爭的公認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不過雅尼克個人更傾向於戰爭前期的斯摩棱斯克戰役。
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德軍利用蘇軍立足未穩,防禦體系尚不完備,依靠強大的裝甲兵力與密切的步、坦協同,連續實施深遠的鉗形突擊、分割包圍和各個擊破,殲滅了蘇軍大量兵力,占領了斯摩棱斯克等戰略要地,向第聶伯河以東推進200餘公裏,從而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門戶,率先達到《“巴巴羅薩”作戰預令》為其確定的第一階段作戰目標。
與此同時,蘇軍不斷投入新銳兵力,以頑強的防禦和接連不斷的反突擊斃傷德軍25萬人,遲滯德軍進攻達1月之久,為加強莫斯科的防禦贏得了寶貴時間。在蘇軍有力打擊下,德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裝甲軍突擊力明顯下降,對其爾後作戰造成嚴重影響。
此戰,德國軍隊共俘蘇聯紅軍40多萬人,繳獲大量裝備,為進攻莫斯科打開的通道。由於斯摩棱斯克交戰是在近650公裏的正面和近250公裏的縱深展開的,德國軍隊作戰部隊異常疲憊,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進,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還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進攻,而轉入防禦。可以說德國人的一鼓作氣的沖勁在斯摩棱斯克已經消磨光了,最後停在莫斯科門前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慣性,並不是因為發動機在那個時候歇火了。
而這一戰讓蘇軍學會了如何規避德軍的包圍和如何與德軍裝甲優勢對沖,可以說蘇軍用一場戰鬥,牽制了基輔和莫斯科兩場戰役,逐漸適應了閃擊戰打法。
由於德軍裝甲單方面孤軍突進,客觀上使步坦脫節和步兵機械化程度低的問題暴露了出來,讓蘇軍發動集群進攻和分割反攻成為可能,如果蘇軍前期準備充分預備隊充足,一旦鐵木辛哥阻擊古德裏安裝甲部隊南下成功,斯摩棱斯克戰役不僅可能會扭轉戰場態勢,還會使德軍發動的基輔攻勢功虧一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轟!
蘇軍陣地上,一門M1937型反坦克炮瞄準遠處的一輛德軍坦克,射出了穿甲彈。
M1937型反坦克炮的來歷還和德國有關,蘇聯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意識到需要研制一款專門的小口徑火炮用以反坦克作戰,鑒於當時蘇聯沒有相關設計經驗,為了節約時間和降低研發難度,蘇聯直接從正處於蜜月期的德國引進了一批PaK36型37毫米戰防炮(外號敲門磚),稱為M1930型。
不得不說這種輕便的火炮在它出現的時候是完全能夠滿足戰場需求的,除了極個別國家正在打造的重型坦克之外,大部分裝甲武器都能被擊穿。但是蘇聯本身也在著手研制裝甲更厚的坦克,因此認為未來的坦克防禦能力將普遍提升,37毫米口徑炮的穿甲能力很快就會過時,於是蘇聯工程師設計了45毫米口徑的炮管,依然采用原來的炮架和炮盾,命名為M1932型。
m1932型剛交付部隊,就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為節約成本而采用的木質炮輪的道路通過性差,加上輪軸沒有懸掛裝置,牽引行駛時速度較低;改動瞄準裝置後移動的擊發裝置位置不合理,不便於炮手開炮閉鎖機構未能實現半自動,射速較低……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於是第8號兵工廠奉命在1936年進行改進。
重新設計的火炮在1937年投入量產,火力上沒有什麽改變,主要是炮栓等小變化,以及用嘎斯汽車的輪胎替換木質輪子,以實現汽車拖曳快速機動。這一型號被稱為M1937型,後來有一部分繼續做了小部分改動,生產上稱為M1938型,但是在部隊裏依然沿用M1937的編號。
德軍坦克上的格柵裝甲自然擋不住穿甲彈,這枚穿甲彈輕松的穿透格柵裝甲,狠狠的撞在坦克的炮塔上,發出咚的一聲脆響,彈飛到另一邊。
“十一點鐘方向,反坦克炮一門!裝填榴彈!”
“裝填完畢!”
這輛豹式坦克突然停了下來,良好的減震系統讓坦克僅僅只是略微一晃動就穩住了車身,僅僅隔了不到一秒的間隙,豹式坦克的炮管就朝那門反坦克炮射出了一枚榴彈。
轟!
那枚榴彈打在了離反坦克炮不足半米遠的地方,如果是穿甲彈,反坦克炮也許能幸免於難,可惜這是榴彈,爆炸的沖擊波直接將這門反坦克炮掀翻,飛濺的彈片和碎石將幾名蘇軍士兵打成了篩子。
很快德軍坦克便逼近到30米開外,戰壕裏的一個蘇軍士兵拿起燃燒瓶,剛舉過頭頂準備扔出去,啪!一顆子彈好巧不巧的打中了這枚燃燒瓶,裏面的液體倒灑在他的身上,整個人瞬間成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人,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拼命的撲騰著。
旁邊的戰友還沒來得及幫他撲滅火,沖在最前面的一輛豹式坦克的履帶已經碾過了蘇軍的戰壕。履帶卷起的碎石塊的掉落在戰壕裏,敲打在蘇軍的鋼盔上,叮叮當當的響個不停。
一個抱著集束手榴彈的蘇軍士兵猛地跳起,拉開了手榴彈引信拉繩,將集束手榴彈塞進了正在不斷翻滾的坦克履帶裏面。可下一秒他就被後面的坦克機槍打成了篩子,無力的倒在戰壕內。
“轟!”
卡在履帶裏的集束手榴彈轟然炸開,炸斷了履帶,這輛豹式坦克依舊靠著慣性向前駛出一小段距離後才癱了下來。
更多的坦克越過戰壕,跟在坦克後面的步兵也沖到戰壕旁,居高臨下的對著戰壕裏面的蘇軍開始了掃射。
突!突!突!
近距離交戰,尤其是塹壕戰中短兵相接之時擁有大量自動武器的德軍占了明顯的優勢。
“上刺刀!”遠處的戰壕裏,手裏揮舞著手槍的蘇軍政委高聲吶喊著,一群端著明晃晃的刺刀的蘇軍朝德軍發起近乎瘋狂的反擊。
不過等待他們的不是德軍的刺刀,而是G43半自動步槍,MP40沖鋒槍,MP44突擊步槍,還有各種型號的手槍。密集的子彈射向沖過來的蘇軍,將沖過來的蘇軍統統打翻在地。
跳進戰壕的德軍順著戰壕推進,在一處節點附近,遇到了一座還在負隅頑抗的暗堡。他們一邊向正面的德軍射擊,一邊朝戰壕內的德軍開火。
德軍士兵掏出幾顆手雷甩了過去,在蘇軍士兵的驚叫聲中手雷紛紛炸開,暗堡裏也沒了聲音。
經過一天的奮戰,德軍清理掉了斯摩棱斯克外圍四分之一的蘇軍,用不了幾天就能將斯摩棱斯克團團圍住。
“斯摩棱斯克……”柏林皇宮裏的雅尼克接到前線的戰報,心中有些感慨。
原時空的二戰中,蘇德戰爭的公認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不過雅尼克個人更傾向於戰爭前期的斯摩棱斯克戰役。
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德軍利用蘇軍立足未穩,防禦體系尚不完備,依靠強大的裝甲兵力與密切的步、坦協同,連續實施深遠的鉗形突擊、分割包圍和各個擊破,殲滅了蘇軍大量兵力,占領了斯摩棱斯克等戰略要地,向第聶伯河以東推進200餘公裏,從而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門戶,率先達到《“巴巴羅薩”作戰預令》為其確定的第一階段作戰目標。
與此同時,蘇軍不斷投入新銳兵力,以頑強的防禦和接連不斷的反突擊斃傷德軍25萬人,遲滯德軍進攻達1月之久,為加強莫斯科的防禦贏得了寶貴時間。在蘇軍有力打擊下,德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裝甲軍突擊力明顯下降,對其爾後作戰造成嚴重影響。
此戰,德國軍隊共俘蘇聯紅軍40多萬人,繳獲大量裝備,為進攻莫斯科打開的通道。由於斯摩棱斯克交戰是在近650公裏的正面和近250公裏的縱深展開的,德國軍隊作戰部隊異常疲憊,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進,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還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進攻,而轉入防禦。可以說德國人的一鼓作氣的沖勁在斯摩棱斯克已經消磨光了,最後停在莫斯科門前的直接原因是因為慣性,並不是因為發動機在那個時候歇火了。
而這一戰讓蘇軍學會了如何規避德軍的包圍和如何與德軍裝甲優勢對沖,可以說蘇軍用一場戰鬥,牽制了基輔和莫斯科兩場戰役,逐漸適應了閃擊戰打法。
由於德軍裝甲單方面孤軍突進,客觀上使步坦脫節和步兵機械化程度低的問題暴露了出來,讓蘇軍發動集群進攻和分割反攻成為可能,如果蘇軍前期準備充分預備隊充足,一旦鐵木辛哥阻擊古德裏安裝甲部隊南下成功,斯摩棱斯克戰役不僅可能會扭轉戰場態勢,還會使德軍發動的基輔攻勢功虧一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