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羅斯福的麻煩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九十二章 羅斯福的麻煩
丘吉爾的煩心事可不止一兩件,先是接到搭載美國飛行員的船只下落不明,很有可能已經被德軍擊沈的消息。
他也只能將這件事告知羅斯福,雖然是電文(二戰期間,英美之間的大西知洋下只有電報電纜,沒有電話線路。直到1956年9月25日,從英國通到北美的第一條跨大西洋電話電纜(TAT-1)才開通),可他依舊能感受到羅斯福怒意。
可人都死了還能怎麽辦,因為這些飛行員是秘密派遣過來的,羅斯福也不可能張揚;這件事要是讓國會和民眾知曉了,那對於正準備新一輪競選的他來說也是個麻煩事。
剛以為這件事就這麽完了,沒想到第二天德國宣傳部門的報紙,電臺同時發表新聞;稱在襲擊英國運輸船隊時抓獲了一批從美國支援過來的戰鬥機飛行員。還詳細的列出了每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現任職務等等。報紙上還刊登了這些飛行員的照片,親筆所寫的“口供”,說明了他們是受美國政府的秘密派遣,前往英國支援他們的。
這下美國國內瞬間炸開了鍋,首都華盛頓及其他各大城市再次爆發大規模游行。上一次是抗議英國潛艇襲擊“新澤西號”客輪,羅斯福政府對此事件至今也沒有明確表態;現在又發生了這檔子事,民眾們就要“新仇舊恨”一並清算。
羅斯福的競選對手威爾基更是趁機喊出“決不把美國孩子送到國外去打仗”的口號。他還恐嚇選民說,如果羅斯福再當選,立馬就會把美國投入戰爭。
這對於處於孤立主義的美國民眾來說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要知道美國的孤立主義是悠久傳統。
美國建國伊始,華盛頓就要求美國在結交盟友的時候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盡管當初孤立主義思想在美國並不受到支持。然而隨著約翰.亞當斯因避免美國卷入拿破侖戰爭而在二期總統選舉中落敗,其繼任者托馬斯.傑斐遜又在第二個任期內因避免美國卷入拿破侖戰爭遂中斷與歐洲的貿易往來而導致支持率暴跌,再接著詹姆斯.麥迪遜在執政期間遭遇了慘淡收場的1812年戰爭;自此之後,“不要卷入歐洲戰爭”就漸漸成為了所有美國執政人士達成的某種默契。
有個說法一戰讓美國大發戰爭橫財,但到了20世紀20年代,很多美國人都開始認為,美國當初參與一戰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而當30的德國開始重整軍備之後,更多的人認識到,歐洲大陸遲早要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孤立主義不是無能主義,美國人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包括不少孤立主義分子。於是很多關於軍火商從戰爭中獲利的流言開始被散布開來,諸多美國人也覺得自己的國家這次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再次卷入戰爭。這種反戰意識隨著經濟大蕭條的到來變得愈加強烈,盛行的反戰觀點以及對於在一戰中陣亡將士的哀思促使很多人堅信一點,那就是美國絕不能再次卷入任何歐洲戰事。人們開始更多地專註國內發生的事件,而對國際政局變化變得漠不關心。
而現在羅斯福總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違反中立國的義務,向英國派遣飛行員幫助他們?
羅斯福趕忙表態說“我憎恨戰爭,現在比過去更恨”,“我們決不參加國外的戰爭,我們決不把我們的陸海空軍派到美洲以外的外國去打仗,除非我們遭到攻擊”。
他還解釋說那些飛行員是自願前往英國的,可惜他沒註意到那些飛行員的“口供”中所提到的,隨他們一起前往的還有美國最新式的P-38戰鬥機。這樣蹩腳的謊言更讓民眾憤怒不已,飛行員是自願的,難道那些戰鬥機也是“自願”的?
自己投選票選出來的總統竟然要糊弄自己?大批群眾圍在白宮周圍,大喊著羅斯福滾下去的口號。
而國會也沒閑著,上一次“新澤西號”被襲後國會的孤立派就提議要改回中立法案,不再給英國出售哪怕是一顆子彈一桶石油。當時這項提案的同意人數並沒有達到參眾兩院的1/2。(每個議案的同意人數超過參眾兩院議員人數1/2,這項草案將送交給總統,請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總統如果批準這項兩院都通過的法律,便須簽署,如不批準,即應連同他的異議把它退還給原來提出該案的議院,該議院應將異議詳細記入議事記錄,然後進行覆議。如果在覆議之後,該議院議員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過該法案,該院即應將該法案連同異議書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樣予以覆議,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該法案即成為法律。)
而這次議員們對於總統繞過國會行事的舉動相當憤怒,改回中立法案的提案同意人數超過了1/2,正式提交給羅斯福總統。
國會的孤立派們叫囂如果羅斯福總統不同意這份提案,那他們將啟動彈劾總統程序。要知道彈劾美國總統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挺難。說容易是因為程序不算覆雜,只要眾議院有人覺得總統不是東西,要發起對總統的彈劾,大夥兒討論後投票。只要超過一半的人也認為總統不是東西,就可以通過彈劾條款,開啟對總統的正式彈劾程序。
接著程序的接力棒交給參議院,由參議院來審判總統。怎麽審判?還是投票。但是這回要求嚴格一些,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參議員投票認為總統有罪,這個總統就甭想再幹了,下臺吧。
至於為什麽說難,因為美國歷史上走到了彈劾邊緣的總統只有區區三位,其中沒有一個是因為彈劾成功而下臺的。
第一個人是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第17任總統;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因罷免陸軍部長愛德溫.斯坦頓被彈劾,其中牽涉覆雜南北利益沖突,於1868年被彈劾,後因差一票彈劾未通過。
第二位比爾.克林頓;與1999年的審判中因票數不足而免於彈劾。
第三位是著名的“水門事件”主人公尼克松;不過這位總統非常識相地選擇了辭職下臺,因此逃脫了被彈劾的命運,也避免成為第一位被彈劾有罪而下臺的美國總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丘吉爾的煩心事可不止一兩件,先是接到搭載美國飛行員的船只下落不明,很有可能已經被德軍擊沈的消息。
他也只能將這件事告知羅斯福,雖然是電文(二戰期間,英美之間的大西知洋下只有電報電纜,沒有電話線路。直到1956年9月25日,從英國通到北美的第一條跨大西洋電話電纜(TAT-1)才開通),可他依舊能感受到羅斯福怒意。
可人都死了還能怎麽辦,因為這些飛行員是秘密派遣過來的,羅斯福也不可能張揚;這件事要是讓國會和民眾知曉了,那對於正準備新一輪競選的他來說也是個麻煩事。
剛以為這件事就這麽完了,沒想到第二天德國宣傳部門的報紙,電臺同時發表新聞;稱在襲擊英國運輸船隊時抓獲了一批從美國支援過來的戰鬥機飛行員。還詳細的列出了每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庭成員、現任職務等等。報紙上還刊登了這些飛行員的照片,親筆所寫的“口供”,說明了他們是受美國政府的秘密派遣,前往英國支援他們的。
這下美國國內瞬間炸開了鍋,首都華盛頓及其他各大城市再次爆發大規模游行。上一次是抗議英國潛艇襲擊“新澤西號”客輪,羅斯福政府對此事件至今也沒有明確表態;現在又發生了這檔子事,民眾們就要“新仇舊恨”一並清算。
羅斯福的競選對手威爾基更是趁機喊出“決不把美國孩子送到國外去打仗”的口號。他還恐嚇選民說,如果羅斯福再當選,立馬就會把美國投入戰爭。
這對於處於孤立主義的美國民眾來說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要知道美國的孤立主義是悠久傳統。
美國建國伊始,華盛頓就要求美國在結交盟友的時候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盡管當初孤立主義思想在美國並不受到支持。然而隨著約翰.亞當斯因避免美國卷入拿破侖戰爭而在二期總統選舉中落敗,其繼任者托馬斯.傑斐遜又在第二個任期內因避免美國卷入拿破侖戰爭遂中斷與歐洲的貿易往來而導致支持率暴跌,再接著詹姆斯.麥迪遜在執政期間遭遇了慘淡收場的1812年戰爭;自此之後,“不要卷入歐洲戰爭”就漸漸成為了所有美國執政人士達成的某種默契。
有個說法一戰讓美國大發戰爭橫財,但到了20世紀20年代,很多美國人都開始認為,美國當初參與一戰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而當30的德國開始重整軍備之後,更多的人認識到,歐洲大陸遲早要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孤立主義不是無能主義,美國人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包括不少孤立主義分子。於是很多關於軍火商從戰爭中獲利的流言開始被散布開來,諸多美國人也覺得自己的國家這次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再次卷入戰爭。這種反戰意識隨著經濟大蕭條的到來變得愈加強烈,盛行的反戰觀點以及對於在一戰中陣亡將士的哀思促使很多人堅信一點,那就是美國絕不能再次卷入任何歐洲戰事。人們開始更多地專註國內發生的事件,而對國際政局變化變得漠不關心。
而現在羅斯福總統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違反中立國的義務,向英國派遣飛行員幫助他們?
羅斯福趕忙表態說“我憎恨戰爭,現在比過去更恨”,“我們決不參加國外的戰爭,我們決不把我們的陸海空軍派到美洲以外的外國去打仗,除非我們遭到攻擊”。
他還解釋說那些飛行員是自願前往英國的,可惜他沒註意到那些飛行員的“口供”中所提到的,隨他們一起前往的還有美國最新式的P-38戰鬥機。這樣蹩腳的謊言更讓民眾憤怒不已,飛行員是自願的,難道那些戰鬥機也是“自願”的?
自己投選票選出來的總統竟然要糊弄自己?大批群眾圍在白宮周圍,大喊著羅斯福滾下去的口號。
而國會也沒閑著,上一次“新澤西號”被襲後國會的孤立派就提議要改回中立法案,不再給英國出售哪怕是一顆子彈一桶石油。當時這項提案的同意人數並沒有達到參眾兩院的1/2。(每個議案的同意人數超過參眾兩院議員人數1/2,這項草案將送交給總統,請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總統如果批準這項兩院都通過的法律,便須簽署,如不批準,即應連同他的異議把它退還給原來提出該案的議院,該議院應將異議詳細記入議事記錄,然後進行覆議。如果在覆議之後,該議院議員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過該法案,該院即應將該法案連同異議書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樣予以覆議,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該法案即成為法律。)
而這次議員們對於總統繞過國會行事的舉動相當憤怒,改回中立法案的提案同意人數超過了1/2,正式提交給羅斯福總統。
國會的孤立派們叫囂如果羅斯福總統不同意這份提案,那他們將啟動彈劾總統程序。要知道彈劾美國總統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挺難。說容易是因為程序不算覆雜,只要眾議院有人覺得總統不是東西,要發起對總統的彈劾,大夥兒討論後投票。只要超過一半的人也認為總統不是東西,就可以通過彈劾條款,開啟對總統的正式彈劾程序。
接著程序的接力棒交給參議院,由參議院來審判總統。怎麽審判?還是投票。但是這回要求嚴格一些,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參議員投票認為總統有罪,這個總統就甭想再幹了,下臺吧。
至於為什麽說難,因為美國歷史上走到了彈劾邊緣的總統只有區區三位,其中沒有一個是因為彈劾成功而下臺的。
第一個人是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第17任總統;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因罷免陸軍部長愛德溫.斯坦頓被彈劾,其中牽涉覆雜南北利益沖突,於1868年被彈劾,後因差一票彈劾未通過。
第二位比爾.克林頓;與1999年的審判中因票數不足而免於彈劾。
第三位是著名的“水門事件”主人公尼克松;不過這位總統非常識相地選擇了辭職下臺,因此逃脫了被彈劾的命運,也避免成為第一位被彈劾有罪而下臺的美國總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