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十九章 發展

關燈
二十一世紀的華夏堪稱基建狂魔。

2005年-2017年,華夏高速公路新增7萬多公裏,通車總裏程達12.3萬公裏,位居世界第一。鐵路裏程12萬公裏,世界排名第二。

全世界各種各樣的建築之最,例如最高的橋,最長的橋,最長的隧道等等,都在華夏。

全球十大最長跨海大橋,華夏就有五座大橋上榜,港珠澳大橋以55km的長度排名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日本瀨戶大橋長出將近20km。

北盤江大橋,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世界最高的橋。

全世界為止矚目的基建狂魔的屬性卻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天賦基因。

華夏有兩條世界級的5000公裏長的河流,長江和黃河,然而華夏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朝開始,就把這兩大水系用人工河流連接到了一起。今天從bj到杭州,京杭大運河全長1787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而美國在19世紀建造的伊利運河是世界第二長,全長584公裏,只有京杭大運河的三分之一。世界其他運河,沒有一條超過200公裏。

蘇伊士運河世界第三,才190公裏。另外國人熟知的巴拿馬運河,只有82公裏左右。

萬裏長城,在英語裏面獨享“Great?Wall”一詞,除了長城,其他的wall都不great。

除了萬裏長城,世界第二長的城墻是哪個?相信沒幾個人知道。

除了上面兩個21世紀的人類仍然很難建造的超級工程以外,還有世界古代水利史上唯一留存到現在,也是現存最古老,把四川打造成天府之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區達到數百萬畝。

都江堰修建於2000多年前,同時期的世界,只有小型灌溉系統,沒有這樣宏大的水利工程。

這樣一輩傳一輩的基因屬性也影響到了雅尼克,導致他玩帝國時代這種策略游戲的時候老喜歡造城墻,玩文明5的時候強迫癥似的把每兩個城市都用鐵路連起來,恨不得每個格子裏都有鐵路。

而現在掌握了一個帝國的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將整個德意志變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工地。

雅尼克下令柏林及各大城市的主幹道要修成雙向八車道,加上有軌電車道、公交車專用道、非機動車車道、人行道、擴充備用道、綠化道,路面的寬度整整達到了70米。要知道這時的汽車產量遠不如後世,就算是現有的大約四車道寬度的路面也顯得很空曠。

可雅尼克知道不超二十年,德國就真的能實現人人都能開得起車的宏願,現在不擴建的話到時候絕對會擁堵不堪。

最重要的是擴建是需要拆除無數棟房屋的。以目前德國人民糟糕的生活條件,很多人會為了幾袋面粉或是別的生活用品而服從政府安排的遷居。

再過幾十年想拆遷?到時候就得市政府進行多次聽證,涉及環境、交通、教育、民居、商業、市政服務、稅收等等,多次向社區民眾聽取意見,協商更改,討價還價,繁瑣無比。

當然,現在也有那些頑固不化、油米不進的“釘子戶”,直接以妨害公務罪名扔進了監獄。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德國皇帝與磨坊主”的故事。這故事在中文世界流傳頗廣,演繹出各種版本,比較常見的版本是這麽說的:

十八世紀,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宮。一次,他住進了行宮,登高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視線卻被一座磨坊擋住了。皇帝大為掃興。這座磨坊“有礙觀瞻”。他派人與磨坊主去協商,打算買下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堅決不賣,理由很簡單: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來的,不能敗在我手裏,無論多少錢都不賣!皇帝大怒,派出衛隊,強行將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讓人驚訝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敗訴。並判決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這座磨坊,並賠償磨坊主的經濟損失。皇帝服從地執行了法院的判決,重建了這座磨坊。

數十年後,威廉一世與磨坊主都相繼去世。磨坊主的兒子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他寫信給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自願將磨坊出賣給他。威廉二世接到這封信後,感慨萬千。他認為磨坊之事關系到國家的司法獨立和審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豐碑,成為德國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應當永遠保留。便親筆回信,勸其保留這座磨坊,以傳子孫。並贈給了他6000馬克,以償還其所欠債務。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後,十分感動。決定不再出售這座磨坊,以銘記這段往事。

這一故事最早的中文版本,是楊昌濟先生寫於1914年的日記,後來經引用、傳播,越傳越廣,最後被越來越多的人當成了西方法制史上的一個範例。很多人講這個故事,是想強調西方社會源遠流長的司法獨立與產權保護的傳統。

穿越之前雅尼克也以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直到他向皇室總管打聽之後才發現“德國皇帝與磨坊主”其實是一個子虛烏有的故事。在德國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皇帝因為強拆磨坊而被人告上法庭的事情。

故事的原型應該是18世紀末出現的一則關於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傳說:

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建造了一座無憂宮,但行宮外面有一個風力磨坊,嘎吱嘎吱的風車響聲影響了國王的休息,所以腓特烈二世命人將磨坊買下來,卻遭到磨坊主拒絕,腓特烈二世便威脅磨坊主:“你知道我能夠動用國王的權力征用這座磨坊,一文錢都不用出。”磨坊主說:“陛下權高勢重,但柏林尚有上訴法院在。”腓特烈二世對這個回答很滿意,大度地放過了磨坊主,不再堅持征用他的磨坊。

請註意,這也是一個傳說,並不是真實的歷史。這個傳說也透露了一條信息:普魯士國王是有權無償征用磨坊的,只不過腓特烈二世很大度,沒有這麽做而已;而且,這裏也沒有磨坊主狀告國王的情節。想用這個傳說論證西方悠久的司法獨立與產權保護傳統,恐怕有些勉強。

楊昌濟先生在講述這個以訛傳訛的異邦故事時,還煞有介事的感慨說。“西人之尊重法則不屈於權勢有若此者,乃東洋人之所未夢見也。”

如果這位楊先生對華夏歷史深有研究,就會發現華夏宋代也有過類似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北宋開封城內的皇城,前身為節度使的治所,比較狹窄,所以皇帝一直想將皇城擴建得更寬闊一些。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十七日,皇城內楚王宮失火,讓宋太宗下了決心“欲廣宮城”,還讓人測繪了圖紙。按照圖紙規劃,需要拆遷不少平民的住宅,主持工程的官員去找拆遷範圍內的居民征詢意見,結果“居民多不欲徙”,宋太宗不敢強拆,只好作罷。

第二個故事:宋哲宗紹聖年間,向太後的娘家向氏想在自家祖墳附近修建一間慈雲寺。戶部尚書蔡京欲巴結皇親,便圈了一大塊地獻給向氏,並下令“四鄰田廬”趕快拆遷。被拆遷的人家不服,到開封府起訴蔡京。開封府法官範正平作出判決:“所拓皆民業,不可奪。”換成現在的說法,即申明居民的的財產權受法律保護,不可侵奪。不過,被拆遷戶對範正平的判決還是覺得不滿意,“又撾鼓上訴”,告到登聞鼓院。最後,登聞鼓院懲罰了侵犯平民財產權的蔡京,“京坐罰金二十斤”。

第一個故事記錄在《宋會要輯稿》和《宋史·地理志》,第二個故事記錄在《宋史·範正平傳》裏,可比楊先生那子虛烏有的故事考究的多。

不管怎麽說,上千公裏的高速公路、鐵路在不斷地修建著,同時也拉動著國家內需,創造出了無數的就業機會。除了交通建設之外,雅尼克也沒有忽略社會、體育、文藝場館和水利等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設施。

而施佩爾的建築夢想也終於得到了實現。他親自設計的紐倫堡運動場、柏林機場、漢堡火車站已經得到了批準,開始動工。

不過他似乎有點興奮過頭了,竟然提議要在柏林中央建出一座超過蘇維埃宮殿的大樓,大樓頂上再立個腓特烈大帝的雕像。整棟大樓計劃高591米,一共有200層。(說到蘇維埃宮殿,去年蘇聯方面就動工開始建造蘇維埃宮殿,推平了救世主大教堂,開始打地基)

雅尼克有些哭笑不得的否決了這項計劃,他可還沒膨脹到犯糊塗的地步呢。

這樣一個巨大的工地裏無數的資金來回滾動著,將德意志推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