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抓蟲 (1)
關燈
小
中
大
“按照我的話去做,看在都是從現代來過來的份上,我會給你這個機會,不然的話”
雲娃被克善嚇住,趕緊磕頭認錯。
“雲娃知錯,以後再也不敢了。”
“下去吧。”
雲娃恭謹的退出書房,回到自己的房間。
關上房門,雲娃跑到床上,握緊拳頭狠狠的砸到棉被上。
“不過就是運氣比我好點,穿了個身份好的皮,居然敢這麽對我。”
“等我成了將軍夫人,手裏有了兵權,看我怎麽收拾你!”
“只是一個世子,就這麽囂張,等到我脫離了端王府,你們欺壓過我的,我一個一個的都會報覆回來,好好折磨你們。”
“你們都給我等著!”
第二日,雁姬穿戴好品服,遞了牌子求見皇太後。
雁姬話裏話外透出了些意思,更是無意中提了新月生辰和克善風寒時新月和努達海的行為。
皇太後本就對端親王後人不喜,驕奢淫逸導致荊州民亂,現在得知新月又是個沒規矩的,要是新月的所做所為傳了出來,皇室的臉面往哪放,格格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皇太後當即告訴雁姬,讓新月準備準備,出了服,就要辦了新月的終身大事。
從宮中回來,雁姬就把府裏的主子都喊了過來,說有好消息要宣布。
克善用身子不舒服的理由搪塞,只是讓雲娃跟著新月過去。
雲娃回來的時候,臉色有些不好。
“主子,太後已經為格格內定了安親王的長公子,貝勒費揚古,格格一除服就要完婚。”
克善把玩著手裏的玉石擺件,也不擡頭。
雲娃看克善並不理會她,心裏暗恨。
“驥遠聽了消息就跑了出來,珞琳追了出去,雁姬,努達海揭開了掩飾,努達海來望月小築拒了格格。”
“知道了,下去吧。”
既然老天讓他來了清朝,給了他可以施展才華抱負的身份,那他一定用所有的能力,扭轉乾坤。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眾人景仰,對權勢的執著,這是所有男人天生都會有的。
蘇州白家老宅的管家白讓,親自帶著幾個年經貌美的丫鬟和教導嬤嬤到了揚州白府。
“大老爺,這幾個丫鬟是老夫人特意為你挑選出來的,老夫人說‘李姨娘去了清痷,也沒貼心的人伺候您,這幾個丫鬟都是清白人家的可憐女孩,跟著您,也是她們的福分’。”
說完,四個女子上前倆步,走上前依次給白大夫人見禮。
“奴婢二月,今年十四,會些女紅。”
“奴婢四月,今年十五,會些清淡的膳食。”
“奴婢六月,今年十六,會些鄉野小調。”
“奴婢七月,今年十七,會侍弄花草。”
二月靈動,四月嬌俏,六月秀麗,七月婉約,四個人站在一起,各有風情。
白讓一擡手,二月,四月,六月,七月退回原位,倆個教導嬤嬤走上前行禮。
“大夫人,老夫人怕大老爺和大夫人您倆舍不得二小姐,所以特意為二小姐且尋來這倆位嬤嬤。”
“老身夫家姓李,老夫人讓老身來教二小姐基本的禮儀。”
“老身夫家姓杜,老夫人讓老身監督二小姐學琴棋書畫。”
白大夫人看了眼,讓素月把人帶了下去。
晚膳後,白大夫人把白老夫人給了四個丫鬟和倆個教導嬤嬤之事,告訴了白大老爺,白大老爺放下茶杯。
“不得安生。”
白大夫人過去給白大老爺揉揉額頭,“夫君,二弟後院裏的人少了點,安姨娘在後院裏連個說說話的人都沒有,這四個丫鬟正好也都是一樣出身,也能陪陪安姨娘。”
“再者安姨娘是二弟的心頭肉,但安姨娘這規矩,還得母親尋來的嬤嬤親自教導一番。”
白大老爺擺擺手,“隨你心意”。
第二天一早,白大夫人就讓白榮用馬車把那四個明月,還有倆個教導嬤嬤一起送到城郊的白二老爺家。
隔了幾日,白大夫人就送了一個藥理嬤嬤進雅蓮閣。
白大老爺現在連處理公務也不回避白蓮花,閑瑕時,還給白蓮花分析時局,官員品性,可能的調動。
談起這些的白大老爺讓白蓮花看到了古代人的才智,原本想要利用系統漏洞,趁著李芍被送到了清痷,處理了李芍的心思也熄了。
白蓮花的時間被排的滿滿的,白天不是跟著林老姑姑學平衡禦下之道,就是呆在白大夫人身邊,看著白大夫人管理家事。傍晚就和藥理嬤嬤認穴學藥,晚上就呆在白大老爺的書房,一邊練字,一邊看白大老爺處理事務。
轉眼,就到了臘月。
白大老爺以應酬繁忙為由,拒了白老夫人想要一家回蘇州老宅過年的要求。
白二老爺回蘇州時,安琪兒和白二老爺不知為何鬧了別扭,回蘇州老宅,安琪兒沒跟著回去,倒是安楨兒和伺候安楨兒的七月跟著回了老宅。
白大夫人讓素月和素年一起送了年例給在清痷的李芍。
“蓮兒,在你還不能絕對的把一個人送進死局時,你就是再如何厭惡,憎恨一個人,也要一如以往的對待,留人口舌,只會徒添困擾。”
白蓮花點點頭,乖巧的回答,“知道了,娘。”
大概是沒有擔憂,少了時刻跟在身邊的壓力,白大夫人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氣色就好了不少。
也許是解開了心緒的原因,一張臉也生動了許多,看著又年輕幾歲的樣子。
就要過年了,白大老爺身為揚州知府,這一年也算是有所做為,明顯的都能看出,白家和林家關系不一般,白大老爺任期一到,想要往上升上一升也不是什麽難事,年底了,人情往來,各色孝敬自然不少。
白蓮花跟在白大夫人身旁,聽著一份份的禮單,頭暈眼花的。
平日裏沒發現,現在一聽禮單,一匹布料,一套酒具,一塊玉型,裏面都是大有文章。
白蓮花仔細回憶了下她用過的東西,花紋,顏色,名字,她都只能說出個大概來,仔細的,實在是記不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修改作者有話說,春節的習俗
白蓮花仔細回憶了下她用過的東西,花紋,顏色,名字,她都只能說出個大概來,仔細的,實在是記不起來。
對此,白蓮花也只能自我安慰,古代人不長壽肯定是因為這些事情太多太雜了的原因。
現在她才五歲,時間還長,慢慢學,以後說不定會比白大夫人還強得多。
大年三十,林老姑姑那裏也停了學習,白蓮花為了晚上要一起和白大老爺和白大夫人守歲,進過午膳後,小憩了一會,白蓮花就去了白大老爺的書房。
白蓮花再次被白大夫人折騰成喜慶的年畫娃娃,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衣服上縫上一圈毛茸茸的白兔毛,脖子上掛了塊鮮紅的瑪瑙,明亮清透。
白大老爺也一改往日的清凈素雅,破例換了一身金紅喜慶的打扮。
白大老爺這天也不給白蓮花講仕學經濟,時事大局,翻了本民間話本給白蓮花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的怪物:‘年’,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口味,最的到了活人,每年的年關,‘年’都要到城鎮之中飽食一番,人們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發現‘年’每次出現都是在日落以後,黎明之前消失,而且懼怕‘啪’‘啪’聲,從此人們就在除夕夜,‘年’要出現的時候,舉家燈火,燃放爆竹,驅趕‘年’。”
“蓮兒有何感想?”白大老爺揉了揉頭發,溫和的問白蓮花的想法。
白蓮花拉下白大老爺放在頭頂上的手,作思考狀。
“要永絕後患,‘年’這麽厲害,知道了弱點,就要除掉‘年’,開始怕火,怕聲音,不代表一直會怕。”
“而且,‘年’會慢慢繁衍,如果‘年’多起來,就很危險了。”
“但‘年’兇殘,食人,沒有百姓會去殺‘年’。”
白蓮花拉著白大老爺的手,扯了下,理所當然道:“不早些殺了‘年’,就是把百姓放在‘年’的嘴邊,或許會有傷忙,但這是兵將的責任。而且不是還有那麽多能人異士嗎?”
白大老爺反握住白蓮花的手,把白蓮花抱在懷裏往聽潮閣走。
“蓮兒,你要記住,威脅要徹底消滅,危險抑制於萌芽之中。”
“嗯,蓮兒知道了。”
一出書房,就看到等在門外的素年,看到白大老爺出來,匆忙行了個禮。
“老爺,夫人有急事找您。”
白蓮花突然有種預感,急事說的不是安琪兒就是李芍。
大過年的,都不知道安份點。
白大老爺把白蓮花放下來,讓白蓮花跟在他半步之後。在外人面前,白大老爺已經基本上會對白蓮花有太親密的舉動。
才到聽潮閣門口,一個白色的身影就往白大老爺那裏撲了過去。
那個身影離白大老爺只有倆三步的時候,被旁邊的素年一腳踹了出去。
白蓮花緊張的站到白大老爺面前,拉扯白大老爺的手。
“爹爹,你沒事吧?”
“爹爹沒事,蓮兒無需擔心。”
白大老爺俯身摸了摸白蓮花的頭,溫和的安慰白蓮花。雖然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這點事情還驚嚇不到白大老爺,但對白蓮花的緊張,白大老爺還是非常受用。
聽到白蓮花和白大老爺的聲音,白大夫人也從屋裏子出來了。
確定了白大夫人和白大老爺都沒出什麽事,白蓮花把視線轉到那個被素年踹到院子邊角的人身上。
看到安琪兒雪白的衣裳上一個鮮明的腳印,秀麗的臉上滿是委屈,眼角還掉了幾滴眼淚,襯著白色的衣裳,顯得有些淒涼。
白蓮花有些糾結,【系統,吾輩怎麽感覺,安琪兒金手指的副作用是智商下降?】
系統似乎也考慮了一會兒,然後一本正經。
【親,本系統覺得,安琪的智商好像一直都維持在這個水平,她從來都沒有聰明過。】
好吧,安琪兒確實從來沒有聰明過。
不過,大年三十,她一個姨娘,白二老爺回了蘇州,穿著一身雪白的衣裳到聽潮閣,是想膈應詛咒人還是找死?
既然安琪兒自己湊上來,怎麽也要添跟柴火。
白蓮花還有編理由,組織語言的時候,白大夫人就先開了口。
“安姨娘,怎麽是你?”
安琪兒用手小心的揉了揉肚子,揮開去扶她的丫鬟,強撐著站了起來,伸手指著白大夫人。
“蘇默然,你不要過分了。”
安琪兒先是對白大夫人不敬,又出口不遜,白大老爺不樂意了。
“白家主母的名諱是你能喊的嗎?來人……”
“謹安,你為什麽要這樣?”白大老爺話還沒說完,就被安琪兒激動地聲音打斷。
“謹安,我知道你喜歡我,但是喜歡不是這樣的。”
“喜歡是要倆情相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珍惜。”
“雖然我也喜歡謹安,但是謹安,這樣的愛,卻只能讓我痛苦。”
安琪兒的話讓在場的人都僵住了,這種事情,知道了是要沒命的。
“夠了!”聽著安琪兒越說越不像話,白大老爺揮手讓素年趕緊去把安琪兒綁起來。
面對學過武藝的素年和已經反應過來的丫鬟婆子,安琪兒不知是潛力爆發了還是怎麽,滑溜的像條泥鰍,硬是沒被抓住。
安琪兒一邊躲丫鬟婆子們,還一邊繼續喊著。
“謹安,我知道,我都知道的。”
“謹安你之所以這麽誤解我,都是因為蘇默然的諂害和汙蔑。”
“雖然你做錯了這麽多,傷害了我這麽多,但是我不在意的。”
“因為我知道,這些都不是你的本意,你會這麽傷害我的原因,只是你不懂得怎麽去表達感情,怎麽對我好,表達你對我的喜歡而已。”
“我不在乎你已經娶了蘇默然這麽惡毒的女人,不在乎你已經有了白蓮花這麽冷漠的孩子。”
“感情是沖動的,無法控制的,所以我要告訴你,我忍在心裏很久了的話。”
“我喜歡你,這句話我已經憋在心裏很久了,但是我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
“我要告訴你,大聲告訴你,告訴所有人,我愛你。”
作者有話要說: 剛剛有親提到關於【年】的來歷,網上百度裏各種重合版本出來,所以從本本裏終於翻出一個比較靠譜的了關於春節,關於【年】的一份資料,是在中國作者素材庫下載的。
比較長,介意的親可以直接戳下一章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簡介: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蟹)命以後,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竈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註。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歷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傳說: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覆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覆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覆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覆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貼春聯和門神
秦叔寶和尉遲恭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桃符的傳說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布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裏,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古代的賀年卡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我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春節的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5]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雲娃被克善嚇住,趕緊磕頭認錯。
“雲娃知錯,以後再也不敢了。”
“下去吧。”
雲娃恭謹的退出書房,回到自己的房間。
關上房門,雲娃跑到床上,握緊拳頭狠狠的砸到棉被上。
“不過就是運氣比我好點,穿了個身份好的皮,居然敢這麽對我。”
“等我成了將軍夫人,手裏有了兵權,看我怎麽收拾你!”
“只是一個世子,就這麽囂張,等到我脫離了端王府,你們欺壓過我的,我一個一個的都會報覆回來,好好折磨你們。”
“你們都給我等著!”
第二日,雁姬穿戴好品服,遞了牌子求見皇太後。
雁姬話裏話外透出了些意思,更是無意中提了新月生辰和克善風寒時新月和努達海的行為。
皇太後本就對端親王後人不喜,驕奢淫逸導致荊州民亂,現在得知新月又是個沒規矩的,要是新月的所做所為傳了出來,皇室的臉面往哪放,格格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皇太後當即告訴雁姬,讓新月準備準備,出了服,就要辦了新月的終身大事。
從宮中回來,雁姬就把府裏的主子都喊了過來,說有好消息要宣布。
克善用身子不舒服的理由搪塞,只是讓雲娃跟著新月過去。
雲娃回來的時候,臉色有些不好。
“主子,太後已經為格格內定了安親王的長公子,貝勒費揚古,格格一除服就要完婚。”
克善把玩著手裏的玉石擺件,也不擡頭。
雲娃看克善並不理會她,心裏暗恨。
“驥遠聽了消息就跑了出來,珞琳追了出去,雁姬,努達海揭開了掩飾,努達海來望月小築拒了格格。”
“知道了,下去吧。”
既然老天讓他來了清朝,給了他可以施展才華抱負的身份,那他一定用所有的能力,扭轉乾坤。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眾人景仰,對權勢的執著,這是所有男人天生都會有的。
蘇州白家老宅的管家白讓,親自帶著幾個年經貌美的丫鬟和教導嬤嬤到了揚州白府。
“大老爺,這幾個丫鬟是老夫人特意為你挑選出來的,老夫人說‘李姨娘去了清痷,也沒貼心的人伺候您,這幾個丫鬟都是清白人家的可憐女孩,跟著您,也是她們的福分’。”
說完,四個女子上前倆步,走上前依次給白大夫人見禮。
“奴婢二月,今年十四,會些女紅。”
“奴婢四月,今年十五,會些清淡的膳食。”
“奴婢六月,今年十六,會些鄉野小調。”
“奴婢七月,今年十七,會侍弄花草。”
二月靈動,四月嬌俏,六月秀麗,七月婉約,四個人站在一起,各有風情。
白讓一擡手,二月,四月,六月,七月退回原位,倆個教導嬤嬤走上前行禮。
“大夫人,老夫人怕大老爺和大夫人您倆舍不得二小姐,所以特意為二小姐且尋來這倆位嬤嬤。”
“老身夫家姓李,老夫人讓老身來教二小姐基本的禮儀。”
“老身夫家姓杜,老夫人讓老身監督二小姐學琴棋書畫。”
白大夫人看了眼,讓素月把人帶了下去。
晚膳後,白大夫人把白老夫人給了四個丫鬟和倆個教導嬤嬤之事,告訴了白大老爺,白大老爺放下茶杯。
“不得安生。”
白大夫人過去給白大老爺揉揉額頭,“夫君,二弟後院裏的人少了點,安姨娘在後院裏連個說說話的人都沒有,這四個丫鬟正好也都是一樣出身,也能陪陪安姨娘。”
“再者安姨娘是二弟的心頭肉,但安姨娘這規矩,還得母親尋來的嬤嬤親自教導一番。”
白大老爺擺擺手,“隨你心意”。
第二天一早,白大夫人就讓白榮用馬車把那四個明月,還有倆個教導嬤嬤一起送到城郊的白二老爺家。
隔了幾日,白大夫人就送了一個藥理嬤嬤進雅蓮閣。
白大老爺現在連處理公務也不回避白蓮花,閑瑕時,還給白蓮花分析時局,官員品性,可能的調動。
談起這些的白大老爺讓白蓮花看到了古代人的才智,原本想要利用系統漏洞,趁著李芍被送到了清痷,處理了李芍的心思也熄了。
白蓮花的時間被排的滿滿的,白天不是跟著林老姑姑學平衡禦下之道,就是呆在白大夫人身邊,看著白大夫人管理家事。傍晚就和藥理嬤嬤認穴學藥,晚上就呆在白大老爺的書房,一邊練字,一邊看白大老爺處理事務。
轉眼,就到了臘月。
白大老爺以應酬繁忙為由,拒了白老夫人想要一家回蘇州老宅過年的要求。
白二老爺回蘇州時,安琪兒和白二老爺不知為何鬧了別扭,回蘇州老宅,安琪兒沒跟著回去,倒是安楨兒和伺候安楨兒的七月跟著回了老宅。
白大夫人讓素月和素年一起送了年例給在清痷的李芍。
“蓮兒,在你還不能絕對的把一個人送進死局時,你就是再如何厭惡,憎恨一個人,也要一如以往的對待,留人口舌,只會徒添困擾。”
白蓮花點點頭,乖巧的回答,“知道了,娘。”
大概是沒有擔憂,少了時刻跟在身邊的壓力,白大夫人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氣色就好了不少。
也許是解開了心緒的原因,一張臉也生動了許多,看著又年輕幾歲的樣子。
就要過年了,白大老爺身為揚州知府,這一年也算是有所做為,明顯的都能看出,白家和林家關系不一般,白大老爺任期一到,想要往上升上一升也不是什麽難事,年底了,人情往來,各色孝敬自然不少。
白蓮花跟在白大夫人身旁,聽著一份份的禮單,頭暈眼花的。
平日裏沒發現,現在一聽禮單,一匹布料,一套酒具,一塊玉型,裏面都是大有文章。
白蓮花仔細回憶了下她用過的東西,花紋,顏色,名字,她都只能說出個大概來,仔細的,實在是記不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修改作者有話說,春節的習俗
白蓮花仔細回憶了下她用過的東西,花紋,顏色,名字,她都只能說出個大概來,仔細的,實在是記不起來。
對此,白蓮花也只能自我安慰,古代人不長壽肯定是因為這些事情太多太雜了的原因。
現在她才五歲,時間還長,慢慢學,以後說不定會比白大夫人還強得多。
大年三十,林老姑姑那裏也停了學習,白蓮花為了晚上要一起和白大老爺和白大夫人守歲,進過午膳後,小憩了一會,白蓮花就去了白大老爺的書房。
白蓮花再次被白大夫人折騰成喜慶的年畫娃娃,穿著一身大紅的衣裳,衣服上縫上一圈毛茸茸的白兔毛,脖子上掛了塊鮮紅的瑪瑙,明亮清透。
白大老爺也一改往日的清凈素雅,破例換了一身金紅喜慶的打扮。
白大老爺這天也不給白蓮花講仕學經濟,時事大局,翻了本民間話本給白蓮花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的怪物:‘年’,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口味,最的到了活人,每年的年關,‘年’都要到城鎮之中飽食一番,人們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發現‘年’每次出現都是在日落以後,黎明之前消失,而且懼怕‘啪’‘啪’聲,從此人們就在除夕夜,‘年’要出現的時候,舉家燈火,燃放爆竹,驅趕‘年’。”
“蓮兒有何感想?”白大老爺揉了揉頭發,溫和的問白蓮花的想法。
白蓮花拉下白大老爺放在頭頂上的手,作思考狀。
“要永絕後患,‘年’這麽厲害,知道了弱點,就要除掉‘年’,開始怕火,怕聲音,不代表一直會怕。”
“而且,‘年’會慢慢繁衍,如果‘年’多起來,就很危險了。”
“但‘年’兇殘,食人,沒有百姓會去殺‘年’。”
白蓮花拉著白大老爺的手,扯了下,理所當然道:“不早些殺了‘年’,就是把百姓放在‘年’的嘴邊,或許會有傷忙,但這是兵將的責任。而且不是還有那麽多能人異士嗎?”
白大老爺反握住白蓮花的手,把白蓮花抱在懷裏往聽潮閣走。
“蓮兒,你要記住,威脅要徹底消滅,危險抑制於萌芽之中。”
“嗯,蓮兒知道了。”
一出書房,就看到等在門外的素年,看到白大老爺出來,匆忙行了個禮。
“老爺,夫人有急事找您。”
白蓮花突然有種預感,急事說的不是安琪兒就是李芍。
大過年的,都不知道安份點。
白大老爺把白蓮花放下來,讓白蓮花跟在他半步之後。在外人面前,白大老爺已經基本上會對白蓮花有太親密的舉動。
才到聽潮閣門口,一個白色的身影就往白大老爺那裏撲了過去。
那個身影離白大老爺只有倆三步的時候,被旁邊的素年一腳踹了出去。
白蓮花緊張的站到白大老爺面前,拉扯白大老爺的手。
“爹爹,你沒事吧?”
“爹爹沒事,蓮兒無需擔心。”
白大老爺俯身摸了摸白蓮花的頭,溫和的安慰白蓮花。雖然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這點事情還驚嚇不到白大老爺,但對白蓮花的緊張,白大老爺還是非常受用。
聽到白蓮花和白大老爺的聲音,白大夫人也從屋裏子出來了。
確定了白大夫人和白大老爺都沒出什麽事,白蓮花把視線轉到那個被素年踹到院子邊角的人身上。
看到安琪兒雪白的衣裳上一個鮮明的腳印,秀麗的臉上滿是委屈,眼角還掉了幾滴眼淚,襯著白色的衣裳,顯得有些淒涼。
白蓮花有些糾結,【系統,吾輩怎麽感覺,安琪兒金手指的副作用是智商下降?】
系統似乎也考慮了一會兒,然後一本正經。
【親,本系統覺得,安琪的智商好像一直都維持在這個水平,她從來都沒有聰明過。】
好吧,安琪兒確實從來沒有聰明過。
不過,大年三十,她一個姨娘,白二老爺回了蘇州,穿著一身雪白的衣裳到聽潮閣,是想膈應詛咒人還是找死?
既然安琪兒自己湊上來,怎麽也要添跟柴火。
白蓮花還有編理由,組織語言的時候,白大夫人就先開了口。
“安姨娘,怎麽是你?”
安琪兒用手小心的揉了揉肚子,揮開去扶她的丫鬟,強撐著站了起來,伸手指著白大夫人。
“蘇默然,你不要過分了。”
安琪兒先是對白大夫人不敬,又出口不遜,白大老爺不樂意了。
“白家主母的名諱是你能喊的嗎?來人……”
“謹安,你為什麽要這樣?”白大老爺話還沒說完,就被安琪兒激動地聲音打斷。
“謹安,我知道你喜歡我,但是喜歡不是這樣的。”
“喜歡是要倆情相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珍惜。”
“雖然我也喜歡謹安,但是謹安,這樣的愛,卻只能讓我痛苦。”
安琪兒的話讓在場的人都僵住了,這種事情,知道了是要沒命的。
“夠了!”聽著安琪兒越說越不像話,白大老爺揮手讓素年趕緊去把安琪兒綁起來。
面對學過武藝的素年和已經反應過來的丫鬟婆子,安琪兒不知是潛力爆發了還是怎麽,滑溜的像條泥鰍,硬是沒被抓住。
安琪兒一邊躲丫鬟婆子們,還一邊繼續喊著。
“謹安,我知道,我都知道的。”
“謹安你之所以這麽誤解我,都是因為蘇默然的諂害和汙蔑。”
“雖然你做錯了這麽多,傷害了我這麽多,但是我不在意的。”
“因為我知道,這些都不是你的本意,你會這麽傷害我的原因,只是你不懂得怎麽去表達感情,怎麽對我好,表達你對我的喜歡而已。”
“我不在乎你已經娶了蘇默然這麽惡毒的女人,不在乎你已經有了白蓮花這麽冷漠的孩子。”
“感情是沖動的,無法控制的,所以我要告訴你,我忍在心裏很久了的話。”
“我喜歡你,這句話我已經憋在心裏很久了,但是我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
“我要告訴你,大聲告訴你,告訴所有人,我愛你。”
作者有話要說: 剛剛有親提到關於【年】的來歷,網上百度裏各種重合版本出來,所以從本本裏終於翻出一個比較靠譜的了關於春節,關於【年】的一份資料,是在中國作者素材庫下載的。
比較長,介意的親可以直接戳下一章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簡介: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蟹)命以後,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竈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借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它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註。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展壯大。
歷史: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中國歷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歷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定以農歷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傳說: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覆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覆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覆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覆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貼春聯和門神
秦叔寶和尉遲恭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裏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幹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桃符的傳說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布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裏,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古代的賀年卡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我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春節的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5]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