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拾肆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章 拾肆
遠處有人家的雞鳴聲傳來。
何蘇木的馬比劉子昇的矮上許多,在他跟前像騎驢,畫面別提多可笑,她心生抱怨,沖那雪白的寶駒問道:“君侯,你這馬是吃什麽長大的?”
劉子昇側眸一瞥她,又眺望前方淡道:“一南一北,戰場上便是如此。”
何蘇木的眉心一跳,知他意指南晉的戰馬遠不敵北秦。
這已是失了先機。
何蘇木狀似無意道:“聽說……北地、隴西水足草茂,畜牧尤饒。”
劉子昇何嘗不知,聞言望了過去,沈道:“北秦如今盡享關中之利,我南晉如此好的戰馬難得了。”
何蘇木一雙瀲灩的眼中似乎劃過一道精光,斂了斂又笑問道:“君侯可曾聽聞隴西望族李氏?”
劉子昇似乎知她下文,卻也不答,到皇家的馬場時,卻是她在下馬後一時沒忍住,背著東邊日出的霞光望去。
那頭是纏綿無盡的山巒。
二人牽馬而行,馬場上的一個守衛在前方引路。
“漢時李陵降於匈奴,隴西李氏就此式微,直到……”何蘇木聲音一頓,“前晉永康五年隴西王李閑擁兵為王。”
劉子昇看也未看她一眼道:“你要說什麽?”
何蘇木怔了怔,見他臉上冷冽的輪廓似是繃得更緊,稍有遲疑,終道:“聽聞那李閑有射虎之威,又有三萬銳騎所向披靡,竟能與前晉、北秦分庭抗禮二十載。如今的隴西王李游卻不好黷武,以戰馬朝貢北秦,方守隴地連年安寧。君侯,若是能同他……”
她正要去看君侯的反應,卻見劉子昇不知何時已面色鐵青,目若深潭,不等她再啟口,他勒韁上馬,只聽喝了一聲便朝馬場深處策馬而去。
“……”
一地的黃塵枯草揚起,濺了何蘇木一身,她牽著馬不知所措。
引路的守衛見身著鎧服的少年停下腳步,又看了眼劉子昇打馬的方向,便道:“君侯怕是很難追上了,郎君可要再往裏騎?”
那馬當真極能跑,勝於離弦之箭,只是一瞬的功夫,百丈深的馬場盡頭竟只能看到一路飛起的塵土,一人一馬就這般消失其中。
這哪是馴馬,簡直是洩憤。
何蘇木也不知話裏如何開罪這位鎮北侯,只好同守衛道:“我不去了,就在此處等君侯。”
守衛執了一禮,將她的馬牽過,拉去一旁的馬廄餵糧。
那日正午前,二人再回營中,靜默一路,回帳後她翻閱隴西存檔。
“今隴西王李游,字君卓,前晉永康十三年,曾質於洛陽四載……”
何蘇木翻書頁的手指一頓,少年左手握韁,右手玉笛的輪廓漸漸清晰浮現眼簾。
洛陽城,高門巷口,大儒學堂外,一匹紅棕烈馬,一襲錦衣少年。
少年整衣端坐馬背,稚氣不減,倨傲相當,對著學堂側門一排半開的窗喊道:“陶老頭兒,讓姓崔的女娃出來見我!”
窗邊的女童正襟危坐,仍手持一卷,目不斜視。
少年眼中的驕陽烈日愈燥,雙腿夾。緊馬背,竟以山傾之勢朝那窗打馬而去,勒停馬時,高擡的馬蹄險些踩上窗柩。
堂下的學子嚇壞了,不敢再讀出聲。
堂上,陶大儒坐於案前,一言不發。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女童端出的威聲打破寂靜,只淡瞥了那少年一眼,又照書念,“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陶大儒一副孺子可教的笑容道:“小王爺,你的小友都知,君子貴在自重,結友更是難在志同道合,既如此,你又為何要來擾她清凈呢?”
少年坐馬上,只持一支玉笛將支起的窗掀高,居高臨下指向那垂首的女童,桀驁一笑道:“我出生隴西,學的是彎弓射雕,讀的是兵法戰術,又非你們孔孟之道,你同我說這些也是無用!”
陶大儒無奈搖頭,拿起書卷不再看他,迎書淡道:“據聞小王爺七歲作文,八歲能縛射雕,想必也是通理之人,又何苦糾纏你一心向學的小友?”
少年聞言斂去臉上頑劣的笑容,似是衡量片刻,掉馬離去。
走前,只朝女童道:“我往城郊馬場運了幾匹隴西好馬,看在你生辰將近的份上分你一匹,給你開開眼,崔訓,你愛來不來!”
……
再後來,便是崔公被貶江州,崔氏從洛陽舉族南遷,崔訓隨兄入安東王府,在那裏又遇見了曾經的質子小王爺李游。
他已是隴西王,她是安東府幕僚。
少年仍舊散漫頑劣,少女還是言笑不茍。
崔訓受父命回了趟江州府,李游日行千裏單騎跟了來,讓她隨行去廬山一游,見山腳雲水泉石,她難得的沈浸悠哉,同他一道彎腰去捧山泉水喝。
李游喝完笑道:“隨我回隴西吧,還你一輩子的自在。”
崔訓緩緩直起身,擡頭望那郁郁奇秀的山,又低眸見澈如明鏡的潭,只道兩字:“晚矣。”
李游不解,傲然道:“本王去同安東王談,他有意與我隴西交好,斷不會拒絕。”
崔訓背身看著層巒疊翠許久,才轉過來,攏了攏寬袖,向李游作揖執禮道:“小王爺,生逢亂世,人各有志,且命數不一,還望您莫要強求。”
……
最後一面是她輔佐司馬捷定都建康後的一個除夕夜。
她在尚書令府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隴西王,那晚大醉,他何時走了也不知,卻第二日堅持驅車送他出城。
“前路雪重,阿訓,你不必再送了。”車外是李游低沈的嗓音。
終不再年少輕狂。
崔訓掀開簾幕款款下車,走到他的馬前,擡首迎上他溫沈的目光。
一雙深眸似乎能融化遠處綿延千裏的白雪。
迎著天際剛出的一抹亮光,雪地更是有種模糊的明亮,李游微微瞇眼朝她一笑:“崔仲允,你已不小了,為何還不成家?”
崔訓垂首無言,隨後聽他似是玩笑,似是認真道:“我此行觀建康男子多病態,遠不如我隴西男兒各個驍勇善戰,以一當十,你若是在此處找不到屬意之人,不如辭官來我隴西可好?”
崔訓立在雪地,先是平靜地擡眸看了他一眼,移開時卻是晦暗不明,她竟接過馬韁,引李游的馬往前路走。
李游便隨她如此。
馬夫駕車,同隴西的數十騎兵列隊分走兩道,亦步亦趨。
“君卓,我已向先父立誓,此生為國也為家,終生不嫁。”她負手而道。
巋然於馬上的李游座下一僵,一時無言。
待為他牽馬走了半裏路,腳下凍得快沒了知覺,崔訓才停下,隨之竟轉身在馬前躬身執了個大禮。
“王爺,昔日先隴西王窮兵黷武,他的三萬銳騎所到之處瘠地難耕,擾得隴地數十載民不聊生,訓雖深知時逢亂世,王爺駐守一郡六縣相當不易,卻也知道您有體恤百姓之心,還望王爺回了隴地之後,莫要盲目再戰!”
李游垂眸看她,寂然許久,才冷聲道:“果真是南晉的尚書令大人。”
崔訓拱手不言。
半晌,稍聽頭頂毫無起伏的嗓音道:“阿訓,本王並非心懷天下之人。”
崔訓伏身更低,直到聽震天的馬蹄聲遠去,她終是扶腰緩緩起身。
……
何蘇木再回神,微漾的目光久久停在那頁。
“……今轄隴西郡六縣,不擅用兵,不喜黷武,好游牧之樂,非將帥之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遠處有人家的雞鳴聲傳來。
何蘇木的馬比劉子昇的矮上許多,在他跟前像騎驢,畫面別提多可笑,她心生抱怨,沖那雪白的寶駒問道:“君侯,你這馬是吃什麽長大的?”
劉子昇側眸一瞥她,又眺望前方淡道:“一南一北,戰場上便是如此。”
何蘇木的眉心一跳,知他意指南晉的戰馬遠不敵北秦。
這已是失了先機。
何蘇木狀似無意道:“聽說……北地、隴西水足草茂,畜牧尤饒。”
劉子昇何嘗不知,聞言望了過去,沈道:“北秦如今盡享關中之利,我南晉如此好的戰馬難得了。”
何蘇木一雙瀲灩的眼中似乎劃過一道精光,斂了斂又笑問道:“君侯可曾聽聞隴西望族李氏?”
劉子昇似乎知她下文,卻也不答,到皇家的馬場時,卻是她在下馬後一時沒忍住,背著東邊日出的霞光望去。
那頭是纏綿無盡的山巒。
二人牽馬而行,馬場上的一個守衛在前方引路。
“漢時李陵降於匈奴,隴西李氏就此式微,直到……”何蘇木聲音一頓,“前晉永康五年隴西王李閑擁兵為王。”
劉子昇看也未看她一眼道:“你要說什麽?”
何蘇木怔了怔,見他臉上冷冽的輪廓似是繃得更緊,稍有遲疑,終道:“聽聞那李閑有射虎之威,又有三萬銳騎所向披靡,竟能與前晉、北秦分庭抗禮二十載。如今的隴西王李游卻不好黷武,以戰馬朝貢北秦,方守隴地連年安寧。君侯,若是能同他……”
她正要去看君侯的反應,卻見劉子昇不知何時已面色鐵青,目若深潭,不等她再啟口,他勒韁上馬,只聽喝了一聲便朝馬場深處策馬而去。
“……”
一地的黃塵枯草揚起,濺了何蘇木一身,她牽著馬不知所措。
引路的守衛見身著鎧服的少年停下腳步,又看了眼劉子昇打馬的方向,便道:“君侯怕是很難追上了,郎君可要再往裏騎?”
那馬當真極能跑,勝於離弦之箭,只是一瞬的功夫,百丈深的馬場盡頭竟只能看到一路飛起的塵土,一人一馬就這般消失其中。
這哪是馴馬,簡直是洩憤。
何蘇木也不知話裏如何開罪這位鎮北侯,只好同守衛道:“我不去了,就在此處等君侯。”
守衛執了一禮,將她的馬牽過,拉去一旁的馬廄餵糧。
那日正午前,二人再回營中,靜默一路,回帳後她翻閱隴西存檔。
“今隴西王李游,字君卓,前晉永康十三年,曾質於洛陽四載……”
何蘇木翻書頁的手指一頓,少年左手握韁,右手玉笛的輪廓漸漸清晰浮現眼簾。
洛陽城,高門巷口,大儒學堂外,一匹紅棕烈馬,一襲錦衣少年。
少年整衣端坐馬背,稚氣不減,倨傲相當,對著學堂側門一排半開的窗喊道:“陶老頭兒,讓姓崔的女娃出來見我!”
窗邊的女童正襟危坐,仍手持一卷,目不斜視。
少年眼中的驕陽烈日愈燥,雙腿夾。緊馬背,竟以山傾之勢朝那窗打馬而去,勒停馬時,高擡的馬蹄險些踩上窗柩。
堂下的學子嚇壞了,不敢再讀出聲。
堂上,陶大儒坐於案前,一言不發。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女童端出的威聲打破寂靜,只淡瞥了那少年一眼,又照書念,“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陶大儒一副孺子可教的笑容道:“小王爺,你的小友都知,君子貴在自重,結友更是難在志同道合,既如此,你又為何要來擾她清凈呢?”
少年坐馬上,只持一支玉笛將支起的窗掀高,居高臨下指向那垂首的女童,桀驁一笑道:“我出生隴西,學的是彎弓射雕,讀的是兵法戰術,又非你們孔孟之道,你同我說這些也是無用!”
陶大儒無奈搖頭,拿起書卷不再看他,迎書淡道:“據聞小王爺七歲作文,八歲能縛射雕,想必也是通理之人,又何苦糾纏你一心向學的小友?”
少年聞言斂去臉上頑劣的笑容,似是衡量片刻,掉馬離去。
走前,只朝女童道:“我往城郊馬場運了幾匹隴西好馬,看在你生辰將近的份上分你一匹,給你開開眼,崔訓,你愛來不來!”
……
再後來,便是崔公被貶江州,崔氏從洛陽舉族南遷,崔訓隨兄入安東王府,在那裏又遇見了曾經的質子小王爺李游。
他已是隴西王,她是安東府幕僚。
少年仍舊散漫頑劣,少女還是言笑不茍。
崔訓受父命回了趟江州府,李游日行千裏單騎跟了來,讓她隨行去廬山一游,見山腳雲水泉石,她難得的沈浸悠哉,同他一道彎腰去捧山泉水喝。
李游喝完笑道:“隨我回隴西吧,還你一輩子的自在。”
崔訓緩緩直起身,擡頭望那郁郁奇秀的山,又低眸見澈如明鏡的潭,只道兩字:“晚矣。”
李游不解,傲然道:“本王去同安東王談,他有意與我隴西交好,斷不會拒絕。”
崔訓背身看著層巒疊翠許久,才轉過來,攏了攏寬袖,向李游作揖執禮道:“小王爺,生逢亂世,人各有志,且命數不一,還望您莫要強求。”
……
最後一面是她輔佐司馬捷定都建康後的一個除夕夜。
她在尚書令府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隴西王,那晚大醉,他何時走了也不知,卻第二日堅持驅車送他出城。
“前路雪重,阿訓,你不必再送了。”車外是李游低沈的嗓音。
終不再年少輕狂。
崔訓掀開簾幕款款下車,走到他的馬前,擡首迎上他溫沈的目光。
一雙深眸似乎能融化遠處綿延千裏的白雪。
迎著天際剛出的一抹亮光,雪地更是有種模糊的明亮,李游微微瞇眼朝她一笑:“崔仲允,你已不小了,為何還不成家?”
崔訓垂首無言,隨後聽他似是玩笑,似是認真道:“我此行觀建康男子多病態,遠不如我隴西男兒各個驍勇善戰,以一當十,你若是在此處找不到屬意之人,不如辭官來我隴西可好?”
崔訓立在雪地,先是平靜地擡眸看了他一眼,移開時卻是晦暗不明,她竟接過馬韁,引李游的馬往前路走。
李游便隨她如此。
馬夫駕車,同隴西的數十騎兵列隊分走兩道,亦步亦趨。
“君卓,我已向先父立誓,此生為國也為家,終生不嫁。”她負手而道。
巋然於馬上的李游座下一僵,一時無言。
待為他牽馬走了半裏路,腳下凍得快沒了知覺,崔訓才停下,隨之竟轉身在馬前躬身執了個大禮。
“王爺,昔日先隴西王窮兵黷武,他的三萬銳騎所到之處瘠地難耕,擾得隴地數十載民不聊生,訓雖深知時逢亂世,王爺駐守一郡六縣相當不易,卻也知道您有體恤百姓之心,還望王爺回了隴地之後,莫要盲目再戰!”
李游垂眸看她,寂然許久,才冷聲道:“果真是南晉的尚書令大人。”
崔訓拱手不言。
半晌,稍聽頭頂毫無起伏的嗓音道:“阿訓,本王並非心懷天下之人。”
崔訓伏身更低,直到聽震天的馬蹄聲遠去,她終是扶腰緩緩起身。
……
何蘇木再回神,微漾的目光久久停在那頁。
“……今轄隴西郡六縣,不擅用兵,不喜黷武,好游牧之樂,非將帥之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