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08章藏書樓學術報告廳

關燈
第208章 藏書樓 學術報告廳

明安書院的建立對明安府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性意義。在此前的幾百年內, 整個明安府是沒有任何一所書院的,就連小小的私塾都不存在。

知識在各高門大戶之間,屬於敝帚自珍的好東西。

明安府的大戶人家也只是花大價錢將西席先生請回家教導自家孩子, 普通百姓家若是稍有餘錢, 想讓自家孩子讀書識字進學,是沒有這個門路的。

百姓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但越是貧窮的地方,知識壟斷性越強。

錦繡以前就聽人說過,和元老爺相熟的周老爺家祖上曾經出過一個讀書人,當時周家祖上族長發現族中出現了一個天資聰穎的好孩子,遂萌發念頭,想送那孩子去讀書,可周家沒有門路, 最後走關系走到了當時縣衙的一位師爺頭上。

那位師爺的岳父聽聞曾經是個秀才,上了年紀, 閑賦在家含飴弄孫,日子過得很是清閑, 周家送上了族中一半的家產, 才讓那位師爺的岳父答應收周家的孩子為徒弟教導孩子讀書。

逢年過節禮物不斷, 周家全族將那位老秀才當成祖宗一樣供著, 就為了對方能對他們家孩子傾囊相授。

可一位老秀才,說實話, 本身才學有限,年近30才考上秀才, 能教導的也不過是一些自身經驗。

就這,周家都對那人滿懷感激,幾十年下來, 周家族人依然和那家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盡管周家如今已經發達,而對方早已沒落,但周家人上對方家門,也依然將對方當師長供著。

這件事一方面說明周家厚道,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明安府的人想讀書是多麽的不容易。

越是貧窮的地方,民智未開,百姓受到的教養有限,眼界有限,懂得的道理有限,或許就跟戲文裏唱的,農夫農婦,只以為皇帝每天吃的香噴噴油汪汪的蔥油餅,種地用的都是金鋤頭,這已經是他們想象的極限。

很多人做夢都想自家孩子能夠讀書,也有很多人根本想不到讓自家好好一個勞動力大小夥子讀書,對他們家能有什麽好處?

但總的來說,錦繡對建立書院這件事是抱著志在必得的態度,讓百姓能讀書,明智,是錦繡能對這裏做的最大努力。

去年為了給莊子上的孩子們教導乘法口訣,基本算數,錦繡就和衙門裏的官員們私下裏鬥了一場,雖然最後全部被他強力鎮壓,別人礙於他的暴力,敢怒不敢言。

那些人至今被他壓在手裏,整天無所事事,過著朝九晚五的養老生涯,但凡他在一日,這輩子升遷無望。還有些不聽話的,直接被他送去礦場挖石頭。

那些人表面上看似乖巧聽話,像是認命了一般,領著衙門的俸祿,渾渾噩噩過日子,不摻和衙門裏的事,成為邊緣人物一般,只用冷漠的眼神觀察著衙門裏的一切。

但對方怎麽想的錦繡心裏清楚的很。他們都在等錦繡為了自己的行為,自食惡果的一天,到了那時候就是他們挺著腰桿站出來聯合所有文人指責打壓錦繡的時候。

雖然錦繡不會讓自己落到那個地步,那些人的願望註定要落空了,但從這件事裏就能知道在這些貧窮的地方,知識壟斷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否則也不會因為當時錦繡和府城衛家的時候,衛家因為出了一個周文岳父明南郡王不知道第多少房小妾,就能在明安府上到知州下到百姓之間,橫行霸道,無所顧忌。

但凡當時明安府消息靈通一些,知道其中的貓膩都不能被衛家耍的團團轉,由此可見,這地方的落後。

這讓錦繡不得不想起了在前朝實行九品中正制的時候,上品無寒士,寒門無貴子,底層百姓想要出一個當官人,難於上青天。青雲直上的路基本被上層緊緊握在手裏,根本不給下層百姓一點掙紮的希望。

上層的士大夫們幾乎從出生就擁有了一切,他們的出身是站在底層百姓奮鬥一輩子也夠不著的位置之上。

到了本朝開始實行科舉制,就是為了對抗打壓讀書做官被上層壟斷的局面。現如今的科舉制度雖然還不夠完善,商人之子參加科舉也依然受到種種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但相比前朝,已然有了很大的進步。

像錦繡老家城關鎮那種地方,在前朝就有了書院,到了本朝,書院逐漸形成規模,一個小小的縣城書院,能與州府的府學形成對抗之勢,還勾搭將軍府的二少爺去那裏當院長,足以說明城關鎮是多麽繁華的城鎮。

錦繡能出生在那裏,是他的幸運。

而從今天開始,錦繡希望每一個出生在明安府的孩子,也能擁有這份幸運。

寧親王老爺子站在上頭,目光幽深,對下面的學生,官員,以及學生的家長講話,錦繡站在旁邊靜靜的聽著,看著下面一張張渴望的臉,心下無端生出了許多責任感。

學生們穿著整齊統一的青衫,梳著統一樣式的發髻,按照學校要求規規整整的站成方陣。個頭從小到大排成一列,每一張小臉上都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看著就讓人覺得朝氣蓬勃,對未來有著數不盡的希望。

家長們則更是激動,這些家長們有明安府的鄉紳富豪,也有普通百姓往常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家,現在站在同一人群裏,穿著不同,氣質不同,舉止不同,但他們的眼神裏都有著相同的渴望。

那是對知識,對書本,對出人頭地,對命運的渴望。

至於明安府官員,這一波不僅有府衙的官員,還有下面縣城的官員,大大小小的地方官,能來的今天全部都來了,他們中有人的眼神對錦繡充滿了信任,仿佛只要錦繡說一聲,他們立馬就能跟著錦繡去造反一樣。

還有人眼神冷漠像是眾人皆醉他獨醒一般,高高的站在至高點上,等著錦繡重重摔落的一天。

錦繡之所以無差別地讓衙門所有官員都來這裏觀禮的原因就是這個,他的態度再一次擺的明明白白,就要讓這些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無懼無畏,不怕小人惦記。

高臺上寧親王老爺子的聲音傳遍了書院的每一個角落,傳進了現場每一個人的心裏,老爺子說:“你們是明安府的將來,或許有朝一日也是整個朝廷,整個天下的將來。

孩子們,從今往後,我就是你們的先生,山長,我將傾盡所能教導你們一切能用到的知識,看著你們一步步成長,走出書院,走向未來,將來撐起我們明安書院,明安府,甚至整個朝堂天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希望你們能在書院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並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先生會在身後看著你們,在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扶一把。”

後世許多場合領導發言,下面的員工不是打瞌睡就是發呆走神,但現如今的人們觀念非常樸素,領導,尤其是當官的領導,在上面發言,下面百姓恨不得伸長脖子,耳朵眼睛盯在領導身上,清清楚楚的記下領導說的每一個字。

於是到了錦繡上臺發言的時候,他說的非常簡單樸素,不像老爺子一樣,對所有的學生充滿了希冀,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幹一番大事業,不要辜負來世間走一趟。

錦繡開口道:“其他大話我不多說,今兒就跟你們嘮嘮心裏話,我心裏清清楚楚的知道,不能期望每一個人都成才。也從不奢望咱們書院所有學生都能有什麽大出息。

人生際遇不同,命運不同,甚至出身不同,每個人的智商和勤奮努力程度都不同。

這一切一切的不同,造就了每一個不同的你們。

就算將來你們不在朝堂翻雲覆雨,也並沒有邁入官場攪弄風雲,成為人上人,高人一等,光宗耀祖,讓親戚朋友跟著沾光。

但凡你們只要不辜負書院的教導,學以致用,不管你是去布莊當個賬房先生。還是去酒樓給人家應聘掌櫃,只要你不辜負書院的教導,不辜負你自己的勤學苦讀,讓自己成為一個對家庭,對明安府有用的人,咱們書院的建立就是有意義的。

甚至你在書院學了一趟,最後還是決定回家種地,我也不會覺得你就比別人矮了一頭。書院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讓你們明智!”

萬水村村長帶領了他們村子的漢子們站在下面,一個月看著錦繡的眼神,分外熱切。

這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後世有個詞叫作死忠粉,但他們的眼神和舉動已經深刻的詮釋了這一詞的深刻含義。

有些事不用錦繡明說他們心裏一清二楚。要不然外面百姓也不能為了一個進入明安書院讀書的名額,甚至可以傾家蕩產,跟好了幾十年的兄弟家鬧翻。

說到底都是渴望家裏能出一個讀書人。千盼萬盼盼的眼珠子都紅了,盼的有些人一輩子沒了希望。

誰能想到他們到了今天終於有實現這個願望的一日?

別的不說,一個秀才名下能免六十畝良田的稅收,這就是救了一家幾十口人的命。現如今,百姓日子過得並不富裕,若是家裏有田的農戶,在太平年間賦稅征走一半糧食,自家流一半,每年到了冬日裏,處於半饑半飽狀態,勉強度日,一年年一月月也就這麽熬了下去。

這些農戶到了饑荒年間,朝廷加重稅收,天災人禍之下,日子過不下去,也就成了流民。

何況還有很多沒有自家土地的佃戶,種的地都是租用了地主老爺家的,一年收四層租子的老爺都是良善人,逢年過節還要提著禮物去感謝地主老爺們仁善,給了自家一個活命的機會。

總之就是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若家裏出了一個讀書人,不說能改變自家的階層地位,單單就是免六十畝的地說這一項就能省出許多糧食救活一家老小的命。

樸素的老百姓心裏也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帳。

當然再做之人幾乎和萬水村村長他們想法無聲差別。這時候能第一時間想方設法將自家孩子送來書院的都不是那些沒有腦子的。

本來正常的開學典禮之後,學生家長和衙門官員都可以離開了,但由於這是第一屆學生入學儀式,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就讓這些家長和官員們旁觀了書院的一切。

於是眾人就看見有身著青衫的文先生,也有身著短打,身材魁梧,胳膊有力的武先生,在院長一聲令下,快速將學生分成了大大小小不等的幾個隊列。

有些人對學生喊話,快速按照名單將入學學生分為大中小幾個班級。

每日幾時起床,幾時晨讀,幾時出早操,幾時正式開始上課,哪一節課在哪個教室上,都有明確的規定。

因著規定太多,一些剛入學年紀還小的孩子們記不住,又怕旁邊的先生為難自己,又怕回家爹娘揍自己屁股,愁的一張小臉皺成了包子。

錦繡不為所動,先生們對此經驗十足的樣子,朝學生們喊話。

“記不住又不是什麽天大的難事,回頭不出三天保管你們將書院的規矩記得明明白白,這輩子想忘都忘不掉。

先生這裏先給你們說一下,讓你們心裏有個準備,別進入書院了,還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麽!白白浪費這大好機會!

前面說了書院的大小規矩,這裏說一下,書院對做什麽事會有獎勵,做什麽事會有懲罰,獎勵是什麽?懲罰是什麽?希望你們自己心裏都有數。

書院絕對不包容,不縱容,任何一個毀壞書院規矩,給書院名聲帶來損害的學生,這一點希望你們記得清清楚楚,最好現在立刻馬上就給我刻在腦子裏!”

有些學生越聽雙眼越發明亮,而有些學生聽了開始打退堂鼓,眼神不停轉動,希望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爹娘,讓他們帶自己回家。

說實話,這一群人中,除了萬水村村民的孩子那般從出生到如今從未識過一個字的,剩下的大多數都是府城內或者各縣城內有家底的大戶人家孩子。

這些孩子不可能不通文墨,進入書院都是有一定功底的,或者家裏早就有了啟蒙老師,但出於種種原因被家裏送到書院。

這樣的孩子有一點不好,就是從小被家裏嬌寵著長大,吃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罪。

和那些從小就下地上樹下河摸魚的孩子不一樣。

鄉下來的那些孩子從小吃慣了苦頭,書院的日子對他們來說反倒是另外一種享受。

有些孩子一年到頭吃不飽飯,好幾年沒有正兒八經吃一頓肉,方才光是聽先生說,書院三餐管飽,一葷兩素,外加一湯,這些都是給他們免費提供的,只要他們通過兩年後的書院考核,第三年還可以繼續白吃白喝,眼睛就唰的一下亮了。

不就是考核嗎?考!為了這些吃食也不能放棄!

有些心思活絡的孩子,甚至已經想著自己可以少吃一些,省下來的帶回家給家裏的父母姐妹嘗嘗。

雖然還沒正式品嘗過書院食堂夥食,但光聽先生說就忍不住開始咽口水了。一定非常美味。

至於什麽實行軍隊化管理,每日早起晚睡,鍛煉身體的同時努力學習知識,在這些孩子心裏那都跟玩兒似的。

農家孩子天不亮,跟著父母下地種田,晚上摸黑回家,吃的苦,受的罪多了去了,現在書院的這些規矩,在他們幼小的心裏,跟種地一比都是小兒科。

而那些被家裏寵著長大的孩子們,越聽越可怕,年齡小的眼裏已經開始含著兩泡淚,怯怯的看著周圍的先生,感覺自己像是上了當,被父母賣給了書院一樣。

可不管孩子們怎麽想?家長們是萬分放心的,只要聽著嚴格的教學措施,還有方方面面非常周到的管理,就讓他們感覺安心,能清晰的感覺到,這是一個讀書明理上進的好地方。

萬水村村長對身邊的幾個漢子道:“這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的書院,其他書院都沒有這裏好。”

說的就跟他見過許多書院一樣。

偏這話還得到了周圍很多漢子們的認可。

有人小聲跟村長嘮叨:“要不是我年齡太大,我都想在書院呆幾年,他娘的這待遇也太好了,這哪裏是教學生?這簡直是在養著一幫不幹活兒,光吃飯的祖宗!”

有人小聲嘀咕:“我現在就已經想好了,我家娃將來不指望他當官,光宗耀祖,要是他給老子爭氣,哪怕將來能回到書院,給先生們打打下手,我的心裏就心滿意足了。”

周圍有人打趣他:“長的不美,想的倒是挺美。你看看那些文先生,武先生,一看就貴氣不凡,頭發絲都寫著讀書人的驕傲,雖然對咱們說話客客氣氣的,但我就是在他們面前大氣,不敢喘。

人家那樣的人能看上咱們這家娃兒,將來留在先生面前跑腿腿,那都是三生修來的福氣。”

這些人想的簡單,府城那些大戶人家的老爺們想法就覆雜多了。

早就聽說知州大人這次請來的院長不是凡人。跟京城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官場上門路很廣,且和各地的讀書人關系密切,自從開春以來,明安府來了很多讀書人都是沖那位院長來的。

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老爺子以往住在知州府府衙內,旁人無從得見。今兒打眼一瞧,光是這一身氣度就能讓人為之折腰。

再看看那些跟隨而來的讀書人。

有見識之人已經發現了,其中好幾人在讀書人之間德高望重,很有名聲,但那些人在院長面前一個個恭敬地像是剛入學的小學生一樣。

還有眼尖的發現,不僅那些讀書人對院長恭恭敬敬。就是府衙裏的官老爺們也對院長打從心底裏的敬重。

這敬重可不是看在院長是知州大人的先生面上這麽簡單,這裏面肯定有更深層次,他們不知道的原因。

這就不能不讓人多思多想。

這些人進而再一次感慨,行動及時將自家娃送來書院的做法是多麽正確。咱別的不圖,就說被這其中某位先生看中,收為弟子,往後基本上就不用愁了。

錦繡打眼掃過去就對這些人的想法,摸了個七七八八,但錦繡覺得這都是好事,人只有有了想法,才會為了目標付出行動,若是偏安一隅,心滿意足,不想挪窩,只想混吃等死,到了那種地步,錦繡才要真的發愁呢。

鑒於今天這個特殊時刻,錦繡一早做了安排,將知州衙門裏的一切切公務都放下,今天就帶著這些官員和家長們在書院轉悠。

於是眾人終於見到了書院不同凡響之處。

高大雄偉的藏書樓,整整十八層,竟然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藏書,小到三百千這種小兒啟讀物,大到四書五經名家著作,不一而足,簡直就是讀書人的天堂。

別說是讀書人,就是在場的官員們心中也大為震動,恨不得上去仔細翻閱或搬回家慢慢感悟,但是很可惜,這裏的書並不是給他們看的,只有擁有學生證和借書證兩樣齊全才被允許在書院內部閱讀。

這就讓許多讀書人心裏癢癢的不行。

只能看,不能摸,隔靴搔癢,心裏更癢。有些名家大儒簡直就是讀書人心中的超級偶像,現在見到偶像親筆註解的四書五經,但他們卻只能遠遠觀望,這種感受錦繡心知肚明。

但不能開這個口子,書院有書院的規矩,自從書院成立以來,任何人包括錦繡和院長,在那裏都要嚴格遵守這些個規矩。

錦繡是這般對旁人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然這一切都是明面上的,至於暗地裏,他們師徒如何操作,旁人不知,也不敢知。

錦繡只帶這些人在藏書樓一樓參觀,至於二樓,三樓乃至往上的整整十八層,那都是要在書院達到一定程度,有一定貢獻,或是積分才能上去。

單就這些,已經讓這些人大開眼界,要知道在世家之中藏書就是他們低調炫富的一種方式,只有真正有底蘊的人家才能真正收藏到有意義,價值不菲的書籍。

據聞,前朝有位宰相辭官歸隱時帶回家鄉的書,整整用牛車拉了五十六車,一時震動朝野。

據傳那是宰相家族整整累積了八代人的心血。

當然,五十六車都是竹簡。

這時候的藏書,人們普遍更傾向於竹簡,、雖然有了紙質書,但相對於竹簡來說,紙質書墨色更容易暈染,更容易損壞,遠不如竹簡來的歷史悠久。

而明安書院也只不過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書院。就能有滿滿十八樓的藏書,且都不是濫竽充數之輩,眾人心下猜測紛紛。

不管哪種猜測都不會認為這些藏書是心血來潮之下,就可以得到的。

看來大人為了今天書院的建立準備已久。

事實上也是如此,當錦繡有意識地想要在明安府建立書院的時候,先是將小時候元老爺為他尋麽來的那一屋子藏書,讓人整理一番運回明安府,挑挑揀揀將一些能用上的全部讓人抄錄整理,最後搬來這裏。

再是讓元家龐大的商隊幾經努力,在各地搜尋有用的書籍,加上寧親王的個人貢獻,幾方結合之下,幾年下來,才有了現如今的藏書樓。

可以說這裏的每一本書都是錦繡和寧親王師徒二人的心血所在,是他們兩人的個人財產,因此,兩人對這些書在意非常,立下嚴厲規矩,借書和看書都要經過嚴苛的審核,就是為了保證這些書的價值。

當然,這些錦繡是不會告訴在場中人的,有些事情只有當事人知道就可以了,沒必要廣而告之。太多人知道,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等出了藏書樓,錦繡又帶這些人去報告廳體驗一番。

報告廳的座椅設置與小廣場籃球場那邊相差無幾,都是後一排比前一排高一點兒,便於後面人來更加清晰地看清楚前面的場景。

針對這點,眾人還不是非常驚訝,讓他們大開眼界的是報告廳良好的擴音設備,在如此巨大的報告廳內,站在最後一排的人,竟然能聽清晰聽到臺上之人說的每一句話,這就非常不可思議。

錦繡告訴眾人:“往後書院的各種嘉獎儀式都會來這裏舉行,屆時會請嘉獎當事人的親屬一同參觀,接受眾人的恭賀。”

從錦繡口中,萬水村村長以及一眾家長們,第一次知道還有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三好學生,品德兼優,助人為樂,等等獎項的頒發都會在這裏舉行。他們也有沾自家孩子光的機會,與孩子們一起站在這個絢麗的舞臺上,接受旁人艷羨的目光。

光是錦繡口中那些五花八門的獎勵,就讓萬水村村長覺得錦繡不是在開辦書院教書育人,而是在做慈善,就算他老頭子一輩子沒進過書院,但早年間也自己習得的幾個字,讀過幾本書,哪家的書院會不要命一般給學生想方設法的送銀子?

哪個書院不是每逢年過節,先生們,同窗們互相攀比送禮?

沒錯聽錦繡說了這麽多,在很多家長心中就是他人傻錢多燒的慌,想給旁人家孩子送銀子,你聽聽就知道了,助人為樂,要獎勵金錢,那什麽三好學生也要獎勵金錢,還有什麽勤工儉學標兵也有獎勵,還有什麽獎學金,助學金,哪一項不是給學生送錢的?

萬水村村長,這狡猾的小老頭兒,一向是便宜不占白不占的人,如今聽得錦繡一番話,也難免生出一點羞愧。

想著回頭找機會一定要和錦繡好好說道說道,事情不是這麽辦的,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別再給這些學生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壞毛病,白瞎了大人一番苦心,還得不著好,何苦呢?

當然錦繡不知道這些人的想法,知道的話也不會對他的決定產生任何影響。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人生在世,在吃飽穿暖的前提下,誰還不是為了一張臉面活著呢?

他的這些舉動在後世已經得到充分認證,不管是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著強烈的激勵作用。

光是想想,到時候同一個村子裏的二蛋有獎學金,二柱有助學金,二狗有三好學生獎勵金,二栓子有助人為樂獎金。

別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獎金,說出去家長臉上有光,親戚朋友聽了也開心,唯獨自己什麽都沒有,那時候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可想而知。

別說學生了,就是那些清高非常,視金錢如無物的老師們,一開始可能不在意,但時日一長,難免放在心裏幾分。

同在一個書院教書,這位先生手底下光是助人為樂,熱心腸的好孩子,一學期就能出十個八個,而那位先生手底下就連三好學生,品學兼優,勤工儉學,之類的學生攏共合在一起都不足一手之數,心裏難免不是滋味。

只要大家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錦繡就有辦法讓他們更加在意。

雖說這時候的書院學生的學習目的和日後全日制全民普及義務教育性質完全不同,一個是為了自己,為了家族百年榮耀,改變階級命運而讀書,一個是為了完成國家的義務教育而讀書。

但在錦繡緣裏,這些都不重要,他所實行的一切,只不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出了學術報告廳,又帶領眾人從後操場那邊的跑道和籃球場足球場轉悠一圈,讓這些人再次感受到書院的環境是何等優越,在這裏生活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別說那些村裏來的家長們,就是府城高門大院兒出來的老爺們見了這般環境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書院的大手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