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八章:林海的政績

關燈
林如海在四川總督這個位子上適應良好。

在位期間,四川地區的反清勢力迎來毀滅性打擊——作為一個文人,“以武犯禁”的俠客一向是他們討厭的一群人;作為一個官員,任何影響治下安寧的人事物都是討厭的!這群吃飽沒事幹就愛搞“反清覆明”行動的江湖人與其死忠民眾,真是太討厭了!作為天高皇帝遠的四川,作亂勢力自然大大小小一籮筐,呵呵,很快就被林如海嚴厲打擊了。

林如海本人武功學得不差,他家三個小的更是不得了,江湖報覆神馬的,根本不看在眼裏。林瑾也是個眼裏不容亂黨的,父子倆聯手,四川境內各個山寨、土匪窩子、護衛力量超乎尋常的武林人莊子,都被梳理了一遍又一遍,大部分灰飛煙滅了,小部分乖乖歸順朝廷當良民了,最後的那部分,在四川實在待不下去了,紛紛搬遷到其他地區,一時境內治安上漲幾十個百分點。

除了武備,林如海在文功這方面做得更好。

四川辦起了不少學校!從官話到術算,從被人詬病奇淫技巧的手工藝術到正兒八經的四書五經八股文,全都有。

好吧,林如海最初只是想弄個小小的官學,讓底下小吏和他們的幕僚學點東西,省得對他的政令一知半解,解釋又難通——尼瑪林如海不是全才啊,官話蘇州話京片子他會,這四川話藏語與奇奇怪怪的土話完全不理解啊——小吏用各種本地聊他們自己的,討論出結果後又與他用官話回應,他說一句,又繼續本地話討論……

尼瑪是要坑死爹麽?

這樣幾種語言翻譯過來翻譯過去,意思容易誤解不說,工作效率也被拖低了,這讓一向吩咐個事兒就暢通無阻的林如海無比不舒服。

林如海沒有像以前的官員那樣帶大量的、懂方言的幕僚,也不願像那些大人一樣對完成五六分的政令也心滿意足,他同樣也是個喜好追求完美的,他要的,是十分滿意,差一點,也得有九分!

所以,忍無可忍的林如海弄了個小官學,教導者——林家通曉十八般武藝的小廝與易容後女扮男裝毫無鴨梨的下人們。

我們上章說過外院的下人,一筆帶過了內院的,現在,再來說說內院那些人。

先看那些老女人:林家幾位老嬤嬤,一言以蔽之,規矩!

作為嬤嬤,無論是教養嬤嬤還是奶嬤嬤,哪怕是管事嬤嬤,這“規矩”二字得時刻記在心底。

林家幾位主子,那都是彪悍中的戰鬥機,想倚老賣老控制他們,那被發賣的大小姐前奶嬤嬤王氏就是前車之鑒!還有那些自從先夫人賈敏過身,便被或打著榮養口號看管起來,或發賣遣送回賈家——皆因她們昔年作惡太多!

只要本分,林家對下人那是一向和藹可親,一輩子雖說不能大富大貴,要餓死是絕無可能的!若子孫出息,想學文習武,林家也會適當讓人教一教,甚至孩子們再出息點,林家願意幫他們活動著去了奴籍!這當人奴才的,一生所求不過遇上個好主子,將來子孫能脫了這“奴”字翻身做主人,有林家這種超標符合心意的主人,白癡才會傻乎乎的犯錯被攆呢!

至於林家的丫環,在黛玉身邊的,是一水兒的聰明機智,因為黛玉好文愛武,這些小丫頭也是能文能武——看得懂賬冊打得了流氓啊!且跟著黛玉一起,女紅管家廚藝那都是有涉獵的!

而寒玉身邊的丫環婆子,一水兒的美人——可以說,林家最美麗的丫頭都在寒玉身邊呢!原版邀月是個完美主義者,看她連報仇,都要選擇臉上無傷的花無缺,而不是臉上有刀疤的江小魚;憐星美貌武藝全都不缺,邀月卻一直耿耿於懷於她的殘疾——憐星自己都不在意了,她還是不能放下。寒玉扮演邀月久了,這對完美度的要求也高了。寒玉出自神馬書都有的移花宮,這指縫間隨便漏一點,都夠這些丫頭們品味好些年的,一來二去,這些人對武藝雜學造詣頗高。

林瑾身邊丫環不多,作為一個大少爺,還是條件一等一的大少爺,這丫頭也忍不住愛慕與攀龍附鳳之心呀!本著不喜麻煩的心態,林瑾自懂事起,屋子裏除了嫁了人的婆子,就是小廝,少能見丫頭的臉。

林家丫環們最好的地方,是不會爬主子的床——這年紀到了配個得心意的護衛小廝或外聘良家,難道還比不過被老爺少爺打死弄殘麽——曾經爬過老爺床的大丫鬟,可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啊!

那些小廝就更不必說了——連丫頭都這麽強,若小廝不厲害點,還娶得到老婆嗎!

這群厲害的下人們,規矩久了,這骨頭也很難受啊!等知道林如海弄了個官學,又暫時沒有先生教,就求了老管家——好歹讓咱們松松筋骨啊——有老管家提議,這林海林瑾身邊的得力男仆率先成了小先生。

這些人見自己也能教書育人了,心情黑皮呀,又有初為人師的顯擺心情,教學內容就慢慢超出了官話,健身武術、手藝絕活、術算能力……都來了。

於是,能力提高的大家夥兒一經宣傳,來官學的人更多了,就連外頭的人也躍躍欲試。於是官學擴招,分校,更多林家人去教導、讓達者加入教導行列,並將教導的主要目標放到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是,等官學上了正軌後,林如海便聘來其他人才將自家下人換了下去,並將“熱愛大清”思想加入了每日章程,更向大家講述,一切功勞屬於乾隆皇帝!

自然,這種事絕對要上報朝廷——省得皇帝以為他們是在市恩於民,居心不良。

乾隆很高興,這教化萬民也是自己的功績呀,還表揚了林海,並派了翰林院幾個邊緣人物過來幫忙。

等朝廷的人來了,林如海又將官學分而治之——官員小吏及其家屬全扔給朝廷處理,自己再按著自家三個孩子的意思,辦個學校教導孩子各種知識——年齡限定為5到13歲,這些孩子正是啟蒙的時候,教導各色知識可開闊其視野,加上年齡又小,不到加入官場之時,又沒有結黨營私的嫌疑,多好!

當然,這些剿滅山賊與教化人民對普通人而言,只是自己生命的錦上添花,雖好,但也不是必須的。對他們而言,林如海對四川最大的功績,在於馬鈴薯的全川推廣。

早在明朝末年,馬鈴薯就傳到中國了,不過,當時的馬鈴薯是“貢品”,是皇家珍藏,百姓難得一見。

清朝初年,馬鈴薯主要在北京天津一帶種植,全國其他地區只是以“點”的形式種植,沒有全面推廣,但也養活了不少人——所以,康乾盛世常常被人稱為“紅薯皇朝”。

在經過雍正的高壓政令剿滅貪官汙吏,國家相對安定,等到乾隆行其寬和的政策,中國人口開始大面積上升了,這糧食問題也越來越嚴峻。

很多人都知道馬鈴薯這玩意兒高產,可沒那個魄力讓治下全面推廣啊!就是和那些泥腿子討論種植方法,那些官員也是不樂意的。因而,種植馬鈴薯都是民間自動自發的行為。

四川不是個好地頭啊,雖然有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可在大眾眼中,此地也就比蠻荒之地略好,這地帶也不適合廣種水稻,川民表示肚子很難填飽。林如海能推廣馬鈴薯,真是四川百姓之福呀!能讓大家種茶賣茶,甚至修路以便經濟流通,哪怕為了啥子“環境保護”而限定了這些東西的種植範圍,對四川而言,也是大功啊!

三年任滿,林如海金錢名聲都大賺了,順便如願以償的讓皇帝又全家提溜回京城榮養起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