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點不出文以寧的預料,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寧王顧詩心,還有他的黨徒就對讓謝良公公作為淩風慢身邊的太監,表現出來了極大的不滿。
“讓一個八歲的傻子當皇帝就算了,”右納言說話向來不講什麽情面,“太後如今是讓全天下的人跟著你們扮家家酒嗎?”
“大人這話說得不大好聽,當今聖上只是心智未開。”納言閣大學士向來看不上右納言,仗著自己有些才華,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文以寧隔著重簾都知道這兩位的不和,人說右納言如此性子——只怕正是因為自己的長官納言閣大學士,偏聽偏心左納言,對右納言不傷心,他郁郁不得志,才成了今日的樣子。
這人文以寧見過幾次,一個卷發年輕公子,朝服不仔細穿著,都是隨意披在身上。他的奏折文以寧沒有見過幾份,倒是總是見他牙尖嘴利地與朝中官員爭辯。
“無論如何,皇上年幼,太後可否重新思量、換個人選?”寧王開口,難得在幾日的沈默之後說了這麽一句話。
看來寧王定然已經知道了什麽,向來喜歡在言語上占便宜的顧詩心,今次竟然老老實實叫了他“太後”而不是“皇嫂”。雖然都是頗為女氣的稱呼,文以寧也不夠時間來在乎那麽多了。
“宮中十五位總管太監,每個人都司要職,既然王爺覺得我這麽安排不好,那王爺可有什麽可意的人選?”
“十五人?”寧王笑了,“本王看太後是貴人多忘事,現下宮中的正四品總管太監只有十四人。”
“十……”文以寧剛開口立刻就明白了寧王的心思。
宮中正四品的太監只有十五人,其中一人居於這十五人之首,稱作“宮殿監正侍”。原先這個職位由監侍館的總管太監衛奉國來擔任,後來因為帝陵一案,衛奉國被革職查辦,這個缺兒就被留了下來。
寧王眼下提他不滿謝良作為皇上身邊的人,暗地裏不就是為了要讓衛奉國官覆原職。文以寧何嘗不想讓衛奉國回去,讓堂堂的千歲大人在他宮中做個無品的小太監,屈才也浪費。
只是,文以寧皺眉回憶著昨日看見的兩份名冊,莫說是四品的總管太監,就連六品的副總管太監,都是一應人數滿滿的,也不知道奏事處的人到底是收了多少銀子,竟然一個缺兒都沒有留下。
“衛公公總比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娃兒要好得多。”臣子中有人說道。
“衛奉國……”平日裏不說話的太傅忽然開了口,“可是原先的監侍館正侍衛奉國?”
“正是。”
“不可,”太傅搖搖頭,“此人權柄通天,哪怕寧王爺要他重新官覆原職都可以,但是斷不能作為聖上身邊的總管太監。”
“太傅此言何意?”禮部尚書頭一個出來不樂意,他是衛奉國提拔起來的人,對衛奉國自然也感恩戴德,“衛公公哪裏不如旁人,照顧不得聖上嗎?”
“尚書大人不要激動,”太傅老神在在,掃視了一番在場的眾位官員,然後將目光落在了納言閣大學士的身上,“臣為何不讚同,想必大學士身為三朝老臣、該比我這個兩朝的臣子更心知肚明吧?”
納言閣大學士一楞,心想太傅你平日裏只知道明哲保身,如今怎麽又想起來提這件事。面子上還是老大不情願地站出來: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聖上已經登基稱帝,太傅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呢。”
“此事讓步不得,”太傅老神在在,搖搖頭,看了寧王一眼,又看了看殿上坐著癡癡傻傻的小皇帝,“這事兒,讓步不得。”
太傅這脾氣也真可笑,文以寧只在心裏笑,說這事不能讓步,又不說為什麽不能讓步,當真是迂腐老臣——和自己的父親一個脾氣。
“太傅無外是想說瑞兒的母親是戎狄人,而衛公公也是戎狄人罷了。”
文以寧開口,這時候他若是再不開口,只怕太傅還要賣關子呢。
“皇上都可以帶有一半榮內地血統,”商部尚書開了口,“一個總管太監是戎狄人,又有何不可,太傅太過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太傅冷笑,“你可知道這衛奉國是何人——他這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先帝在世,破大戎國,俘虜了戎狄十二翟王。這衛奉國便是其中之一,當年先帝是如何對待戎狄人的,你們一個個都不知曉。若是知曉,今日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衛公公多年來對錦朝忠心耿耿,英雄不問出生,太傅這樣是否太過拘泥?!”兵部尚書也出面來說話,衛奉國待他有恩,加之寧王也在提拔之事上出力,文以寧確定兵部尚書乃是寧王的黨徒。
“呵……”太傅高深莫測地笑了笑,“名為奉國,是先帝要他明白,大戎國我們錦朝打下——不費吹灰之力,正有將山河‘雙手奉上’之意。”
這話文以寧聽衛奉國說過,皺了皺眉,文以寧開口阻止了群臣的爭論,“衛公公的事情暫且一放,既然你們不同意謝良公公作為宮殿監正侍,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就讓謝良公公暫為明光殿副總管太監吧。”
太傅不說話,其他臣子也不說話,反正衛公公的事情不是他們提起的。
寧王沈默了半晌,不再言語,似乎在思量選擇。文以寧知道寧王不會如此輕易就松口,便想起了另一事——昨日從明光殿出來的時候,文以寧就在想著的事。
中秋一過,秋意正濃。
正如厲朝每年夏季都會從京城帶領百官南巡避暑一樣,錦朝每年秋都會帶領錦朝百官北巡。太-祖皇帝且以為皇族篳路藍縷,後輩斷不可忘。於是每年北巡都會在羽城休憩,然後由皇室帶領百官狩獵、比武,也算是對北方的戎狄的一種威懾。
今年,桓帝駕崩突如其來,應付前朝和後宮,還有衛奉國這個“千歲大人”已經讓文以寧自顧不暇,昨日忽然想起來,也快到北巡的日子了。
前些年,北巡帶哪些官員、讓哪些官員留在京城,是淩與樞決定之後,文以寧再做微調。今年,全部事宜都由他一人來掌握,文以寧只覺得百上加斤,心情煩躁。
正好朝臣們因為衛奉國的事情沈默不語,文以寧便隨口一提:
“中秋已過,北巡的事情差不多得開始準備起來了,不知眾位大人是何主意?”
朝臣們一聽“北巡”二字,都有如夢初醒之態。想必真正在心北巡的人並不多,諸如太傅、納言閣大學士這樣的文官,對北巡一直興趣缺缺。
而寧王,文以寧隔著重簾看了顧詩心一眼——這人定然不會放過這個結交大臣和武官的機會,況且,北巡、北巡,去到北方羽臣——那裏是錦朝北方邊境重鎮,陳家世代在那裏駐守,誰人不想要和當朝的陳大將軍交好。
只是,
寧王有寧王的主意,文以寧有文以寧的打算。
清了清嗓子,文以寧開口道,“往年北巡,都是先帝定下了名冊,後宣讀、眾位大人跟從,新帝登基後百廢待興,京中也有不少事務勞各位大人掛心。只是北方乃是我朝邊境,戎狄雖滅,卻任需保邊境長治久安。況且,北巡乃是太-祖定下,我朝也不能私改祖制。”
頓了頓、文以寧繼續說道:
“寧王爺是攝政王,身份尊貴,且該算是瑞兒的叔父。此次北巡,寧王你可當仁不讓。”
百官看了看寧王,又看了看太後文以寧,各個心裏明鏡兒一般:太後這是不讓寧王在京專權,要防著寧王動手腳呢。
顧詩心卻一反常態,笑了笑:“臣自當身先士卒,為太後鞍馬。”
料到寧王當然會如此說,文以寧便繼續道,“其他眾位大人,若是想要跟隨北巡的,便由禮部定下日子後,自行前往。若是不想去的,便在京中坐鎮。京中事務,一切交由太傅張掌管。”
“臣……”太傅開口想要說什麽,文以寧卻不給他機會——
“太傅是兩朝元老,方才又知道宮闈底細,這京中有你,我很放心。”
太傅心思縝密,不過一味躲懶,文以寧此刻不能相讓,納言閣大學士的性子太軟,禦史中丞多病,朝中其他人看不明白依附和走向。太傅乃是自己父親的學生,今日又阻攔了衛奉國的官覆原職,就算有心投靠寧王,中間也少不得周折。
現下,文以寧只想著在北巡的時候,由著自己的計劃,要讓寧王顧詩心再無翻身之機。
他既籌備了十年要反,那麽就給他這個機會,文以寧勾了勾嘴角,意味深長地看著寧王所在的方向。
此次北巡,若是寧王能吃下他的種種安排,此後朝堂之中再無朋黨,也無寧王黨徒,他寧王徒留著江南囤積的重兵,不反、不起兵,那麽是一輩子都空有個攝政王的名頭了。
若是寧王反,那麽正好給了他們話柄,到時候讓晉王揮師北上,兩王相爭,文以寧報仇也罷,趁亂離開也好,只是百利無一害的。
只是……
北地羽城,難免又要見到故人,陳輝如今,心向誰,文以寧卻不敢保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讓一個八歲的傻子當皇帝就算了,”右納言說話向來不講什麽情面,“太後如今是讓全天下的人跟著你們扮家家酒嗎?”
“大人這話說得不大好聽,當今聖上只是心智未開。”納言閣大學士向來看不上右納言,仗著自己有些才華,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文以寧隔著重簾都知道這兩位的不和,人說右納言如此性子——只怕正是因為自己的長官納言閣大學士,偏聽偏心左納言,對右納言不傷心,他郁郁不得志,才成了今日的樣子。
這人文以寧見過幾次,一個卷發年輕公子,朝服不仔細穿著,都是隨意披在身上。他的奏折文以寧沒有見過幾份,倒是總是見他牙尖嘴利地與朝中官員爭辯。
“無論如何,皇上年幼,太後可否重新思量、換個人選?”寧王開口,難得在幾日的沈默之後說了這麽一句話。
看來寧王定然已經知道了什麽,向來喜歡在言語上占便宜的顧詩心,今次竟然老老實實叫了他“太後”而不是“皇嫂”。雖然都是頗為女氣的稱呼,文以寧也不夠時間來在乎那麽多了。
“宮中十五位總管太監,每個人都司要職,既然王爺覺得我這麽安排不好,那王爺可有什麽可意的人選?”
“十五人?”寧王笑了,“本王看太後是貴人多忘事,現下宮中的正四品總管太監只有十四人。”
“十……”文以寧剛開口立刻就明白了寧王的心思。
宮中正四品的太監只有十五人,其中一人居於這十五人之首,稱作“宮殿監正侍”。原先這個職位由監侍館的總管太監衛奉國來擔任,後來因為帝陵一案,衛奉國被革職查辦,這個缺兒就被留了下來。
寧王眼下提他不滿謝良作為皇上身邊的人,暗地裏不就是為了要讓衛奉國官覆原職。文以寧何嘗不想讓衛奉國回去,讓堂堂的千歲大人在他宮中做個無品的小太監,屈才也浪費。
只是,文以寧皺眉回憶著昨日看見的兩份名冊,莫說是四品的總管太監,就連六品的副總管太監,都是一應人數滿滿的,也不知道奏事處的人到底是收了多少銀子,竟然一個缺兒都沒有留下。
“衛公公總比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娃兒要好得多。”臣子中有人說道。
“衛奉國……”平日裏不說話的太傅忽然開了口,“可是原先的監侍館正侍衛奉國?”
“正是。”
“不可,”太傅搖搖頭,“此人權柄通天,哪怕寧王爺要他重新官覆原職都可以,但是斷不能作為聖上身邊的總管太監。”
“太傅此言何意?”禮部尚書頭一個出來不樂意,他是衛奉國提拔起來的人,對衛奉國自然也感恩戴德,“衛公公哪裏不如旁人,照顧不得聖上嗎?”
“尚書大人不要激動,”太傅老神在在,掃視了一番在場的眾位官員,然後將目光落在了納言閣大學士的身上,“臣為何不讚同,想必大學士身為三朝老臣、該比我這個兩朝的臣子更心知肚明吧?”
納言閣大學士一楞,心想太傅你平日裏只知道明哲保身,如今怎麽又想起來提這件事。面子上還是老大不情願地站出來:
“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聖上已經登基稱帝,太傅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呢。”
“此事讓步不得,”太傅老神在在,搖搖頭,看了寧王一眼,又看了看殿上坐著癡癡傻傻的小皇帝,“這事兒,讓步不得。”
太傅這脾氣也真可笑,文以寧只在心裏笑,說這事不能讓步,又不說為什麽不能讓步,當真是迂腐老臣——和自己的父親一個脾氣。
“太傅無外是想說瑞兒的母親是戎狄人,而衛公公也是戎狄人罷了。”
文以寧開口,這時候他若是再不開口,只怕太傅還要賣關子呢。
“皇上都可以帶有一半榮內地血統,”商部尚書開了口,“一個總管太監是戎狄人,又有何不可,太傅太過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太傅冷笑,“你可知道這衛奉國是何人——他這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先帝在世,破大戎國,俘虜了戎狄十二翟王。這衛奉國便是其中之一,當年先帝是如何對待戎狄人的,你們一個個都不知曉。若是知曉,今日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衛公公多年來對錦朝忠心耿耿,英雄不問出生,太傅這樣是否太過拘泥?!”兵部尚書也出面來說話,衛奉國待他有恩,加之寧王也在提拔之事上出力,文以寧確定兵部尚書乃是寧王的黨徒。
“呵……”太傅高深莫測地笑了笑,“名為奉國,是先帝要他明白,大戎國我們錦朝打下——不費吹灰之力,正有將山河‘雙手奉上’之意。”
這話文以寧聽衛奉國說過,皺了皺眉,文以寧開口阻止了群臣的爭論,“衛公公的事情暫且一放,既然你們不同意謝良公公作為宮殿監正侍,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就讓謝良公公暫為明光殿副總管太監吧。”
太傅不說話,其他臣子也不說話,反正衛公公的事情不是他們提起的。
寧王沈默了半晌,不再言語,似乎在思量選擇。文以寧知道寧王不會如此輕易就松口,便想起了另一事——昨日從明光殿出來的時候,文以寧就在想著的事。
中秋一過,秋意正濃。
正如厲朝每年夏季都會從京城帶領百官南巡避暑一樣,錦朝每年秋都會帶領錦朝百官北巡。太-祖皇帝且以為皇族篳路藍縷,後輩斷不可忘。於是每年北巡都會在羽城休憩,然後由皇室帶領百官狩獵、比武,也算是對北方的戎狄的一種威懾。
今年,桓帝駕崩突如其來,應付前朝和後宮,還有衛奉國這個“千歲大人”已經讓文以寧自顧不暇,昨日忽然想起來,也快到北巡的日子了。
前些年,北巡帶哪些官員、讓哪些官員留在京城,是淩與樞決定之後,文以寧再做微調。今年,全部事宜都由他一人來掌握,文以寧只覺得百上加斤,心情煩躁。
正好朝臣們因為衛奉國的事情沈默不語,文以寧便隨口一提:
“中秋已過,北巡的事情差不多得開始準備起來了,不知眾位大人是何主意?”
朝臣們一聽“北巡”二字,都有如夢初醒之態。想必真正在心北巡的人並不多,諸如太傅、納言閣大學士這樣的文官,對北巡一直興趣缺缺。
而寧王,文以寧隔著重簾看了顧詩心一眼——這人定然不會放過這個結交大臣和武官的機會,況且,北巡、北巡,去到北方羽臣——那裏是錦朝北方邊境重鎮,陳家世代在那裏駐守,誰人不想要和當朝的陳大將軍交好。
只是,
寧王有寧王的主意,文以寧有文以寧的打算。
清了清嗓子,文以寧開口道,“往年北巡,都是先帝定下了名冊,後宣讀、眾位大人跟從,新帝登基後百廢待興,京中也有不少事務勞各位大人掛心。只是北方乃是我朝邊境,戎狄雖滅,卻任需保邊境長治久安。況且,北巡乃是太-祖定下,我朝也不能私改祖制。”
頓了頓、文以寧繼續說道:
“寧王爺是攝政王,身份尊貴,且該算是瑞兒的叔父。此次北巡,寧王你可當仁不讓。”
百官看了看寧王,又看了看太後文以寧,各個心裏明鏡兒一般:太後這是不讓寧王在京專權,要防著寧王動手腳呢。
顧詩心卻一反常態,笑了笑:“臣自當身先士卒,為太後鞍馬。”
料到寧王當然會如此說,文以寧便繼續道,“其他眾位大人,若是想要跟隨北巡的,便由禮部定下日子後,自行前往。若是不想去的,便在京中坐鎮。京中事務,一切交由太傅張掌管。”
“臣……”太傅開口想要說什麽,文以寧卻不給他機會——
“太傅是兩朝元老,方才又知道宮闈底細,這京中有你,我很放心。”
太傅心思縝密,不過一味躲懶,文以寧此刻不能相讓,納言閣大學士的性子太軟,禦史中丞多病,朝中其他人看不明白依附和走向。太傅乃是自己父親的學生,今日又阻攔了衛奉國的官覆原職,就算有心投靠寧王,中間也少不得周折。
現下,文以寧只想著在北巡的時候,由著自己的計劃,要讓寧王顧詩心再無翻身之機。
他既籌備了十年要反,那麽就給他這個機會,文以寧勾了勾嘴角,意味深長地看著寧王所在的方向。
此次北巡,若是寧王能吃下他的種種安排,此後朝堂之中再無朋黨,也無寧王黨徒,他寧王徒留著江南囤積的重兵,不反、不起兵,那麽是一輩子都空有個攝政王的名頭了。
若是寧王反,那麽正好給了他們話柄,到時候讓晉王揮師北上,兩王相爭,文以寧報仇也罷,趁亂離開也好,只是百利無一害的。
只是……
北地羽城,難免又要見到故人,陳輝如今,心向誰,文以寧卻不敢保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