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27章根本矛盾

關燈
第327章 根本矛盾

北城外五裏處,夕陽下已開始挖掘坑道,四周已擺列了最少三百具遇難死者。

留在這裏監工的常信平已包紮好傷口,拄著拐杖跟在趙期昌身後,突然說一句:“當年在南軍時,聽營中前輩說赴粵備倭時,曾見了滿村上下俱遭倭寇毒手的慘景。一村上下五百餘口,無分男女,也無老幼之別,悉數被殺。令人發指的是,十餘嬰童只剩下了腸肚。”

趙期昌聽著皺眉,跟在趙期昌身邊的工部員外郎蕭汝默反應過來,本就在血氣沖刷下犯嘔,這回心中發嘔難以遏制,當場就吐了。

扭頭,趙期昌瞇眼:“易子而食古今常事,若我登萊大旱十年,人相食也非怪談。常千總突然提及此事,可是另有用意?”

畢竟六部的專員就在身邊,該註意的還是要註意,哪怕登萊軍軍官私下誠集體呼喊趙期昌為家主,以家將自居。可在當眾誠,就要註重言辭,免得被人抓住尾巴。

輕嘆一聲,常信平道:“下官並無其他意思,只是不滿吳知府等人瀆職。如此大的地震,我登州城墻過半被毀,一處如此可知各處,其他各處災情狀況想來不容樂觀。一旦官府救災不力,災民鬧將起來,那因亂而死的百姓可就難以計數了。”

秩序一亂,真正被兵匪、亂軍殺死的百姓又有多少?其實真的不多,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是活活餓死或病死的,因為生產體系已經崩滅,種地的不見得能吃到自己的米糧;幫人幹活、做工的無土百姓日子更是淒慘。

一旦秩序毀滅,什麽都就沒了,為了活命的口糧而聚眾殺人或吃人,都在情理之中。

“兵來將擋。”

吐出四個字表態,趙期昌略略不滿:“妄議上官可不是好事兒,言傳出去便是禍事。”

常信平勉強抱拳,神色忿忿,繼續抱怨加重語氣:“將軍!兵來將擋說的簡單,可一旦亂起來,我登州軍弟兄總不能對著鄉親、父兄、子弟下手吧?不是下官蓄意滋事,而是這個事兒本來就不該拖延。否則民亂一起,我登萊軍別說是平亂,不亂已是天大的幸事了。”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設想,若是官府救災不利導致登州軍民作亂求食,極有可能引發大規模、集體性的駐軍嘩變、從賊。

常信平斜眼瞥到躬身嘔吐的蕭汝默不再幹嘔而是停下後,便繼續‘義憤填膺’:“吃苦受罪的是我登萊軍民,骨肉相殘兄弟揮戈相向也是我登萊軍民!他姓吳的一幫子人大不了降職、免官不傷毫毛,可我死傷的鄉梓怎麽說!反正這事兒,下官不服姓吳的!”

吳知府一幫子人就躲在府衙坍塌的庫房裏,借衙役之口隱瞞信息,最後被張知縣給賣了。

天災很大也很嚇人,可這幫人終究沒死不是麽?

比之天災,他們就怕趙期昌胡來,比如這次趙期昌近在咫尺,以他們對趙期昌的了解……官儲基本上是保不住了。官儲說到底都是朝廷的,他們也沒什麽好心疼的,可就是去年四川巡撫張時徹因救災而丟官,太讓人寒心了,寒的是文官、士子之心。

去年的事情還沒淡出輿論熱議,眼前誰敢為了救災私自開啟官儲?哪怕官儲全部被一把火燒了、或毀於天災都成,可你就是不能拿官儲去救濟災民!

朝廷看來,普世輿論看來,你不是救濟災民,你這是在收買民心!

甚至災民,普世觀念裏也是以自救為主。所以隔壁縣受災易子而食,本縣一片繁華安定都是常見的事情。

就是這麽的荒唐,荒唐的令趙期昌感覺到虛浮,仿佛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真實,又好像自己一步就能跨出這個水泡,來到那方自己想去的真切世界。

自始至終,他的理念都沒被十來年的經歷所折服,之所以感覺到虛無,就是他與周邊人的理念格格不入,他對這個世道只有基本的認同感,卻沒有完全的被普世觀念所洗刷幹凈。讓他感到虛無的真正原因,就是這個世道只有寥寥不多的人會認同他的觀念。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影響力太小,經他感化,而認同他的人只生活在他周邊,主要集中在軍中,對於外部別說山東,光是登萊官場,趙期昌就無能為力。

登萊的文官與趙期昌的交際並不多,何況文官一個個屢歷豐富見多識廣,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們不會輕易被趙期昌理念感化,所以他們是堅定的普世份子,對趙期昌理念沒有一丁點兒的認同感!

寧願裝死,也不願跟著趙期昌聯手救災;如果不是趙期昌不好惹,是朝廷養在這裏的超級地頭蛇……可能今天這幫官員就會好好教育教育趙期昌,讓他知道王法的厲害!

常信平言論,不是他一個人的態度,是一幫人的集體意志,是受趙期昌影響的這批人。自然,被趙期昌影響的人都如此憤怒,可想而知趙期昌本人的怒火是何等熾熱!

為了宣洩怒火,當著張知縣的面,趙期昌連取證這麽重要的環節都給省略,示威也是恐嚇、更是洩怒,當場處斬五十餘兇徒。

而這場信念的戰鬥,趙期昌的理念可以概括為民族集體主義,而與他做對的是堅持華夷之論的普世觀念!

毫無疑問,華夷之論比民族主義還要霸道、激進,貫徹了三千多年的華夷之論看來,華夏之人才是人!

趙期昌自然是認同華夷之論的,最大的矛盾在於華夷之論已經走到了盡頭,無法更改哪怕一點點的理念。

動不動就是聖人說、祖宗法,根本容不下其他思想。無法開拓支脈發展路線,已將現有的道路開發、擴充到了極限。即,華夷之論主導的中國,已失去了革新、再發展的潛力!

一潭死水,無有活魚!

這就是趙期昌不能容忍的,全盤接受現在的華夷之論,無異於抹殺他的思想。這就是最大最不能容忍的矛盾所在,沒有任何的斡旋餘地,要麽趙期昌被華夷之論同化、被華夷之論摧毀,再要麽他摧毀現有的華夷之論,改良出具有可發展潛力的新華夷之論。

而王陽明,就是走在趙期昌前面的一個人,他終結了使得儒家精神分裂兩千多年的善惡之論,是王陽明闡述了‘良知’,卻屈居亞聖之位。

是故,孔聖人依舊壓在王陽明頭上,使得擁有‘良知’的士子,依舊被‘禮’所約束,始終無法解脫出來,自然也無法為了心中的良知而不顧一切的戰鬥、進而推動發展。

顯然,趙期昌對王陽明的認同感高於孔子,並在日常行為中流露出來。而慘遭皇帝打壓,潛伏在官場心學弟子眼中,趙期昌就是自己人!

值得一說的是,王陽明手把手帶出的那批心學弟子,可不會被所謂的‘禮’約束住,這幫人格物致知連鬼神都質疑、不懼,機會合適沒有他們不敢幹的事情!

心學從無到有,就是這批人逆著當時的普世觀念,是他們認同了王陽明的理念,才使得心學誕生。若沒有這批人逆著普世觀念支持王陽明,那王陽明別說死後列位聖廟,估計就是個瘋子評價。

某種意義上來說,聖人(領袖)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有一批無所畏懼的追隨者;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他們可以拿出一套值得其他人豁出性命追隨的理念。

聖人(領袖)、追隨者、理念,三者哪個都不能少。

說這麽多可能缺乏主要例子,比如練兵,是個人都覺得要研發器械為先,能有五百步殺人的火槍絕不要一百步還設不準的火繩槍,追求的都是器械、軍制、戰術的先進性,容不得各種低效率的事情。

這就是趙期昌兵技巧的來源,而殷正茂自然知道兵技巧意味著什麽,心生畏懼根本不敢與趙期昌往來。這不是兩個人性格的差異,而是彼此思想的差別!

常信平語氣忿忿,周圍為死者哭嚎的家眷,搬運屍體、挖掘坑道的軍民也是人人哀怒交織,眼神駭人。

趙期昌不發一言,本就一張死人臉更為的陰郁,轉身就走。

回水寨的路上,蕭汝默蒼白著臉,語氣不滿:“趙都司,登州軍民共憤不是虛假,此事某必當面講述於劍門先生處。待回朝後,找三五友人為登州軍民做主!”

趙期昌微微頷首卻是一嘆,座下馬匹踏蹄緩慢,他扭頭東看,臉色擔憂:“上差美意,我登州軍民無不感激。”

蕭汝默與趙鳳翼一樣都是去年的新科進士,又留在朝中做事品級升的那叫一個快,這種人怎麽可能是迂腐之人?

讒言觀色是基本的技能,見趙期昌神色,不會簡單的認為趙期昌在擔心自己的前程,便問:“趙都司所憂何事,莫不是朱高城驗收一事?”

趙期昌搖頭:“朱高城已有快報,城中除了幾家民房修造時節省工料坍塌外,再無其他壞消息。而下官所憂,還在東邊。”

一聽新修的朱高城沒事,蕭汝默詫異:“哦?”

趙期昌卻說:“今日海嘯從東北方向而來,下官斷定震源在東北,或許在海中。反正,靠近震源的不是登州城,而是其他東邊的城池。那邊的災情,可能會更重,下官念及此事,豈能心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