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領袖道路
關燈
小
中
大
第319章 領袖道路
如今趙期昌率部駐紮掖縣,大張旗鼓抽調登萊各衛所丁壯,合並手中近萬兵馬,準備在過年前以掖縣為中心,將向東黃縣、向西濰縣之間的官道完成初步整修,方便明年開春後鋪設石板。
只要如他計劃的那樣,濰縣與蓬萊、朱高城之間修好石板鋪設的路面,佐以沿途各縣兵站物資,一旦濰縣方面預警,或西三府有民變或其他意外事件,他趙期昌能在三日內率軍西出濰縣!
又是一日,全軍哨官以上集結,光是軍官團隊便足足接近二百人。
為保證會議效果,這翅議在掖縣趙氏祠堂舉行,祠堂內空間廣大,氣氛又肅穆,也意味著掖縣趙氏與蓬萊趙氏的進一步合攏。
趙期昌高坐主位,宣講自己的安排,根本不是什麽上下一起討論的會議,只是由他宣講命令以及命令的用意。若命令執行有問題,可以當場調節。
“與年初修路規章一般無二,全軍化整為零,以五百人為一把,佐以各衛所丁壯一把,即一千人為一個修築千總隊。如此一來,掖縣所屯之兵,能編出二十二隊。”
與之前的會議不同,這次坐在主位,趙期昌視線內是密密麻麻的部屬;與之前最大的不同在於,此前會議中的部屬都是他熟知的;而現在這翅議中足足有四分之一部屬是他陌生的。
他對東昌軍的部屬陌生,這些東昌軍的軍官對趙期昌也陌生,還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才能相互理解、彼此信任。
“分工方式不變,一個千總隊一月內的工期要求為十裏路,即每日要整修一百二十步。”
說到這裏,趙期昌端起茶杯小抿一口,東昌軍不清楚一天要修一百二十步的路是什麽路,如果是石板路根本不可能,因為石材跟不上!
捕倭軍等趙期昌舊部知道要修的是石板路,可趙期昌沒開口示意他們提問前,他們只能把疑問留在心裏。
故而,祠堂內一片安靜,都等待著下話。
放下茶杯,趙期昌伸出右手食指晃了晃:“這意味著,一個千總隊分成十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每日要修十二步。不多,也就六丈。”
“這每日的十二步路,路寬六步,高出平地三寸,務必夯實路面。我的要求也不高,秋雨沖刷而不毀,來年開春雪化而不裂,那邊是上等功,我親自向劍門先生保舉其功!多了的本將不敢保證,最少能官升一級!”
“有賞就有罰,每半月核查工期、質量,施工進度不足一半者,路基松弛如散沙者,不論新舊,一律停職打入登州武學自省三月,觀其後效再做調整。”
氣氛有些嚴肅,趙期昌嘴角一翹:“今年四月時,我捕倭軍某哨官就辦事不力,被打入衛武學自省,正好與他兩個兒子同窗求學,也是軍中一樁美談。”
東昌軍的軍官還不知道是誰,一個個扭頭四看時,就見捕倭軍軍官都扭頭看向一人,是李鐘碩,與趙家三房有血緣關系,最早跟隨趙期昌去白石墩赴任的二十餘丁壯之一。
一幫人目光壓過來,李鐘碩扣扣發梢訕笑自辯:“真不能怪咱,誰曉得山溪匯流跟洪水似的?山洪下來沖垮路面,真不能怪咱辦事不力。”
專程趕來參加會議的常信平看一眼東昌軍軍官,笑著問:“可你也有疏忽之責,其他弟兄修路時不怕麻煩修了水洞,你怎麽就不修?”
李鐘碩悻悻而笑不言語了,趙期昌環視一圈:“總之,工期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事時用心去做,該體諒的本將這裏自會體諒。不論是老弟兄,還是新來的東昌軍弟兄,今後都會紮根登萊,安家落戶。”
“這條路修好,利在當今,咱子孫也能跟著享福,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尤其是東昌軍的弟兄,拖家帶口遷移到我登萊地界,房子、地什麽都無。那適宜開種、建房的好地方早讓人占了去,那東昌軍的弟兄怎麽辦?”
“這個問題本將不說,東昌軍弟兄也心中掛念,不解決這個事情,東昌軍弟兄也無法安心做事。那我就說一點,這道路大修之後,我登萊治安將會如何?”
東昌軍軍官相互看著,郭敦開口:“趙都司治下,登萊必然夜不閉戶。”
趙期昌搖頭:“不,作亂的山野小賊不足為慮。我就給諸位說一件事兒,當初趙某開荒白石墩,便開出十頃之地!地一直在那裏,為何在趙某手中能開出十頃?”
“因為倭寇之害!因為趙某不怕倭寇燒殺,便開出了這十頃之地!”
眉宇狠厲,趙期昌言語間比劃手勢:“大夥都知道我登萊沿海密布的衛所是幹什麽的,自國朝之初,洪武朝、永樂朝,接連增設登萊衛所,為的就是防範倭害!”
“而登萊地形呢?三面環海,中高外低。山地不適宜耕種,而臨海平地又屢屢有倭寇為害。結果導致大量的平地荒廢,致使軍民抱團屯居,往往只有鄉鎮周邊的土地得到開墾。而偏遠、人煙稀少的平地,卻一直荒廢著;也因為荒廢著,也就無人敢遷居、開墾。否則人少力薄,一旦倭寇進犯,必然是滿門遇害!”
“諸位,只要登萊官道如趙某規劃的那樣修好。有了適宜急行軍的官道,管他倭寇來多少,或怎麽來……我登萊軍都能輕快換防、集合,在倭寇還未動手之前,我軍便能形成以多擊少的局面,進而剿倭!”
“若倭寇接連進犯而無有收獲,往往又損兵折將,那我登萊沿海自然安定。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大片的偏遠荒地將適應開墾!一旦倭害斷絕,我等想要開墾荒地……恐怕搶不過地方士紳。故而,道路重修到哪裏,就開墾哪裏的地!”
“登萊的荒地,沒咱衛所軍保護,地方士紳哪個敢開?自然,這登萊的荒地,就該歸咱衛所軍開!”
伸出手掌扳著指頭,趙期昌雙目炯炯看著面前軍官團隊,一字一頓:“修路!開田!剿倭!升官發財!”
雖然心中還有些迷糊,可郭敦覺得踏實了不少,認為跟著趙期昌有奔頭。
趙期昌給所有人規劃了一條看起來能走得通,能走遠的道路。
人越是抱團,也就越無主見,集體服從性就越強。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在一起會有意見上的爭執,若是三個人在一起,往往爭執在兩個人之間,另一個人可能會表態,可能會沈默。即,兩個人有兩種意見;而三個人出現兩種意見的概率,遠遠比三種意見要大。
這也是某些人說國人單槍匹馬是龍,抱成團就成蟲的原因所在。
唔,服從意識高,是完成大型、超大型工程的基礎!
一個人的自由對民族而言沒用;一個民族的自由對人類社會沒用。與之相對,只有能搞超大型工程的民族,對於人類而言才是希望所在。
趙期昌完全是按著心思來設計的發展思路,根本不管工程大小,他眼中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卻在旁聽會議的趙孟看來,這套計劃不可怕,可怕的是趙期昌言語間的鼓動。
領袖的作用就是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領袖的偉大之處不在於這套計劃能否走通,而是這套計劃能讓所有人服從,並激發他們的熱情。
趙期昌拿出了一套計劃,言語間毫無掩飾的暴力至上思想,則最符合軍隊的胃口。
跟軍隊講忠孝道德沒用!
現在軍隊的窘迫,都是那群講忠孝道德的文人、世道逼迫所導致的。
現在的軍隊就是一群難民,比之富農、商販還有所不如。唯一能讓這群難民維持體面的東西就在於暴力,按著國法只有這群難民能合法的擁有各式兵器、盔甲;按著國法,也只有這群難民天生是來保家衛國的。
可難民終究是難民,被調來調去看盡各種眼色不說,往往還要幹最危險的工作。
承擔的危險與收獲的報酬遠遠的不成比例,難民之所以忍受,就是因為這個講究忠孝道德的世道一如既往的荒唐。荒唐的不曾改變一丁點,風平浪靜的荒唐世道裏,難民無機可乘只能繼續低頭當難民。
而趙期昌,不甘心做一個難民。
不是他抓住了令難民爆發熱情的小尾巴,而是作為一個難民,他想要保持自己的銳氣,就必須時時刻刻砥礪自己。能砥礪自我的,除了祖先拼殺帶來的政治待遇外,再沒別的了。
這種先祖拼殺帶來的政治待遇,還被一代代的皇帝閹割,是皇帝、朝廷、世道背叛了這群難民,背叛了與難民先祖的共富貴誓言。
如今的難民,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合法的暴力。唯一擁有的是暴力,不推崇僅有的暴力,還能推崇別的?
或許讀書走科舉是一條路,可這條路不好走,規矩是別人的。而暴力方面,僅有的規矩就是比大小。
暴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做簡單的事情極為高效,做修路這種簡單的事情自然高效。
趙期昌指揮棒一動,濰縣方面三個千總隊向西邊青州府修;掖縣方面二十二支千總隊一分為二朝著東西修;黃縣方面五個千總隊向西邊掖縣修。
而夾在掖縣、黃縣之間的招遠,則從山裏向北修,修一條連接黃--掖之間的鋪石官道來!
而南邊的王文澤也將帶著最少六個千總隊從膠州往高密修,修到高密後再延伸到濰縣。
光各處官道上的修路千總隊,趙期昌這麽一比劃,就足足四十四支;此外還有各衛所征調的石匠隊伍,也有三個千總隊,二百人一隊分布官道沿線負責采石、打磨。
最後除了拼湊出來的兩千騎作為機動兵力外,還有五個千總隊的運輸隊,即給各處施工隊補充糧食、工具外,還要運輸石材。
結果,八月初八日,戚繼光帶著春戍班軍回登州的路上,從掖縣開始,每走大約二十裏地,就能遇到一個施工的千總隊營壘;步入掖縣境內後,以軍隊為主幹形成的施工隊更是大膽,不抱團分進,而是直接將規劃的道路早早分配到百人隊。
使得戚繼光一路走來,每隔二三裏地,就能遇到一個施工的百人隊!
在官道筆直處,戚繼光舉目東望,幾乎就是一座接著一座的百人隊級別小營區,一眼望不到頭!
對戚繼光而言,哪怕近萬人在面前施工的密集場面,也不如這一刻延綿不絕,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的施工隊伍來的震撼心靈。
一個合格的將軍,指揮萬餘人在身邊操練不成問題,若是把軍隊打散撒出去還能有條不紊的運作,絕對是一件考驗軍團團隊協作、執行力的事情。
戚繼光相信今後的趙期昌有資質成為當世名將,可不等於他認為現在的趙期昌能成為名將!
而現在趙期昌展現出來的統禦手段,整個登萊軍爆發的高度協作能力,將戚繼光嚇住了。
頭戴氈笠,臉皮黑紅氣色更好的白慶喜騎在馬上也傻楞楞看著東邊,他看到的是一串的人線;而戚繼光看到的是,則是如潮水一樣持續不斷,令人絕望的的步兵鋒線!
修路、開田、剿倭、升官發財。
就這麽十個字,趙期昌闡述了一條光明大道,為了更多的土地、為了修路的名望、為了子孫、為了升官發財……別說是趙期昌職權內的衛所軍,就連地方衙門也在趙炳然的督促下都在高速運轉!
在趙期昌屯軍掖縣不到十天的時間裏,登萊兩府的人力、物力開始燃燒。很多靠近官道村莊,也在各方面督促、影響下投身其中,貢獻點滴力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如今趙期昌率部駐紮掖縣,大張旗鼓抽調登萊各衛所丁壯,合並手中近萬兵馬,準備在過年前以掖縣為中心,將向東黃縣、向西濰縣之間的官道完成初步整修,方便明年開春後鋪設石板。
只要如他計劃的那樣,濰縣與蓬萊、朱高城之間修好石板鋪設的路面,佐以沿途各縣兵站物資,一旦濰縣方面預警,或西三府有民變或其他意外事件,他趙期昌能在三日內率軍西出濰縣!
又是一日,全軍哨官以上集結,光是軍官團隊便足足接近二百人。
為保證會議效果,這翅議在掖縣趙氏祠堂舉行,祠堂內空間廣大,氣氛又肅穆,也意味著掖縣趙氏與蓬萊趙氏的進一步合攏。
趙期昌高坐主位,宣講自己的安排,根本不是什麽上下一起討論的會議,只是由他宣講命令以及命令的用意。若命令執行有問題,可以當場調節。
“與年初修路規章一般無二,全軍化整為零,以五百人為一把,佐以各衛所丁壯一把,即一千人為一個修築千總隊。如此一來,掖縣所屯之兵,能編出二十二隊。”
與之前的會議不同,這次坐在主位,趙期昌視線內是密密麻麻的部屬;與之前最大的不同在於,此前會議中的部屬都是他熟知的;而現在這翅議中足足有四分之一部屬是他陌生的。
他對東昌軍的部屬陌生,這些東昌軍的軍官對趙期昌也陌生,還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才能相互理解、彼此信任。
“分工方式不變,一個千總隊一月內的工期要求為十裏路,即每日要整修一百二十步。”
說到這裏,趙期昌端起茶杯小抿一口,東昌軍不清楚一天要修一百二十步的路是什麽路,如果是石板路根本不可能,因為石材跟不上!
捕倭軍等趙期昌舊部知道要修的是石板路,可趙期昌沒開口示意他們提問前,他們只能把疑問留在心裏。
故而,祠堂內一片安靜,都等待著下話。
放下茶杯,趙期昌伸出右手食指晃了晃:“這意味著,一個千總隊分成十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每日要修十二步。不多,也就六丈。”
“這每日的十二步路,路寬六步,高出平地三寸,務必夯實路面。我的要求也不高,秋雨沖刷而不毀,來年開春雪化而不裂,那邊是上等功,我親自向劍門先生保舉其功!多了的本將不敢保證,最少能官升一級!”
“有賞就有罰,每半月核查工期、質量,施工進度不足一半者,路基松弛如散沙者,不論新舊,一律停職打入登州武學自省三月,觀其後效再做調整。”
氣氛有些嚴肅,趙期昌嘴角一翹:“今年四月時,我捕倭軍某哨官就辦事不力,被打入衛武學自省,正好與他兩個兒子同窗求學,也是軍中一樁美談。”
東昌軍的軍官還不知道是誰,一個個扭頭四看時,就見捕倭軍軍官都扭頭看向一人,是李鐘碩,與趙家三房有血緣關系,最早跟隨趙期昌去白石墩赴任的二十餘丁壯之一。
一幫人目光壓過來,李鐘碩扣扣發梢訕笑自辯:“真不能怪咱,誰曉得山溪匯流跟洪水似的?山洪下來沖垮路面,真不能怪咱辦事不力。”
專程趕來參加會議的常信平看一眼東昌軍軍官,笑著問:“可你也有疏忽之責,其他弟兄修路時不怕麻煩修了水洞,你怎麽就不修?”
李鐘碩悻悻而笑不言語了,趙期昌環視一圈:“總之,工期是死的,人是活的,做事時用心去做,該體諒的本將這裏自會體諒。不論是老弟兄,還是新來的東昌軍弟兄,今後都會紮根登萊,安家落戶。”
“這條路修好,利在當今,咱子孫也能跟著享福,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尤其是東昌軍的弟兄,拖家帶口遷移到我登萊地界,房子、地什麽都無。那適宜開種、建房的好地方早讓人占了去,那東昌軍的弟兄怎麽辦?”
“這個問題本將不說,東昌軍弟兄也心中掛念,不解決這個事情,東昌軍弟兄也無法安心做事。那我就說一點,這道路大修之後,我登萊治安將會如何?”
東昌軍軍官相互看著,郭敦開口:“趙都司治下,登萊必然夜不閉戶。”
趙期昌搖頭:“不,作亂的山野小賊不足為慮。我就給諸位說一件事兒,當初趙某開荒白石墩,便開出十頃之地!地一直在那裏,為何在趙某手中能開出十頃?”
“因為倭寇之害!因為趙某不怕倭寇燒殺,便開出了這十頃之地!”
眉宇狠厲,趙期昌言語間比劃手勢:“大夥都知道我登萊沿海密布的衛所是幹什麽的,自國朝之初,洪武朝、永樂朝,接連增設登萊衛所,為的就是防範倭害!”
“而登萊地形呢?三面環海,中高外低。山地不適宜耕種,而臨海平地又屢屢有倭寇為害。結果導致大量的平地荒廢,致使軍民抱團屯居,往往只有鄉鎮周邊的土地得到開墾。而偏遠、人煙稀少的平地,卻一直荒廢著;也因為荒廢著,也就無人敢遷居、開墾。否則人少力薄,一旦倭寇進犯,必然是滿門遇害!”
“諸位,只要登萊官道如趙某規劃的那樣修好。有了適宜急行軍的官道,管他倭寇來多少,或怎麽來……我登萊軍都能輕快換防、集合,在倭寇還未動手之前,我軍便能形成以多擊少的局面,進而剿倭!”
“若倭寇接連進犯而無有收獲,往往又損兵折將,那我登萊沿海自然安定。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大片的偏遠荒地將適應開墾!一旦倭害斷絕,我等想要開墾荒地……恐怕搶不過地方士紳。故而,道路重修到哪裏,就開墾哪裏的地!”
“登萊的荒地,沒咱衛所軍保護,地方士紳哪個敢開?自然,這登萊的荒地,就該歸咱衛所軍開!”
伸出手掌扳著指頭,趙期昌雙目炯炯看著面前軍官團隊,一字一頓:“修路!開田!剿倭!升官發財!”
雖然心中還有些迷糊,可郭敦覺得踏實了不少,認為跟著趙期昌有奔頭。
趙期昌給所有人規劃了一條看起來能走得通,能走遠的道路。
人越是抱團,也就越無主見,集體服從性就越強。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在一起會有意見上的爭執,若是三個人在一起,往往爭執在兩個人之間,另一個人可能會表態,可能會沈默。即,兩個人有兩種意見;而三個人出現兩種意見的概率,遠遠比三種意見要大。
這也是某些人說國人單槍匹馬是龍,抱成團就成蟲的原因所在。
唔,服從意識高,是完成大型、超大型工程的基礎!
一個人的自由對民族而言沒用;一個民族的自由對人類社會沒用。與之相對,只有能搞超大型工程的民族,對於人類而言才是希望所在。
趙期昌完全是按著心思來設計的發展思路,根本不管工程大小,他眼中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卻在旁聽會議的趙孟看來,這套計劃不可怕,可怕的是趙期昌言語間的鼓動。
領袖的作用就是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計劃,領袖的偉大之處不在於這套計劃能否走通,而是這套計劃能讓所有人服從,並激發他們的熱情。
趙期昌拿出了一套計劃,言語間毫無掩飾的暴力至上思想,則最符合軍隊的胃口。
跟軍隊講忠孝道德沒用!
現在軍隊的窘迫,都是那群講忠孝道德的文人、世道逼迫所導致的。
現在的軍隊就是一群難民,比之富農、商販還有所不如。唯一能讓這群難民維持體面的東西就在於暴力,按著國法只有這群難民能合法的擁有各式兵器、盔甲;按著國法,也只有這群難民天生是來保家衛國的。
可難民終究是難民,被調來調去看盡各種眼色不說,往往還要幹最危險的工作。
承擔的危險與收獲的報酬遠遠的不成比例,難民之所以忍受,就是因為這個講究忠孝道德的世道一如既往的荒唐。荒唐的不曾改變一丁點,風平浪靜的荒唐世道裏,難民無機可乘只能繼續低頭當難民。
而趙期昌,不甘心做一個難民。
不是他抓住了令難民爆發熱情的小尾巴,而是作為一個難民,他想要保持自己的銳氣,就必須時時刻刻砥礪自己。能砥礪自我的,除了祖先拼殺帶來的政治待遇外,再沒別的了。
這種先祖拼殺帶來的政治待遇,還被一代代的皇帝閹割,是皇帝、朝廷、世道背叛了這群難民,背叛了與難民先祖的共富貴誓言。
如今的難民,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合法的暴力。唯一擁有的是暴力,不推崇僅有的暴力,還能推崇別的?
或許讀書走科舉是一條路,可這條路不好走,規矩是別人的。而暴力方面,僅有的規矩就是比大小。
暴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做簡單的事情極為高效,做修路這種簡單的事情自然高效。
趙期昌指揮棒一動,濰縣方面三個千總隊向西邊青州府修;掖縣方面二十二支千總隊一分為二朝著東西修;黃縣方面五個千總隊向西邊掖縣修。
而夾在掖縣、黃縣之間的招遠,則從山裏向北修,修一條連接黃--掖之間的鋪石官道來!
而南邊的王文澤也將帶著最少六個千總隊從膠州往高密修,修到高密後再延伸到濰縣。
光各處官道上的修路千總隊,趙期昌這麽一比劃,就足足四十四支;此外還有各衛所征調的石匠隊伍,也有三個千總隊,二百人一隊分布官道沿線負責采石、打磨。
最後除了拼湊出來的兩千騎作為機動兵力外,還有五個千總隊的運輸隊,即給各處施工隊補充糧食、工具外,還要運輸石材。
結果,八月初八日,戚繼光帶著春戍班軍回登州的路上,從掖縣開始,每走大約二十裏地,就能遇到一個施工的千總隊營壘;步入掖縣境內後,以軍隊為主幹形成的施工隊更是大膽,不抱團分進,而是直接將規劃的道路早早分配到百人隊。
使得戚繼光一路走來,每隔二三裏地,就能遇到一個施工的百人隊!
在官道筆直處,戚繼光舉目東望,幾乎就是一座接著一座的百人隊級別小營區,一眼望不到頭!
對戚繼光而言,哪怕近萬人在面前施工的密集場面,也不如這一刻延綿不絕,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的施工隊伍來的震撼心靈。
一個合格的將軍,指揮萬餘人在身邊操練不成問題,若是把軍隊打散撒出去還能有條不紊的運作,絕對是一件考驗軍團團隊協作、執行力的事情。
戚繼光相信今後的趙期昌有資質成為當世名將,可不等於他認為現在的趙期昌能成為名將!
而現在趙期昌展現出來的統禦手段,整個登萊軍爆發的高度協作能力,將戚繼光嚇住了。
頭戴氈笠,臉皮黑紅氣色更好的白慶喜騎在馬上也傻楞楞看著東邊,他看到的是一串的人線;而戚繼光看到的是,則是如潮水一樣持續不斷,令人絕望的的步兵鋒線!
修路、開田、剿倭、升官發財。
就這麽十個字,趙期昌闡述了一條光明大道,為了更多的土地、為了修路的名望、為了子孫、為了升官發財……別說是趙期昌職權內的衛所軍,就連地方衙門也在趙炳然的督促下都在高速運轉!
在趙期昌屯軍掖縣不到十天的時間裏,登萊兩府的人力、物力開始燃燒。很多靠近官道村莊,也在各方面督促、影響下投身其中,貢獻點滴力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