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將門的大爭之世
關燈
小
中
大
初九日,趙期昌所部黑旗把、王文澤所部鑲黑旗把,於家輔軍把五百餘人收拾軍帳、各種戰利品,開始準備撤軍事宜。
交接完各類人情、軍功買賣變換,正午時趙期昌不願久待,就出發了。他也必須早早回去,距離春耕也就大半個月的時間,必須早早準備各項物資。
各種交易後,他名下有五千四百多石糧食,留下三千石留作軍用,改由衛衙門支付。不是打完仗拍拍屁股就能走,後續戰場打掃,軍功確認、掃除餘孽都是很耗時間的。三千石糧食,也大概夠用,免去再度調運的虛耗,彼此都是好事情。
回去的路上,趙期昌躺在裝草的牛車裏,手裏拿著統計賬冊,看了又看,臉上蓋著賬冊,在顛簸中入睡。
當夜二更時,一路行進抵達楊家店。這終究是個百戶所,騰出空房免去了趙期昌所部紮營這類耗費時間的體力活。
一處稍稍氣派一點的屋子裏,趙期昌、王文澤、於學文三人盤坐在炕上。
基本上各自都有收獲,明日一早出楊家店後就會解散。趙期昌的黑旗把,隸屬於王家的捕倭軍也會被拉走。
“這一戰,我趙家沒了十二個,王家這邊是十三個,後續於家補充進來的弟兄也折了七個,陸續折了三十四名弟兄。”
趙期昌說著,將兩封紙條推過去:“斬首一級獎勵三石糧食,陣亡的弟兄咱每人五石,受傷的每人兩石。二位看看,若沒問題,明日一早就度支領取。”
他這部軍隊不是衛裏直屬的,而是各家的私兵。他不能越過各家給下面發撫恤,他不發,於家、王家也要對下面人做表示。說白了,他還是自己找事情。
王文澤道:“三郎,軍中已定下撫恤,衛裏撥發的少不了,我王家也不會虧待這些弟兄。弟兄們這個命賣的值,你這又是何必?”
於學文將紙條推回去,低著頭:“我於家欠你趙家人情,這回跟著來圖的就是還人情,三郎這麽做,可讓哥哥難做了。”
趙期昌臉也垂著:“表兄,於家世兄,不是我矯情。先鋒一職是我討來的,王家弟兄跟著拼命,於家弟兄也是。下面弟兄折了進去,軍裏、衛裏有撫恤,但終究這些弟兄是跟著我去拼命的。誰家裏沒有老小?二位也知道,這回我趙家賺了不少。這撫恤方面,我不是看在二位面子上給的,是看在弟兄們,和他們家裏老老小小生計的面子上給的。”
王文澤搖頭:“沒這種說法,衛裏人就這命,這回仗打的好折損不大,朱應奎那邊也體貼,這個命賣的值,再犯不著要什麽了。”
給他的紙條上是五百四十餘石,很大的一筆糧食,可以讓王家解決基業擴充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家也在燒老本。
可他也有他的考慮,趙王兩家世代姻親,也犯不著說什麽防備你拉攏軍心的話。他繼續說著:“各衛這回損失那麽大,什麽都沒撈著,還不是咬牙認了?三郎,衛裏規矩就是如此,別壞了規矩。”
於學文也開口:“就是這個話,下面弟兄的命賣的值。趙家兄弟也沒想太多,下回出軍,我於家依舊願意跟著趙家拼命。”
趙期昌搖著頭:“二位,規矩是規矩,可人命終究是人命。不給下面弟兄做點什麽,我心裏不踏實。咱這些領軍的,一身富貴是靠弟兄們的血,賊虜的骨頭堆積的。咱做什麽,不能一句規矩如此就給壓下去,要摸著良心說話。”
將於學文的紙條推過去,趙期昌道:“於家兄弟,你我兩家從老祖宗開始五六代人了,你身上淌著我趙家的血,我身上也有你於家的血。戰死的弟兄拐彎抹角,都是咱的親族,縱不是親族也是鄉鄰、袍澤。再說這糧食是給弟兄們的,不是給於家或王家的。我求的,僅僅是一個心安罷了,還望於家兄弟成全。”
於學文長嘆一聲:“你這是在為難我,你要給糧食,下面弟兄家裏也缺。可,這事情開個頭,可就沒完沒了了。”
王文澤也是這個顧慮,將紙條推過去:“就是這個理,衛裏人命賤,別看我等這兩次像模像樣有個人形。等哪日客軍作戰時,我等與下面弟兄比起來,都是賤命。你這回給陣亡弟兄五石撫恤,下回再有這種損失,你又打不下如此軍功,拿什麽填坑?”
看著趙期昌,王文澤很認真說著:“弟兄們人沒了,怎麽死的咱不會忘,家裏生計拉扯著也不會短吃短喝沒穿的。可開了這個頭,咱寶貝下面人弟兄的命,那誰又寶貝咱兄弟的命?而下面弟兄,有道是朝三暮四,此理如是。”
於學文點頭:“是這樣,吃衛裏的撫恤便足夠了,戚繼光做事也講良心,按著撫恤正經路子走,下面弟兄不會白死。”
趙期昌擡起腦袋,盯著王文澤:“我給弟兄們的一點心意,你們不答應無所謂,花名冊就在我這裏,回去後我一家家去給。這不是我多事情,而是良心問題。”
於學文搖頭:“隨你,反正我於家不會這麽發撫恤。你家業初立沒那麽多掣肘,不似我於家家中族老主事。”
說著,於學文咧嘴笑笑:“我於家主家掏錢糧給下面人,族老都站出來說三道四,反正我這一家子不想鬧事情。你若要給,就自己派人去給。”
於家一批人補充到黑旗把,戰死七個,受傷二十來人,這筆損失對於家來說不算傷筋動骨。若每次都給這麽重撫恤,今後各種差事造成的折損,就能拖垮於家。
王文澤也點頭:“你是軍中主將,你發下這筆撫恤也說的通透。就這麽著吧,反正我王家跟你趙家沒什麽區別,人心拉走也無關緊要。”
趙期昌只能點頭,搓搓臉,問:“二位,你們說這世道怎麽了?我想給弟兄們一點心意,反倒成了麻煩事。”
於學文鼻音重重哼一聲,向後仰躺在墻壁上,揚著下巴道:“衛裏人命賤,你我有啥辦法?這種人該幹的人事,擱在國初,能辦你個邀買軍心之罪。”
王文澤輕嘆一聲:“沒法子,衛裏人稅賦重,還有軍役。保家衛國的是我衛所子弟,日子最苦的也是我衛所子弟。人事這種東西,上面人嘴皮子裏談談就好,別當真就好。”
趙期昌點頭,冷笑:“反正這命,都是一樣命。人家不拿咱弟兄們的命當命,咱自己得把自己兄弟的命當命。二位等著吧,啥時候我登州衛立一支強軍,誰敢給咱弟兄甩臉色?”
王文澤則是苦笑:“強軍是一條路子,可衛裏沒錢。咱估摸著,衛裏養個兩千捕倭軍,就撐死了。”
趙期昌嘴角抽抽,也向後躺下,眼皮子合上,慢悠悠道:“表兄,天下三分之二的衛所軍,是怎麽來的?”
趙期昌一哼:“太祖北伐後,收編各路人馬不管是逆元潰兵還是亂軍或土匪義軍,帶幾十個人投奔是百戶,帶幾百人的是千戶,帶幾千人投奔的是衛指揮使。招亡納叛,不外如是。”
“這要立強軍,光砸錢糧進去與朝廷征募兵馬有什麽區別?反正咱想的清楚,咱衛所軍根子上來講就是要搶人的。這一戰的繳獲真沒多少,賊軍若有錢何苦去落草?我登州衛賺的,都是首級軍功賣出去的那部分。有的人打仗不行,可就是架不揍當官。只要咱捕倭軍敢打敢拼,賣軍功也是賺錢的路子。”
“有錢有軍功,還怕拉不出一支強軍?”
事情很簡單擺在面前,有兩點最重要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一個能帶著捕倭軍打勝仗的人,一個能讓下面弟兄拼命的人。歸根結底,事情都是人做的,缺的無非一個指揮者,以及一幫肯拼命的人。
趙期昌的話,王文澤、於學文是理解的,這個道理天下衛所子弟都懂。可太過困難,缺乏條件很容易夭折。
就說趙期昌這話的基本環境,那就是需要符合實力的戰鬥,戰鬥場面稍稍大一點,就能傾覆這個計劃折掉一代人,比如這次慘敗的各衛;僥幸一路成長起來,朝廷那裏給出的籌碼更大,更有名義,這種難得的指揮是留在本衛抗旨,還是去做高官?
軍中形勢覆雜,能不能保住軍功還是兩說。就這次還好,在棲霞,是歸屬登州府管理的,上面有朱應奎,又是登州衛地盤,標營那邊王道成還是熟人,這才有公平買賣的餘地。否則搶了你的軍功,也是白搶。
這話,形勢上是對的,可路太難走,幾個必要的條件不能釘死,指揮、和軍隊稍稍出一點問題,就會半路夭折,被上頭人拆散。
對於一個衛這樣的大環境而言,很難集體富貴;唯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朝廷認可的家丁私兵,這樣才能保住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兵不離將將不離兵,可也有數量限制。
將門模式是所有衛所軍官家族有點志氣都會走的路子,而以衛所模式來發展,受朝廷鉗制的地方太多。練好一支強軍,眨眼就敢給你調走,調到長城上吹風去。
其實,趙期昌也只是心懷不滿說幾句,他眼前也只能走將門的路,自家站穩了才好扶植衛裏各家,相互合作是衛所內軍官家族的常見路子。
張家也是這個路子,趙期昌也只能走這個路子,兩家現在唯一的矛盾就是領頭問題。
武宗時期武人地位突然見漲,而現在戰事不斷,周邊四維、內部都有戰爭,明顯是武人的大好時機,可武人的地位自本朝以來,就一直下滑。
登州衛這裏的軍官圖謀自救、富貴,天下各處衛所有點志氣的明眼人也在自救,家中子弟要麽拼命的讀書期望於科舉,餘下的只能走從戎的路子。
這是一個受形勢逼迫,衛所內部開始變化的時代。而幾十年後,最成功的則是大同右衛,這裏將門成片,形成壟斷西北五鎮的將門集團,遼東那裏也有遼東將門集團。
而眼下,趙期昌要走的則是登萊將門集團,並成為領頭羊。
他為了合法擁有大量家族私兵,已經給慶童、趙顯解除奴籍,錄名族譜。這兩個人將以趙家宗族子弟的身份領軍,成為將門有力分支。
但道路還非常遠,趙期昌有時候看《三國志》,李典這個五子良將中最不出名的一個人,被遷徙到鄴城時,光家中直屬部曲就有幾萬人。這還只是最不出名的一個人,趙期昌感覺自己要走的路太遠了。
他不知道,未來幾十年有西北王麻家,遼東王李家,西南劉家、東南還有一系列將門,此時都在奮力拼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交接完各類人情、軍功買賣變換,正午時趙期昌不願久待,就出發了。他也必須早早回去,距離春耕也就大半個月的時間,必須早早準備各項物資。
各種交易後,他名下有五千四百多石糧食,留下三千石留作軍用,改由衛衙門支付。不是打完仗拍拍屁股就能走,後續戰場打掃,軍功確認、掃除餘孽都是很耗時間的。三千石糧食,也大概夠用,免去再度調運的虛耗,彼此都是好事情。
回去的路上,趙期昌躺在裝草的牛車裏,手裏拿著統計賬冊,看了又看,臉上蓋著賬冊,在顛簸中入睡。
當夜二更時,一路行進抵達楊家店。這終究是個百戶所,騰出空房免去了趙期昌所部紮營這類耗費時間的體力活。
一處稍稍氣派一點的屋子裏,趙期昌、王文澤、於學文三人盤坐在炕上。
基本上各自都有收獲,明日一早出楊家店後就會解散。趙期昌的黑旗把,隸屬於王家的捕倭軍也會被拉走。
“這一戰,我趙家沒了十二個,王家這邊是十三個,後續於家補充進來的弟兄也折了七個,陸續折了三十四名弟兄。”
趙期昌說著,將兩封紙條推過去:“斬首一級獎勵三石糧食,陣亡的弟兄咱每人五石,受傷的每人兩石。二位看看,若沒問題,明日一早就度支領取。”
他這部軍隊不是衛裏直屬的,而是各家的私兵。他不能越過各家給下面發撫恤,他不發,於家、王家也要對下面人做表示。說白了,他還是自己找事情。
王文澤道:“三郎,軍中已定下撫恤,衛裏撥發的少不了,我王家也不會虧待這些弟兄。弟兄們這個命賣的值,你這又是何必?”
於學文將紙條推回去,低著頭:“我於家欠你趙家人情,這回跟著來圖的就是還人情,三郎這麽做,可讓哥哥難做了。”
趙期昌臉也垂著:“表兄,於家世兄,不是我矯情。先鋒一職是我討來的,王家弟兄跟著拼命,於家弟兄也是。下面弟兄折了進去,軍裏、衛裏有撫恤,但終究這些弟兄是跟著我去拼命的。誰家裏沒有老小?二位也知道,這回我趙家賺了不少。這撫恤方面,我不是看在二位面子上給的,是看在弟兄們,和他們家裏老老小小生計的面子上給的。”
王文澤搖頭:“沒這種說法,衛裏人就這命,這回仗打的好折損不大,朱應奎那邊也體貼,這個命賣的值,再犯不著要什麽了。”
給他的紙條上是五百四十餘石,很大的一筆糧食,可以讓王家解決基業擴充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家也在燒老本。
可他也有他的考慮,趙王兩家世代姻親,也犯不著說什麽防備你拉攏軍心的話。他繼續說著:“各衛這回損失那麽大,什麽都沒撈著,還不是咬牙認了?三郎,衛裏規矩就是如此,別壞了規矩。”
於學文也開口:“就是這個話,下面弟兄的命賣的值。趙家兄弟也沒想太多,下回出軍,我於家依舊願意跟著趙家拼命。”
趙期昌搖著頭:“二位,規矩是規矩,可人命終究是人命。不給下面弟兄做點什麽,我心裏不踏實。咱這些領軍的,一身富貴是靠弟兄們的血,賊虜的骨頭堆積的。咱做什麽,不能一句規矩如此就給壓下去,要摸著良心說話。”
將於學文的紙條推過去,趙期昌道:“於家兄弟,你我兩家從老祖宗開始五六代人了,你身上淌著我趙家的血,我身上也有你於家的血。戰死的弟兄拐彎抹角,都是咱的親族,縱不是親族也是鄉鄰、袍澤。再說這糧食是給弟兄們的,不是給於家或王家的。我求的,僅僅是一個心安罷了,還望於家兄弟成全。”
於學文長嘆一聲:“你這是在為難我,你要給糧食,下面弟兄家裏也缺。可,這事情開個頭,可就沒完沒了了。”
王文澤也是這個顧慮,將紙條推過去:“就是這個理,衛裏人命賤,別看我等這兩次像模像樣有個人形。等哪日客軍作戰時,我等與下面弟兄比起來,都是賤命。你這回給陣亡弟兄五石撫恤,下回再有這種損失,你又打不下如此軍功,拿什麽填坑?”
看著趙期昌,王文澤很認真說著:“弟兄們人沒了,怎麽死的咱不會忘,家裏生計拉扯著也不會短吃短喝沒穿的。可開了這個頭,咱寶貝下面人弟兄的命,那誰又寶貝咱兄弟的命?而下面弟兄,有道是朝三暮四,此理如是。”
於學文點頭:“是這樣,吃衛裏的撫恤便足夠了,戚繼光做事也講良心,按著撫恤正經路子走,下面弟兄不會白死。”
趙期昌擡起腦袋,盯著王文澤:“我給弟兄們的一點心意,你們不答應無所謂,花名冊就在我這裏,回去後我一家家去給。這不是我多事情,而是良心問題。”
於學文搖頭:“隨你,反正我於家不會這麽發撫恤。你家業初立沒那麽多掣肘,不似我於家家中族老主事。”
說著,於學文咧嘴笑笑:“我於家主家掏錢糧給下面人,族老都站出來說三道四,反正我這一家子不想鬧事情。你若要給,就自己派人去給。”
於家一批人補充到黑旗把,戰死七個,受傷二十來人,這筆損失對於家來說不算傷筋動骨。若每次都給這麽重撫恤,今後各種差事造成的折損,就能拖垮於家。
王文澤也點頭:“你是軍中主將,你發下這筆撫恤也說的通透。就這麽著吧,反正我王家跟你趙家沒什麽區別,人心拉走也無關緊要。”
趙期昌只能點頭,搓搓臉,問:“二位,你們說這世道怎麽了?我想給弟兄們一點心意,反倒成了麻煩事。”
於學文鼻音重重哼一聲,向後仰躺在墻壁上,揚著下巴道:“衛裏人命賤,你我有啥辦法?這種人該幹的人事,擱在國初,能辦你個邀買軍心之罪。”
王文澤輕嘆一聲:“沒法子,衛裏人稅賦重,還有軍役。保家衛國的是我衛所子弟,日子最苦的也是我衛所子弟。人事這種東西,上面人嘴皮子裏談談就好,別當真就好。”
趙期昌點頭,冷笑:“反正這命,都是一樣命。人家不拿咱弟兄們的命當命,咱自己得把自己兄弟的命當命。二位等著吧,啥時候我登州衛立一支強軍,誰敢給咱弟兄甩臉色?”
王文澤則是苦笑:“強軍是一條路子,可衛裏沒錢。咱估摸著,衛裏養個兩千捕倭軍,就撐死了。”
趙期昌嘴角抽抽,也向後躺下,眼皮子合上,慢悠悠道:“表兄,天下三分之二的衛所軍,是怎麽來的?”
趙期昌一哼:“太祖北伐後,收編各路人馬不管是逆元潰兵還是亂軍或土匪義軍,帶幾十個人投奔是百戶,帶幾百人的是千戶,帶幾千人投奔的是衛指揮使。招亡納叛,不外如是。”
“這要立強軍,光砸錢糧進去與朝廷征募兵馬有什麽區別?反正咱想的清楚,咱衛所軍根子上來講就是要搶人的。這一戰的繳獲真沒多少,賊軍若有錢何苦去落草?我登州衛賺的,都是首級軍功賣出去的那部分。有的人打仗不行,可就是架不揍當官。只要咱捕倭軍敢打敢拼,賣軍功也是賺錢的路子。”
“有錢有軍功,還怕拉不出一支強軍?”
事情很簡單擺在面前,有兩點最重要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一個能帶著捕倭軍打勝仗的人,一個能讓下面弟兄拼命的人。歸根結底,事情都是人做的,缺的無非一個指揮者,以及一幫肯拼命的人。
趙期昌的話,王文澤、於學文是理解的,這個道理天下衛所子弟都懂。可太過困難,缺乏條件很容易夭折。
就說趙期昌這話的基本環境,那就是需要符合實力的戰鬥,戰鬥場面稍稍大一點,就能傾覆這個計劃折掉一代人,比如這次慘敗的各衛;僥幸一路成長起來,朝廷那裏給出的籌碼更大,更有名義,這種難得的指揮是留在本衛抗旨,還是去做高官?
軍中形勢覆雜,能不能保住軍功還是兩說。就這次還好,在棲霞,是歸屬登州府管理的,上面有朱應奎,又是登州衛地盤,標營那邊王道成還是熟人,這才有公平買賣的餘地。否則搶了你的軍功,也是白搶。
這話,形勢上是對的,可路太難走,幾個必要的條件不能釘死,指揮、和軍隊稍稍出一點問題,就會半路夭折,被上頭人拆散。
對於一個衛這樣的大環境而言,很難集體富貴;唯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朝廷認可的家丁私兵,這樣才能保住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兵不離將將不離兵,可也有數量限制。
將門模式是所有衛所軍官家族有點志氣都會走的路子,而以衛所模式來發展,受朝廷鉗制的地方太多。練好一支強軍,眨眼就敢給你調走,調到長城上吹風去。
其實,趙期昌也只是心懷不滿說幾句,他眼前也只能走將門的路,自家站穩了才好扶植衛裏各家,相互合作是衛所內軍官家族的常見路子。
張家也是這個路子,趙期昌也只能走這個路子,兩家現在唯一的矛盾就是領頭問題。
武宗時期武人地位突然見漲,而現在戰事不斷,周邊四維、內部都有戰爭,明顯是武人的大好時機,可武人的地位自本朝以來,就一直下滑。
登州衛這裏的軍官圖謀自救、富貴,天下各處衛所有點志氣的明眼人也在自救,家中子弟要麽拼命的讀書期望於科舉,餘下的只能走從戎的路子。
這是一個受形勢逼迫,衛所內部開始變化的時代。而幾十年後,最成功的則是大同右衛,這裏將門成片,形成壟斷西北五鎮的將門集團,遼東那裏也有遼東將門集團。
而眼下,趙期昌要走的則是登萊將門集團,並成為領頭羊。
他為了合法擁有大量家族私兵,已經給慶童、趙顯解除奴籍,錄名族譜。這兩個人將以趙家宗族子弟的身份領軍,成為將門有力分支。
但道路還非常遠,趙期昌有時候看《三國志》,李典這個五子良將中最不出名的一個人,被遷徙到鄴城時,光家中直屬部曲就有幾萬人。這還只是最不出名的一個人,趙期昌感覺自己要走的路太遠了。
他不知道,未來幾十年有西北王麻家,遼東王李家,西南劉家、東南還有一系列將門,此時都在奮力拼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