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家中三兩事(二)
關燈
小
中
大
而不管你多少收租子系數,官田數量在賬冊是確定的,按著種種系數來收租子,給上面押解的稅糧、租糧是死數據。可好田沒了,劣田沒人承租,收不到租子,怎麽辦!
那就找好欺負的人來收拾,百姓的下等田給你改成中等田,中等田改成上等田,士紳的中上等田又各降一等減低收稅系數。
這就是收稅的基本情況,即一個地方給中樞的稅從始到終都是一樣的,與賬面上土地數量綁死的。一百多年下來中樞賬面上的收入年年如此,根本看不到多少發展,就連人口也是一如既往的國初六千多萬。這個官面的六千多萬人口數據,會一直持續到天啟、崇禎年間。之所以叫科稅,是因為一年一科,也叫課稅。地方拖欠嚴重,今年交不上那就記賬,等你交上來再說。還不行,就換個能收上來的人去辦事。有本事的官員從士紳手裏撈一點就能補上那可憐的一點稅,沒本事的就欺壓最底層的百姓,賣兒賣女也要補上!
明末加派的三餉之所以把北方人逼死,原因就是加派是按著田地數量來弄的。西北一畝地不見得能有八鬥收入,扣掉稅,還有加派。一畝地給你加派四五錢,地方上扯虎皮和你要四五兩,擺明了不給活路,怎麽辦?造反咯!
所謂蘇滬重賦,這兩個府一年給中樞租糧兩百多萬石,比河南一省的稅糧還要高,河南的稅糧歸中樞節度,租糧因為河南承擔漕運疏通工作,給中樞的不多,多提留本地使用,或作為漕戶的補充發下去。
租糧是官田收上來的說法,蘇滬重賦的原因就是朱元璋這個吳王,對另一個吳王張士誠部眾的懲戒。整個蘇滬田地明初時幾乎都是罰抄的官田,田租重的嚇人。最誇張的是一家子祖上得罪過朱元璋,家裏只有六分地,平均一畝年租是四石!
這些田地罰抄為官田,耕種的還是原來那些人,想跑都沒出跑,乖乖待在那裏種地去。
種種亂七八糟的政策下來,也就出現了秀才中舉人,一幫族人、鄉人貢獻地契掛靠的原因。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享受到士紳的特權,那就是掛上種種政策好待遇,哪怕給舉人一筆三成租子,那他們也是賺的。
因為他們不再是最底層的百姓,受到的亂七八糟雜稅也將遠離他們而去。
為什麽收這些亂七八糟的雜稅?地方撈錢是一回事,更主要的就是填補窟窿,將士紳掏走的那一個窟窿填上。
再說蘇滬重賦,為什麽明末加派三餉卻不受影響?因為這地方土地產量好,一畝地等於河南三四畝,陜西六七畝。一家十畝地可以精細耕作,還有更多的時間去操持其他行業,所以手工業發達又彌補上了重賦收走的那部分,那麽田地的高產足以養活一家子。然後有餘力供應子弟讀書,然後做官,一條良性循環。
而三餉加派是根據田畝數量判斷的,有多少地交多少加派,這點加派對北方人來說比正稅還要高幾倍,對人均地不足一畝的蘇滬而言,撓癢癢罷了。
這也涉及一個冷笑話,崇禎初期手裏沒錢又搞加派,朝中就爭吵這條政策。東林二代錢龍錫啟用,北上時因這個問題問前內閣姓陳的前輩,這位不敢得罪天下士紳高門,含糊說‘拔一毛可救天下’,錢龍錫是支持袁崇煥的,話傳到袁崇煥耳朵裏。
好吧,既然陳閣老都說了,那就為了天下,拔掉毛文龍這一毛……
扯遠了,趙期昌這裏開的荒地,收稅的是衛衙門。也是根據規矩收稅,先評定地的性質確立基礎系數,再根據不同政策加成後減免,然後定下來就是科稅,趙期昌每年交上去規定的稅就完事了。
如果圖省事他也可以對下面承租的各家玩這一套,可趙期昌準備好好治水,將土地搞精細化生產,那麽玩一刀切,他努力下去吃虧的還是他。
他也看的明白,任何的措施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變化,一條措施要不斷打補丁修正。百畝一丁這種措施,一定要改。隨著各家安穩紮根後,土地精細保養後產量上升,他要根據地產量攤派丁役。
合適的丁役訓練,不合適的丁役用來做工,今後光眼下這點地盤,就得他發展十幾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那就找好欺負的人來收拾,百姓的下等田給你改成中等田,中等田改成上等田,士紳的中上等田又各降一等減低收稅系數。
這就是收稅的基本情況,即一個地方給中樞的稅從始到終都是一樣的,與賬面上土地數量綁死的。一百多年下來中樞賬面上的收入年年如此,根本看不到多少發展,就連人口也是一如既往的國初六千多萬。這個官面的六千多萬人口數據,會一直持續到天啟、崇禎年間。之所以叫科稅,是因為一年一科,也叫課稅。地方拖欠嚴重,今年交不上那就記賬,等你交上來再說。還不行,就換個能收上來的人去辦事。有本事的官員從士紳手裏撈一點就能補上那可憐的一點稅,沒本事的就欺壓最底層的百姓,賣兒賣女也要補上!
明末加派的三餉之所以把北方人逼死,原因就是加派是按著田地數量來弄的。西北一畝地不見得能有八鬥收入,扣掉稅,還有加派。一畝地給你加派四五錢,地方上扯虎皮和你要四五兩,擺明了不給活路,怎麽辦?造反咯!
所謂蘇滬重賦,這兩個府一年給中樞租糧兩百多萬石,比河南一省的稅糧還要高,河南的稅糧歸中樞節度,租糧因為河南承擔漕運疏通工作,給中樞的不多,多提留本地使用,或作為漕戶的補充發下去。
租糧是官田收上來的說法,蘇滬重賦的原因就是朱元璋這個吳王,對另一個吳王張士誠部眾的懲戒。整個蘇滬田地明初時幾乎都是罰抄的官田,田租重的嚇人。最誇張的是一家子祖上得罪過朱元璋,家裏只有六分地,平均一畝年租是四石!
這些田地罰抄為官田,耕種的還是原來那些人,想跑都沒出跑,乖乖待在那裏種地去。
種種亂七八糟的政策下來,也就出現了秀才中舉人,一幫族人、鄉人貢獻地契掛靠的原因。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享受到士紳的特權,那就是掛上種種政策好待遇,哪怕給舉人一筆三成租子,那他們也是賺的。
因為他們不再是最底層的百姓,受到的亂七八糟雜稅也將遠離他們而去。
為什麽收這些亂七八糟的雜稅?地方撈錢是一回事,更主要的就是填補窟窿,將士紳掏走的那一個窟窿填上。
再說蘇滬重賦,為什麽明末加派三餉卻不受影響?因為這地方土地產量好,一畝地等於河南三四畝,陜西六七畝。一家十畝地可以精細耕作,還有更多的時間去操持其他行業,所以手工業發達又彌補上了重賦收走的那部分,那麽田地的高產足以養活一家子。然後有餘力供應子弟讀書,然後做官,一條良性循環。
而三餉加派是根據田畝數量判斷的,有多少地交多少加派,這點加派對北方人來說比正稅還要高幾倍,對人均地不足一畝的蘇滬而言,撓癢癢罷了。
這也涉及一個冷笑話,崇禎初期手裏沒錢又搞加派,朝中就爭吵這條政策。東林二代錢龍錫啟用,北上時因這個問題問前內閣姓陳的前輩,這位不敢得罪天下士紳高門,含糊說‘拔一毛可救天下’,錢龍錫是支持袁崇煥的,話傳到袁崇煥耳朵裏。
好吧,既然陳閣老都說了,那就為了天下,拔掉毛文龍這一毛……
扯遠了,趙期昌這裏開的荒地,收稅的是衛衙門。也是根據規矩收稅,先評定地的性質確立基礎系數,再根據不同政策加成後減免,然後定下來就是科稅,趙期昌每年交上去規定的稅就完事了。
如果圖省事他也可以對下面承租的各家玩這一套,可趙期昌準備好好治水,將土地搞精細化生產,那麽玩一刀切,他努力下去吃虧的還是他。
他也看的明白,任何的措施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變化,一條措施要不斷打補丁修正。百畝一丁這種措施,一定要改。隨著各家安穩紮根後,土地精細保養後產量上升,他要根據地產量攤派丁役。
合適的丁役訓練,不合適的丁役用來做工,今後光眼下這點地盤,就得他發展十幾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