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建莊籌劃
關燈
小
中
大
一晃就是近十天,到了月底。
經過大半個月,白石墩各方面也步入正軌。新開田地妥善劃分,一道道土埂與新舊栽植的各類樹木縱橫交錯。
受訓家丁繼續進行操訓,墩中丁壯、健婦抽出七十餘人,連並大房再次趕來的十餘戶家生子在白石墩西三裏,靠近紅石山的地方開始修建莊子。
這裏才是真正的基業所在,今後趙期昌調任,留給白石墩的除了賬目田畝外,其他的都將是趙家莊財產。
白石墩是公器,也是現在趙期昌的外殼,等趙家莊建好後,這個公器也將被吃的只剩下一張皮。趙家莊興旺後,白石墩就會成為趙家莊的附屬。
換言之,只要趙期昌這邊不失勢,白石墩的正管百戶,還有一個總旗甲長,都將是趙家莊世代接掌的東西。趙家要負責的就是管好白石墩,肩負起白石墩的軍事意義。
趙家莊現在還存在於構想中,等到開春就能出現在衛裏。
一大早,負責養牛的一老一少爺孫兩個給七頭牛、兩頭驢子餵著摻著豆料的精飼料。
衛所的村莊,也是寨子,要兼顧防禦。
現在湊出的一百二十男女青壯要做的就三樣準備工作,第一是從紅石山開采石塊運過來作為地基;第二在莊內開挖地窖窯洞,為後續燒磚工作做準備;第三就是砍伐樹木。
做好這些準備在材料齊全後,趙家、張家子弟就會一湧而來,在短短時間內將大致力氣活幹完。
莊子範圍較大,西邊依附紅石山,向東蔓延二百四十步,南北長是一裏也就是三百六十步,兩步一丈,一裏一百八十丈。
對於搞建築活,對衛裏人來說都是祖傳手藝。除了種田打仗外,軍戶調動各地也是很頻繁的,除了要修建臨時營地外,還要修建永久營房。而且不少人手藝還不錯,除了軍事修建任務外,都常常給大戶人家修建田莊、山莊什麽的,所以幹這個不難。
趙期昌與一幫經驗豐富的老人指揮著一幫少年在莊內區域內打樁,進行最初的規劃。規劃完整後,會抽出人手開挖地基、墻基、護城河。
見趙祿指揮少年給各家打院墻地基,趙期昌路過不得不出來糾正。
“不分零散院子。”
鋪開手裏的草紙,趙期昌對負責這邊的趙祿道:“二管家,你看,總共分東西十二排,一排占地十丈。住宅區域分南北兩片,中軸對立,每排十二家。一家宅地便是方圓十丈。”
一家近一千平方的院子大麽?一點都不大,除去三成宅基地外,餘下七成可以做菜園。而趙期昌的計劃中前期先在各家院中種植桑木,作為一個個小桑園。
在他的規劃中,莊子依山面東而建,南北等分為三片。左右兩片四四方方分別可以建一百四十四戶,正中靠東是南北長一百二十步,東西寬六十步的平地。
作為谷物晾曬場所,也是家丁操訓的地方。
這片平地西邊,就是他的宅院,與晾曬場一樣大小的大院子。他規劃中自己的宅院,只比現在的白石墩小一半……
以現在人口、財力根本建不完這些東西,光兩翼近三百戶的房子都住不滿,人力尚且不足更別說超出現有居住要求六倍的建築計劃。
他的目標就是五年內將趙家莊按著計劃修完,並將所有的房屋招滿。手裏握著三百餘戶,到時候衛裏他也能挺直腰桿子說話。
手指指著圖紙中的線條,趙期昌緩緩說:“現在只打宅子、城墻地基,各宅子之間的院墻不急。等以後人口多了,再造不遲。”
趙祿摸摸自己下巴泛白的胡須,沈吟思考:“老爺,沒有院墻說不過去。”
趙期昌輕哼:“都是家生子,要哪門子的院墻?難不成,人人都存著分家的心思?”
見他神情不快,趙祿咽了一口唾沫,看著自家小老爺:“可三百戶家生子……這著實駭人聽聞。”
總感覺自己老爺的規劃不切實際,這地方偏僻,修好莊子也不見得能招滿人口。招滿了,又拿什麽去養?
這是家生子,不是佃戶。佃戶的話,土地租出去,房子租出去,到時候按期收租子就行了,誰管你死活。
“我自有分寸,院墻先不修,後面再說。”
趙期昌說罷卷起草紙,塞入背上竹筒,都是他的財產,他自然有權做主。
宅基地規劃打樁是死工程,交給下面人就行了。
趙期昌還有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規劃水渠。
紅石山上有泉溪,選一條最便捷的路線修建水渠引入莊中、再排入護城河,然後才是順著另一條渠道灌溉田地。
站在小山坡上,趙期昌不得不皺眉,山溪就在這座小山坡後面,山坡前面將是他的宅院。
他的宅院稍高各處,依著山修建,可以俯觀各處。
這座山包上,隔著一座小山就是八角嘴火墩。
趙財、慶童站在他身邊,趙財看著一山之隔的泉溪,道:“老爺,要不堵了山溝修一座石壩。一來可以蓄水,二來水位擡升,就能直接引入莊中。”
紅石山,顧名思義有很多的石頭。
泉溪看著小小,可下雨後水位暴漲,硬是在兩山之間沖刷出一條被植被掩蓋的山溝。
趙期昌撿起一塊小石子在一旁平整巖石上劃了劃,出現一道道白痕,就開始計算石壩所需的土方。沖刷的小溝好填,從兩邊將大、小石頭推下去就能填築。關鍵還在於石壩高度,有足夠的高度才能把水蓄住,同樣的牢固問題也很重要。
畢竟下雨後,石壩承受不住,那可就白瞎了前期功夫。
兩山之間是個倒梯形,好在不是很寬,底部也就五六步:“慶童……”
趙期昌打發慶童拔高三丈測量兩山之間的寬度,不到十五步。厚度可以增到六步也就是三丈。
土方量並不大,看兩山上的石頭足夠完成這個工程。
趙期昌道:“修壩高六步,厚六步。這樣工程量不大,同時開挖一條渠道引水。一增一減,就能取水。”
趙財瞇眼,思索用意,語氣不確定:“老爺的意思是修壩為的是蓄水,引水的關鍵在於挖渠?”
趙期昌點頭指著泉溪上游:“是,修壩過高第一是工程費時費力同時越高,也就越不牢固。況且,管家看上頭,修的高了這水可就倒灌回去了。”
趙財低頭看一眼近乎是一整塊大石的腳下,道:“老爺,這巖石上挖渠,恐怕不比修壩輕松。”
趙期昌反倒笑了:“這反倒是容易事,看著是一整塊大石構成的山,可這是頁巖。可能很早時期地龍翻身造成的,管家看各處山壁,這頁巖都是豎直突出。所以這挖渠,反倒真真是簡單活計。”
趙財舉目望去,不遠處山頂是八角嘴火墩,火墩下面就是峭壁,一塊塊的暗黃色泛紅的巖石像紙一樣貼在峭壁上,多有風蝕、破碎的痕跡。
“水壩擡高六步,再向下挖六步,這水就能出來。”
趙期昌在大石上畫的潦草,只有他能看明白的工程圖。
腳下巖石不是一體,而是一片片疊在一起的。尋個合適的地方開挖,在趙期昌眼中火燒、冰水一激,一塊塊的頁巖就開了。
還不行,那就從上方打石眼子,埋火藥進去搞。反正是頁巖,打石眼子反倒更簡單。可能一層層鑿不碎,反倒是上面敲兩下,就能打碎。
也正是紅石山一片片很大、方便開采的頁巖,才讓趙期昌下定決心修一個牢固的大莊子。
周邊小山上,現在根本用不上石匠開采、打磨,也用不著打磨方石,一輛輛的牛車就在山腳下將風蝕掉落的頁巖裝車往回運。
幾處垂直峭壁處,挖開頂端植被、土層,勞動的丁壯用撬棍就能將一片片很大的頁巖撬落,較大的頁巖摔落過程中摔成方便運輸的小塊。
其實,修外墻也用不上太多頁巖,在現在的修建技術上也只有地基需要一些石頭。墻體都是板築後包磚,真用不了太多石頭。
之所以大力采集頁巖,是為了用這個東西鋪路,作為磚料的補充。
燒磚才是大頭,現在挖磚窯用不了太多人,為免浪費勞力,只好去采集頁巖。
趙期昌看重這些頁巖,就是想修建自己宅院時,修一道頁巖鋪徹的墻基。靠近紅石山,方便取材罷了。
再說,他也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修建自己的小城。
不論是造石壩,還是開掘都是重體力活,不是幾句話就能決定的,成本實在是太大。
如果超過趙期昌的預期,那只能從北邊泉溪入海的地方建造引水渠,繞一個大圈子。可地形是南邊稍高一點,而且水源等於在外面。
若是建造石壩後,能蓄水,直接從山上引水以後也能保證水源安全。只要莊子修好,這座小山包就在莊子控制範圍內,自然也能控制住水源。
重新大致勘探地形後,趙期昌開始仔細測量數據,忙到中午還沒完成。
清涼泉溪在石縫中涓涓流淌,幾個人坐在面南向陽的位置等午飯送來。
兩腳泡在水裏,慶童一骨碌從光滑圓石上起來,指著對面要開鑿的山壁道:“老爺,不若先開鑿,說不得能打出一眼好泉。”
一番勘探,已經確定了水渠開鑿方式,此前初步計劃是從上頭一層層往下挖,直到挖夠尺寸。但土方量太大,改聽趙財的意見,進行兩頭掘洞。
挖掘也不長,大約不到八丈。按趙財的預估,十個人分兩組分頭掘進,保證工具更替,完全能在半月內掘通。
趙財的話是有底氣的,早年他們跟著趙鼎明作為班軍番上京畿。班軍這個編制基本上什麽都幹,包括在昌平群山中給歷代皇帝修陵。
嘉靖皇帝還在,與所有皇帝一樣就忙著給自己修陵。趙鼎明主仆一幫人作為班軍,三年裏輪值三次,每次半年,差地死在山裏。
頁巖因為分層、不滲水特性,的確能保存大量水資源。
趙期昌看一眼慶童:“自己開一眼山泉?”
打井都不見得有水,更別說山裏找泉,在山坳裏還有可能。
慶童笑著:“老爺,管家懂行,咱都知道這掘洞比造壩省功夫。可旁人不知,咱先將洞掘了,後面造壩時人人也好說話。”
趙期昌不覺得有這個必要,還是點頭應下。
對面小山包上趙大忠露出腦袋、身子呼喊:“老爺!衛衙門遣人傳話,說是明日一早開會。”
“人呢?”
趙大忠指著南邊:“是去威海衛的商隊捎來口信,都已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經過大半個月,白石墩各方面也步入正軌。新開田地妥善劃分,一道道土埂與新舊栽植的各類樹木縱橫交錯。
受訓家丁繼續進行操訓,墩中丁壯、健婦抽出七十餘人,連並大房再次趕來的十餘戶家生子在白石墩西三裏,靠近紅石山的地方開始修建莊子。
這裏才是真正的基業所在,今後趙期昌調任,留給白石墩的除了賬目田畝外,其他的都將是趙家莊財產。
白石墩是公器,也是現在趙期昌的外殼,等趙家莊建好後,這個公器也將被吃的只剩下一張皮。趙家莊興旺後,白石墩就會成為趙家莊的附屬。
換言之,只要趙期昌這邊不失勢,白石墩的正管百戶,還有一個總旗甲長,都將是趙家莊世代接掌的東西。趙家要負責的就是管好白石墩,肩負起白石墩的軍事意義。
趙家莊現在還存在於構想中,等到開春就能出現在衛裏。
一大早,負責養牛的一老一少爺孫兩個給七頭牛、兩頭驢子餵著摻著豆料的精飼料。
衛所的村莊,也是寨子,要兼顧防禦。
現在湊出的一百二十男女青壯要做的就三樣準備工作,第一是從紅石山開采石塊運過來作為地基;第二在莊內開挖地窖窯洞,為後續燒磚工作做準備;第三就是砍伐樹木。
做好這些準備在材料齊全後,趙家、張家子弟就會一湧而來,在短短時間內將大致力氣活幹完。
莊子範圍較大,西邊依附紅石山,向東蔓延二百四十步,南北長是一裏也就是三百六十步,兩步一丈,一裏一百八十丈。
對於搞建築活,對衛裏人來說都是祖傳手藝。除了種田打仗外,軍戶調動各地也是很頻繁的,除了要修建臨時營地外,還要修建永久營房。而且不少人手藝還不錯,除了軍事修建任務外,都常常給大戶人家修建田莊、山莊什麽的,所以幹這個不難。
趙期昌與一幫經驗豐富的老人指揮著一幫少年在莊內區域內打樁,進行最初的規劃。規劃完整後,會抽出人手開挖地基、墻基、護城河。
見趙祿指揮少年給各家打院墻地基,趙期昌路過不得不出來糾正。
“不分零散院子。”
鋪開手裏的草紙,趙期昌對負責這邊的趙祿道:“二管家,你看,總共分東西十二排,一排占地十丈。住宅區域分南北兩片,中軸對立,每排十二家。一家宅地便是方圓十丈。”
一家近一千平方的院子大麽?一點都不大,除去三成宅基地外,餘下七成可以做菜園。而趙期昌的計劃中前期先在各家院中種植桑木,作為一個個小桑園。
在他的規劃中,莊子依山面東而建,南北等分為三片。左右兩片四四方方分別可以建一百四十四戶,正中靠東是南北長一百二十步,東西寬六十步的平地。
作為谷物晾曬場所,也是家丁操訓的地方。
這片平地西邊,就是他的宅院,與晾曬場一樣大小的大院子。他規劃中自己的宅院,只比現在的白石墩小一半……
以現在人口、財力根本建不完這些東西,光兩翼近三百戶的房子都住不滿,人力尚且不足更別說超出現有居住要求六倍的建築計劃。
他的目標就是五年內將趙家莊按著計劃修完,並將所有的房屋招滿。手裏握著三百餘戶,到時候衛裏他也能挺直腰桿子說話。
手指指著圖紙中的線條,趙期昌緩緩說:“現在只打宅子、城墻地基,各宅子之間的院墻不急。等以後人口多了,再造不遲。”
趙祿摸摸自己下巴泛白的胡須,沈吟思考:“老爺,沒有院墻說不過去。”
趙期昌輕哼:“都是家生子,要哪門子的院墻?難不成,人人都存著分家的心思?”
見他神情不快,趙祿咽了一口唾沫,看著自家小老爺:“可三百戶家生子……這著實駭人聽聞。”
總感覺自己老爺的規劃不切實際,這地方偏僻,修好莊子也不見得能招滿人口。招滿了,又拿什麽去養?
這是家生子,不是佃戶。佃戶的話,土地租出去,房子租出去,到時候按期收租子就行了,誰管你死活。
“我自有分寸,院墻先不修,後面再說。”
趙期昌說罷卷起草紙,塞入背上竹筒,都是他的財產,他自然有權做主。
宅基地規劃打樁是死工程,交給下面人就行了。
趙期昌還有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規劃水渠。
紅石山上有泉溪,選一條最便捷的路線修建水渠引入莊中、再排入護城河,然後才是順著另一條渠道灌溉田地。
站在小山坡上,趙期昌不得不皺眉,山溪就在這座小山坡後面,山坡前面將是他的宅院。
他的宅院稍高各處,依著山修建,可以俯觀各處。
這座山包上,隔著一座小山就是八角嘴火墩。
趙財、慶童站在他身邊,趙財看著一山之隔的泉溪,道:“老爺,要不堵了山溝修一座石壩。一來可以蓄水,二來水位擡升,就能直接引入莊中。”
紅石山,顧名思義有很多的石頭。
泉溪看著小小,可下雨後水位暴漲,硬是在兩山之間沖刷出一條被植被掩蓋的山溝。
趙期昌撿起一塊小石子在一旁平整巖石上劃了劃,出現一道道白痕,就開始計算石壩所需的土方。沖刷的小溝好填,從兩邊將大、小石頭推下去就能填築。關鍵還在於石壩高度,有足夠的高度才能把水蓄住,同樣的牢固問題也很重要。
畢竟下雨後,石壩承受不住,那可就白瞎了前期功夫。
兩山之間是個倒梯形,好在不是很寬,底部也就五六步:“慶童……”
趙期昌打發慶童拔高三丈測量兩山之間的寬度,不到十五步。厚度可以增到六步也就是三丈。
土方量並不大,看兩山上的石頭足夠完成這個工程。
趙期昌道:“修壩高六步,厚六步。這樣工程量不大,同時開挖一條渠道引水。一增一減,就能取水。”
趙財瞇眼,思索用意,語氣不確定:“老爺的意思是修壩為的是蓄水,引水的關鍵在於挖渠?”
趙期昌點頭指著泉溪上游:“是,修壩過高第一是工程費時費力同時越高,也就越不牢固。況且,管家看上頭,修的高了這水可就倒灌回去了。”
趙財低頭看一眼近乎是一整塊大石的腳下,道:“老爺,這巖石上挖渠,恐怕不比修壩輕松。”
趙期昌反倒笑了:“這反倒是容易事,看著是一整塊大石構成的山,可這是頁巖。可能很早時期地龍翻身造成的,管家看各處山壁,這頁巖都是豎直突出。所以這挖渠,反倒真真是簡單活計。”
趙財舉目望去,不遠處山頂是八角嘴火墩,火墩下面就是峭壁,一塊塊的暗黃色泛紅的巖石像紙一樣貼在峭壁上,多有風蝕、破碎的痕跡。
“水壩擡高六步,再向下挖六步,這水就能出來。”
趙期昌在大石上畫的潦草,只有他能看明白的工程圖。
腳下巖石不是一體,而是一片片疊在一起的。尋個合適的地方開挖,在趙期昌眼中火燒、冰水一激,一塊塊的頁巖就開了。
還不行,那就從上方打石眼子,埋火藥進去搞。反正是頁巖,打石眼子反倒更簡單。可能一層層鑿不碎,反倒是上面敲兩下,就能打碎。
也正是紅石山一片片很大、方便開采的頁巖,才讓趙期昌下定決心修一個牢固的大莊子。
周邊小山上,現在根本用不上石匠開采、打磨,也用不著打磨方石,一輛輛的牛車就在山腳下將風蝕掉落的頁巖裝車往回運。
幾處垂直峭壁處,挖開頂端植被、土層,勞動的丁壯用撬棍就能將一片片很大的頁巖撬落,較大的頁巖摔落過程中摔成方便運輸的小塊。
其實,修外墻也用不上太多頁巖,在現在的修建技術上也只有地基需要一些石頭。墻體都是板築後包磚,真用不了太多石頭。
之所以大力采集頁巖,是為了用這個東西鋪路,作為磚料的補充。
燒磚才是大頭,現在挖磚窯用不了太多人,為免浪費勞力,只好去采集頁巖。
趙期昌看重這些頁巖,就是想修建自己宅院時,修一道頁巖鋪徹的墻基。靠近紅石山,方便取材罷了。
再說,他也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修建自己的小城。
不論是造石壩,還是開掘都是重體力活,不是幾句話就能決定的,成本實在是太大。
如果超過趙期昌的預期,那只能從北邊泉溪入海的地方建造引水渠,繞一個大圈子。可地形是南邊稍高一點,而且水源等於在外面。
若是建造石壩後,能蓄水,直接從山上引水以後也能保證水源安全。只要莊子修好,這座小山包就在莊子控制範圍內,自然也能控制住水源。
重新大致勘探地形後,趙期昌開始仔細測量數據,忙到中午還沒完成。
清涼泉溪在石縫中涓涓流淌,幾個人坐在面南向陽的位置等午飯送來。
兩腳泡在水裏,慶童一骨碌從光滑圓石上起來,指著對面要開鑿的山壁道:“老爺,不若先開鑿,說不得能打出一眼好泉。”
一番勘探,已經確定了水渠開鑿方式,此前初步計劃是從上頭一層層往下挖,直到挖夠尺寸。但土方量太大,改聽趙財的意見,進行兩頭掘洞。
挖掘也不長,大約不到八丈。按趙財的預估,十個人分兩組分頭掘進,保證工具更替,完全能在半月內掘通。
趙財的話是有底氣的,早年他們跟著趙鼎明作為班軍番上京畿。班軍這個編制基本上什麽都幹,包括在昌平群山中給歷代皇帝修陵。
嘉靖皇帝還在,與所有皇帝一樣就忙著給自己修陵。趙鼎明主仆一幫人作為班軍,三年裏輪值三次,每次半年,差地死在山裏。
頁巖因為分層、不滲水特性,的確能保存大量水資源。
趙期昌看一眼慶童:“自己開一眼山泉?”
打井都不見得有水,更別說山裏找泉,在山坳裏還有可能。
慶童笑著:“老爺,管家懂行,咱都知道這掘洞比造壩省功夫。可旁人不知,咱先將洞掘了,後面造壩時人人也好說話。”
趙期昌不覺得有這個必要,還是點頭應下。
對面小山包上趙大忠露出腦袋、身子呼喊:“老爺!衛衙門遣人傳話,說是明日一早開會。”
“人呢?”
趙大忠指著南邊:“是去威海衛的商隊捎來口信,都已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