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章 開荒

關燈
八月十一,一早就陰沈沈。

與昨日一般,趙期昌在墩中操場練習弓術,動員起來的三十名家丁也進行著操訓。

對於訓練,趙期昌目前真的拿不出什麽有建設性的改進。

老祖宗打了幾千年仗,經驗擺在那裏,是一套成熟的體制,照搬就好。

衛所軍之所以荒敗,不是沒有懂操練的人,衛所軍官該要學的還是要學。之所以荒敗,原因就是軍戶生活不安穩,更沒有時間操訓,也沒有物資支持操訓。

新軍隊列軍紀訓練、長跑體能訓練都是一眼一板,用不著他開口。畢竟冷兵器戰爭講的就是密集隊列,對隊列訓練的要求,不比後世來的差。

之所以不行,還是那句話,不是訓練方法不行,而是根本就沒有訓練的時間。

軍戶是什麽?幾乎在各處看來,都是免費的勞役,抽過去幹活就好,訓練幹什麽?

慶童等五名家丁充當教頭,目前也只能進行短距離跑步體能訓練,更多的是隊列軍紀訓練。原因不是他們多看重軍紀和服從性,而是篩選出來的三十名新家丁,不論弱豆是壯丁,身體都扛不住長跑體能訓練。

原因就是營養儲備不足,目前只能通過增強飲食補充營養後,再進行體能訓練。

白石墩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不錯的海鮮來源。不是因為靠海方便捕撈,而是海浪拍打過來,會有拍暈的魚蝦蟹被海浪沖刷到幾處水窩中。

早訓完成,組織起來的五名健婦也將早飯做好。

白石墩僅有的一張小桌子擺在趙期昌面前,五谷雜糧煮好的黏稠粥,一碟蝦,一條清蒸魚,以及一小碟醋,這就是他的早飯。

與過去相比,如今吃住有人伺候,簡直就是兩重天。至於危險性,他不認為打仗很危險。當個好欺負的老百姓,說不好因為亂七八糟的原因就不得不死。

參訓的三十五名家丁三五成群坐在一條條橫木上,端著碗,腳前地上擺著魚蝦,笑談著,吃著。

已剝好的水煮蝦蘸了醋,趙期昌細嚼慢咽,端起碗喝兩口粥。

魚蝦吃起來方便,至於螃蟹這種東西,真沒幾個人喜歡吃,都是給下面的婦女、孩子吃的。

操場上也算是涇渭分明,除了往來打飯的會與其他人笑談幾句外,都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從大房過來的五名家丁也是如此,在一起吃飯、討論。

慶童五人能算是教官團,趙大勇指著幾個訓練中表現不錯的青年道:“這幾個是好苗子,依老爺的意思三日後換裝,可以先排上。”

受訓的三十名家丁,有軍戶子弟,不過一樣是趙期昌的家丁。今後趙期昌去哪裏,他們就好跟到哪裏去。他們的父輩則會留在這裏,頂著墩軍的缺。

家丁隊伍上戰場,自然也要穿符合他們身份的服裝。旗號就不用想了,趙期昌可不敢打個‘趙’字旗號。

但家丁跟兵勇一樣胸前、背後掛塊‘趙’字補子以示區別還是沒問題的。

五個人中,慶童跟著趙期昌的時間雖然早一日,可地位最高的卻是趙大勇,因為這個人就是趙家族人。其次是常信平,家裏祖母是趙家的人。

慶童排序,也就排在第三,還是以家主長隨的身份加的分。

常信平曾作為槍手應征在外闖蕩過,見識過大場面,對大規模正式練軍手法熟悉,端著竹筒飲茶道:“不著急,操訓是個耐心活兒。能不能熬下去,還是兩說。”

慶童點點頭不言語,他只有一身好武藝,對於隊形操練是個門外漢。

這時候趙財領著四名少年來到校場,四名少年擔著兩桶綠豆湯分發著,引得受訓家丁連嘆自家老爺厚道。

趙財來到小桌前坐在石塊上,擦擦汗道:“老爺,周邊海岸老奴走了一圈。有好有壞,好的就是礁石海岸周邊土地無鹽堿跡象;壞的就是不易汲齲水。”

端著竹筒,趙期昌努嘴:“的確有好有壞,土地才是安身根本,眼前來說是利大於弊。至於汲齲水,等墾荒後勞力空閑後,再想法子吧。”

趙財心有不甘也只能點頭,他與趙祿跟過來,就是奉趙鼎明的心思,在海邊搞海鹽蒸煮工作。至於後續私鹽販賣工作,就需要趙期昌與趙鼎明慢慢弄了。

此時的山東綠化面積是很大的,軍戶、鹽戶乃至是民戶熬煮海鹽用的都是周圍草木,草木這東西要多少有多少。

為了防倭,沿海還要定期清除妨礙視線的草叢樹木。

趙期昌想了想說:“閑了找幾處方便取水的地方,忙完眼前事咱合計合計,選一塊不錯的地方挖坑,閑了的人力可以挑海水或者挖一道小渠引海水過來。”

趙財恍然:“老爺的意思是養鹽?”

趙期昌只是點點頭不言語,他也不知道養鹽是個什麽東西。

從普通海水裏熬煮鹽巴,與濃海水裏熬煮,就是兩個概念。為了加快效率,有人就引海水入坑裏等著蒸發,此時叫做養鹽法。

而趙期昌想搞的是鹽田,爆發式的產鹽能力。不過,手裏沒有萬八千弟兄,他還真不敢搞這東西。

他並不清楚鹽的利潤具體有多少,但他知道各路好漢都攪進來販鹽,各處巡檢司的鹽丁遇到鹽販子打起來比打殺父仇人還狠,而鹽販子被生擒基本上就是立絞的下場。

至於斬首,這種待遇規格比較高,一般死囚還真享受不到。

“老爺!東邊有人來啦!”

烽火臺上,一名少年大喝,連續幾次。

是黃允良來了,帶著全副武裝的十名家丁一起來了。

宅子裏,趙期昌招待自己的頂頭上司,幾乎就沒什麽好東西,家裏能拿出手的只有棗。

黃允良也清楚這邊情況,盤坐在火炕上,手裏撕著棗:“三郎這裏人心安定,本官這心裏也就踏實了。”

也吃著棗,趙期昌道:“萬事從頭起,若非衛裏免了五年賦稅,目前絕非如此景象。黃僉事此來,莫非有上頭差事?”

搖頭,黃允良口苦婆心道:“也不是正事,卻關乎正事。三郎呀,衛裏將白石墩交給你的確有些難為人,可你得到的也不少。人要知足,有時候吃虧是福。”

趙期昌稍稍沈吟:“黃僉事所言的,可是白石墩多出的轄區?”

緩緩點頭,黃允良道:“嗯,這也是遺留積弊。永樂年間白石墩遇襲後,八角嘴那頭就將林墻東移一裏,後來劉家旺也在白石墩沒人時,朝南移了半裏。就成了眼前東西四裏,南北三裏的局面。”

趙期昌點頭,裝模作樣嘆一聲:“也是,衛裏各家都習慣了,再更改就是無事生非徒惹人厭。可是黃僉事,下官這裏壓力未免有些大了呀,又養著這麽多人,他們讓出去的地,您說咱要開墾還是不開墾?”

“為什麽不開?衛裏默認的事情,誰敢挑頭非議?本來就是八角嘴、劉家旺理屈,白石墩開出的田,自然即使白石墩的田。”

黃允良大概摸清楚了趙期昌的想法,面對這麽大一片地,這個少年躊躇滿志生出一些想法也是合理的。估計也只有這個少年天真,才會有在這裏開荒的想法。

點著頭,黃允良為了少麻煩許諾道:“你也是明眼的,白石墩這地方墩軍十五,軍餘十五,已經比得上周圍三座戍堡。這裏說是火墩,可修建的卻是戍堡。”

趙期昌點頭,黃允良繼續說:“這麽說吧,要開田你盡管安心去開。劉家旺方面要生是非,本官給你做主。若還不放心,本官給戚掌印遞一封公文,正式將多出來的地劃歸白石墩。若是今秋開墾得力,衛裏可以將白石墩升為白石堡,再將八角嘴火墩劃歸白石堡。”

“那就有勞黃僉事了,不過升為戍堡,衛裏會不會為難?”

趙期昌也清楚,戍堡的多寡決定著衛裏能截流的稅收有多少。明面上墩軍繳納三成,守軍是兩成,捕倭軍是不納稅的。

將白石墩變成白石堡,以後衛裏收來的稅就少一些,給上面的就少。衛裏能答應,可都司府能答應?

黃允良擺擺手,卻是苦笑道:“你沒在本所生活,不清楚那頭的頗煩事情。民戶就跟蝗蟲似的,從登州城周邊裁撤一個戍堡,遷到偏遠地區也是衛裏早有的打算。”

繁華的城市周邊,百戶所、戍堡越來越討人厭,

趙期昌點頭,拱手賠罪:“是小子給黃僉事添麻煩了。”

飲一口茶水,黃允良道:“這算什麽麻煩?你這裏安安穩穩別再出事情,本官那頭能多睡幾個安穩覺就好了。不過你要記著,等衛裏公文下來,你便開田。開的田越多,衛裏也方便給你升格。”

兩個人的心事兒都解決了,主客歡顏而別。

趙期昌返回操場,坐看枯燥的隊列軍紀訓練,喊來趙財詢問心中疑惑。

看黃允良的架勢,似乎衛裏不得不將城池周邊的戍堡裁撤,似乎下面人反對的厲害。

趙財聽了後,捏著胡須老神在在,幽幽道:“老爺,咱衛裏人在城裏夾著尾巴做人不假。可在戍堡這一畝三分地上,衙門的話可都沒咱的話管用。靠近城池,這地種菜,種的可都是銀子呀。你說,那幾個戍堡遭不遭人厭?”

“說不好有人走了都司府的路子給衛裏施壓,衛裏又不好跟下頭人說話,就這麽拖著,估計也有存心拖著不解決的心思。興許都司府裏又給了壓力,衛裏頭才不得不讓步。老爺在這裏開荒得力,也是軍功,升為白石堡,再裁掉一個戍堡,也就順理成章了。”

衛裏人在自己地盤上開的店,稅收路子走的都不是縣衙門。靠近城市就繁華,縣衙門眼饞,士紳眼饞,割衛所的肉也就成了趨勢。

摸著下巴,趙期昌沈吟道:“這麽說,你家老爺要被當槍使喚?”

趙財點頭,趙期昌短時間內得到了太多的東西,衛裏人眼紅的不少。黃允良安排趙期昌再次吸引仇恨,成為遷移戍堡的靶子也是趙期昌應該做的。

他畢竟是新人,不是衛裏老牌家族,能依靠的除了大房外,只有衛裏九個掌印官,其他的家族都靠不住。某種意義上來說,趙期昌這個崛起的小旗,與衛裏老牌軍官家族是競爭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