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玄奘
關燈
小
中
大
武後廢了中宗李顯之後,改立幼子李旦為帝,為唐睿宗。唐睿宗登基之後,被武後囚禁於深宮,不得參與朝政。
武後名為太後,實則居於帝位。朝廷大事皆由武後掌控,文武百官皆以武後馬首是瞻,莫敢不從。
這一年,有沙門(1)十人敬獻《大雲經》(2)給武後。《大雲經》裏說,凈光天女曾在燃燈佛處聽聞《大般涅槃經》,後來她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以凡胎降臨於世,再次聽聞佛法奧義,並成為了國王,得到了轉輪王的疆土,教化子民,廣做善事。
武後早有稱帝的心思,但苦於沒有一個代表“天意”的言論,她非常滿意《大雲經》裏“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來承奉”,“即以女身,當王國土”之類的說法,不僅重賞了十沙門,在全國各地廣建大雲寺,大肆弘揚佛法,還自稱“佛弟子”、“女菩薩”。
武後重佛,上行下效,一時之間,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都掀起了一股談禪論佛的風潮。
初夏風和,草木繁盛。
晉昌坊,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長安城中最宏偉壯觀的佛寺,占晉昌坊半坊之地,有十三個庭院,一千九百間屋宇。它是唐高宗為了追念母親長孫皇後所建,乃是皇家寺院。
與青龍寺、薦佛寺等普通寺院不同,大慈恩寺除了舉行皇家祭典、無遮大會,或者各種佛教節日,一般不對外開放。
白姬、元曜站在大慈恩寺外,等待僧人進去通傳。
白姬穿著一身銀白色的胡服男裝,一臉虔誠地等待著。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你要聽高僧講釋佛理,可以去青龍寺找懷秀禪師,大老遠地跑來大慈恩寺,也不嫌累。”
白姬笑道:“能夠聽高僧論禪,縱使千裏,吾亦願往。”
元曜道:“懷秀禪師可是長安城裏數一數二的得道高僧,在無遮大會上,他把這大慈恩寺的住持方丈虛空禪師都駁得啞口無言呢。”
白姬笑道:“我來這大慈恩寺,不是求見虛空禪師。”
“那你來求見誰?”
“玄奘。”
元曜不是很了解佛教相關,但也聽聞過玄奘之名。
貞觀元年,玄奘為了尋求佛法,獨自一人西行五萬裏,歷經艱辛,不畏生死,抵達天竺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得真經。他一去十七年,走過了一百一十個國家,學遍了西域乃至天竺的各種佛教學說,並帶回了六百多卷佛經。
玄奘歸國之後,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接見,一時間全國皆知此聖僧。之後,玄奘建立了譯經院,翻譯帶回來的佛經,以及著寫《大唐西域記》。高宗時期,玄奘在大慈恩寺譯經講法,並修築了大雁塔。後來,高宗將玉華山離宮改為玉華寺,賜給玄奘居住,玄奘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玉華寺裏譯經著說。
“玄奘禪師在大慈恩寺?!”
“武後為了傳播《大雲經》,要舉行百僧宴,特意邀請了玄奘禪師。聽上官大人說,玄奘在大慈恩寺呢。”
白姬、元曜正說話,剛才進去傳話的僧人出來了。
僧人雙手合十,禮貌地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有請,兩位施主請隨我來。”
元曜趕緊作了一揖,道:“有勞大師。”
白姬、元曜跟隨引路僧人進入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中虹梁藻井,綠樹蔥蘢,山門宏偉莊嚴,大雄寶殿的琉璃瓦佛光普照。一路行去,法堂重樓覆殿,鐘鼓樓肅穆莊敬,藏經閣外的菩提樹蒼綠參天,西邊是一千九百間僧舍寮房,分為十三個院落,院落的屋脊是青灰色的,像是一片一片飄在浮光上的剪影。
僧人帶白姬、元曜來到了大雁塔下。
大雁塔高約三十丈,塔底呈方錐形,一共七層。大雁塔之中,供奉著玄奘從天竺請回的佛像、舍利子,以及收藏著從佛國運回的六百多卷貝葉經(3)。
大雁塔外侍立著四名黃衣武僧,引路僧人打過招呼之後,帶白姬、元曜進入大雁塔。
元曜進入大雁塔內,只見一層的空間都是書架,堆滿了經卷。朝南的窗戶邊,擺著一張長約兩米的梨花木案,木案上放著文房四寶,和一堆書卷。
一個白衣老僧正在伏案而書。
老僧看上去已過古稀之年,他須眉發白,滿臉褶皺,但身形卻還挺拔如青松。他樹皮般的枯手上挽著一串佛珠,正提筆而書,筆走龍蛇。
老僧表情專註,眼神清明,眉目之間藏著大智慧。
白姬行了一個佛禮,道:“玄奘禪師,一別數載,好久不見了。”
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禪師。
元曜趕緊也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擡眉一看,道:“哦,是你呀。”
玄奘轉目看見元曜,又道:“哦,是他啊。”
白姬走上前去,盤腿結跏趺坐坐在玄奘對面。
元曜想了想,還是垂手站立在一邊。
白姬笑道:“聽聞玄奘禪師來到長安,祀人特意前來拜訪,想請禪師為我解惑。”
玄奘並未停筆,道:“你乃天龍,活了萬年,山河變幻,鬥轉星移盡在你眼中,還有何惑?”
白姬笑道:“一年可見春去秋來,十年可見物是人非,百年可見生老病死,千年可見王朝興亡,萬年可見滄海桑田。對於時間,我沒有困惑,我的困惑來自於佛經與禪理。”
玄奘道:“阿彌陀佛!你心中無佛,讀多少佛經也解不了你的困惑。”
白姬笑道:“我心中無佛,可眼中有禪,還請玄奘禪師給我解疑。”
玄奘道:“請說。”
白姬道:“敢問玄奘禪師,您怎麽看待《大雲經》呢?這是真經還是假經?”
元曜一楞,不明白白姬為什麽要問玄奘這個問題。雖然,坊間傳言,《大雲經》乃是十沙門為了獻媚討好武後而作假,但提出《大雲經》存疑的大臣都被來俊臣抓進閻羅殿了。武後默許來俊臣以酷刑封口,大家也都閉口不言了。
白姬為什麽要特意來大慈恩寺問玄奘這個問題呢?《大雲經》是真經,還是假經,跟她又沒有半分關系。
玄奘頭也不擡地道:“一切諸法,為因緣生。一切真經,為眾生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法皆空,何來真假?”
白姬有點迷惑。
元曜也聽得懵懵懂懂,忍不住問道:“敢問玄奘禪師所言何意?”
玄奘擡頭望了元曜一眼,道:“阿彌陀佛!我佛最初並無文字記載,所有佛意都是由弟子口口相傳,記誦綿延。佛寂之後,經過數百上千年,佛言佛跡才形成文本,再從天竺經過西域,傳入中土,翻譯成漢文。若以真假定論,那貧僧這大雁塔內的貝葉經六百餘卷,全是妄言。”
元曜還是懵懂,白姬卻似已明了。
白姬雙手合十,笑道:“多謝禪師解疑。”
白姬又跟玄奘言談起了佛經義理,這時候玄奘才放下毛筆,跟白姬談論辯釋起來。元曜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滿耳皆是“無相”“無念”“萬法皆緣”“靈智靈臺”。
白姬、玄奘談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元曜聽得昏昏欲睡,站在一邊雞啄米似的打瞌睡。
元曜正打著瞌睡,突然有一個僧人在大雁塔外面大聲道:“玄奘禪師,處寂(4)師父求見。”
玄奘回道:“阿彌陀佛!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緇衣僧人走了進來。
緇衣僧人不過弱冠之年,長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他的身姿清瘦挺拔,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步履輕緩,仿如芝蘭玉樹。
“阿彌陀佛!貧僧見過玄奘禪師。”
處寂向玄奘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回了一個佛禮。
處寂又向白姬、元曜行了一禮,才在玄奘對面跪坐下來。
“貧僧一直在北地游歷,傳經布道。接到武後參加百僧宴的詔令之後,貧僧從幽州出發,日夜兼程,馬不停蹄,昨日才趕到長安。貧僧路過熊耳山時,遇見了一件怪事。貧僧一路思索,百思不得其解。玄奘禪師游歷西域,見多識廣,貧僧特意來請禪師解疑。”
玄奘道:“請說。”
處寂雙手合十,道:“貧僧趕來長安的路上,途徑熊耳山,便在空相寺掛單落腳。晚上,貧僧禮佛之後,便安歇了。在夢裏,達摩(5)祖師持一燈來見,與貧僧辯論無相之佛,空寂之法。辯完之後,達摩祖師呈哀泣之狀,贈予貧僧一本書。達摩祖師口言‘空明禪’,繼而消失不見。貧僧醒來之後,禪房寂靜,一燈如豆,正自迷茫之時,卻發現手中拿著一本無字之書。這場夢境如真似幻,讓人困惑,這本無字的‘空明禪’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處寂說著,從衣袖之中拿出一本書冊,恭敬地放在梨花木案上。
玄奘拿起書冊,翻了翻。
那是一本泛黃的書冊,書封上沒有字,裏面也空無一字。
玄奘將無字書遞給白姬,道:“阿彌陀佛!龍施主怎麽解這空明禪?”
白姬接過無字書,她的手顫抖了一下,眼中幽光瀲灩。
“啊,這無字書裏雖無一言,但卻充滿了欲望與執念……玄奘禪師,我只是一個見識淺薄的西市商人,可解不開這深奧莫測的無字之禪。”
玄奘凝視著無字書,思索了一番,似乎也不得其解。
處寂恭敬地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可以慢慢參悟,若得其意,請點化貧僧。貧僧先告辭了。”
玄奘微微頷首。
處寂告辭之後,玄奘便手捧無字書,陷入了空明禪之中。
白姬見狀,也告辭了。
白姬、元曜走出大雁塔,外面陽光明媚,草木蔥蘢,一派萬物繁生的蓬勃生機。
一名引路僧人帶白姬、元曜出去,白姬說好不容易來一趟,時間也還早,想去大雄寶殿為佛祖供奉一炷香。引路僧人便帶白姬、元曜穿過僧舍,去往大雄寶殿。
白姬、元曜上完了香,供奉了香油錢,白姬聞到了東側五觀堂(6)裏飄來的齋飯香味,又說肚子饑餓,想討一碗齋飯吃。
出家人普度眾生,與人方便,引路僧只好又帶白姬、元曜去五觀堂吃齋飯。
註釋:(1)沙門:佛教術語。又作“婆門”“桑門”,意為勤息、息心、凈志,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
(2)《大雲經》:全名《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
(3)貝葉經:古印度人采集貝多羅樹的葉子,用來書寫佛教經文。相傳,玄奘從天竺取回來的經書,都是貝葉經。如今,現存的貝葉經是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價值,號稱“佛教熊貓”。
(4)處寂:唐代高僧,俗姓唐,四川浮城人。他師從禪宗五祖弘忍禪師門下,精勤修禪,佛法精深。武則天稱帝前,欲封處寂為國師,但被處寂婉拒。武則天賜處寂袈裟,任其歸蜀。
(5)達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他一生都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悟性論》《安心法門》等,翻譯了《楞伽經》等。他圓寂於熊耳山的空相寺,終年一百五十歲。
(6)五觀堂:齋堂,寺院裏供僧侶吃飯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武後名為太後,實則居於帝位。朝廷大事皆由武後掌控,文武百官皆以武後馬首是瞻,莫敢不從。
這一年,有沙門(1)十人敬獻《大雲經》(2)給武後。《大雲經》裏說,凈光天女曾在燃燈佛處聽聞《大般涅槃經》,後來她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以凡胎降臨於世,再次聽聞佛法奧義,並成為了國王,得到了轉輪王的疆土,教化子民,廣做善事。
武後早有稱帝的心思,但苦於沒有一個代表“天意”的言論,她非常滿意《大雲經》裏“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來承奉”,“即以女身,當王國土”之類的說法,不僅重賞了十沙門,在全國各地廣建大雲寺,大肆弘揚佛法,還自稱“佛弟子”、“女菩薩”。
武後重佛,上行下效,一時之間,西京長安,東都洛陽,都掀起了一股談禪論佛的風潮。
初夏風和,草木繁盛。
晉昌坊,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長安城中最宏偉壯觀的佛寺,占晉昌坊半坊之地,有十三個庭院,一千九百間屋宇。它是唐高宗為了追念母親長孫皇後所建,乃是皇家寺院。
與青龍寺、薦佛寺等普通寺院不同,大慈恩寺除了舉行皇家祭典、無遮大會,或者各種佛教節日,一般不對外開放。
白姬、元曜站在大慈恩寺外,等待僧人進去通傳。
白姬穿著一身銀白色的胡服男裝,一臉虔誠地等待著。
元曜忍不住道:“白姬,你要聽高僧講釋佛理,可以去青龍寺找懷秀禪師,大老遠地跑來大慈恩寺,也不嫌累。”
白姬笑道:“能夠聽高僧論禪,縱使千裏,吾亦願往。”
元曜道:“懷秀禪師可是長安城裏數一數二的得道高僧,在無遮大會上,他把這大慈恩寺的住持方丈虛空禪師都駁得啞口無言呢。”
白姬笑道:“我來這大慈恩寺,不是求見虛空禪師。”
“那你來求見誰?”
“玄奘。”
元曜不是很了解佛教相關,但也聽聞過玄奘之名。
貞觀元年,玄奘為了尋求佛法,獨自一人西行五萬裏,歷經艱辛,不畏生死,抵達天竺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得真經。他一去十七年,走過了一百一十個國家,學遍了西域乃至天竺的各種佛教學說,並帶回了六百多卷佛經。
玄奘歸國之後,受到唐太宗的隆重接見,一時間全國皆知此聖僧。之後,玄奘建立了譯經院,翻譯帶回來的佛經,以及著寫《大唐西域記》。高宗時期,玄奘在大慈恩寺譯經講法,並修築了大雁塔。後來,高宗將玉華山離宮改為玉華寺,賜給玄奘居住,玄奘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玉華寺裏譯經著說。
“玄奘禪師在大慈恩寺?!”
“武後為了傳播《大雲經》,要舉行百僧宴,特意邀請了玄奘禪師。聽上官大人說,玄奘在大慈恩寺呢。”
白姬、元曜正說話,剛才進去傳話的僧人出來了。
僧人雙手合十,禮貌地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有請,兩位施主請隨我來。”
元曜趕緊作了一揖,道:“有勞大師。”
白姬、元曜跟隨引路僧人進入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中虹梁藻井,綠樹蔥蘢,山門宏偉莊嚴,大雄寶殿的琉璃瓦佛光普照。一路行去,法堂重樓覆殿,鐘鼓樓肅穆莊敬,藏經閣外的菩提樹蒼綠參天,西邊是一千九百間僧舍寮房,分為十三個院落,院落的屋脊是青灰色的,像是一片一片飄在浮光上的剪影。
僧人帶白姬、元曜來到了大雁塔下。
大雁塔高約三十丈,塔底呈方錐形,一共七層。大雁塔之中,供奉著玄奘從天竺請回的佛像、舍利子,以及收藏著從佛國運回的六百多卷貝葉經(3)。
大雁塔外侍立著四名黃衣武僧,引路僧人打過招呼之後,帶白姬、元曜進入大雁塔。
元曜進入大雁塔內,只見一層的空間都是書架,堆滿了經卷。朝南的窗戶邊,擺著一張長約兩米的梨花木案,木案上放著文房四寶,和一堆書卷。
一個白衣老僧正在伏案而書。
老僧看上去已過古稀之年,他須眉發白,滿臉褶皺,但身形卻還挺拔如青松。他樹皮般的枯手上挽著一串佛珠,正提筆而書,筆走龍蛇。
老僧表情專註,眼神清明,眉目之間藏著大智慧。
白姬行了一個佛禮,道:“玄奘禪師,一別數載,好久不見了。”
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禪師。
元曜趕緊也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擡眉一看,道:“哦,是你呀。”
玄奘轉目看見元曜,又道:“哦,是他啊。”
白姬走上前去,盤腿結跏趺坐坐在玄奘對面。
元曜想了想,還是垂手站立在一邊。
白姬笑道:“聽聞玄奘禪師來到長安,祀人特意前來拜訪,想請禪師為我解惑。”
玄奘並未停筆,道:“你乃天龍,活了萬年,山河變幻,鬥轉星移盡在你眼中,還有何惑?”
白姬笑道:“一年可見春去秋來,十年可見物是人非,百年可見生老病死,千年可見王朝興亡,萬年可見滄海桑田。對於時間,我沒有困惑,我的困惑來自於佛經與禪理。”
玄奘道:“阿彌陀佛!你心中無佛,讀多少佛經也解不了你的困惑。”
白姬笑道:“我心中無佛,可眼中有禪,還請玄奘禪師給我解疑。”
玄奘道:“請說。”
白姬道:“敢問玄奘禪師,您怎麽看待《大雲經》呢?這是真經還是假經?”
元曜一楞,不明白白姬為什麽要問玄奘這個問題。雖然,坊間傳言,《大雲經》乃是十沙門為了獻媚討好武後而作假,但提出《大雲經》存疑的大臣都被來俊臣抓進閻羅殿了。武後默許來俊臣以酷刑封口,大家也都閉口不言了。
白姬為什麽要特意來大慈恩寺問玄奘這個問題呢?《大雲經》是真經,還是假經,跟她又沒有半分關系。
玄奘頭也不擡地道:“一切諸法,為因緣生。一切真經,為眾生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法皆空,何來真假?”
白姬有點迷惑。
元曜也聽得懵懵懂懂,忍不住問道:“敢問玄奘禪師所言何意?”
玄奘擡頭望了元曜一眼,道:“阿彌陀佛!我佛最初並無文字記載,所有佛意都是由弟子口口相傳,記誦綿延。佛寂之後,經過數百上千年,佛言佛跡才形成文本,再從天竺經過西域,傳入中土,翻譯成漢文。若以真假定論,那貧僧這大雁塔內的貝葉經六百餘卷,全是妄言。”
元曜還是懵懂,白姬卻似已明了。
白姬雙手合十,笑道:“多謝禪師解疑。”
白姬又跟玄奘言談起了佛經義理,這時候玄奘才放下毛筆,跟白姬談論辯釋起來。元曜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麽,滿耳皆是“無相”“無念”“萬法皆緣”“靈智靈臺”。
白姬、玄奘談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元曜聽得昏昏欲睡,站在一邊雞啄米似的打瞌睡。
元曜正打著瞌睡,突然有一個僧人在大雁塔外面大聲道:“玄奘禪師,處寂(4)師父求見。”
玄奘回道:“阿彌陀佛!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緇衣僧人走了進來。
緇衣僧人不過弱冠之年,長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他的身姿清瘦挺拔,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步履輕緩,仿如芝蘭玉樹。
“阿彌陀佛!貧僧見過玄奘禪師。”
處寂向玄奘行了一個佛禮。
玄奘回了一個佛禮。
處寂又向白姬、元曜行了一禮,才在玄奘對面跪坐下來。
“貧僧一直在北地游歷,傳經布道。接到武後參加百僧宴的詔令之後,貧僧從幽州出發,日夜兼程,馬不停蹄,昨日才趕到長安。貧僧路過熊耳山時,遇見了一件怪事。貧僧一路思索,百思不得其解。玄奘禪師游歷西域,見多識廣,貧僧特意來請禪師解疑。”
玄奘道:“請說。”
處寂雙手合十,道:“貧僧趕來長安的路上,途徑熊耳山,便在空相寺掛單落腳。晚上,貧僧禮佛之後,便安歇了。在夢裏,達摩(5)祖師持一燈來見,與貧僧辯論無相之佛,空寂之法。辯完之後,達摩祖師呈哀泣之狀,贈予貧僧一本書。達摩祖師口言‘空明禪’,繼而消失不見。貧僧醒來之後,禪房寂靜,一燈如豆,正自迷茫之時,卻發現手中拿著一本無字之書。這場夢境如真似幻,讓人困惑,這本無字的‘空明禪’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處寂說著,從衣袖之中拿出一本書冊,恭敬地放在梨花木案上。
玄奘拿起書冊,翻了翻。
那是一本泛黃的書冊,書封上沒有字,裏面也空無一字。
玄奘將無字書遞給白姬,道:“阿彌陀佛!龍施主怎麽解這空明禪?”
白姬接過無字書,她的手顫抖了一下,眼中幽光瀲灩。
“啊,這無字書裏雖無一言,但卻充滿了欲望與執念……玄奘禪師,我只是一個見識淺薄的西市商人,可解不開這深奧莫測的無字之禪。”
玄奘凝視著無字書,思索了一番,似乎也不得其解。
處寂恭敬地道:“阿彌陀佛!玄奘禪師可以慢慢參悟,若得其意,請點化貧僧。貧僧先告辭了。”
玄奘微微頷首。
處寂告辭之後,玄奘便手捧無字書,陷入了空明禪之中。
白姬見狀,也告辭了。
白姬、元曜走出大雁塔,外面陽光明媚,草木蔥蘢,一派萬物繁生的蓬勃生機。
一名引路僧人帶白姬、元曜出去,白姬說好不容易來一趟,時間也還早,想去大雄寶殿為佛祖供奉一炷香。引路僧人便帶白姬、元曜穿過僧舍,去往大雄寶殿。
白姬、元曜上完了香,供奉了香油錢,白姬聞到了東側五觀堂(6)裏飄來的齋飯香味,又說肚子饑餓,想討一碗齋飯吃。
出家人普度眾生,與人方便,引路僧只好又帶白姬、元曜去五觀堂吃齋飯。
註釋:(1)沙門:佛教術語。又作“婆門”“桑門”,意為勤息、息心、凈志,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
(2)《大雲經》:全名《大雲經神皇授記義疏》。
(3)貝葉經:古印度人采集貝多羅樹的葉子,用來書寫佛教經文。相傳,玄奘從天竺取回來的經書,都是貝葉經。如今,現存的貝葉經是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價值,號稱“佛教熊貓”。
(4)處寂:唐代高僧,俗姓唐,四川浮城人。他師從禪宗五祖弘忍禪師門下,精勤修禪,佛法精深。武則天稱帝前,欲封處寂為國師,但被處寂婉拒。武則天賜處寂袈裟,任其歸蜀。
(5)達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他一生都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悟性論》《安心法門》等,翻譯了《楞伽經》等。他圓寂於熊耳山的空相寺,終年一百五十歲。
(6)五觀堂:齋堂,寺院裏供僧侶吃飯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