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35章論功

關燈
第135章 論功

距離項羽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這三個月的時間裏,漢軍一路攻進了楚地。

一路北上,直到魯縣才被這些堅信項羽會帶著他們回山東的子弟兵殺回來的魯縣人所阻。

劉邦是個流氓皇帝,但他也是個仁義之君,至少他在天下人面前所塑造的形象是這樣的,所以,面對著普通的百姓們對他的抵抗,他無法一聲令下讓人攻城,因為這些人將來也會是他的子民,是需要他來保護、照顧的人。

於是劉邦讓人將項羽的首級帶到了魯縣,讓城裏的人全都看清楚,甚至讓他們派出三老來親自驗看,並向他們承諾,當初他與項羽在懷王面前約為兄弟,雖然後來發展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但是人都已經死了,所有的恩怨都已消失,他會按照當初懷王給項羽的封號“魯公”的禮儀,將項羽葬在谷城。

魯縣的百姓這才相信項羽是真的已經敗亡,又感於漢王的仁義,最終打開城門,向漢王表達了順服之意。

至此,楚漢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劉邦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解決了外敵之後,劉邦第一時間回師定陶,馳馬直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軍權。

張良是一直跟在劉邦身邊的,林依依又是跟在張良身邊的,自然將這一過程全程旁觀了。

她覺得很是無語。

韓信這個人,真可以用一個優柔寡斷來形容了。

幾十萬大軍在握,他如果真是個有野心的,這會兒就該趁機滅了劉邦,然後這天下就該姓韓了。

可惜他卻沒有這麽做,反而劉邦一言之下,他便乖乖交出了兵權。

如果說,他真是個沒野心的,對劉邦忠心不二,當初出言討要代理齊王這一步就當真是走的太過失策。

雖然林依依後來也曾想過,也許韓信還真沒什麽別的意思,就是單純的如他所說,為的是安定齊國,可是誰會相信這個說法呢?

尤其是劉邦又怎麽可能會信呢?

世界上,還有比皇帝這種生物更多疑的人嗎?

既然他開了這個口,那就是在劉邦的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而且還是一顆有毒的種子,隨著時間的增長,這顆種子終有一天會生長成為一根毒藤,讓劉邦再也容不下他。

劉邦與眾諸候一同回到了洛陽,因為這裏曾經是東周的都城,有著現成的宮宇樓閣,非常的適合做為一個新生帝國的都城。

所有人都很興奮,尤其是那些自覺立下功勳的諸候將領們,他們知道,自己拿命拼出來的未來,就要有一個結果了。

公元前201年,漢六年,正月,洛陽。

諸候將相們共同上書,尊請漢王劉邦晉皇帝位。

漢王故做推辭不受,說:“我聽說皇帝的尊號,賢能的人才能據有,空言虛語,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擔不了皇帝的尊號。”

於是大臣們再次上書,表示漢王從平民起事,誅伐暴逆,平定四海,根據每個人的功勞分賞土地賜封王侯,可謂公正仁義,就是世界上最賢能的人,只有他這樣賢能的人,才能夠帶給天下人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不稱皇帝尊號,人們對他的封賞就都不會相信,百姓們也會對他的命令心存懷疑,所以他一定要稱皇帝這個尊號,不然我們這班人願意以死相請求。

漢王那麽仁義,怎麽可能逼的大臣們去死呢?

於是又辭讓了兩次之後,終於應了下來。

漢王在洛陽城裏給很多重臣都賜了院子,自然也少不了張良的。

林依依也就跟著住進了張府。

等到張良回來之後將這些事情說給她聽,倒也讓她很是笑了幾次,尤其是聽到有人不知道是不是表演的太過入戲,竟然因為劉邦不肯當皇帝哭著喊著要自殺,而且還真的沖著一根柱子就去了,被人攔下之後,居然也不肯消停,一邊掙紮著還要去夠那根柱子,一邊大聲質問劉邦:“大王為何不肯稱皇帝?連大王都不配稱皇帝,那臣就連活著都不配。”

那樣子就仿佛是劉邦如果堅決不肯稱帝的話,他也就堅決不肯活著了。

林依依聽的差點笑死,她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事兒,但是張良還不至於為了逗她笑就編出這樣的故事來,於是她笑完了之後,抹著眼淚問他後來怎麽樣了,漢王是不是終於答應了?

張良就笑著攤了攤手故作無奈地道:“不然還能怎麽樣呢?大王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在自己面前撞死吧。”

林依依一點都不奇怪。

這世界上,真正的政客是比演員都要有演技的,更何況,就算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是在演戲,那又如何呢,不過是所有人的一個默契罷了。

不管怎麽說,大漢帝國終於要成立了,那個在歷史上無比輝煌,出現無數優秀人才的時代,終於開創,而她,身為一名莫名亂入的旅者,也將見證這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

這讓她激動不已。

二月初三,漢王在汜水北面登臨皇帝位,眾諸候將相共計三百多人恭聽了劉邦的即位詔書,封賞了各諸候異姓王,宣布定都洛陽。

稍後,劉邦便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

席間,論功封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

接著,他又讓張良從齊地自選三萬戶為自己的封邑。

張良沒有戰功,心知許多人都不服他所受到的封賞,又早就知道他在歷史上的位置,於是推辭道:“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陛下在留縣相識,這是上天指引我跟隨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謀,幸而經常生效,我只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

蕭何被定為首功,就已經被一群驕兵悍將們不滿了,現在連一個沒有絲毫戰功的張良,居然也要被封為萬戶候?

這讓他們心中更加的不平起來。

許多性情急燥的,已經出言反對起來,他們認為曹參跟著劉邦的時間並不比蕭何短,而且還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更是多次救過劉邦的性命,功勞才是最大的。

而像蕭何、張良之流,只不過是躲在後方動動嘴皮子罷了,哪裏能和他們這些攻城掠地的武將們比功勞。

但是劉邦卻堅定地認為蕭何的功勞為第一,就連張良,劉邦也認為他的功勞是別人代替不了的。

他坐在席上,看著底下的人吵吵嚷嚷,對他的決定老是反對,心裏其實很不高興,但是今天卻是個大喜的日子,這些人也都是他的功臣,他當然也不能將這不高興表現出來,相反,他還要表現的比誰都高興。

他滿飲了杯中酒,將酒尊重重地放在案幾上,發出“呯”的一聲大響,吸引了眾人的註意力,然後他帶著醉意大力拍著面前的案幾,看著眾人大聲笑著問道:“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麽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麽會失去天下?”

大家一看,皇帝陛下這是有些醉了?

也是,今天這樣的日子,換了誰大概都會醉。

不過,不管怎麽說,皇帝陛下開口詢問,他們當然是要趕緊回答的。

於是有的說,這是因為陛下仁義,項羽不義,仁義之君當然會戰勝不義之君。

也有人說,這是因為陛下是真龍天子,天命所在,所以才能得到天下。

還有人說,這是因為陛下重情重信,公平公正,得了人心,所以得了天下……

總之眾說紛紜,卻總離不了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與仁義賢德。

劉邦笑嘻嘻地聽著,等到眾人再也想不出更加新鮮的讚美之詞了,他才搖了搖頭道:“錯!你們說的都不對。”

眾人一楞,有些摸不著頭腦。

雖然剛才那些話說的有些誇張,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是漢王比項羽做的成功的方面,怎麽陛下會說這些都不對呢?

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原因,那麽又會是什麽原因?

劉邦看到自己一句話就把大家都鎮住了,心裏也忍不住得意,之前那些許的郁悶也消失大半。

他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就因為他們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範增還不去重用,因此敗在我大漢朝的手中。”

眾人聽他這麽說,雖然心裏略有不服,卻也不得不承認陛下說的沒錯,韓信就不說了,這最後的一戰,他居功至偉,就連他們之前很是不服的蕭何與張良,仔細想來,陛下所言也對,這二人雖然沒有親自提刀上戰場去拼殺,但他們也的確做出了貢獻,他們的功勞不應該被抹殺,受到陛下的重賞也就不那麽難以理解了,更何況,張良還自己推辭了那三萬戶封邑的重賞,只要求要一個小小的留縣,他們還有什麽可反對的呢?

這時,關內侯鄂君也說道:“在楚漢之間的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只身逃脫,如果沒有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陛下又怎麽可能馬上重新整頓,有能力與楚王再戰沙場?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會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這說明他一直在後方不停地招兵。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的安排轉運,還有衣甲武器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又要拿什麽去與楚軍作戰?正是因為蕭何在後方所做出的貢獻,保證了前線的供應,我們才能夠打敗楚王。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麽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的功勞當屬最大,朝堂之上,他的位置也應該排在第一,曹參可以排在第二。”

關內候鄂君的這番話可真是正中劉邦的下懷。

他心中認定蕭何的功勞最大,也想將他的位次排在第一,但是又擔心武將們不服,現在有了鄂君替蕭何說話,他連自己經常被項羽打的狼狽而逃的糗事被提起也不在乎了,立刻拍掌讚同,準許蕭何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他的父子兄弟十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

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至於張良,劉邦也應他所請,封他為留候,將留縣封給了他做食邑。

接下來,劉邦又分封了功勳卓著者二十餘人,餘者待具體議定功勞後再做封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