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見不平則鳴
關燈
小
中
大
第179章 見不平則鳴
“說說你這篇策論的想法。”
李進做了個艱難的選擇,他決定將自己用‘選材取士要中正’作為切入點的原因告訴官家,哪怕這一點可能會觸怒官家,讓自己丟掉進士身份,那也要說:“官家可曾記得,在景德年間,曾有一個來自劍門關的李雲?”
林玄禮沒想起來,似乎聽過這個名字又不確定,可能是個小官?三品以上都記不住,何況是三品以下的其他官員。“他怎麽了?”
李進道:“那是學生的祖輩,曾在殿試之後,面見君王時,因為自陳劍法精妙、騎射過人,引得真宗皇帝勃然大怒,認為他混雜文武之分,不恪守儒生本分,責令他返回劍門關,不得入仕。學生今日見到題目,實在是有感而發,才寫了這樣一篇策論。唯願官家量才取士,不要偏頗。如漢武帝時故事,漢文帝喜歡用年長之人,他卻年輕,漢景帝喜歡用習文之人,他卻習武,漢武帝喜歡年輕驍勇的人,他卻已經老邁、棄武從文。”
林玄禮感覺有點尷尬,又莫名其妙的有點生氣:[這件事上我罵過我那笨蛋祖宗,文武雙全的人才多難得,送上門來你還把人給趕走了。可你跟我說這個幹嘛呀,我又沒歧視武人。搞得好像這麽可憐似得。]
[而且我這是對的,文武之間的歧視需要用換位思考來解決,那最好的換位思考就是讓他們也試試,省的一天到晚嘰嘰歪歪。]
[你這麽一說,就好像我做得不對似得。]
“繼續說。”
李進跪在地上,侃侃而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幾朝官家厭惡文人習武,邊陲之地也有人不敢習武,當今官家您喜歡文人舞劍射藝,京城中也不乏有人為了前程逼迫子女習武。官家一時的好惡,官宦士紳要用十多年來改變。士人們擔心官家只喜歡習武之人,爭相習武,反而貽誤了學業。也會有人因為身體羸弱,家中不堪重負,衣食無著勉強讀書,卻因為體態不夠強健而不被任用。官家要強求官員文武雙全,那麽趙普、寇準、歐陽修、範仲淹、包拯等人,如何能侍奉官家左右?”
史官敏銳的嗅到了要出大事的氣息,但他的本職工作就是閉嘴記錄,只好按捺心情,忍了回去。
李進這一席話說完,在金殿傳臚儀式上看熱鬧的太子、滿朝公卿文武都禁聲不言。他們之前也含蓄的說過這個問題,但官家不在乎,認真談論之後,反而有點被官家說服了。
重文抑武為的是長治久安,而一個文官,如果兼了武職,並優於武人,還能領兵打仗,那麽誰來監督他?誰能抑制他?一直以來重文抑武的國策豈不成了笑柄?官家再怎麽喜歡狄諫,也不能讓他出任知府或通判的職務,只能留在身邊陪著玩。文武如同清濁,必須分開。
另一部分人則在想,我們讓子女習武怎麽了?本來也在學,身體好才能爬山游園,身體好才經得起顛沛流離的外任地方官。那蘇軾都不敢過的獨木橋,章惇面不改色的溜過去,當然是他平日裏就有訓練。被你一說,怎麽就那麽諂媚,有一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感覺呢?龐籍不就是文武雙全嗎?習文練武難道不是為了自己嗎?我兒孫可以的!回家就給他加課程!
林玄禮仔細琢磨了一會,越想越氣,怎麽著唐朝的官員可以,大宋的就不行?社會風尚都是引導出來的!我又沒有強行規定官員的體能審核標準,比起我這個要求官員身體健康,一直以來的顏控標準才是大問題。我什麽時候強求官員文武雙全了?
本來快快樂樂的選出進士,問一問姓蕭的到底是那兒人,回去就也可以繼續品鑒奶油蛋糕了!剛剛提取了類似於淡奶油的東西,還不確定是不是,這番話簡直掃興到讓人食欲不振。真是充滿了歷史局限性。
官家期待的目光沒找到丞相,丞相們都在政事堂加班,其他人、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張叔夜和狄諫在內,都垂眸裝作沒聽見,完全沒有替官家出來吵架的計劃,都等著官家自己說話。有些人甚至有幾分讚同李進的觀點,還有些人露出了本該如此的表情。
狄諫垂眸在旁邊裝壁畫,心中暗想:官家不會把他叫出去較量一番吧?較量贏了就算他說得對,赦他無罪?這個人的功夫看起來和官家不相上下。
張叔夜:這李進膽大包天,可他說的確實沒錯。現在年輕力壯的還有習武之人就是更容易升職,雖然是朝廷官員依例每隔三年六年能升職一次,但實職和虛職的差距太大。
林玄禮按耐住怒火,面沈似水的按著桌子,看著李進:“你說這些話,是覺得朕任人唯親麽?”
李進垂首道:“學生不敢。”
群臣:官家看起來要打人了。真是被氣壞了。聽李進一開頭說的話,還以為他要歌功頌德,讚美官家呢!
官家在龍椅上捏緊了拳頭,本來就有點不怒自威,現在生起氣來更顯得威嚴赫赫,令人不敢直視。他沈聲問:“你祖上因為練武,在進殿上被免去進士身份,趕回老家,不許入仕。你若因為勸諫朕不要重視文武雙全的進士,而被剝去進士身份,也趕回老家去,那太過諷刺。你還想說什麽?”
對於官家就差明說的:哄我!——朝臣們紛紛對李進投以覆雜的目光。
這人肯定能名垂青史,但將來仕途可能斷絕了。
這也就是現在廢黜了黥面,要不然他很有可能被刺配去從軍。除非他能話鋒一轉,油嘴滑舌的把事情都圓回來,盛讚官家。
旁邊九個進士都驚呆了,有人驚怒,有人驚喜。
禦史中丞咬了咬牙,出列道:“官家暫且息怒,李進此言誠可謂忠言逆耳,雖然違逆了官家的意願,但合乎情理國策。官家出題考的是中正平和,他答的也是這個,至於過去的淵源,或許是將心比心,才讓他發此感慨…”
旁邊的王甫驚喜的上前一步,跪下拱手:“王甫有話啟奏。”
林玄禮氣哼哼的無視禦史中丞:“說罷。”
“學生以為李進此舉乃是沽名釣譽、邀買人心,借由官家愛才之心,讓他自己四海揚名。”王甫朗聲道:“李進寫的策論,學生沒讀過,必是精妙絕倫。先吸引了官家的目光,再當眾諷刺官家似漢武帝窮兵黷武,歪曲官家選材用人的策略,說官家只喜歡年輕力壯的臣下,離間君臣之情。學生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此人猶如禰衡一樣,桀驁不馴,目無君上。”
李進急了:“你汙蔑我!我正因為官家是明君,才敢直言犯上。官家明鑒,學生想說的都在策論中,並無不敬。”
禦史中丞比較看好這個年輕人,趕緊往圓了說:“想必你是提起祖輩的遭遇,一時情難自禁,口不擇言。”
王甫看官家憤怒的樣子,決心把事情搞大,堅決和官家站在一起,官家憤怒我比官家還憤怒:“禦史中丞也覺得他有怨望訕謗之意?”
李進:“你是來俊臣轉世投胎嗎!?”
林玄禮差點氣樂了,往後一靠,攏了攏衣袖,拽了拽衣裳下擺。盡量讓自己冷靜。
魏季禮厲聲訓斥:“新科進士尚未做官,先學會官場傾軋中常用的羅織罪名嗎?怨望重罪,你怎麽敢輕易安插在同科身上!”
禦史中丞更是提起精神來敵視王甫,禦史們聞風上奏,偶爾集體搞人,很少會用怨望這個罪名。這罪名有多重?烏臺詩案就是訕謗,車蓋亭詩案是怨望,前者把蘇軾蘇頌等人關的差點死了,後者把蔡確的皮都撥下去一層,不敢小覷,罪名一旦坐實就完蛋了。
“官家,王甫此人包藏禍心,不可授官。”
童貫發現局面不太對勁,本來莊嚴肅穆喜氣洋洋的金殿傳臚,已經吵起來了,另外八個進士像落水貓一樣站在地中央耷拉著腦袋,不敢吭聲。這喜氣洋洋的新科進士可能轉眼就要變成階下囚,打入禦史臺大牢中。
他不想站隊,只希望官家高高興興的,這樣伺候著方便。趕忙暗示旁邊的小內侍去稟報中宮。
中丞也有對頭,平時礙於官家愛看他們和睦共處,只能裝出那副樣子來,現在一有機會立刻反戈一擊。刑部尚書一向看禦史臺不順眼,覺得他們傲慢狂妄目中無人:“官家,臣以為禦史中丞與王甫有私,二人都姓王,同姓同宗理應避諱。回護李進的人都不講理,難道只有李進誹謗官家算是忠言逆耳,王甫這同年生員,臣等年邁老者,偏偏不能說他的不是?即便是口舌之爭,也得讓人說話。”
禦史中丞:“官家明鑒,臣這是同姓各宗!臣不知道王甫是哪裏人氏,王姓乃是大姓,中宮也姓王。”
林玄禮被無語的擺了擺手:“別扯姓氏的事。”
翰林學士們也很憤慨:“儒生見不平則鳴,老夫正想問問你們二人,王甫為官家不平,李進,你為誰不平?”
要說到‘不平’,事情剛從怨望訕謗下降到口舌之爭,又從口舌之爭提高到‘不平’。
群臣:事情大條了。他為誰不平?他為什麽事不平?是為了他祖宗,對於真宗覺得不平?還是覺得本朝官家不公平?問題是官家他很公平啊!他喜歡用年輕人,也沒有貿然委以重任,喜歡武人,算得上被偏愛的只有狄諫和種師道,還有小侍衛謝英。你指著本來很公平的管家,說起不平這個話題,性格再好的人也要被激怒了。
無辜的八個進士本來還想發表感慨,一看老大人們吵起來,只恐要威脅到自己的仕途。寒窗苦讀十餘年,不能折在這裏。
還有二百九十個進士個個穿著紅袍,頭上插著孔雀毛和鮮花,帶著展腳襆頭,在殿外候旨,等待公布名次被叫進去。可是只見那十個人進去,不見公布名次,也不見他們出來。隱約聽見一些爭吵聲,又不敢亂了次序,不敢伸長脖子往裏打量。
林玄禮在議論聲又起來時,用力拍桌,一聲雷霆般的巨響之後:“都住口!讓他說!”
眾人都盯著李進,等他的答案。他為誰不平?他的策略寫的條理清晰,遣詞造句符合古文運動,他這個人又完全符合官家偏愛的臣子,除了長得普通了點,又是進士出身,他祖宗在四川直面寧夏,他倒是生在東北,靠近著現在的金國,熟知邊關民風民情,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這樣一個人,憑什麽覺得不平?
小時候想練劍和騎射,結果被親爹無情制止的官員們才覺得不平呢。
李進雖然是打遍縣城無敵,也扛不住在大慶殿中,群臣集會之處、紫袍如雲、玉帶如林的地方,被大宋的官家和重臣盯著,等他的答案。而他在剛剛大臣們吵起來時就有點插不上話。
林玄禮銳利的盯著他,瞄了一眼桌上的鎮尺,考慮要不要抄起來掂量掂量,增加一下他的心理壓力。算了,明天會收獲所有朝臣的勸諫。太浪費紙了,不環保。李進看起來不畏懼,只是有點茫然,可能是沒想到朝臣們會因為他的話吵成這樣亂糟糟的一大團。十只野貓一起在窗戶下面喵喵叫要偷小魚幹,都沒有剛剛那麽鬧,現在又突然安靜下來。
王甫催促道:“你有那麽多話要說,現在為何不說?莫非此時此刻才知敬畏天威?”
童貫盯著王甫細看,這個人看起來怪怪的,忽然湧起一種同行之間的仇視,這種仇視來的有些沒來由,但他明白,官家身邊討好逗趣事事順從的人只有一個名額,官家容不下太多這種人,王甫將來是外庭朝臣,能說話的地方比我多,這可不好。
李進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心中覆盤剛剛爭吵的全過程,堅定的想起自己爭論的和他們爭論的不是一件事。“啟稟官家,李進心中並無不平,只是覺得害怕,惋惜。”
林玄禮挑眉:“你怕什麽?敢在金殿中說這些掃興話,你還會怕?”
“殿試時所寫的策略,今日所說的話,都因為官家試題中說的‘中正’。現在地方衙門選人也有些偏頗,二人相較,一個年輕一個年老,必然選擇年輕的。一個身強力壯,一個消瘦弱小,必然選擇身強力壯的,為的是討得官家的歡心。官家提倡尊老惜弱,但朝廷取士不這麽做,長此以往必為禍患。官家,李進今日合乎官家的喜好,若能得以重用,昔年祖先李雲與李進今日一般無二,卻被官家怪罪。
學生對其他因官家的喜好而落選的人,感同身受。這中舉與落選,並不由我等的才幹決定,全憑官家的喜好做主。非但李進覺得害怕,全天下人都覺得害怕。”
林玄禮本來挺生氣的,看向吏部尚書:“他說現在選擇小官小吏,都看體格,這是真的嗎?”
吏部尚書微微有些冷汗:“啟稟官家,邊陲小鎮,有些不合禮法的事也很正常。”
有,但這也是您喜歡去邊關溜達,又安排了力能扛鼎的魯提轄還對其照顧有加導致的,還有王娘娘選送到燕雲十六州的官員時讓他們比試騎射。但官家好不容易才不生氣,我別說這個。
王繁英剛換了一件月白色的道袍,梳了個簡簡單單的混元髻,凈手焚香,攤開一本《莊子》,旁邊煮了一壺回甘不錯幽香滿口的雨前龍井,享受輕松靜謐的氣氛。不問朝政又不用為了天下大勢擔心,不用擔心時運國運影響自己的命運,這真的很快樂。
天下太平才是真輕松,金殿傳臚之後還有宴會,宴會之後還得補看今日奏本,某個粘人的小熊沒空過來,可以好好讀書打坐。
跟著官家上朝的小內侍一溜煙跑過來:“娘娘,娘娘,出大事了,讓我見娘娘。”
嬋娟攔住他:“什麽事你先跟我說。娘娘今日清修,誰都不見。”
小內侍急的跺腳:“金殿傳臚時吵起來了,官家勃然大怒,童大人讓我來請王娘娘救命,朝臣要是勸不住官家,也只有王娘娘能攔住官家。”
王繁英嘆了口氣,合上書,推開窗子:“好好的金殿傳臚為什麽會吵起來。”
嬋娟嚇了一跳,這宮門口距離王娘娘的書房五十步,她還覺得說話聲音不大:“娘娘?”
小內侍跑過去撲在窗前:“李進指責官家選人不當(覆述了一遍),老大人們都開口,吵成一團,”
王繁英嘆了口氣,合上書本起身:“我去看看。奇怪,十一郎本來很喜歡他的策論。”
從大慶殿後的側門進去,還沒走到側面能看見禦座的小門,就聽見殿內不吵了。
林玄禮現場求證之後,壓著怒火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李進今日說的很不中聽,說的也不是時候,耽誤了朝廷大典,說的內容倒是不壞。言之有物。”
但還是好氣啊!現在要是給他個進士出身,乃至於欽點為狀元,倒是顯得我心胸寬大。等等!也很有可能讓其他笨蛋以為官家就喜歡杠精,不好好說話就能受寵。大可不必,你們都等著朕寫一本《說話的藝術》摔到你們臉上吧。你往五甲進士上呆著去吧。“賜你同進士出身,王甫也是,同進士出身。”
王繁英愉快的點點頭,回去繼續享受生活。
在另外八個人中草草圈定了狀元、榜眼、探花郎,仨人按慣例直接歸入翰林院。二甲頭名傳臚則是照舊準備外任。
門外粉飾一新的進士們終於等到依次唱名進入,一個個的叩謝天恩。
“雲州(山西大同附近)蕭仲文。你是契丹人?”
蕭仲文有些不好意思:“學生祖上原是渤海人,後來渤海國為契丹所滅,臣等改了漢姓,又想狐假虎威一番,就決定姓蕭。”
眾人無不側目,雖然很多大姓祖上有賜姓和逃難改姓的經歷,但是這圓臉胖子說的還真坦誠啊。
林玄禮:“……很好。”
蕭仲文不覺得有什麽問題,決定姓蕭的契丹人特別多:“倘若官家不喜歡,學生可以再改。”
林玄禮:“……留著吧。”上次科舉,我得到了李綱和其他幾個還不錯的人才。這次科舉全是些槽多無口的家夥。
依次結束之後,進士們就到瓊林苑賜宴,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瓊林宴。
官家回到後殿就揪著侄子吐槽:“他說話太不是時候,太沒眼力價了!我大好的心情都被他毀了。”
趙森覺得對:“就是就是,他祖上若是也這麽說話,難怪會惹怒真宗。”
林玄禮氣呼呼:“哪怕是明天再上奏呢?他那嘴是借來的,今天不用明天就得還回去?”
趙森本來還想勸他,逗他開心,結果自己先被逗笑了:“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吧。他忘了借點禮貌策略來用。”
童貫一個勁兒的捅咕狄諫的後腰,示意他上前說點什麽。
狄諫只好走上前:“官家,您真有容人雅量,臣方才聽著,都覺得生氣。李進太急切,就不顧念官家的心情。”
童貫譏笑道:“他也是怕這次面見君王之後,再沒有見您的機會。”
進士都有上奏的資格,但未必能被官家看見,也大多見不到官家。那麽多宮女獨守空房盼著皇帝的詩詞,有一少半是宮女們自己寫的,大部分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借由宮女的口吻埋怨。
進士們不是考完試立刻就有職務安排,只是有了俸祿,但去處和授官還要慢慢安排。
別人都有安排,就連渤海人都被安排好鴻臚寺做了主簿,唯獨李進還空閑著,別人都有社交往來,倒是沒什麽人願意宴請他。
官家理所當然的把他給忘了,吃了兩頓烤肉安慰自己之後,就等著陳慶派來的使者抵京。
洋蔥炒肉,烤魚和烤小茄子崽也鮮美可口。
作者有話要說:????我本來以為只要半章就能吵完……
【1】事情大條了竟然是古漢語。
【2】李進:論老齡化社會和中老年人就業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說說你這篇策論的想法。”
李進做了個艱難的選擇,他決定將自己用‘選材取士要中正’作為切入點的原因告訴官家,哪怕這一點可能會觸怒官家,讓自己丟掉進士身份,那也要說:“官家可曾記得,在景德年間,曾有一個來自劍門關的李雲?”
林玄禮沒想起來,似乎聽過這個名字又不確定,可能是個小官?三品以上都記不住,何況是三品以下的其他官員。“他怎麽了?”
李進道:“那是學生的祖輩,曾在殿試之後,面見君王時,因為自陳劍法精妙、騎射過人,引得真宗皇帝勃然大怒,認為他混雜文武之分,不恪守儒生本分,責令他返回劍門關,不得入仕。學生今日見到題目,實在是有感而發,才寫了這樣一篇策論。唯願官家量才取士,不要偏頗。如漢武帝時故事,漢文帝喜歡用年長之人,他卻年輕,漢景帝喜歡用習文之人,他卻習武,漢武帝喜歡年輕驍勇的人,他卻已經老邁、棄武從文。”
林玄禮感覺有點尷尬,又莫名其妙的有點生氣:[這件事上我罵過我那笨蛋祖宗,文武雙全的人才多難得,送上門來你還把人給趕走了。可你跟我說這個幹嘛呀,我又沒歧視武人。搞得好像這麽可憐似得。]
[而且我這是對的,文武之間的歧視需要用換位思考來解決,那最好的換位思考就是讓他們也試試,省的一天到晚嘰嘰歪歪。]
[你這麽一說,就好像我做得不對似得。]
“繼續說。”
李進跪在地上,侃侃而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前幾朝官家厭惡文人習武,邊陲之地也有人不敢習武,當今官家您喜歡文人舞劍射藝,京城中也不乏有人為了前程逼迫子女習武。官家一時的好惡,官宦士紳要用十多年來改變。士人們擔心官家只喜歡習武之人,爭相習武,反而貽誤了學業。也會有人因為身體羸弱,家中不堪重負,衣食無著勉強讀書,卻因為體態不夠強健而不被任用。官家要強求官員文武雙全,那麽趙普、寇準、歐陽修、範仲淹、包拯等人,如何能侍奉官家左右?”
史官敏銳的嗅到了要出大事的氣息,但他的本職工作就是閉嘴記錄,只好按捺心情,忍了回去。
李進這一席話說完,在金殿傳臚儀式上看熱鬧的太子、滿朝公卿文武都禁聲不言。他們之前也含蓄的說過這個問題,但官家不在乎,認真談論之後,反而有點被官家說服了。
重文抑武為的是長治久安,而一個文官,如果兼了武職,並優於武人,還能領兵打仗,那麽誰來監督他?誰能抑制他?一直以來重文抑武的國策豈不成了笑柄?官家再怎麽喜歡狄諫,也不能讓他出任知府或通判的職務,只能留在身邊陪著玩。文武如同清濁,必須分開。
另一部分人則在想,我們讓子女習武怎麽了?本來也在學,身體好才能爬山游園,身體好才經得起顛沛流離的外任地方官。那蘇軾都不敢過的獨木橋,章惇面不改色的溜過去,當然是他平日裏就有訓練。被你一說,怎麽就那麽諂媚,有一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感覺呢?龐籍不就是文武雙全嗎?習文練武難道不是為了自己嗎?我兒孫可以的!回家就給他加課程!
林玄禮仔細琢磨了一會,越想越氣,怎麽著唐朝的官員可以,大宋的就不行?社會風尚都是引導出來的!我又沒有強行規定官員的體能審核標準,比起我這個要求官員身體健康,一直以來的顏控標準才是大問題。我什麽時候強求官員文武雙全了?
本來快快樂樂的選出進士,問一問姓蕭的到底是那兒人,回去就也可以繼續品鑒奶油蛋糕了!剛剛提取了類似於淡奶油的東西,還不確定是不是,這番話簡直掃興到讓人食欲不振。真是充滿了歷史局限性。
官家期待的目光沒找到丞相,丞相們都在政事堂加班,其他人、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張叔夜和狄諫在內,都垂眸裝作沒聽見,完全沒有替官家出來吵架的計劃,都等著官家自己說話。有些人甚至有幾分讚同李進的觀點,還有些人露出了本該如此的表情。
狄諫垂眸在旁邊裝壁畫,心中暗想:官家不會把他叫出去較量一番吧?較量贏了就算他說得對,赦他無罪?這個人的功夫看起來和官家不相上下。
張叔夜:這李進膽大包天,可他說的確實沒錯。現在年輕力壯的還有習武之人就是更容易升職,雖然是朝廷官員依例每隔三年六年能升職一次,但實職和虛職的差距太大。
林玄禮按耐住怒火,面沈似水的按著桌子,看著李進:“你說這些話,是覺得朕任人唯親麽?”
李進垂首道:“學生不敢。”
群臣:官家看起來要打人了。真是被氣壞了。聽李進一開頭說的話,還以為他要歌功頌德,讚美官家呢!
官家在龍椅上捏緊了拳頭,本來就有點不怒自威,現在生起氣來更顯得威嚴赫赫,令人不敢直視。他沈聲問:“你祖上因為練武,在進殿上被免去進士身份,趕回老家,不許入仕。你若因為勸諫朕不要重視文武雙全的進士,而被剝去進士身份,也趕回老家去,那太過諷刺。你還想說什麽?”
對於官家就差明說的:哄我!——朝臣們紛紛對李進投以覆雜的目光。
這人肯定能名垂青史,但將來仕途可能斷絕了。
這也就是現在廢黜了黥面,要不然他很有可能被刺配去從軍。除非他能話鋒一轉,油嘴滑舌的把事情都圓回來,盛讚官家。
旁邊九個進士都驚呆了,有人驚怒,有人驚喜。
禦史中丞咬了咬牙,出列道:“官家暫且息怒,李進此言誠可謂忠言逆耳,雖然違逆了官家的意願,但合乎情理國策。官家出題考的是中正平和,他答的也是這個,至於過去的淵源,或許是將心比心,才讓他發此感慨…”
旁邊的王甫驚喜的上前一步,跪下拱手:“王甫有話啟奏。”
林玄禮氣哼哼的無視禦史中丞:“說罷。”
“學生以為李進此舉乃是沽名釣譽、邀買人心,借由官家愛才之心,讓他自己四海揚名。”王甫朗聲道:“李進寫的策論,學生沒讀過,必是精妙絕倫。先吸引了官家的目光,再當眾諷刺官家似漢武帝窮兵黷武,歪曲官家選材用人的策略,說官家只喜歡年輕力壯的臣下,離間君臣之情。學生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此人猶如禰衡一樣,桀驁不馴,目無君上。”
李進急了:“你汙蔑我!我正因為官家是明君,才敢直言犯上。官家明鑒,學生想說的都在策論中,並無不敬。”
禦史中丞比較看好這個年輕人,趕緊往圓了說:“想必你是提起祖輩的遭遇,一時情難自禁,口不擇言。”
王甫看官家憤怒的樣子,決心把事情搞大,堅決和官家站在一起,官家憤怒我比官家還憤怒:“禦史中丞也覺得他有怨望訕謗之意?”
李進:“你是來俊臣轉世投胎嗎!?”
林玄禮差點氣樂了,往後一靠,攏了攏衣袖,拽了拽衣裳下擺。盡量讓自己冷靜。
魏季禮厲聲訓斥:“新科進士尚未做官,先學會官場傾軋中常用的羅織罪名嗎?怨望重罪,你怎麽敢輕易安插在同科身上!”
禦史中丞更是提起精神來敵視王甫,禦史們聞風上奏,偶爾集體搞人,很少會用怨望這個罪名。這罪名有多重?烏臺詩案就是訕謗,車蓋亭詩案是怨望,前者把蘇軾蘇頌等人關的差點死了,後者把蔡確的皮都撥下去一層,不敢小覷,罪名一旦坐實就完蛋了。
“官家,王甫此人包藏禍心,不可授官。”
童貫發現局面不太對勁,本來莊嚴肅穆喜氣洋洋的金殿傳臚,已經吵起來了,另外八個進士像落水貓一樣站在地中央耷拉著腦袋,不敢吭聲。這喜氣洋洋的新科進士可能轉眼就要變成階下囚,打入禦史臺大牢中。
他不想站隊,只希望官家高高興興的,這樣伺候著方便。趕忙暗示旁邊的小內侍去稟報中宮。
中丞也有對頭,平時礙於官家愛看他們和睦共處,只能裝出那副樣子來,現在一有機會立刻反戈一擊。刑部尚書一向看禦史臺不順眼,覺得他們傲慢狂妄目中無人:“官家,臣以為禦史中丞與王甫有私,二人都姓王,同姓同宗理應避諱。回護李進的人都不講理,難道只有李進誹謗官家算是忠言逆耳,王甫這同年生員,臣等年邁老者,偏偏不能說他的不是?即便是口舌之爭,也得讓人說話。”
禦史中丞:“官家明鑒,臣這是同姓各宗!臣不知道王甫是哪裏人氏,王姓乃是大姓,中宮也姓王。”
林玄禮被無語的擺了擺手:“別扯姓氏的事。”
翰林學士們也很憤慨:“儒生見不平則鳴,老夫正想問問你們二人,王甫為官家不平,李進,你為誰不平?”
要說到‘不平’,事情剛從怨望訕謗下降到口舌之爭,又從口舌之爭提高到‘不平’。
群臣:事情大條了。他為誰不平?他為什麽事不平?是為了他祖宗,對於真宗覺得不平?還是覺得本朝官家不公平?問題是官家他很公平啊!他喜歡用年輕人,也沒有貿然委以重任,喜歡武人,算得上被偏愛的只有狄諫和種師道,還有小侍衛謝英。你指著本來很公平的管家,說起不平這個話題,性格再好的人也要被激怒了。
無辜的八個進士本來還想發表感慨,一看老大人們吵起來,只恐要威脅到自己的仕途。寒窗苦讀十餘年,不能折在這裏。
還有二百九十個進士個個穿著紅袍,頭上插著孔雀毛和鮮花,帶著展腳襆頭,在殿外候旨,等待公布名次被叫進去。可是只見那十個人進去,不見公布名次,也不見他們出來。隱約聽見一些爭吵聲,又不敢亂了次序,不敢伸長脖子往裏打量。
林玄禮在議論聲又起來時,用力拍桌,一聲雷霆般的巨響之後:“都住口!讓他說!”
眾人都盯著李進,等他的答案。他為誰不平?他的策略寫的條理清晰,遣詞造句符合古文運動,他這個人又完全符合官家偏愛的臣子,除了長得普通了點,又是進士出身,他祖宗在四川直面寧夏,他倒是生在東北,靠近著現在的金國,熟知邊關民風民情,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這樣一個人,憑什麽覺得不平?
小時候想練劍和騎射,結果被親爹無情制止的官員們才覺得不平呢。
李進雖然是打遍縣城無敵,也扛不住在大慶殿中,群臣集會之處、紫袍如雲、玉帶如林的地方,被大宋的官家和重臣盯著,等他的答案。而他在剛剛大臣們吵起來時就有點插不上話。
林玄禮銳利的盯著他,瞄了一眼桌上的鎮尺,考慮要不要抄起來掂量掂量,增加一下他的心理壓力。算了,明天會收獲所有朝臣的勸諫。太浪費紙了,不環保。李進看起來不畏懼,只是有點茫然,可能是沒想到朝臣們會因為他的話吵成這樣亂糟糟的一大團。十只野貓一起在窗戶下面喵喵叫要偷小魚幹,都沒有剛剛那麽鬧,現在又突然安靜下來。
王甫催促道:“你有那麽多話要說,現在為何不說?莫非此時此刻才知敬畏天威?”
童貫盯著王甫細看,這個人看起來怪怪的,忽然湧起一種同行之間的仇視,這種仇視來的有些沒來由,但他明白,官家身邊討好逗趣事事順從的人只有一個名額,官家容不下太多這種人,王甫將來是外庭朝臣,能說話的地方比我多,這可不好。
李進整理了一下思路,在心中覆盤剛剛爭吵的全過程,堅定的想起自己爭論的和他們爭論的不是一件事。“啟稟官家,李進心中並無不平,只是覺得害怕,惋惜。”
林玄禮挑眉:“你怕什麽?敢在金殿中說這些掃興話,你還會怕?”
“殿試時所寫的策略,今日所說的話,都因為官家試題中說的‘中正’。現在地方衙門選人也有些偏頗,二人相較,一個年輕一個年老,必然選擇年輕的。一個身強力壯,一個消瘦弱小,必然選擇身強力壯的,為的是討得官家的歡心。官家提倡尊老惜弱,但朝廷取士不這麽做,長此以往必為禍患。官家,李進今日合乎官家的喜好,若能得以重用,昔年祖先李雲與李進今日一般無二,卻被官家怪罪。
學生對其他因官家的喜好而落選的人,感同身受。這中舉與落選,並不由我等的才幹決定,全憑官家的喜好做主。非但李進覺得害怕,全天下人都覺得害怕。”
林玄禮本來挺生氣的,看向吏部尚書:“他說現在選擇小官小吏,都看體格,這是真的嗎?”
吏部尚書微微有些冷汗:“啟稟官家,邊陲小鎮,有些不合禮法的事也很正常。”
有,但這也是您喜歡去邊關溜達,又安排了力能扛鼎的魯提轄還對其照顧有加導致的,還有王娘娘選送到燕雲十六州的官員時讓他們比試騎射。但官家好不容易才不生氣,我別說這個。
王繁英剛換了一件月白色的道袍,梳了個簡簡單單的混元髻,凈手焚香,攤開一本《莊子》,旁邊煮了一壺回甘不錯幽香滿口的雨前龍井,享受輕松靜謐的氣氛。不問朝政又不用為了天下大勢擔心,不用擔心時運國運影響自己的命運,這真的很快樂。
天下太平才是真輕松,金殿傳臚之後還有宴會,宴會之後還得補看今日奏本,某個粘人的小熊沒空過來,可以好好讀書打坐。
跟著官家上朝的小內侍一溜煙跑過來:“娘娘,娘娘,出大事了,讓我見娘娘。”
嬋娟攔住他:“什麽事你先跟我說。娘娘今日清修,誰都不見。”
小內侍急的跺腳:“金殿傳臚時吵起來了,官家勃然大怒,童大人讓我來請王娘娘救命,朝臣要是勸不住官家,也只有王娘娘能攔住官家。”
王繁英嘆了口氣,合上書,推開窗子:“好好的金殿傳臚為什麽會吵起來。”
嬋娟嚇了一跳,這宮門口距離王娘娘的書房五十步,她還覺得說話聲音不大:“娘娘?”
小內侍跑過去撲在窗前:“李進指責官家選人不當(覆述了一遍),老大人們都開口,吵成一團,”
王繁英嘆了口氣,合上書本起身:“我去看看。奇怪,十一郎本來很喜歡他的策論。”
從大慶殿後的側門進去,還沒走到側面能看見禦座的小門,就聽見殿內不吵了。
林玄禮現場求證之後,壓著怒火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李進今日說的很不中聽,說的也不是時候,耽誤了朝廷大典,說的內容倒是不壞。言之有物。”
但還是好氣啊!現在要是給他個進士出身,乃至於欽點為狀元,倒是顯得我心胸寬大。等等!也很有可能讓其他笨蛋以為官家就喜歡杠精,不好好說話就能受寵。大可不必,你們都等著朕寫一本《說話的藝術》摔到你們臉上吧。你往五甲進士上呆著去吧。“賜你同進士出身,王甫也是,同進士出身。”
王繁英愉快的點點頭,回去繼續享受生活。
在另外八個人中草草圈定了狀元、榜眼、探花郎,仨人按慣例直接歸入翰林院。二甲頭名傳臚則是照舊準備外任。
門外粉飾一新的進士們終於等到依次唱名進入,一個個的叩謝天恩。
“雲州(山西大同附近)蕭仲文。你是契丹人?”
蕭仲文有些不好意思:“學生祖上原是渤海人,後來渤海國為契丹所滅,臣等改了漢姓,又想狐假虎威一番,就決定姓蕭。”
眾人無不側目,雖然很多大姓祖上有賜姓和逃難改姓的經歷,但是這圓臉胖子說的還真坦誠啊。
林玄禮:“……很好。”
蕭仲文不覺得有什麽問題,決定姓蕭的契丹人特別多:“倘若官家不喜歡,學生可以再改。”
林玄禮:“……留著吧。”上次科舉,我得到了李綱和其他幾個還不錯的人才。這次科舉全是些槽多無口的家夥。
依次結束之後,進士們就到瓊林苑賜宴,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瓊林宴。
官家回到後殿就揪著侄子吐槽:“他說話太不是時候,太沒眼力價了!我大好的心情都被他毀了。”
趙森覺得對:“就是就是,他祖上若是也這麽說話,難怪會惹怒真宗。”
林玄禮氣呼呼:“哪怕是明天再上奏呢?他那嘴是借來的,今天不用明天就得還回去?”
趙森本來還想勸他,逗他開心,結果自己先被逗笑了:“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吧。他忘了借點禮貌策略來用。”
童貫一個勁兒的捅咕狄諫的後腰,示意他上前說點什麽。
狄諫只好走上前:“官家,您真有容人雅量,臣方才聽著,都覺得生氣。李進太急切,就不顧念官家的心情。”
童貫譏笑道:“他也是怕這次面見君王之後,再沒有見您的機會。”
進士都有上奏的資格,但未必能被官家看見,也大多見不到官家。那麽多宮女獨守空房盼著皇帝的詩詞,有一少半是宮女們自己寫的,大部分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借由宮女的口吻埋怨。
進士們不是考完試立刻就有職務安排,只是有了俸祿,但去處和授官還要慢慢安排。
別人都有安排,就連渤海人都被安排好鴻臚寺做了主簿,唯獨李進還空閑著,別人都有社交往來,倒是沒什麽人願意宴請他。
官家理所當然的把他給忘了,吃了兩頓烤肉安慰自己之後,就等著陳慶派來的使者抵京。
洋蔥炒肉,烤魚和烤小茄子崽也鮮美可口。
作者有話要說:????我本來以為只要半章就能吵完……
【1】事情大條了竟然是古漢語。
【2】李進:論老齡化社會和中老年人就業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